選擇語言
English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相關網站
回首頁
售票網
企業採購
福利平台
海外專館
:::會員服務|快速功能
會員登入
黃金會員
前往會員專區
我的電子書櫃
訂單查詢
瀏覽記錄
下次再買
可訂購時通知
本月獨享
可用E-Coupon
0
張
可用單品折價券
0
張
可用購物金
0
元
可用 OPENPOINT
0
點
登出
訂單查詢
購物車(
0
)
電子書櫃
繁體
展開廣告
關閉廣告
HOT
大學開學書單
外文館周年慶
兒童好物推薦
中秋烤盤5折
:::網站搜尋
全部
全部
圖書
電子書
有聲書
訂閱
影音
美妝
保健
服飾
鞋包配件
美食
家居生活
餐廚生活
設計文具
無印良品
星巴克
3C
家電
日用
休閒生活
婦幼生活
電子票證
寵物生活
票券
玲廊滿藝
故宮精品
雜誌
售票
海外專館
快速到貨
禮物卡
全站熱銷榜
天天爆殺
今日66折
每日簽到
禮物卡
現領折價券
全站分類
電子書
兒童館
旅遊戶外
家居日用
美妝個清
健康運動
品牌旗艦
旗艦品牌
中文書
.
簡體
.
外文
電子書
.
有聲
.
訂閱
雜誌
.
日文書
CD
.
DVD
.
黑膠
線上藝廊
文具
.
動漫
日用品
.
婦幼玩具
彩妝
.
保養
.
洗沐
鞋包
.
黃金
.
服飾
3C
.
手機
.
電玩
家電
.
視聽
美食
.
生鮮
.
保健
寵物
.
家居
.
餐廚
運動
.
戶外
.
旅用
禮券
.
票證
.
票券
博客來
讀者書評
蘭若精舍.柳藏經 的所有評鑑
取消
送出
確認
瀏覽次數(575)
分享至Line
分享至FB
複製連結
Lv.6
依據書評貢獻度、參與度
蘭若精舍.柳藏經
112
則書評
112
本書評分
1
位追蹤者
39
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112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
(可複選)
全部
中文書(84)
DVD(22)
簡體書(3)
中文電子書(1)
有聲書(1)
CD(1)
展開
評鑑星等
(可複選)
全部
5星
4星
3星
2星
1星
評鑑日期
全部
最近一個月
最近三個月
最近半年
最近一年
最近三年
三年以前
5
李後主事件簿:他死一次,活了千年
讀者評分
5.0
|
2024/08/25
李煜的淒涼悲歌
《李煜的淒涼悲歌》
文/蘭若精舍.柳藏經
閱讀蔡詩萍的《李後主事件簿》讀後記
歷史上對於李煜的著墨不多,在於五代十國的歷史不長,短短五十年冒出六十個皇帝,而李後主是其中一個,但也是靠自己一人之力,讓自己留下千古之名。
史上記載「南唐李煜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雖無力治國,然性寬恕,威令不素著,好生戒殺」,性格出了名的善良,故在他死後,江南人民聞之,「皆巷哭、為齋」。
李煜的詞風纏綿悱惻、浪漫哀婉,一生留下來的詞不過四十多篇,但在開宋詞之先,成為歷史上不可忽視的作品,引領有宋一代的詞文學發展。
史書記載宋太祖將出兵消滅南唐,南唐後主李煜派徐鉉出使宋朝,請求暫緩出兵,宋太祖則答說:「不須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乎?」於是李煜投降後,被俘押解至汴梁看管,直到宋太宗即位,後來便賜死李煜。
蔡詩萍如同CSI犯罪現場調查員一樣,彷彿置身在李煜飲下牽機毒後,毒發身故的現場,開始抽絲剝繭,分析李煜的一生,對他做著人物側寫。
此時李煜彷彿從他的肉身爬了起來,靈魂與蔡詩萍對坐著,吟誦著他的詞語,娓娓道來他一生的苦楚,看著自己蜷縮的肉體,控訴宋太宗趙光義對自己的羞辱,要自己的妻子侍寢陪睡,最後不如寫一首刺激趙光義的詞,讓他動了殺機,給他按下一個千古罪名,殺人夫奪人妻的卑鄙罵名。
蔡詩萍以孟克的「吶喊」名畫,來形容他看到的李後主,內心深處充滿惶恐憤怒,想要吶喊又叫不出,短短的四十二年生命,用一首首撕心裂肺的心情,卻以極平淡的文字描述,沒有堆砌華麗的詞語表現,彷彿就要下里巴人三歲小孩都能瞭解吟誦,這是他的歷史之刃,用來控訴他遭遇的挫折,他坎坷不平的一生,都濃縮在這幾首詞裡,也為自己爭取更多的平反昭雪的空間。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煜的江山,在他閉上雙眼後,回到夢中,他留下來的千年嘆息,依然讓我們為他糾結傷感,這是他的作品魅力,毋庸置疑。
看完《李後主事件簿》後,彷彿看完李煜的一生,在歷史上沒說的事,都透過蔡詩萍的心理描繪,建構出李後主該有的歷史地位,對於這個詞的先行者,在短短的三年間,被禁錮在汴梁的時間裏,留下了近三十首非常有文學價值的作品,果然確認「千年詞帝」的美名!
(柳藏經于蘭若精舍2024/8/25)
展開
5
陪你去看蘇東坡【增訂版】
讀者評分
5.0
|
2024/08/12
長相廝守蘇東坡
《長相廝守蘇東坡》
文/蘭若精舍.柳藏經
閱讀衣若芬的《陪你去看蘇東坡》讀後記
一個看不見的情人,要用多大的毅力去愛他?衣若芬教授花費三十年的時間上山下海,循著蘇東坡的詩詞文章,遍尋他的足跡,探索蘇軾文學的世界,感受他的情思,在他的筆觸中發現不為人知的秘密,這一本書是寫給蘇東坡的情書。
書中主人翁,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朝四川眉州眉山人,出生於1037年,作者透過蘇軾的文字,跟著他貶官流放的步伐,探尋蘇東坡的生命情調,究竟是滄桑,還是解放,抑或是自得其樂,在官場中打滾,身受黨爭與文字獄的迫害,一度以為就要在大牢中命絕,卻在輾轉的命運中獲得釋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一首千年傳唱的詩句,蘇軾讓西湖之美活了下來,如果當年蘇東坡沒有被貶官至此,透過整理西湖的淤積,西湖可能早就被農民侵佔成湖田,後來的命運就是變成一灘沼澤,逐漸消滅無蹤。
沒有了西湖,明朝的馮夢龍也寫不出《白娘子永鎮雷峰塔》,那些斷橋借傘的故事、斷橋殘雪的美麗景致,將不會顯現在眼前,蘇軾的千年文章,美化了西湖的綺麗,而後歷代文人墨客的追捧,成就一個被貶官的人,彷彿下了魔法,讓所有的人都著迷於西湖的景色。
衣若芬書寫這本書時,彷彿教師魂上身,旁徵博引很多蘇軾的文章,還有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以及眾多友人的文章,點解他在每個歷史的時刻,他面對的問題,以及眾多親友給他的支持慰藉,人生雖然顛沛流離,但也不忘旅途中的風景,每到一處都能寫下自己怡然的心情。
那些遠在廟堂的皇帝和朝廷的高官,不知道是使了什麼法術,還是派了細作在他的身邊,抄錄他的文章,送回千里之外的京師,朝中所有的人都傳誦著蘇軾的文章,人人爭相閱讀他的作品,如果他在現代一定是一個網紅,一個美食部落客,寫出「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於是顯露過得太爽,讓皇帝恨得牙癢癢,繼續讓他貶官到海南。
作者踏破整個中國,還遠渡日本、韓國,追尋關於蘇東坡的蛛絲馬跡,在斷簡殘篇中,拼湊他的形象風貌,他的人格特質,感受他的聲息溫度,在眾多博物館中撫觸他書寫過的真本文章,投射出對蘇軾巨大的喜愛,衣若芬教授以《蘇軾題畫文學研究》為其博士論文,對於蘇軾一生有著鞭辟入裡的深刻研究,每每看到書中她描述到與蘇軾作品相會的感受,彷若久別重逢的情人相遇,久久不能平復。
一千年以後,蘇軾應該不會想到有一個國家把他列為「千年英雄」,法蘭西政府遴選影響一千年以來對人類最有貢獻的人士,蘇軾最特別的地方,在他是一位天才型的文學家,他一生當官的歷程就是貶官下放,他曾自嘲「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就算人生在世不能稱心如意,也要自在面對現實的魔考,他的人生態度的確影響千百年來知識分子的價值觀。
閱讀完這部關於蘇東坡的書籍,彷彿看了一場電影,時而超越時空看著蘇軾的身影,聽著他朗誦著「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轉身又看著他纏綿哀傷的說著「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或是面對謫官貶抑時,亦能瀟灑說出「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人生的豁達大度,怎麼能不讓人深愛著蘇東坡,最後借用一句白居易的詩來撫昔追思「天長地久有時盡,東坡之愛無終期。」
(柳藏經于蘭若精舍2024/8/12)
展開
5
在光影中看見美:資深攝影師胡毓豪帶你捕捉瞬間永恆
讀者評分
5.0
|
2024/07/09
逐光追影的快門手
《逐光追影的快門手》
文/蘭若精舍.柳藏經
閱讀胡毓豪的《在光影中看見美》讀後記
攝影,顧名思義就是「抓住光影」,如果沒有光,就看不見這個世界的樣貌,我們能感受這個世界的存在,光線是很重要的物質,人類發明了攝影,也正是把光捕捉下來。
清朝時期,世界剛有了攝影,那時候的人,發現自己的影像能夠出現在一張紙上,覺得照相機是一種妖物,能把人聶魂,感到非常恐懼,還要道士來回收三魂七魄,如今科學昌明的時代,感覺那時候的人,相當的可笑。
胡毓豪這本攝影書主要的場景,來自於鹿港的拍攝,在鹿港的天光雲影中捕捉動人的畫面,作者早期是報章雜誌的攝影記者,從很年輕就有一身攝影的好功夫,直到現在還是專注在攝影的活動上,尋找任何光的可能。
鹿港每年我都要去拜訪,也經常在各種寺廟古蹟中拍攝,閱讀本書時感覺相當的有親切感,覺得他真的抓住鹿港的精髓,我拜訪過一府二鹿三艋舺,但是覺得整個鹿港鎮就是一座庶民博物館,鹿港的每個角落都有不同的味道,對於喜歡攝影的人,可說是聖堂,在胡毓豪的攝影作品中,可以看到鹿港的光影之美。
攝影有人把它當成是藝術,也有人把它當成生活的記錄,當你展現的是細節的美麗時,攝影就會捕捉到藝術之美;當你表現的是時空環境,攝影就會看到時間的更迭,攝影就是捕捉人類心眼的一種奇妙工具。
雖然這幾年我不再使用單眼相機拍照,大部分都是用手機隨手記錄,但是我覺得還是可以捕捉我當下的心情,在數位時代可以讓照片擁有不褪色的保存,看完胡毓豪的攝影專書後,更深深愛上鹿港的古典美麗,只要有光就能讓攝影者捕捉到小鎮永恆的美景。
(柳藏經于蘭若精舍2024/7/8)
展開
5
巨流河
讀者評分
5.0
|
2024/07/06
猶是春閨夢裡人
《猶是春閨夢裡人》
文/蘭若精舍.柳藏經
閱讀齊邦媛的《巨流河》讀後記
西元2024年3月28日凌晨一時齊邦媛病逝,當往生的訊息發散出去,幾乎同一個時間,所有社群媒體都貼出與齊邦媛的合照,每個交往共事過的人,都說出亦師亦友的情誼,彷彿齊邦媛是其生命最重要的人,然而齊邦媛在這漫長的百歲人生中,誰才是她心中最重要的人?
是那個在她幼年時期,唱著搖籃曲〈蘇武牧羊〉的母親裴毓貞嗎?還是那個優雅知性飽學之士的父親齊世英?抑或是年少時有緣無份死於戰鬥飛行的戀人張大飛?而或是那些在重慶大後方,躲避戰火依然努力不懈讀書的老師和同學們?
《巨流河》是東北人的母親之河,名為遼河,在這本書中以此河隱喻著大時代的命運洪流,時間的長河,充滿悲喜交集的人生故事,在大時代中,只要能存活下來的人,都有機會活成傳奇,她不希望民國人物成為歷史的幽夢影,不容青史盡成灰,在她八十歲的時候,用盡一切努力,盡可能把所有記憶中的人事物,清晰的描繪出來。
枕夢不曾聚,死生未相依;忽聞少年事,白髮添淒迷。
全書一共十一個章節,第一章到第五章,描述她出生在日本人入侵東北,軍閥割據的時代,張作霖被郭松齡將軍和她的父親齊世英先生發動的軍事政變,企圖推翻他的統治,結果兵敗郭松齡被殺,齊世英一家逃離東北,而後張作霖被日本人暗殺,日本人成立偽滿州國,東北白山黑水之地,全部淪陷在日本鐵蹄之中,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抗戰結束,其實東北人對日抗戰已經長達十四年之久。
齊邦媛一家人從東北輾轉流離顛沛到重慶大後方,也是她一生讀書成長的開始,從南開中學到武漢大學外文系,奠定了她的文學之路,直至從蔣委員長對日宣戰到八年抗戰勝利,全國各地歡欣鼓舞的氣氛未久,就進入國共戰爭,在一個因緣際會中,她收到一封來自臺灣大學外文系的助教聘書,沒想到這一個教學決定,從此以後就安身落戶在海峽的另一端的臺灣。
第六章到第十一章描述她一生如何為文學請命,除了教導外文系的本業之外,更多的是從事臺灣文學英譯的工作,有系統的對外國推廣臺灣文學,不僅如此也奠定了一些英文名詞的中文譯文,例如我們常用的社會學名詞如「開放的社會」和「封閉的社會」,就是她在即席翻譯的時候,所建立的詞語,最後更重要的是推動成立國家臺灣文學館。
這本書以編年體的方式寫出她一生的自傳,其中夾帶一些倒敘的手法,娓娓道來人生的種種往事雲煙,更可敬的是她選擇八十歲時,一個人住進王永慶創設的長庚養生村,以四年之力閉關完成此一巨著,而實現了她經常提起的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所寫的《自己的房間》,讓女人擁有自己的空間,一張可以讀書寫作的書桌,她暱稱此地為「最後的書房」。
齊教授長期受到中英文教育的訓練,她的文筆流暢不拗口,她在書寫自己二八年華青少女的心情,就像一個小女生一樣,完全看不出是八十歲老太太的筆觸,書中隨者她年紀的成長,也感受到她不同年齡的思想變化,漸漸隨著兩岸的開放,接觸老朋友老同學,最後繁花凋零,老友謝世,一切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在書中常常感覺上了一堂英文課,她在文章中鋪排了很多教學的意見,經常提起很多歐美作家如何引領她的心情,如雪萊、拜倫、濟慈等詩人,可以感受到她一生如何受到文學的洗禮,如何走進「宗廟之美,百官之富」的華麗殿堂。
書成之後十五年,她也隨她的夫婿羅裕昌蒙主寵召,齊邦媛教授用一輩子的力量記住所有的事情,終於在寫完後,就可以遺忘、放下,安心的離開人生。
從巨流河到啞口海,從苦寒之地的東北到四季如春的恆春,一生在五湖四海之間流浪,最後埋骨的地方就是台灣,她用一生的付出奉獻完成對台灣的愛,和臺灣一樣曾經被日本人統治過的東北人而言,國仇家恨的歷史心結,都已經隨風而逝,像太平洋的驚濤怒吼,進入恆春啞口海聲消音滅,終於回到永恆平靜的巨流河。
(柳藏經于蘭若精舍2024/7/6)
展開
5
人人必讀的七本書:《論語》、《孟子》辛老師的私房經典課(1)
讀者評分
5.0
|
2024/06/20
我也是孔子門生
《我也是孔子門生》
文/蘭若精舍.柳藏經
閱讀【人人必讀的七本書:《論語》、《孟子》】讀後記
我自束髮以來,就很喜歡孔子的思想,咀嚼《論語》的文章,並時常引用寫在文章之中,有些朋友就笑我喜歡掉書袋,食古不化,但我不以為忤,我就是喜歡吃孔家飯。
儒家思想是經世致用的學問,在古時候又是帝王學,在呂世浩的《秦始皇:一場歷史的思辨之旅》或是張輝誠的《毓老真精神》中的闡述,就能夠清楚知道,古代帝王將相如何將這些學問變成治國之道。
上古時代經過兩次文化大革命,形成後來的儒家獨尊,第一次秦始皇的「焚書坑儒」,焚毀「詩、書、百家語和非秦國史書」,只剩下醫藥、巫卜、種樹之書,第二次是西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讓儒家思想定於一尊,成為千百年以來,所有學子唯一學習的科考書單。
辛意雲在此書中提到他的老師,為儒學大師錢穆先生,他一生抗拒被冠以「新儒學」的學者,因此現在的儒家思想,究竟新儒學還是傳統儒學,一直有很多的論點,但我比較推崇錢賓四先生的想法,並無所謂的新儒學。
因為孟子說:「孔子是聖之時者也,是一位能夠因應時變以行仁義的聖人。」與時俱進是儒家的特點,所以儒家一直在融合新的觀念,就連孔子也曾接觸道家,孔子與老子見面後,以一句「我看見龍了!」體會到「聖人無常師」的道理,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經以郯子、萇弘、師襄、老聃為老師。到了南宋朱熹,儒家融入程朱理學、王陽明的心學「致良知」,甚至佛家《六祖壇經》的空學,成為體大思精的經世之學。
虎溪三笑的故事,亦說明東晉儒釋道的融合程度,儒者陶淵明與道士陸修靜相攜訪問在廬山修行之高僧慧遠,歸途中三人談笑而行,送客之慧遠不覺間跨越其自我禁足之虎溪,三人因之相視大笑,不同領域的學者,互相跨界,影響後來宋朝儒家文人也發展出禪茶文化,甚至讓日本儒禪造就出茶道枯山水的文化,儒家文化深深影響日韓、越南大東亞地區。
論語「學而篇」開宗明義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不是說學會然後複習,而是要練習,並且去實踐,不就會很喜悅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就感到很快樂嗎?這就是儒家的觀念新解。
儒家發展出孟子性善論和荀子性惡論,也就是儒家思想進入辯證的時代,演繹出未來可以輔佐君王,統理百姓的學問。
荀子其實是一代儒學大師,其學說之所以被認為有法家的傾向,主要因他主張「性惡論」來反對孟子的「性善論」。 而另一原因是,他的學生李斯、韓非等皆為法家代表人物,人們也誤以為荀子是法家人物。
荀子認為,人天性極力尋求滿足欲望,若欲望不能滿足,便會發生爭執,故人性天生便是「惡」,唯有透過向聖人學習和建立禮制約束,這就是他的「禮治」思想。由此可見,荀子思想學說的中心仍屬儒家派別。
在一首流行歌曲中,把孔子思想化成一段饒舌歌曲,「孔子的中心思想是個仁,仁的表現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以仁為本體,表現在具體的行為上,對父母為孝,對兄弟為悌,對朋友為信,對國家為忠,對人則有愛心,所以仁是孝悌之道也。」
仁的具體表現:忠恕之道,「恕」就是如心,同理心。仁者,孝悌之道也,孝順父母、兄友弟恭。當然目前社會獨生子最大的問題,在悌道上,無法體會兄弟應對進退的道理。
「忠」就是盡己,就是真誠的面對自己,發揮自己的良知良能;「恕」就是推己及人,就是無私的對待他人,讓每一個人都能真誠的面對自己。簡單的說,忠恕就是愛己愛人,就是恢復自己本性之自然,同時也讓別人恢復其本性之自然。
然而由於每一位的資質、才性都不盡相同,孔子因材施教,給出不同的啟發。即使是同一個人,需要的修養工夫也不全然只是單一的方式。總的來說,儒學的核心思想,就是要讓每一個人皆能恢復上天所賦與的純粹天性,率天性而為,以達堯天舜日之大同理想。
而儒學發展到宋明,亦皆承繼「仁」之核心思想。程顥有《識仁篇》:「學者須先識仁,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智信皆仁也。識得此理,以誠敬存之而已,不須防檢,不須窮索。」朱熹亦有《仁說》指出:「人之為心,其德亦有四,曰仁義禮智,而仁無不包;其發用焉,則為愛恭宜別之情,而惻隱之心無所不貫。」由此可見「仁」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是無所取代的。
清朝皇帝特別推崇朱子集註的論語,因此下令所有人不可以另行私下註解論語,全國科考的標準本就是朱熹的註解,乾隆時因兩個大臣私下註解論語,被判死罪,而後免除死罪發配邊疆充軍,從此再也沒有人敢註解論語,長達兩百年的空窗期,直到民國後漸漸有人開始新譯論語。
孔子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他創立了儒家學派,其思想對中國及東亞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根據歷史記載和《論語》中的描述,孔子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的特點:
①「仁愛和德行」:孔子非常重視「仁」,即愛人。他認為仁是最高的道德標準,應該成為每個人行為的指導原則。他提倡忠恕之道,強調要以己度人,推己及人。
② 「智慧和學識」:孔子博學多聞,勤於學習,強調「學而時習之」,認為學習是終身的過程。他的教育思想強調因材施教,主張教育應該根據學生的特點進行。
③「誠信和忠誠」:孔子非常重視誠信,認為信是立身之本。他強調做事應該講求誠信,對朋友、對國家都應該忠誠。
④「敬業和責任感」:孔子在政治上有強烈的責任感,主張「為政以德」,即統治者應該以德治國。他在擔任魯國的司寇時,致力於改善政風,提升國家的治理水平。
⑤「堅韌和理想主義」:孔子一生雖然經歷了很多挫折和困難,但始終堅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他周遊列國,推廣自己的政治主張,儘管未能完全實現,但他從未放棄。
總之,孔子是一個集智慧、仁愛、誠信和責任感於一身的人。他的思想和精神至今仍然對人們有著深刻的啟發和影響。
孟子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是孔子的繼承者之一,被尊稱為「亞聖」。他主張「仁政」、「民本」和「性善論,在中國歷史和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孟子的主要思想如下:
①仁政:孟子提倡仁政,認為統治者應以仁愛之心治理國家,關心人民的福祉。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觀點,強調人民的地位高於國家和君主。
②性善論:孟子相信人性本善,認為每個人都有善良的本性,只是在後天環境的影響下可能會變壞。他通過「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來說明人天生具備的仁義禮智四端,這些都是善良的基礎。
③王道政治:孟子推崇「王道」,「王何必曰利」即道德和仁義的統治方式,相對於「霸道」的武力和權謀統治。他認為只有道德高尚的領導者才能贏得民心,從而實現長治久安。
透過辛意雲教授的觀點,打破一些迷思,西方社會認為東方社會是沒有哲學思想的,其實西方的唯心論或唯物論,都沒有儒家的唯人論精彩,西方社會的動盪與東方社會的安定,其實有根本上的差異。
西方的哲學思想出發點是自私的,談論的是「這樣做對我有沒有好處」;中國的儒家出發點是大我的,談論的是「這樣做對大家有沒有好處」?所以西方容易罷工抗爭,但東方社會就不容易罷工,卻因而就容易被曲解成奴性,沒有自我意識,東方社會「求全不破」的心態,正是儒家思想最重要的力量,源自於仁愛之心。
這一本書是辛意雲教授上課的講稿內容,讀起來輕鬆有趣,縱貫古今、東西兩方的論點交錯,雖然是古文經典作品,但學習起來一點也不困難,在孔孟的思想世界中,又得到一些新的觀點啟迪,讓儒家文化源遠流長。
(柳藏經于蘭若精舍2024/6/20)
展開
5
一本就通:佛教常識
讀者評分
5.0
|
2024/06/01
佛教徒的筆記
《佛教徒的筆記》
文/蘭若精舍.柳藏經
閱讀《一本就通佛教常識》讀後記
佛教誕生超過兩千五百多年,釋迦牟尼二十九歲出家,修行六年時間成道,說法四十九年,八十歲進入涅槃。佛的一生充滿傳奇,在南傳佛教中,祂是一位大覺聖者,在北傳佛教中,祂是一位超越三界出離六道神通廣大的娑婆教主,佛陀的傳說故事很多,很多人第一次認識佛陀,都脫離不了《西遊記》中,那個逃不出如來佛祖手掌心的孫悟空。
佛是一個神通廣大的神仙,還是那個夜睹明星見性成佛的覺者?亦人亦仙的形象在我們的心中翻攪著,我們很多人認識佛教,卻無法清楚佛教的源流。
直到拜讀「張培鋒」的著作《一本就通佛教常識》,就很清楚佛教是什麼?張教授現為南開大學教授,完成此書是在韓國首爾當訪問學者的時候。他把佛教正法五百年、相法五百年、末法一萬年,用四個段落,分成八個章節解說。
從佛教在印度的歷史到中國的歷史,佛教的基本理論到佛教的精神文化,具體而微的娓娓道來整個佛教脈絡,讓我感到非常通透,閱讀起來很輕鬆也不會感到艱澀,是一本很棒的佛教入門書籍。
我向來很喜歡閱讀這種攻略或圖解方式的佛教工具書,因為閱讀很多佛學著作後,總覺得缺少清晰的佛教傳承輪廓,在閱讀過程中,經常有恍然大悟的感覺,發現原來這個佛教流派的走向,為什麼是如此,就連我經常在書寫書法的「永字八法」,原來是王羲之的七世孫「智永法師」創造的,我還以為是王羲之發明的筆法,當然書中也提到佛教對書法的影響,屬於佛教精神文化的章節。
閱讀此書到最後面,也感受到末法時期的佛教衰敗,現在是末法時期的第一千五百年,目前很多修禪習佛的人,把佛法當成附庸風雅的學問,而不是超越生死的覺悟之道,這是非常可惜的,就像家中的佛像,有些人只是把祂當成藝術品,而不是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修行,要尋求到彼岸淨土,這是非常遺憾的地方。
人生不過百歲,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要珍惜善緣,好好修行,讓佛法成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解脫之道,這也是閱讀完此書後,最大的感觸。
(柳藏經于蘭若精舍2024/5/26)
展開
5
心定和尚訪談錄:行佛——以師心為己心
讀者評分
5.0
|
2024/05/09
如佛住世
《如佛住世》
文/蘭若精舍.柳藏經
年逾80歲的心定和尚,依然言必稱星雲師父,這也是佛光山師父們的一大特色,雖然星雲大師已經圓寂,但他的法身依然住世,他的弟子們都是星雲法師的分身,就算自己有獨到的見解,但仍然覺得是星雲上人慈悲的加持。
星雲大師荼毗時,要所有弟子誦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而不是一般人誦念往生淨土的「南無阿彌陀佛」,這表示大師認定自己是娑婆世界的修行者,必將乘願再來,我相信星雲大師也是娑婆世界賢劫千佛之一,未來在這個世界必將成佛。
心定和尚出版這本《行佛———以師心為己心》,娓娓道來說著如何追隨恩師行菩薩道,將星雲大師如同佛陀的跟隨修行,從佛光山開山到世界各地的寺廟成立,廣辦佛法教育,運用現代科技傳遞佛法,都有深入的解說。
他說緬懷星雲大師最好的方法,就是仔細研讀師父留給我們的《星雲大師全集》,如同大師的法身舍利,大家要細細研讀,繼續傳承大師「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願心,大師的光輝將永遠照耀大眾。
是的,跟著大師的行止,總要秉持無相、無我,沒有自己的功名利祿想像,只有無私奉獻,才能無欲則剛,突破困境挑戰,將自己交給佛陀,有佛法就有辦法。
這本書是心定和尚的自傳,但傳遞出他也是星雲法師的分身,心定和尚一路走來,就像是星雲法師願力的延伸,生生不息護持著佛光山傳承的正法,讓佛法永存就是星雲上人的大願心,也是所有佛光山弟子的責任。
(柳藏經于蘭若精舍2023/12/28)
展開
5
超越生死:李連杰尋找李連杰 (電子書)
讀者評分
5.0
|
2024/05/07
|
電子書
李連杰的生死玄關
《李連杰的生死玄關》
文/蘭若精舍.柳藏經
練武的人都知道,「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外功就是練到膽是鐵打,骨如精鋼,內功就是練到三花聚頂,五氣朝元,讓自己的一口氣,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最後打通任督二脈,衝破生死玄關。
李連杰從八歲進入武術學校,從小學的年紀就開始習武,後來連續五屆,贏得全國的武術冠軍,因為想要改善家庭生活,在一次接拍電影《少林寺》後,有了機會改變自己的夢想,棄武從影不再追尋武功的最高境界。
隨著自己的電影生涯開展,可以說是名利雙收,從中國的電影,而後進入香港的影壇,一直到成為好萊塢電影的巨星,成就越來越高,但對於生死的恐懼油然而生,因為發現一旦時間流逝,生命走到盡頭,所有的名利權情,累積的財富都將一一放下,最後都成為別人的資產,自己將空無一有,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我是誰?我要如何超越生死?李連杰蒐羅市面上販售的佛教著作,閱讀百本著名的典籍,依然無法完全解答生命的疑點,內心深處總是告訴自己要如何成為佛陀,進入涅槃,走向淨土,不再受到生老病死的輪迴痛苦。
他告訴自己應該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一樣,尋找上師加持指導,在顯密的佛教派別中,得到法師、仁波切的開釋,他踏遍台灣、泰國、青康藏川諸省,也到歐美拜訪各地的出家人,期望師父給他最好的人生指引,讓他能夠早日覺悟。
他在高原山中閉關過,讓自己不再是那個享有盛名的「李連杰」,觀照內在價值,讓自己回到原點;在禪宗的地方,訓練自己熄心熄念的默照禪,一路體悟如何超越生死。
「超越生死」是佛的境界,本質是「覺」,在涅槃的世界甦醒過來,不再覺迷在生老病死的世界。而我們一般人最重要是在這個娑婆世界,追求如何「生死自在」,它的本質就是「空」,一旦體會到諸相皆空,就不會執著於生死的恐懼。
西諺說:「人一出生,就是死路一條。」在娑婆世界沒有任何生命可以不生不滅,佛都會示現肉體的死亡給大家看,讓大家知道死亡並不可怕,唯有相信自己有能力走向不生不死的新生,就能夠在淨土世界獲得永恆的生命。
李連杰在修行的道路上,逐漸看清自己的人生實相,每一個人生角色都是他,他用所有的角色成就「李連杰」這一個人,也就是說所有的佛都一樣,累劫累世的輪迴受生,不同的角色修行,最後都是為了成為「佛」這個覺悟的角色,想通了之後就不用執著這個色身,更要用這個角色完成此生的修行,來超越生死的羈絆。
(柳藏經于蘭若精舍2024/5/7)
展開
5
超越生死:李連杰尋找李連杰
讀者評分
5.0
|
2024/05/07
李連杰的生死玄關
《李連杰的生死玄關》
文/蘭若精舍.柳藏經
練武的人都知道,「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外功就是練到膽是鐵打,骨如精鋼,內功就是練到三花聚頂,五氣朝元,讓自己的一口氣,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最後打通任督二脈,衝破生死玄關。
李連杰從八歲進入武術學校,從小學的年紀就開始習武,後來連續五屆,贏得全國的武術冠軍,因為想要改善家庭生活,在一次接拍電影《少林寺》後,有了機會改變自己的夢想,棄武從影不再追尋武功的最高境界。
隨著自己的電影生涯開展,可以說是名利雙收,從中國的電影,而後進入香港的影壇,一直到成為好萊塢電影的巨星,成就越來越高,但對於生死的恐懼油然而生,因為發現一旦時間流逝,生命走到盡頭,所有的名利權情,累積的財富都將一一放下,最後都成為別人的資產,自己將空無一有,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我是誰?我要如何超越生死?李連杰蒐羅市面上販售的佛教著作,閱讀百本著名的典籍,依然無法完全解答生命的疑點,內心深處總是告訴自己要如何成為佛陀,進入涅槃,走向淨土,不再受到生老病死的輪迴痛苦。
他告訴自己應該像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一樣,尋找上師加持指導,在顯密的佛教派別中,得到法師、仁波切的開釋,他踏遍台灣、泰國、青康藏川諸省,也到歐美拜訪各地的出家人,期望師父給他最好的人生指引,讓他能夠早日覺悟。
他在高原山中閉關過,讓自己不再是那個享有盛名的「李連杰」,觀照內在價值,讓自己回到原點;在禪宗的地方,訓練自己熄心熄念的默照禪,一路體悟如何超越生死。
「超越生死」是佛的境界,本質是「覺」,在涅槃的世界甦醒過來,不再覺迷在生老病死的世界。而我們一般人最重要是在這個娑婆世界,追求如何「生死自在」,它的本質就是「空」,一旦體會到諸相皆空,就不會執著於生死的恐懼。
西諺說:「人一出生,就是死路一條。」在娑婆世界沒有任何生命可以不生不滅,佛都會示現肉體的死亡給大家看,讓大家知道死亡並不可怕,唯有相信自己有能力走向不生不死的新生,就能夠在淨土世界獲得永恆的生命。
李連杰在修行的道路上,逐漸看清自己的人生實相,每一個人生角色都是他,他用所有的角色成就「李連杰」這一個人,也就是說所有的佛都一樣,累劫累世的輪迴受生,不同的角色修行,最後都是為了成為「佛」這個覺悟的角色,想通了之後就不用執著這個色身,更要用這個角色完成此生的修行,來超越生死的羈絆。
(柳藏經于蘭若精舍2024/5/7)
展開
5
星雲大師的身教與言教:弟子如是說
讀者評分
5.0
|
2023/08/28
《星雲大師的身影》
文/蘭若精舍.柳藏經
星雲大師圓寂後,陸陸續續在出版市場上出現很多對大師的追思文集,這本《星雲大師的身教與言教》就是其中一本,由大師的門下弟子寫出的回憶文章,如同佛陀入滅後,眾弟子「如是我聞」的寫下佛陀的本生故事,以及說法的教義,大師的風範遺教不是只有幾十萬字就能說盡。
平時偶有感觸書寫佛學文章時,總是會閱讀大師的全集,看看大師對於我所談的觀點看法,沒想到大師「深入經藏,智慧入海」我總是在大師的作品中,可以得到對應的解答,往往有一種感覺,就是什麼才是大師不知道的事情。
大師弘法利生的工作繁忙,除了臺灣島內奔波勞碌,全世界四大洋五大洲,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在公忙之餘,佛教的經典卻從沒有停止閱讀,身體力行以佛為師,敦敦教誨弟子們,出家人是佛陀世間的代言人,依法不依人,不能逾越佛法的教義,而自成一家,那就是謗法,就是外道。
星雲大師總是要弟子發願「我是佛」,要有成佛的雄心偉願,不輕易放棄退縮,人生難得不可氣餒,更要自己能捨能得,放下手中沙,這世界的沙都是你的,很多專家都估價星雲大師在全世界的寺產超過千百億,星雲大師卻笑著說,這些東西那一個是我的?這些東西全部都是眾生的,我只不過替眾生管理,大師總是說佛的富貴不可思議,只要你看到就已經得到,為什麼還要去佔有呢?
大師也要弟子們努力賺錢,努力賺取善財,有錢就能佈施行善,因為貧窮即是罪惡,人因為貧窮問題所衍生的罪惡實在太多,大師時常把眾生的供養金,轉身就向小販購買一些結緣物品,然後又轉手轉贈給信眾,佈施的、做生意的、收受結緣品的人皆大歡喜,大家都得到金錢的好處,善用金錢的力量,不要做一個守財奴。
星雲大師的一生弘揚人間佛法,要把佛法的好帶入眾生的生活中生命裡,不讓佛法只是送終時的拜懺誦經,這輩子他老人家真的都做到了,也成了佛陀住世以來,第一個把佛教帶到非洲的和尚,真正做到法水長流五大洲,如今他的佛教理念正由他的弟子一一傳承,相信他在忙完他方淨土的事情後,必然乘願再來,繼續他在娑婆世界未完成的宏願。
(柳藏經于蘭若精舍2023/8/27)
展開
5
江映瑤-和家人溝通很難嗎?:轉念和解,全方位改善和家人之間的關係 (有聲書)
讀者評分
5.0
|
2022/08/05
|
電子書
《江映瑤的家庭關係六堂課》
文/蘭若精舍.柳藏經
【和家人溝通很難嗎?】讀後心得
在螢光幕前的談話性節目中,經常可以看到江映瑤對兩性議題的論述,直覺上知道她對於人際互動關係,非常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她也沒有埋沒自己的專業,出了好幾本相關的書籍,並且在報章雜誌上有許多的專欄文章。
這次她出版了有聲書籍,針對家庭關係下足功夫研究,提出六道解方來讓糾結在家庭關係的社會大眾,有著可以依循的方法,來面對解決。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清官難斷家務事!」對我而言,家庭就是面對生老病死的道場,一旦家庭關係破裂,處理進退失據,最後可能變成修羅戰場。
家中剛好有一個上國中一年級的孩子,他正在進入青春叛逆期,對於生活上目前為止問題不大,最大的問題在於上網時間的衝突,他的表情告訴我「其實你不懂我的心」,江映瑤在「如何化解和孩子的對立」這堂課告訴我,要傾聽孩子的想法,不要對孩子倚老賣老,認為自己什麼都知道,讓孩子說完話,關懷他的動機,同理心支持孩子的作為。
曾經聽過一個朋友的故事,有一次家族為了先人墳塋的問題爭吵不休,怎麼做怎麼處理,每個人都有意見,在爭執不下的情況下,他突然說出她被先人托夢要如何做,大家一聽到托夢,就無法反駁,怕如果是真的托夢,卻因為在自己阻止下,如果有了災難,就無法忍受,結果就答應他的處理方式,和平的落幕,因此告訴我們在家庭中需要智慧的處理,要超越問題的本身處理問題。
家庭中的關係,上有父母,下有子女,面對配偶,配偶也要面對公婆,所有的關係交織在一起,就像珍瓏棋局一樣,要用智慧解決所有矛盾,尤其婆媳關係是最矛盾的地方,要把對方當成媽媽或當成女兒,本身就是一個挑戰,江映瑤提出的解方,就是把婆婆當成「總經理」服侍,要有點黏又不會太黏,不要強迫自己進入不存在的親密關係。
江映瑤在這六堂課中,給大家的不是答案,而是思考的方向,讓自己聽完課後得到啟發,用自己的方式得到圓融的解決。記得約翰.布雷蕭在他的《家庭會傷人》一書中提到,如果家庭的關係沒有得到痛苦的紓解,那麼就會像DNA一樣遺傳下去,子女就會變成像父母一樣的人,把苦難留給下一代。
所以這本書就是要告訴我們,如何去調整自己的心態,讓自己變得更好,進而可以改變父母,讓家庭生活回歸正面的意義,也讓自己將來成為一個心態健康的老人。江映瑤如同金庸筆下的「黃蓉」,冰雪聰明的用最健康的思惟,來引導我們面對家庭關係,從容面對人生。在她輕柔的聲音中,娓娓道出一般人內心深處裡最難承受的家庭壓力,得到一個心的指引,得到對人生的和解。
(柳藏經于蘭若精舍2022/8/5)
閱讀推薦:江映瑤-和家人溝通很難嗎?:轉念和解,全方位改善和家人之間的關係 (有聲書)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E070002093?sloc=main
展開
5
金剛經、心經-弘一大師手書
讀者評分
5.0
|
2022/07/19
《樸實無華下的正念》
文/蘭若精舍.柳藏經
記得第一次接觸弘一法師的墨寶「悲欣交集」,被他流暢飛白的字跡感動。但是看到《金剛經》和《心經》的抄書,感覺好像是一般簽字筆的書寫,覺得沒什麼特別。
但是細究之下,那時候可沒有什麼簽字筆,這些經文可是用毛筆一字一字的寫出,不帶任何筆鋒,是用藏鋒的方式書寫,而且下筆厚實,完全沒有飛白頓點,看似沒有個性的字體,卻隱藏修行者的慈悲溫柔,每個字都清晰可見,讓人用心在經文中,讓字不奪經文深意,使得整部經典變得耐讀,似乎也是說明弘一法師律宗的修為,對自己的自律甚嚴,不讓文字掠美佛經。
弘一法師在出家前,是一個藝文界非常知名的藝術家,音樂寫作、話劇表演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很難想像在他風風火火的一生中,突然選擇遁入空門,放棄名利雙收、放棄家庭婚姻,走進佛陀的世界,選擇最辛苦的律宗法門,在很短的時間內徹悟佛理,成為佛門一代宗師。
如今研究弘一大師的人不少,但要瞭解他的內在卻是不容易的,唯有在他的一筆一劃之中,才能深入他的思考,不慍不火的書寫,對於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那麼珍惜,唯有覺悟的人,才能摒棄時間的桎梏,進入寂靜的世界,得到解脫的契機。
市面上出版弘一法師的手書經文很多,對於「南方家園」出版的書,我情有獨鍾,以此為記。
(柳藏經于蘭若精舍2020/7/19)
#弘一法師
#悲欣交集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經
展開
3.5
我的神鬼靈療傳奇:大師、宮廟與奇療生死之旅
讀者評分
5.0
|
2022/07/18
《閱讀馬西屏的神鬼奇航》
文/蘭若精舍.柳藏經
【我的神鬼靈療傳奇】讀後記
「西屏,你怎麼說?」看過《關鍵時刻》人,對於劉寶傑這句話耳熟能詳,馬西屏老師的風趣幽默,快人快語引領閱聽大眾無不深入故事其中,也因為這句話,發現自己罹患不知名疾病的馬老師,從此開始人生鬼神之道的驚異奇航。
市面上書寫關於鬼神、神通的書籍很多,但像馬西屏以教授、校長的身份來書寫的很少,整本書就像蒲松齡現代版的《聊齋誌異》,更像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袁枚的《子不語》,唯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這些都是馬西屏老師自己親身真實的經歷,如假包換要揹負因果的責任,無法說謊欺瞞社會大眾。
「窮算命,富燒香」,大體上人會接觸神鬼、非科學的狀況,往往都跟身體受到不明疾病的影響,如果聽到有機會治好疾病,就算天涯海角散盡千金,也要一試。因此馬老師除了接受正統的醫療外,對於沒有辦法進入正式醫療體系的民俗治療方法,都會上山下海不辭勞苦尋求解脫之道。
由於現在中醫都要經過國家考試方能執業,對於有一些行醫能力技術高超的人,就不得不依附在有執照的醫師身上,做起助手診治,或是自己成立推拿撥筋復健工作室和蔘藥行,以復健民俗治療隱藏在市井中,由於沒有健保要靠口耳相傳熟人介紹才能夠得其門而入,除此之外別無管道,因而書中介紹不少傳統醫術精湛的大內高手。
疾病有良醫可醫,但業障病往往是冤親債主的邪纏所致,馬老師經過長時間治療之後,發現無法根除所有疾病,反而一再發生不同重大疾厄,所以不得不考慮接受鬼神靈療之法,對於前世今生所招惹的冤業,只有請神靈溝通解厄,所以跑遍無數宮廟,關帝聖君、媽祖、玄天上帝、九天玄女、三太子都是請益的對象,希望化解宿世恩怨情仇,在靈療過程中,眼見為明、耳聽為實得到不可思議的印證。
馬西屏老師從一個鐵齒不相信鬼神之說的人,到自己遇上災劫疾厄後,開始自己的神鬼交鋒,終於決定把自己的經歷當成勸世之說,書寫出來以昭現世的人作為參考,希望匯集看過此書的人,能集氣發動善意,讓他度過命中註定的劫難,相信馬老師的誠意定能成就心中的祈求。
馬西屏老師,加油!
(柳藏經于蘭若精舍2020/11/23 )
#馬西屏
#我的神鬼靈療傳奇
展開
5
追星沐雲:一位弟子的隨侍心聲
讀者評分
5.0
|
2022/07/16
《「如是我聞」一位行者的眼中佛光》
文/蘭若精舍.柳藏經
【追星沐雲:一位弟子的隨侍心聲】讀後心得
收到家母給我這一本書,她説這本書是泰山禪淨中心的師兄師姐出家的兒子所寫的書,他的法號是「上慧下屏」法師。慧屏法師是在我之後,所成立的泰山佛光會青年團成員,很難得他有殊勝因緣可以走向出家的道路,我們家護持佛光山近四十年,我1995年在板橋講堂皈依星雲大師後,至今也已經27年,雖然不認識他,但卻有幸閱讀到他的作品。
慧屏法師是星雲法師的隨侍弟子,如同佛陀身旁的阿難一樣,可以第一手親炙大師的言行風采,所以有善好的緣份,寫下這一本關於大師的言行思惟。我就像第一次集結佛經的五百比丘,聽著阿難說出「如是我聞⋯⋯」,看著這一本書的每一個篇章,清楚記載著大師的言行舉止,印證的確這是我印象中的星雲大師。
我接觸到星雲大師的機會不多,除了早期在國父紀念館或桃園巨蛋,聽著大師升壇說法講述《阿含經》,或是皈依時近距離接觸外,我對大師的真正認識,都來自於他的著作,除了《釋迦摩尼傳》、《十大弟子傳》、《玉琳國師》、《金剛經講話》,加上不可勝數的禪語、法語,或是他人為大師作傳,如《傳燈》,更多是來自電視或網路媒體上的大師說法影像。
在慧屏法師的著作描述中,和我印象中的大師,是如出一轍,幾乎毫無偏離。大師常說「有佛法就有辦法」,其內涵就是佛光四句偈「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凡事為人著想,別人就會為你著想,就沒有辦不成的事。
大師也常說「我是佛」,這個「我」是指芸芸眾生,每個人都要有成佛的信念,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接觸佛法僧三寶,消除自己的習氣,做到「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這就是「佛」的行止。
大師對於弟子,不管是在家或是出家,總是要大家直接承擔責任,從做中學,沒有人天生就是會任何本事,只有透過不斷的學習,努力的實踐,才能印證什麼是從無到有,雙手可以納須彌,就像佛光山開山,從一片麻竹園,變成佛門勝地,這無中生有最佳例證,大師也把每個弟子都變成淨土建築師。
書中大師點撥慧屏法師「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他要慧屏法師發大願,成為人中第一,最上尊者。其實星雲大師在我眼中,他就是阿彌陀佛,因為他宣傳人間佛教,打造人間淨土,把淨土帶到娑婆世界,發願「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宏願,這不就是阿彌陀佛的示現嗎?
如今大師已經超過佛壽,是一個近百歲的人瑞,雖然有些病痛在身,但是依然積極推動佛法的宣教,他如同書中所言,要以病為友、以病為師,他示現的不是因果業報的病苦,而是如同佛陀在世時,只要是生而為人,都逃不過生老病死的糾纏眾苦,所以更要珍惜感恩健康的人身,好好的弘法利生,這才是對人身難得的最大回報。
很替慧屏法師感到驕傲,他有這麼好的因緣,可以近距離接觸大師,得到很多的法益,他也毫不吝嗇、絲毫不隱瞞,把所有的感受都分享出來,做一個當代的「阿難陀」,所有大師的一言一行都鉅細靡遺毫無保留的書寫下來,身為星雲大師的徒子徒孫,都要好好拜讀,珍惜不可多得的教言。
(柳藏經于蘭若精舍2022/7/15)
展開
4.5
沉默
讀者評分
5.0
|
2017/02/22
上帝的凝視
閱讀遠藤周作的《沈默》
文/蘭若精舍.柳藏經
西元1637年,日本發生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基督教信徒叛亂,史稱「島原之亂」,與1851年在中國清朝發生的「太平天國之亂」一樣,都是借宗教之名的造反,在日本一共有三萬七千人以「末日即將來臨,將被基督得救」的信仰參與叛亂,由於嚴重影響幕府統治基礎,因此在1639年,禁止所有葡萄牙人進入日本通商傳教,開始嚴密監控任何與耶穌會傳教士的活動,並且搜捕所有基督教徒與傳教士,日本幕府的「鎖國」也以此開始,小說《沈默》的故事就是始於這個背景。
故事中的葡萄牙傳教士洛特里哥與卡羅培兩神父,因為不相信荷蘭人帶回葡萄牙恩師的書信,說明恩師費雷拉神父已經在日本棄教還俗,所以經得教會同意,前往日本找尋恩師,並且想證明偉大的傳教恩師並不會屈辱的脫離信仰。他們歷經千辛萬苦終於來到日本,在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環境中,他們一方面傳教,一方面找尋恩師。
踏上日本後,他們發現日本的農民非常貧窮,幾乎所有人都是農奴,每年都要向蕃主上繳年貢,吃不飽穿不暖,生活環境非常惡劣,沒有人有機會受教育,所以當傳教士跟他們說,只要信主就能得到永生,只要信主就能上天堂,只要信主就能得到救贖,脫離這個苦不堪言的世界,於是堅定了信念,成為農民間的秘密宗教。
因此,洛特里哥神父發現只要有人因爲信仰基督教被抓被捕,都很願意殉教而死,因為天堂就在眼前,現在的痛苦又算得了什麼,就算被處以吊刑凌遲痛苦哀嚎,也不願意放棄信仰。直到洛特里哥的搭檔卡羅培神父被殘暴的溺死後,又見到了已經還俗的恩師費雷拉,神的旨意在他的懷疑與恐懼中,他漸漸得到答案,神不因對你沈默而不存在,也不因你的沈默而神不存在。
他禱告著希望眾人「因信得救」,也不希望「因信而死」,他內心竊以為殉教才能讓自己成為聖徒,而他恩師則點破,究竟是讓信徒活著重要,還是追求個人身後名聲重要?當他看到信徒如螻蟻般痛苦死亡,覺得如地獄般的景象,一點也不壯烈,只有殘忍的恐怖對待。終於相信,如果耶穌在這裡,也會為了信徒而棄教,因為耶穌的愛就是要為世人流血,承擔所有苦難,他決定揹這個十字架。
唯有凝視苦難的過程,莊嚴的神性必然浮現在沈默不語的腦海中。洛特里哥神父選擇了棄教,棄教的本身也是殉道,唯一不同的是,當他活著,就能讓更多的人活著,當他棄教,執政者就不會用信徒的死,來讓他屈服。雖然執政者要他棄教還俗的目的,就是為了證明基督教無法在日本生根,但活著的本身就能讓信仰的種子在內心深處發芽,在未來得以掙脫著壯,雖然後來洛特里哥直到死亡都未能親眼看到聖教榮景,遺憾中成為日本最後一個被迫還俗的司祭。
日本基督徒對於歷史上棄教的神父、教徒是非常鄙夷的,認為不能堅守自己的信仰,為主殉道殉教,不能為教犧牲成為偉大的聖徒,是非常嚴重的事情。但身為基督徒又是小說作家的遠藤周作,在研究歷史的真相中,他發現所有棄教的神父,沒有留下任何為個人辯解的隻字片語,也沒有任何對自己的選擇加以說明,好像不曾存在過,這些人內心深處真的放棄神了嗎?於是他透過自己的小說筆觸,剖析那個時代的氛圍,為這些曾經奉獻上帝的使徒,試圖平反昭雪令人動容的一生,你問作者是否相信這些棄教的神父一生都沒有悖離上帝,答案是肯定的,他們內心深處神始終存在。
十七世紀的時代,歐洲透過傳教深入各地,在全世界建立起殖民地,日本的幕府發現這個危機,採取鎖國禁教,避免日本成為列強割據的殖民地。1853年美國叩關日本,史稱「黑船事件」,這時的清朝還在「太平天國之亂」,日本幕府無法處理黑船進逼,到了1860年明治維新改革開始,1867年德川慶喜「大政奉還」後,明治天皇遂宣布基督教可以在日本合法傳教,終於等到上帝打破了沈默。
#沈默
#遠藤周作
展開
5
沈默
讀者評分
5.0
|
2017/02/22
上帝的凝視
閱讀遠藤周作的《沈默》
文/蘭若精舍.柳藏經
西元1637年,日本發生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基督教信徒叛亂,史稱「島原之亂」,與1851年在中國清朝發生的「太平天國之亂」一樣,都是借宗教之名的造反,在日本一共有三萬七千人以「末日即將來臨,將被基督得救」的信仰參與叛亂,由於嚴重影響幕府統治基礎,因此在1639年,禁止所有葡萄牙人進入日本通商傳教,開始嚴密監控任何與耶穌會傳教士的活動,並且搜捕所有基督教徒與傳教士,日本幕府的「鎖國」也以此開始,小說《沈默》的故事就是始於這個背景。
故事中的葡萄牙傳教士洛特里哥與卡羅培兩神父,因為不相信荷蘭人帶回葡萄牙恩師的書信,說明恩師費雷拉神父已經在日本棄教還俗,所以經得教會同意,前往日本找尋恩師,並且想證明偉大的傳教恩師並不會屈辱的脫離信仰。他們歷經千辛萬苦終於來到日本,在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環境中,他們一方面傳教,一方面找尋恩師。
踏上日本後,他們發現日本的農民非常貧窮,幾乎所有人都是農奴,每年都要向蕃主上繳年貢,吃不飽穿不暖,生活環境非常惡劣,沒有人有機會受教育,所以當傳教士跟他們說,只要信主就能得到永生,只要信主就能上天堂,只要信主就能得到救贖,脫離這個苦不堪言的世界,於是堅定了信念,成為農民間的秘密宗教。
因此,洛特里哥神父發現只要有人因爲信仰基督教被抓被捕,都很願意殉教而死,因為天堂就在眼前,現在的痛苦又算得了什麼,就算被處以吊刑凌遲痛苦哀嚎,也不願意放棄信仰。直到洛特里哥的搭檔卡羅培神父被殘暴的溺死後,又見到了已經還俗的恩師費雷拉,神的旨意在他的懷疑與恐懼中,他漸漸得到答案,神不因對你沈默而不存在,也不因你的沈默而神不存在。
他禱告著希望眾人「因信得救」,也不希望「因信而死」,他內心竊以為殉教才能讓自己成為聖徒,而他恩師則點破,究竟是讓信徒活著重要,還是追求個人身後名聲重要?當他看到信徒如螻蟻般痛苦死亡,覺得如地獄般的景象,一點也不壯烈,只有殘忍的恐怖對待。終於相信,如果耶穌在這裡,也會為了信徒而棄教,因為耶穌的愛就是要為世人流血,承擔所有苦難,他決定揹這個十字架。
唯有凝視苦難的過程,莊嚴的神性必然浮現在沈默不語的腦海中。洛特里哥神父選擇了棄教,棄教的本身也是殉道,唯一不同的是,當他活著,就能讓更多的人活著,當他棄教,執政者就不會用信徒的死,來讓他屈服。雖然執政者要他棄教還俗的目的,就是為了證明基督教無法在日本生根,但活著的本身就能讓信仰的種子在內心深處發芽,在未來得以掙脫著壯,雖然後來洛特里哥直到死亡都未能親眼看到聖教榮景,遺憾中成為日本最後一個被迫還俗的司祭。
日本基督徒對於歷史上棄教的神父、教徒是非常鄙夷的,認為不能堅守自己的信仰,為主殉道殉教,不能為教犧牲成為偉大的聖徒,是非常嚴重的事情。但身為基督徒又是小說作家的遠藤周作,在研究歷史的真相中,他發現所有棄教的神父,沒有留下任何為個人辯解的隻字片語,也沒有任何對自己的選擇加以說明,好像不曾存在過,這些人內心深處真的放棄神了嗎?於是他透過自己的小說筆觸,剖析那個時代的氛圍,為這些曾經奉獻上帝的使徒,試圖平反昭雪令人動容的一生,你問作者是否相信這些棄教的神父一生都沒有悖離上帝,答案是肯定的,他們內心深處神始終存在。
十七世紀的時代,歐洲透過傳教深入各地,在全世界建立起殖民地,日本的幕府發現這個危機,採取鎖國禁教,避免日本成為列強割據的殖民地。1853年美國叩關日本,史稱「黑船事件」,這時的清朝還在「太平天國之亂」,日本幕府無法處理黑船進逼,到了1860年明治維新改革開始,1867年德川慶喜「大政奉還」後,明治天皇遂宣布基督教可以在日本合法傳教,終於等到上帝打破了沈默。
#沈默
#遠藤周作
展開
3
沉默(電影版)
讀者評分
5.0
|
2017/02/22
上帝的凝視
閱讀遠藤周作的《沈默》
文/蘭若精舍.柳藏經
西元1637年,日本發生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基督教信徒叛亂,史稱「島原之亂」,與1851年在中國清朝發生的「太平天國之亂」一樣,都是借宗教之名的造反,在日本一共有三萬七千人以「末日即將來臨,將被基督得救」的信仰參與叛亂,由於嚴重影響幕府統治基礎,因此在1639年,禁止所有葡萄牙人進入日本通商傳教,開始嚴密監控任何與耶穌會傳教士的活動,並且搜捕所有基督教徒與傳教士,日本幕府的「鎖國」也以此開始,小說《沈默》的故事就是始於這個背景。
故事中的葡萄牙傳教士洛特里哥與卡羅培兩神父,因為不相信荷蘭人帶回葡萄牙恩師的書信,說明恩師費雷拉神父已經在日本棄教還俗,所以經得教會同意,前往日本找尋恩師,並且想證明偉大的傳教恩師並不會屈辱的脫離信仰。他們歷經千辛萬苦終於來到日本,在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環境中,他們一方面傳教,一方面找尋恩師。
踏上日本後,他們發現日本的農民非常貧窮,幾乎所有人都是農奴,每年都要向蕃主上繳年貢,吃不飽穿不暖,生活環境非常惡劣,沒有人有機會受教育,所以當傳教士跟他們說,只要信主就能得到永生,只要信主就能上天堂,只要信主就能得到救贖,脫離這個苦不堪言的世界,於是堅定了信念,成為農民間的秘密宗教。
因此,洛特里哥神父發現只要有人因爲信仰基督教被抓被捕,都很願意殉教而死,因為天堂就在眼前,現在的痛苦又算得了什麼,就算被處以吊刑凌遲痛苦哀嚎,也不願意放棄信仰。直到洛特里哥的搭檔卡羅培神父被殘暴的溺死後,又見到了已經還俗的恩師費雷拉,神的旨意在他的懷疑與恐懼中,他漸漸得到答案,神不因對你沈默而不存在,也不因你的沈默而神不存在。
他禱告著希望眾人「因信得救」,也不希望「因信而死」,他內心竊以為殉教才能讓自己成為聖徒,而他恩師則點破,究竟是讓信徒活著重要,還是追求個人身後名聲重要?當他看到信徒如螻蟻般痛苦死亡,覺得如地獄般的景象,一點也不壯烈,只有殘忍的恐怖對待。終於相信,如果耶穌在這裡,也會為了信徒而棄教,因為耶穌的愛就是要為世人流血,承擔所有苦難,他決定揹這個十字架。
唯有凝視苦難的過程,莊嚴的神性必然浮現在沈默不語的腦海中。洛特里哥神父選擇了棄教,棄教的本身也是殉道,唯一不同的是,當他活著,就能讓更多的人活著,當他棄教,執政者就不會用信徒的死,來讓他屈服。雖然執政者要他棄教還俗的目的,就是為了證明基督教無法在日本生根,但活著的本身就能讓信仰的種子在內心深處發芽,在未來得以掙脫著壯,雖然後來洛特里哥直到死亡都未能親眼看到聖教榮景,遺憾中成為日本最後一個被迫還俗的司祭。
日本基督徒對於歷史上棄教的神父、教徒是非常鄙夷的,認為不能堅守自己的信仰,為主殉道殉教,不能為教犧牲成為偉大的聖徒,是非常嚴重的事情。但身為基督徒又是小說作家的遠藤周作,在研究歷史的真相中,他發現所有棄教的神父,沒有留下任何為個人辯解的隻字片語,也沒有任何對自己的選擇加以說明,好像不曾存在過,這些人內心深處真的放棄神了嗎?於是他透過自己的小說筆觸,剖析那個時代的氛圍,為這些曾經奉獻上帝的使徒,試圖平反昭雪令人動容的一生,你問作者是否相信這些棄教的神父一生都沒有悖離上帝,答案是肯定的,他們內心深處神始終存在。
十七世紀的時代,歐洲透過傳教深入各地,在全世界建立起殖民地,日本的幕府發現這個危機,採取鎖國禁教,避免日本成為列強割據的殖民地。1853年美國叩關日本,史稱「黑船事件」,這時的清朝還在「太平天國之亂」,日本幕府無法處理黑船進逼,到了1860年明治維新改革開始,1867年德川慶喜「大政奉還」後,明治天皇遂宣布基督教可以在日本合法傳教,終於等到上帝打破了沈默。
#沈默
#遠藤周作
展開
4.5
向康德學習請客吃飯
讀者評分
5.0
|
2017/01/07
哲學家的餐桌
閱讀顏擇雅《向康德學習請客吃飯》心得
文/蘭若精舍.柳藏經
第一次接觸顏擇雅的文字,是她還叫顏秀娟時所翻譯的書籍,珍奧斯汀的《理性與感性》。經常在廣播節目聽到她對國際時事、文學作家等議題侃侃而談,對於她音韻高朗、博學強記、學貫中西、橫亙古今的表現,印象至為強烈。若要形容她閱讀的淵博,只有用蘇軾在《稼說送張琥》的兩句話,來形容她的用功的程度。「流於既溢之餘,發於持滿之末。」與「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讀她的文章,常常有學然後知不足的窘境,在於她旁徵博引,用典之廣,讓人覺得目不暇給不可思議,驚呼這人怎麼那麼有料。此番出版這本《向康德學習請客吃飯》,更加讓人連呼嘖嘖,全書分為三個段落,第一輯著重在「哲學與思考」,第二輯談論「讀書、藏書與出版」,第三輯則是「從珍學到張學」,剖析珍奧斯汀與張愛玲的人生與作品。
《禮記.禮運》:「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孟子》告子曰:「食、色性也。」食慾與性慾是人類最本能最快樂的事,在「向康德學習請客吃飯」一文中,可以理解到康德最喜歡招待朋友吃飯,每天只吃午餐一餐,他本人嗜吃又懂得吃,還拿自己的錢招待朋友,讓朋友陪他吃飯,直到老去天天如此。
可以觀察到康德一定是一個好主人,還有跟他吃飯不無聊,想必準備的菜餚夠美味,加上他是一個名人,所以來和他吃飯的人都很愉快,康德也樂在其中,就算終身未娶,但慾望也滿足在口腹之慾其中。跟哲學家吃飯應該無所求吧?不像是德國投資家科斯托蘭尼,他每一次跟朋友吃飯,不管是達官顯貴,還是藝文人士,每次餐桌上都是問他如何投資賺錢。更不會像華倫巴菲特,每次要出高價競標,和他一起吃熟成牛排,為了跟他聊天,藉以抬高自己的身價,甚至得到首富發財的知識。
《金剛經》也提到關於佛陀的用餐「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佛陀帶著眾弟子托缽化緣齋飯,然後回到精舍吃飯,吃飽喝足,收碗缽,把腳洗乾淨後,坐回自己的位置,然後大家開始問問題聊天。想必這種吃飯的自在,一定跟康德大不相同。
《論語》鄉黨篇,孔子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惟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薑食。不多食。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語,寢不言。雖疏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
孔老夫子用餐吃飯的規矩更多,肉要切的四四方方才吃,甚至「席不正,不坐。」位子歪了,也不入內坐下,想必跟他吃飯很難讓人覺得快樂。所以季氏篇,孔子說:「損者三樂。樂驕樂,樂佚遊,樂宴樂,損矣。」有三種會損害自己的行為,愛好放蕩、愛好閒逛、愛好大吃大喝,對我們有害處。放在現代,我們會說孔子老師真難相處,如果康德是我們的老師,必然會帶學生去KTV唱歌吃飯吧!
作者提到讀書的數量,最可怕是那種像是趕業績的閱讀,一本一本囫圇吞棗把它看完,用一句豬八戒吃人蔘果,不識滋味來形容。《射鵰英雄傳》裡洪七公也把郭靖唏哩呼嚕吃下黃蓉一桌好菜,卻不知道滋味,只覺得都好吃,形容成「牛嚼牡丹」。大抵看完書,卻無法轉述內容,無法內化成知識營養,甚為可惜。
還有一種羨慕別人看很多書的人,這種人也很特別,叫他跟著看也不會看,一天到晚遇到讀書人就讚美,但要讓他打開書,就好像要他舉重,書就是翻不開。這種人其實羨慕的不是別人讀很多書,而是羨慕別人能博學強記,旁徵博引,口中能說出一朵花來。
讀書寫作的人,最怕遇到別人寫的文章無懈可擊,想超越其成就,又怕受傷害被稱爲「東施效顰」,又怕寫了文章,結果被發現是模仿複製,甚至是「偷」。這種心情,作者提到了李白看見崔灝詩詞《黃鶴樓》時,喟然而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灝題詩在上頭。」後來還是忍不住技癢,寫了《登金陵鳳凰臺》想一戰高下,文人的捉對廝殺成了千古佳話。
顏擇雅的文章極其美妙,在於她的用典精準,掌握文章節奏,完全無懼於可能落入掉書袋的窘境,可見她對於自己文章非常有自信。我喜歡她用中西各種典故,來論證她所想要傳達的概念,對於從高中就在國外求學的人而言,竟然連中國古典文學都能夠掌握到如此深刻,在目前實在是無出其右,值得我輩關注學習的對象。這本採用蒂芬妮藍、汝窯的雨過天青色做為書籍封面的裝幀用色,更有一種思想上清明的透亮感,讓你閱讀完此書,更顯得知識的學習,有種插上羽翼飛翔的自由。
#顏擇雅
#向康德學習請客吃飯
展開
5
沒有神的所在:私房閱讀《金瓶梅》
讀者評分
5.0
|
2017/01/06
菩薩垂淚的世界
閱讀侯文詠《沒有神的所在》心得
文/蘭若精舍.柳藏經
清朝孔尚任的《桃花扇》裡,有一句名言這麼說的「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最後眼看他塵土揚!用這句話來形容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是最貼切不過了,因為縱身在金權慾海之中,一切轉眼成空,沒有神的世界,卻見成住壞空。
《沒有神的所在》是侯文詠閱讀《金瓶梅》後所品評寫下的筆記文學。這一本書自古以來就是有名的「情色」小說,但是如果只是界定在色情的渲染,那麼就是小看這本書的魅力,書中提到《金瓶梅》影響後來曹雪芹書寫的《紅樓夢》,在我看來一樣是影響到高陽《胡雪巖》的小說創作,撇開情色的部分,西門慶似乎和胡雪巖是一樣的人生,販官鬻爵,結黨營私,錢權勾結,妻妾成群的紅頂商人。
我們印象中的《金瓶梅》,基本上都與電影電視中的描寫有關,不管是誰寫劇本,始終不脫離性愛的場景,對於西門慶的介紹,就是一個好色的公子哥兒,而潘金蓮就是一個謀害親夫的淫婦,卻沒有看見西門慶如何運用金錢與女人,建立起他的政商帝國,活脫脫就是資本主義的黑金擁護者。
西門慶為清河縣的小商賈,繼承父親留下的生藥舖營生,賣藥的利潤雖然不是鉅富,但也可以養活家人,甚至三妻四妾不成問題。在侯文詠眼中,對於妻妾成群的西門慶而言,這是一個穩賺不賠的生意,西門慶的第一桶金即是娶了擅於做生意的寡婦孟玉樓,第二桶金則是來自於好朋友花子虛老婆李瓶兒,李瓶兒是宮中老太監的相好,為了安心擁有李瓶兒便把她嫁給他的義子花子虛,自然花子虛不敢碰觸李瓶兒,始終讓李瓶兒獨守空閨。
不甘寂寞的李瓶兒,在老太監身故後,怕失去靠山的情況下,來路不明的財產被官府查收,便把從宮中太監得到的財寶請西門慶家人看管,西門慶想人財兩得,讓花子虛在他出事後,趁他病要他命,西門慶順理成章的接受好朋友的老婆。有了這些錢財,在機緣巧合下金錢買通當權者,認識京城的蔡京蔡太師,並拜為義子,得到了一官半職,這也是西門慶意氣昂揚的開始,順手接受政府的各種標案採購,開始賺進大把的銀子。
對於西門慶來說,潘金蓮是他性好漁色下的戰利品,而潘金蓮則是把西門慶當成她的全世界,兩個人其實心態上的不同,所以當潘金蓮鴆殺親夫就顯得更殘忍無情,對西門慶而言,潘金蓮只是他眾多妻妾當中的一個,但對潘金蓮而言,她的世界不容許別人的侵犯佔有,後來陸續對西門慶的妻妾與相好下毒手,就連李瓶兒在她的設計下一命嗚呼,如此一來更顯得最毒婦人心。
西門慶雖然是一個小白臉阿飛,但對所有妻妾倒是很真心對待,在家中看起來是一個顧家的丈夫,只不過壞在對女人的巧取豪奪,更壞在為了得到潘金蓮而鴆殺武大郎。故事的最後,因為行淫縱慾過度,加上身染痼疾,在三十多歲一命嗚呼,死時剛好大老婆臨盆,生下一子,多年後在一個和尚的指點下,才知此子乃西門慶轉世投胎,因為冤親債主糾纏,經老和尚度化,西門慶的兒子乃跟隨出家,這西門家的故事,仿佛與《紅樓夢》的賈家一樣,最後賈寶玉也出家了。
《金瓶梅》第三個重要的女人,就是龐春梅,她是潘金蓮的丫鬟,服侍潘金蓮的起居,但被西門慶收用,跟自己的老闆有一腿後,她的地位便更穩固,雖然不是妻妾身分,卻是說的上話。在西門慶死後,她也是被販賣出去的奴僕,她很幸運被一個武官迎娶為妾,而後大老婆亡故,她變成正宮,身份便與往日不同,可惜丈夫帶兵攻打侵犯大宋的遼金,最後戰死沙場。龐春梅從此便耽溺於性愛,到精神崩潰而死於極度性愛之中。
西門家比較幸運的是,因為在蔡京失勢前,西門慶就已經病故,所以當蔡京被誅殺滅門時,反而讓西門家得以保全,沒有受到牽連。但潘金蓮在西門慶身故後,為了再找一個依靠,反而敗壞門風,被大老婆吳月娘一怒之下逐出家門轉賣,這時武松已經殺人刑滿回到清河縣,用了兩倍價錢買下潘金蓮,在武大郎的靈前,剖開潘金蓮的胸膛,拔出心肝,並砍下頭顱奠祭兄長,一代艷婦就此命絕。至此金瓶梅三姝,皆沒有得到善終。
侯文詠對潘金蓮下註解,她是一個可憐的女人。她從小到大被一賣再賣,努力圖求翻身,只因為方法不對,成了身首異處的可憐人。《金瓶梅》寫得是一群底層的弱勢族群,在尋找翻身的機會,但是沒有社會資源的世界,用的都是生命中最原始的本錢,那就是「性」來爭取人生的出路,看完此書更深刻暸解為何侯文詠充滿嘆息,如果要說此書的「性」描寫的很好看,恐怕已經比不上日本成人片的精彩,但是如果你閱讀的是書中的「人性」描繪,必然讓你驚呼連連吧!
展開
4.5
私房藥
讀者評分
5.0
|
2016/05/28
在塔尖獨舞
文/蘭若精舍.柳藏經
陪著家人上醫院門診時,隨手抓了一本書閱讀,很湊巧就是吳妮民的《私房藥》,在醫院看醫生寫的書,有一種魔幻寫實的味道。
讀過侯文詠的《大醫院小醫師》後,很久沒看過那麼精彩的文章,在這一本吳妮民的《私房藥》中,我感受到一個青年醫師的寫作魅力。通常作家的第一本散文集,都跟自己的潛意識的秘密有關,用文學的筆觸,進行對自己的寫作治療,然後在完成之後,也都放下自己的生命負重。
吳醫師開宗明義在「右傾世界的左派分子」,從「左撇子」的自己說起,這深得我心,因為我也是天生的左手黨,有時左撇子和同性戀一樣,天生的問題,卻被誤解成後天的學習造成。然後在吃飯與寫字間,蒙受不被諒解而被修理的苦難。在學齡前,我還能用左手寫出刻印的反字,然後開始被懲罰,最後如左撇子的金溥聰所說,左撇子被矯正後,遺留下的副作用是「口吃」,講話大舌頭。吳醫師應該是很幸運的維持左手吃飯與左手寫字的習慣,但在被瞭解的過程中,似乎也一樣遭受異樣的眼光,雖然如此,但保有的左手能力,讓她的感性能力不曾消散。
讀醫師所寫的書,總感覺到在看佛陀修行的過程,在四個城門反覆輪迴,看著眾生的生老病死,而醫師就是見過最多生老病死的人。在「青春旗」一文中,她幫男女病人插入導尿管,當生病的男人,他的陰莖乾癟鬆軟毫無生氣,只有在插入尿管時,透過尿管彷彿才能感覺到勃起的硬度。原來人一旦生病,就撫觸不到慾望,男人沒有性反應,大體而言,他的生命已經宣告死亡。
在「週間旅行」中,隨著她到府看診,有一些是老人,有一些是重大傷病的年輕人,老病的人似乎活在自己的監牢中,對抗自己的疾病,還有隨時新增的感染,如褥瘡,還有更多的空虛與無奈,是一幕幕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人間煉獄。還好有智慧型手機的出現,讓那些年輕而癱瘓的生命,有了出口,可以透過網路的「阿凡達」,讓他們在另一個世界中,用健康正常的靈魂,繼續存活,而不必想著自殺的可能性。
人性的弱點,其一是不能承受他人之死。醫師不一定有宗教信仰,但一定想信人會死亡。在「閉幕式」一文,身為一個醫師要開始練習別人的死亡,不管是同年齡,還是自己經手的第一個死亡案例,如何抽離自己的情感,看著病人從生到死,如同看著遊泳的人逐漸溺斃在生死汪洋,卻不能表現巨大的情緒,只能化成一則則冰冷的數據,幾點幾分幾秒與世長辭,然後推到往生室。醫師不是冷酷的人,而是冷靜與上帝拔河的人。
「青春既美好又殘忍,當年我們都需要一點革命。」說著是「靜靜的生活」一文中,她面對四個親友的死亡紀事,一個是會帶著家人去遊玩的伯伯,最後因中風離開。一個是大一得到腦瘤身故的同學,一個是高中同學在多年後,在新聞報導看到溺斃在溯溪的水道上,最後是阿嬤的淋巴癌,就算是身為醫師的自己,也無法阻止母親希望讓阿嬤勉強的活下去,善終總是在不孝的陰影中被撕毀,放棄急救等於不夠孝順。在青春的年紀裡,其實生老病死一直悄悄尾隨,在吳醫師的文章中指出,有著醫師的無奈,醫師也是人,承受不只是病患,而是更多來自親友的無常。
讀完這本書後,也等於看到一個醫師的養成,看著她卸下聽診器,換下白袍,走進文學的農場,為我們筆耕出這麼多興然有味的文章。在白色巨塔上,讓我看見最美麗的舞蹈身影,這麼有味道的書籍,真值得我們一讀。
展開
共
6
頁
下一頁
前往
第 1 頁
第 2 頁
第 3 頁
第 4 頁
第 5 頁
第 6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