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老照顧展
祕密瑜伽士的生死莊嚴:〈中陰祈願文〉契入昭空大手印

祕密瑜伽士的生死莊嚴:〈中陰祈願文〉契入昭空大手印

  • 定價:580
  • 優惠價:75435
  • 優惠期限:2024年07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在中陰裡,無人可以做出傷害,

任何恐怖的境相,既是自心所顯,

為什麼要懼怕自己的心呢?

 

〈中陰祈願文〉全篇只有三十一偈,是擷取自貢嘎般究祖師的著作,言簡意賅,既有述說種種中陰虛幻祕境的際遇,亦有指示該當如何祈求的口訣,更有安然通過中陰幻境而解脫成佛的引導。每當有人離世時,〈中陰祈願文〉是必誦之文,可見其重要性。

 

多數的中陰講解,似乎著重在介紹中陰,類似觀光指南般地告知各處的景色。但是,中陰既是涅槃或輪迴的關鍵,解說應該不是僅止於介紹風光,而是應確知如何安然度過。但要自在安然度過,必由明瞭中陰的根源而起,而不是只有牢記中陰境相。

 

一般人對於中陰的認知,大多是在死後的狀態。然而,以中陰法教而言,眾生直至成佛之前,都屬於中陰階段。且以生龍活虎、活力四射的「生住中陰」最為至關重要,倘若未能在「生住中陰」奮力觀修,死前絕對無法在心態上有所把握,更遑論死後的自在了。對於個人而言,用不著憂慮自己的後事該如何舉辦,後事不是最重要的,「怎麼面對死亡」才是關鍵。

 

外器世間、內情親友一切皆為大手印的幻相。中陰的本源是大手印,若能契入大手印,中陰即解脫有望了;若是無法契入,只是閱讀《西藏生死書》、《中陰聞即解脫》、〈中陰祈願文〉的文字解說,想著臨終痛苦中陰會遭遇這些狀況、法性光明中陰會遭遇那些境相,投生業之中陰會遭遇那些際遇⋯⋯那就錯失重點了。

 

〈中陰祈願文〉為多傑仁卿喇嘛所翻譯,本書更由多傑喇嘛逐句講解本文,堪稱為中陰教法的實修金鑰。除了讓眾人理解何謂中陰,最關鍵的是讓眾人無懼中陰。若以聽聞的心得加以思惟、抉擇,而後實際付諸修持──即做到所謂的聞、思、修,那麼中陰的解脫乃至於成佛,則是指日可待。

 

為了令〈中陰祈願文〉的內容更淺顯易懂,多傑喇嘛增添了一些在長老膝前聽聞的故事,那些都是真實事件,是祖師或修行者的親身經歷。無論是否喜歡聽故事,應該皆可從中獲得啟發。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多傑仁卿 喇嘛
多傑仁卿喇嘛

府城人,十四歲遠赴印度札西炯「康巴噶寺」,得第九世康祖法王賜名「多傑仁卿」(意為:金剛寶),隨後於尊貴的德頌仁波切座下披剃出家,學習藏文、背誦竹巴噶舉傳承的經典,以及法會事相儀軌。

修學十七年間,與碩果僅存的國寶級西藏瑜伽士們,如安諦長老、安江長老、森多長老、阿曲長老等朝夕相處,耳濡目染住山實修宗風;更在長老們指導下,圓滿兩次閉關潛修,領受了大手印、那若六法、六味平等法與諸多修行口訣。

2008年,在第九世康祖法王指示下,擔任台灣尊勝法林佛學會的常駐指導法師。2011~19年間更兼負寺院總管的重責,承擔僧團的道糧等募款,協助寺院建設並承事供養三餐,為嘉華多康巴與康巴噶寺的佛行事業虔心竭力。現為台灣尊勝法林佛學會住持法師。

為尊貴的康祖法王首部心性引導《守護》之中文譯者,並圓滿傳承教法《大手印前行釋論》中譯。著有《祕密瑜伽士的日常》、《雪域聖光》、《雪域傳奇》等書。

台灣尊勝法林佛學會網站https://www.tashijong.org.tw
多傑仁卿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dorjeerinchenlama


 

目錄

〔作者序〕彼力於我何有哉

貢嘎般究略傳

〈中陰祈願文〉

 

壹、稽首大手印

頂禮偈 南無瑪哈母札雅 稽首大手印

 ◇上品「見地謁見禮」 ◇中品「串習觀修禮」 ◇下品「恭敬合掌禮」

 

貳、求取皈依

 ◇真如三昧 ◇普明三昧 ◇本因三昧

第1偈 聖意鑒知諸法如虛幻,解脫不淨虛幻而於淨,

    身得導引虛幻眾生之,予導虛幻聖身求皈依。

 ◇虛幻八喻 ◇究竟皈依唯向佛

 

參、生住中陰

第2偈 具足虛幻身者怙主汝,虛幻所欺我等諸有情,

    莫被虛幻之相所欺瞞,了知虛幻本面祈加持。

 

肆、臨終中陰

第3偈 無常虛幻此體棄捨時,貪愛嗔怒戀著普斷已,

    心性無整置放於自地,死亡取為道用祈加持。

 ◇引業與滿業 ◇契入意誓 ◇死亡取為道用 ◇依止上師印心

第4偈 死時外之境相阻滅者,眼等五根依次而阻滅,

    色等五境一一融入時,了知融序本面祈加持。

 ◇境相消融 ◇中陰的分類 ◇飛燕築巢 ◇美女照鏡 ◇口訣:三句擊要

 ◇子入母懷 ◇接通溝渠

第5偈 地水火風融入於識故,散失體溫口渴嘴鼻乾,

    失溫短而急促吸氣時,斷要取為道用祈加持。

 ◇三種三昧應對中陰三階段 ◇粗分消融

第6偈 神識融於光明外氣斷,住於內息而於四剎那,

    顯增得相大光明四者,依次了知本面祈加持。

 ◇念頭消融

第7偈 顯之內兆為煙外兆者,似月照耀嗔怒所成之,

    三十三種念頭阻滅時,執以明晰念願祈加持。

 ◇顯相之內外兆

第8偈 增之內兆螢火而外兆,似日照耀貪欲所成之,

    四十種念亦成阻滅時,秉以正知正念祈加持。

 ◇增相之內外兆

第9偈 得之內兆如同油燈燃,外兆黑道即如羅睺羅,

    愚痴所成七念阻滅時,秉以真實正念祈加持。

 ◇得相之內外兆 ◇取證母光明

第10偈 第四廣大光明顯現時,內相離雲即如虛空般,

    外相即如曙光顯現時,母子光明融合祈加持。

 ◇如秋日晴空 ◇氣入中脈日月蝕 ◇基位光明周遍 ◇悟後起修

 ◇認持第二階段法性光明

 

伍、法性中陰

第11偈 神識若不住彼而遷徙,肚臍眉間囟門與耳鼻,

    眼暨糞道尿道嘴九者,閉已區別一門祈加持。

 ◇三相逆序顯現 ◇業之中陰 ◇皈依自明 ◇法性力 ◇迴向

第12偈 欲色無色夜叉人非人,人暨畜生地獄與餓鬼,

    投生生門閉已空行中,勇父空行迎接祈加持。

 ◇竹巴三猛咒 ◇投生九門

 

陸、投生中陰

第13偈 倘若神識飄蕩於中陰,不知自身已死與親友,

    縱思親近無應心碎時,斬斷貪嗔戀著祈加持。

 ◇斷貪嗔戀著 ◇中陰說法──入於殊勝解脫城邑之大門

第14偈 諸根具足業力神通具,法界金剛殿座與母胎,

    此外於諸無礙行走時,了知一切皆幻祈加持。

第15偈 不見日月身體無影子,僅憑思惟能繞行三千,

    無可自主如風捲羽時,自心能得自在祈加持。

 ◇六定兆 ◇六不定兆

第16偈 食為食香恍惚不穩定,多種迷亂境相顯現時,

    恐懼動搖心風若生起,了知亂相本面祈加持。

第17偈 時或憶念能成極明晰,卻於當下即刻而忘卻,

    生起生或死亡疑惑時,了知決定死亡祈加持。

第18偈 即從三天半起於之後,確實知曉自身已死亡,

    沮喪憂傷尋求皈處時,了知皈依自明祈加持。

 ◇明覺與三寶無別 ◇九聖眾形影相隨

第19偈 了知中陰即是中陰時,自身觀天而後觀光明,

    復以雙運圓融而觀修,顯現清淨幻身祈加持。

 ◇生前選定天尊 ◇觀種子字入胎 ◇觀修天尊

 ◇形相明晰 ◇清淨憶念 ◇我慢堅固 ◇認持夢境四步驟

第20偈 山崩海嘯以及森林焚,時末大風漩起般之音,

    較於千雷同響甚怖時,了知法性本音祈加持。

 ◇恐怖四音

第21偈 具足五色光芒炫且亮,光與明點微點般之中,

    恐怖怒眾打殺聲出時,了知自相本天祈加持。

第22偈 貪欲嗔怒愚痴所成之,白與紅暨黑色之懸崖,

    以為自將摔落甚懼時,了知自相清淨祈加持。

第23偈 隨所投生而成其身形,白紅黃與藍色黑色光,

    天人畜生惡鬼與地獄,五道依序了知祈加持。

第24偈 越量宮暨天子與行欲,天鵝勝群馬所莊嚴湖,

    良宅父母結合若見之,清淨貪嗔嫉妒祈加持。

第25偈 狂風雨雲冷熱所催逼,洞穴岩谷斷枝等等處,

    求救之故若起進入相,了知生處惡劣祈加持。

第26偈 親見斷命女與良鐵屋,若以喜意起入彼地心,

    了知本面且以無恐懼,於彼劣處迴遮祈加持。

第27偈 胎與卵生眼紅與嫉妒,濕熱所生貪戀味與香,

    於化生處生起貪欲時,無有貪嗔愛戀祈加持。

第28偈 親見父母等等生處時,無有貪嗔了知乃虛幻,

    秉以了知實相本面念,無戀胎門關閉祈加持。

 

七、祈願文

第29偈 倘若未能關閉而投生,極樂剎與兜率或現喜,

    轉輪王婆羅門諸種姓,得以如思投生祈加持。

第30偈 出生當下宿世得憶起,行持大乘法之福緣具,

    發起慈愛純粹利他心,精勤願得速成就菩提。

第31偈 勝者偕同勝子之加持,以及法性自然之清淨,

    亦以我之清淨思惟力,隨所發願祈如是成辦。

 

附錄

問與答

〈翡翠燈女供讚品〉

〈酬補具誓媽摩紛亂品 普施利樂良善禾穗〉附錄
 

〔作者序〕彼力於我何有哉

 

記得第一次聽聞中陰竅訣是德頌仁波切在閉關中心給予「生起次第」的引導時,開示如是觀想對應死後中陰的何種階段。那時方得理解,原來儀軌的每一步驟皆是因應中陰歷程而開展,並非先前擔任維那時,所以為的自成一套的觀誦系統;後來再聽聞〈中陰祈願文〉,更讓我深覺密法的深微竅訣甚為不可思議。

《密勒尊者道歌集》裡,第一篇〈密勒拾柴記〉有一首〈六憶上師曲〉,緣由是:尊者在深山苦行時,一天,拾撿煮水所需的柴薪後,看到從遠遠的東方卓吾山谷的方向,忽然升起了一片白雲。

密勒尊者想到:「在那片雲層的下面,就是卓吾山谷的寺廟,我的上師馬爾巴正在那裡啊!」想起上師與師母坐在金剛兄弟偕同眷屬們的中央,宣講密續,賜予灌頂暨傳授口訣的種種情景,思忖著,如果現都安在,無論如何必定前往謁見!思緒至此,於方才哀傷之上,無可計量的強烈憶念起上師之情,淚珠不禁簌簌滴下。尊者以憂傷的音韻,唱出〈六憶念師曲〉:

 

父憶即祛憂馬爾巴足,丐唱憂音矣馬爾巴尊,紅崖躍谷東方處,持水白雲悠悠飄。白雲飄升之下方,後山如象傲然之前方,前如雄獅傲踞峰之上,大聖地卓吾谷寺廟中,阿母利嘎大石法座上,柔軟毛皮坐墊法座上,彼上所坐是誰乎?

坐者譯師馬爾巴,現今若在一何樂!我信解雖微願參謁,悲戚雖渺願參謁,我愈思愈念具相師,修而憶念譯師馬爾巴!

母恩逾生母達媚瑪,現今若在一何樂!路途雖遙遠願參謁,道路縱難行願參謁,我愈思愈念具相師,修而憶念譯師馬爾巴!

耳傳表徵之四灌,於今賜予一何樂!我所獻雖薄願拜求,縱無灌供願拜求,愈思愈念具相師,修而憶念譯師馬爾巴!

深邃密續《喜金剛》,於今宣講一何樂!我心雖愚蒙願求聞,雖甚劣慧願求聞,愈思愈念具相師,修而憶念譯師馬爾巴!

《那若六法》深引導,於今傳授一何樂!我心骨 雖微願拜求,雖不耐修願拜求,愈思愈念具相師,修而憶念譯師馬爾巴!

衛藏弟兄信集眾,現今若在一何樂!我覺證雖劣願切磋,理解雖低願切磋,愈思愈念具相師,修而憶念譯師馬爾巴!

乞兒自勝解狀縱無離,由衷憶念上師尊,欲使憂傷無可抑,氣凝胸臆難出聲,祛子之憂兮具恩尊!

 

每當讀起此篇此曲,總會憶起當年閉關時,狹仄的陋室裡,由 德頌仁波切賜予灌頂、引導,或由安諦長老賜予口傳、引導,抑或是安江長老賜予口傳的情景,悉如道歌裡所述──上師坐在金剛兄弟偕同眷屬們的中央,宣講密續,賜予灌頂暨傳授口訣。若是與我有相同經驗的法友,當能明白聆聽師尊說法是珍貴異常的幸福,特別是說法者所說針對解脫、直指心性,不摻雜世間私利,而受法者沒有邪見、不生疑慮,秉持虔敬勝解而聞法。師父們的循循善誘、諄諄教誨,師兄弟們彼此無猜忌的研討、切磋,深感習法善緣難得不復值遇。我在講解「心性即天尊的口訣」時,略為解釋了〈六憶念師曲〉的內容,彼時憶起往昔盛景,如在目前,感念師尊恩德之情充滿胸臆,而不自禁的哽咽了!

這部〈中陰祈願文〉可謂言簡意賅,屬於寺院必須背誦的經文,每當寺院、村莊有僧俗離世時,〈中陰祈願文〉是必誦之文,可見其重要性。志堅勤勇的那旺長老臨終前請唐秋長老唸誦的口訣,亦與此篇〈中陰祈願文〉的內容相去無幾。

全篇雖然不過三十一偈,然而,此中既有述說種種中陰虛幻祕境的際遇,亦有指示該當如何祈求的口訣,更有安然通過中陰幻境而解脫成佛的引導。如此難得殊勝的內容,猶如開啟寶庫的鑰匙,端看自己是否懂得應用。

多數的中陰講解,似乎著重在介紹中陰,類似觀光指南般地告知各處的景色。但是,中陰既是涅槃或輪迴的關鍵,解說應該不是僅止於介紹風光,而是應確知如何安然度過。好比乘坐飛機飛越崇山峻嶺,底下縱然危機四伏,虎豹豺狼流竄其中、瘴癘之氣滿溢各處、狠戾盜賊神出鬼沒、地震暴雨瞬間襲來⋯⋯彼力於我何有哉?由上方俯瞰,僅覺山巒綿亙、川水逶迤之壯麗,而不受任何威脅之影響。

不過,如是的自在,必由明瞭中陰的根源而起,而非僅以牢記中陰境相而得。但是,似乎尚未有誰曾以中文講說,因此,讓我產生了談談中陰的想法。

一般人對於中陰認知,大多是在死後的狀態。然而,以中陰法教而言,眾生直至成佛之前,都屬於中陰階段。且以生龍活虎、活力四射的「生住中陰」最為至關重要,倘若未能在「生住中陰」奮力觀修,死前絕對無法在心態上有所把握,更遑論死後的自在了。

這次,我以十堂的時間講解〈中陰祈願文〉,重點放在「昭空不二」的「大手印」,因為「大手印」與中陰是一體兩面,契入「大手印」則知以其「昭亮」而有中陰的種種顯相;透徹中陰則明瞭諸種幻象的本質不離「大手印」的「空分」。因此,閱讀這本書,應知「大手印」為中陰之體,中陰為「大手印」之用,藉由「昭空不二」的蘊涵,讓眾人理解何謂中陰,並以此通達而無懼中陰,是最關鍵之事。

當然,僅憑聽聞十堂的引導,無法生出面對死亡的把握。然而,若以聽聞的心得加以思惟、抉擇,而後實際付諸修持──必須精進於等持位與後得位的勤修。在等持位時,專致於證得無我般若的修持;在後得位,也就是日常生活時,精勤於護持正念而累積資糧。如是勉力而行,即做到所謂的聞、思、修是也,那麼中陰的解脫乃至於成佛,則是指日可待。

為了令〈中陰祈願文〉的內容更淺顯易懂,我增添了一些在長老膝前聽聞的故事,那些都是真實事件,是祖師或修行者的親身經歷。無論是否喜歡聽故事,應該皆可從中獲得啟發。

祈以傳承祖師的加持力,俾令此次的內容能確實利益有緣眾生。未知該作準備者,願意著手起步;尚未做好準備者,得以漸次完備;已然做好準備者,更增把握,中陰成佛,廣行自他二利。以此「上師法身自心淨圓滿,識此本面義之勝祈請;諸顯有亦上師之戲現,究竟三身上師願成就。」深深祈願。

 

多傑仁卿合十敬禱之 二〇二二 水虎年 氐宿月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185074
  • 叢書系列:Open mind系列
  • 規格:平裝 / 424頁 / 23 x 17 x 2.5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內容連載

頂禮偈 南無瑪哈母札雅 稽首大手印
 
在開始聽法之前,請先調整自己的動機。動機可分為兩種:一是菩提心的動機,一是密咒的動機。
 
菩提心的動機是指心想:為了令盡虛空邊際、曾為我母的一切有情,皆能由中陰的恐懼當中獲得解脫且證得無上菩提果位,因此願以聽聞〈中陰祈願文〉來達到目的──以此發下殊勝菩提心。
 
至於廣大方便密咒的動機是指:所在之地,觀想成是佛的淨土。佛在淨土說法,也就是把說法者視為佛;周圍與自己一起聽法的眷屬,觀想成是登地菩薩或是持明眷屬。
 
所說的法是隸屬大乘教法的中陰法教。時間則是超越過去、現在、未來三時的「第四時」,亦即「勝義時」──無有變遷轉換的時間。
 
秉持這兩種良善動機之後,即可將所聽聞的教法與自己在聽聞中的思惟暨所耗的時間,悉皆成為利益自他的成佛資糧。
 
◇上品「見地謁見禮」
 
「南無」是稽首、頂禮的意思。以頂禮而言,分為上、中、下三品的不同。一般以為頂禮就是秉持虔誠的信心,雙手合掌向殊勝的對境行禮;行禮可以是五體投地、全身伏於地面的大禮,或雙膝跪下兩手伏地以頂額觸地、翻雙掌舒掌握掌的頂禮,或合掌於胸前的頂禮。然而真正的上品頂禮乃是「見地謁見禮」。
 
總體而言,真正的頂禮不存在自他、凡聖(凡夫與聖者)的差別,一旦產生此「二執」時,表示心中還存在著執著而非最勝禮;最殊勝的頂禮是自心完全契入空性,在沒有自他、沒有能執內心與所取外境的差別中,心全然契入於自他平等的狀態而住,方為最殊勝的頂禮,因此「見地謁見禮」最為上品。
 
何以稱為「見地謁見禮」?見地就是觀點、見解、主張、論點;因為見地的不同,就會有內道(ནང་པ།)、外道(ཕྱི་བ།)的差別;因為見地的不同,即使內道(佛教)也有顯密二乘與大、小乘的差別。這皆是因為觀點的不同,導致修行的方法亦有所不同,因此,終究的成果也不盡相同。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宗教命理】楊定一新書《水仙:從自戀談起,一種逆風的解讀》、系列獨家88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聯經50週年(止)
  • 飲食保健書展
  • 輕小說大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