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3
user-img
廷廷

17則書評

17本書評分

1位追蹤者

67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17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可複選)
展開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評鑑發表
軟技能
讀者評分
5.0
|
2024/02/10
這是一本談「軟技能」的書,作者共有「30位」,包括萬維鋼、吳軍、劉潤、李笑來、老喻、薛兆丰、劉擎等人。

熱愛閱讀的朋友,相信都對這些名字不陌生,也知道這些人的來歷有多強。

這30位大神,有專欄作家、矽谷投資人、商業顧問、連續創業家、廣告行銷專家、經濟學家、哲學家、心理學家……,他們從自己的專業、經歷和閱歷,分享了職場和人生最重要的「軟技能」。

例如,中國最有名的專欄作家,萬維鋼,遠查中外豪傑之事蹟,近數現代學人之研究,總結歸納出所有大人物,都具有的三種軟技能:野心、入圈、眼光。

史學家,施展,在歷史、地理、哲學、政治都有深度研究,他分享了「跨領域學習」的軟技能,總結成一句話就是:做時代的追問者,做知識的主人,做經典的門徒,做高手的辯友。

哲學家,劉擎,華東師範大學口才最好、最會上課的老師之一,他認為最重要的軟技能,就是溝通表達,而溝通表達能力出色的指標在於:作為聽者,你能理解表達能力較弱一方的言說;作為言說者,你能讓理解力較弱的一方明白你的意思。

生命科學家,王立銘,提醒受科學訓練的讀者,要小心「專業的詛咒」和「理性的束縛」。他說:「擁有一門長期訓練的技藝是難得的禮物,我們要把它用在能真正解決問題的場合,而不是任由它決定我們能在什麼場合解決問題。」

最後,我還想分享一點,《軟技能》全書30篇文章,都是用「書信體」所寫成。這讓人有一種專屬感、對話感和陪伴感。

這些大神,不是站在雲端上,用下指導棋的姿態俯視你的人生;而是坐在你身旁,跟你一起品嘗咖啡,分享他們的人生經驗跟智慧。

這樣的閱讀體驗,真好。
展開
理性生活【暢銷60年!理情行為療法經典】:教你打破慣性,改寫自己的人生故事
讀者評分
5.0
|
2024/02/10
《理性生活》可以說是我人生到目前為止,讀過「最重要」的一本書。

35歲才與它遇見,真的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我有預感,將來一定會時不時的拿起它重讀。

先說結論:如果你的人生,經常被「負面情緒」所困擾,那麼你一定要看這本書。

這本書主要談「理性情緒行為療法」(簡稱理情行為療法),作者亞伯·艾里斯,大有來頭,在「最有影響力的心理學家」排行榜裡,他排第二,這排名比佛洛伊德、榮格還要高呢!

理情行為療法的核心概念,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決定你情緒和行為的,不是外在事件,而是你的想法和信念。

Youtube影片《山道猴子的一生》,在上、下集片尾,各有一句話:

「你人生的快樂,取決於你的思想品質」;
「我們在想像中受的苦,多過於現實」。

這兩句話,出自「斯多葛學派」的兩位哲人,馬可·奧理略和塞內卡;而理情行為療法的思想源頭,就是斯多葛哲學。

如果說斯多葛哲學談的是思想,那理情行為療法,就是把思想落實到生活的「行為指南」。

具體是怎麼做的?

這就要從艾里斯的招牌理論──「ABC理論」說起。

A(Activativing event),指的是外界的誘發事件;
B(Belief),指的是你的想法或信念;
C(Consequence),指的是被引發的情緒或行為結果。

多數人可能會認為,造成負面情緒的原因,是外在的人事物,也就是誘發事件A,造成了情緒結果C。

但艾里斯認為,人的情緒和行為,不是由外在事件所決定的,而是由他的內在信念或想法,也就是B所決定的。

舉個例子,廷廷每次開會報告前一天,都會感到非常焦慮,甚至會胃痛、失眠。在這邊,上台報告是誘發事件A,而焦慮則是情緒結果C。

表面上看起來是A造成了C,但艾里斯會說:「不對,廷廷之所以會感到焦慮,是因為他的『信念』(B)所造成的。」

廷廷的信念是什麼呢?

他認為:「只要我報告的不好,大家就會覺得我是沒能力的人,我在公司就混不下去了。」

艾里斯說,廷廷的這種信念,是一種「非理性信念」,裡面藏著「災難化」、「妄下結論」的思考。

那為什麼非理性信念不好呢?因為它會產生不健康,甚至有害的負面情緒,還有自我挫敗的行為。

如果廷廷想改善報告前會過度焦慮的困擾,不讓負面情緒吞沒他,他就必須:

1. 「辨識」出自己的非理性信念;
2. 試著「駁斥」它;
3. 用理性信念,「取代」非理性信念。

在這本書裡,艾里斯根據他的臨床經驗,總結歸納出10種「非理性信念」,並用大量對話案例,讓讀者認識這些信念,看見它們是如何引發有害的情緒,和自我挫敗的行為,更重要的,教你如何從這些非理性信念解脫,不再被負面情緒困住。

意義治療大師,維克多·弗蘭克說過:「在刺激與回應之間,你還有選擇如何回應的自由與能力。」

我覺得,《理性生活》這本書,就是幫助你,長出「選擇如何回應」的能力,讓你活出想要的自由人生。
展開
總統文膽寫作課:全面提升!用簡潔、精準打造提升自我能見度的寫作力
讀者評分
4.5
|
2023/11/10

​▍本書獨特之處

對我來說,這本書最有價值的部分,不是「寫作」,而是「總統文膽」。

畢竟,有寫作經驗的人很多,但替總統寫過講稿的人,就屈指可數了,更不用說「職業文膽」。

所以在閱讀前,我就在書的內頁,用筆寫下了兩個我很好奇的問題:

1. 替「總統」寫演講稿,跟一般人差在哪?最難的部分又是什麼?
2. 我們都沒當過總統,寫稿時,如何換位到總統的位置,以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角度來思考?

帶著這兩個問題,我翻開了這本書。

這篇文章,來跟你分享我的收穫和啟發。

▍關於作者

這本書的作者「江原國」,是韓國兩位總統──「金大中」和「盧武鉉」的演說秘書,負責撰寫總統在各種大、小場合的演說稿,時間長達八年。

我對韓國了解不多,所以特別上網查了一下,才知道,他們是韓國「最受歡迎」的兩位總統。

有一部電影叫《正義辯護人》,講的就是盧武鉉在成為韓國總統之前,擔任人權律師的故事,我看過了,非常感人。而這部電影的男主角,宋康昊,就是幾年前一部很紅的韓國電影,《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的主角唷!

▍幫「總統」寫講稿,跟一般人差別在哪?

這本書共有10章,每一章聚焦談一個寫作的心法或技法,以總統講稿做為解說案例,並穿插一些和總統互動的小故事、當幕僚的甘苦談等。所以,書裡並沒有特別的篇章,專門回答這個問題。

但看完書後,我還是從這些散落在各章的故事、案例,拼湊出想要的答案。

其中,我最有感的部分有兩個:「受眾複雜性」和「犯錯成本」。

▍受眾複雜性

先聊「受眾複雜性」。

許多人都知道,準備演講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確認「受眾」──你的受眾是誰?他們在意什麼?他們想聽什麼?

而一般人的演講,受眾都相對單純。

以我自身經驗為例,如果是教師研習,那麼受眾當然就是老師。他們想聽什麼?對教學有幫助的內容。

如果是校園演講,受眾就是學生。他們想聽什麼?有趣的故事或對生涯、升學有幫助的內容。他們在意什麼?嗯,準時結束。

但如果你是總統,你所面對的受眾,就非常多元且複雜,他們的立場不同、在意的事情不一樣,甚至彼此的利益可能還互相衝突。

在這樣的情況下,你的演講,要說給誰聽?該以誰為訴求對象?要滿足誰的需求?要照顧誰的情緒、感受?

書中舉了一個例子,韓國出兵攻打伊拉克前,總統對全國的演說。

不妨思考一下:

如果讓「你」來構思、撰寫這篇演講稿,你應該考慮到的受眾,有哪些人或群體?這些人分別在意什麼?當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時,如何照顧到他們的感受?

想好了嗎?

我們來看看作者的思考:

考慮到「美國政府」的立場,你必須強調,伊拉克代表著邪惡的一方,出兵伊拉克,是為了守護正義而發起的戰爭。

考慮到「伊拉克人民」的感受,你必須向這群無辜的人民喊話說,善良的國民不是我們的敵人,我們參戰是為了替你們找回和平及自由。

考慮到「國內反戰團體」的訴求,你必須說明,雖然這次出兵的理由的確不充分,但是韓國無法忽視美國的意見。

考慮到「作戰士兵」的付出,你必須鼓舞他們,用力打一場勝仗回來。

考慮到「士兵眷屬」的擔憂,你必須傳遞一個訊息,國軍的安全是首要考量,國家絕對會讓他們平安返家。

看完作者的思考、分析,我心想:「這也太難了……」

現在,你能深刻體會到,替總統寫演講稿,所面對的受眾複雜性有多高了吧!

▍犯錯成本

再來第二個,「犯錯成本」。

一般人演講犯錯,不管是忘詞還是說錯,例如把「一個平台」講成「大平台」,頂多就是被嘲笑。

但如果是總統的講稿犯錯,輕則被在野黨修理,重則鬧出人命。

書中說到一個案例。

2004年,有一個韓國人,金鮮一,在伊拉克擔任英語翻譯,因為韓國決定出兵伊拉克,導致他被恐怖份子挾持。

當時秘書室在撰寫講稿時,遭遇到極大的挑戰:在這樣的情況下,總統發表談話的內容,是要堅決果斷?還是殷切喊話?抑或是冷靜說服?

演講基調和方向如果選錯,那是會出人命的……

最後,很不幸的,韓國政府和恐怖份子談判不成,金鮮一遭斬首。

雖然不確定金鮮一的死,跟演講內容到底有沒有直接關係,但這次的事件,還是在作者心中,留下深深的傷痛和遺憾。

這種犯錯成本,所帶來的心理壓力,真的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

▍結語

我個人感覺,如果從「寫作教學」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沒有太多的亮點,當然,這很有可能是因為,我看過其他更好的寫作書。

但,如果從「總統文膽」的角度,這本書就很有閱讀價值。

一來,是作者獨特的經歷,你會看到當總統的幕僚是什麼體驗跟感覺;二來,你能學到相當高級的換位思考能力──怎樣從國家領導人的視角去看問題、分析問題、論述表達。

所以,我並沒有將它視為是「寫作書」,而是「思考書」。

順帶一提,如果你喜歡看韓劇,在閱讀這本書時,你還會收穫另一個樂趣。書裡經常會出現像是「青瓦臺」、「室長」、「代表」……這些韓劇裡才會聽到的詞,所以,你會有一種看韓劇的「既視感」。

總的來說,這是一本閱讀體驗很棒的書,作者文筆流暢、幽默,讀來相當有趣,我用三天空閒時間,不費力就讀完了。

誠心推薦,《總統文膽寫作課》。

什麼?你說第二個問題,「我們都沒當過總統,寫稿時,如何換位到總統的位置,以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角度來思考」,我還沒有回答?

沒錯,你記性真好。

不過,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就不透露了,有興趣的話,留給你自行探索、享受嚕!
展開
思考101:耶魯大學改變人生的一堂思辨課 (電子書)
讀者評分
5.0
|
2023/08/27
|
電子書
劇透警告

【2023年,你絕對不能錯過的一本書】

雖然2023年還沒過完,但我相信,在今年看過的所有書裡,論喜愛程度,《思考101》絕對有前三名!

▍這本書在說什麼?

《思考101》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談各種「認知偏誤」(思考偏誤),還有這些偏誤的具體表現形式,更重要的,我們該如何避免它們造成的負面影響。

先承認,我差點就因為「偏見」,錯過這本好書。

因為,這類型的書,我看過太多、太多了,比如像《反智》、《思考的藝術》、《看穿假象、理智發聲,從問對問題開始》、《泛蠢》……。

而一般談思考偏誤的書,常見的寫法是:講一個故事或案例,從中引出某個思考偏誤,說明故事或案例中的主角,犯了什麼錯誤。這種寫法寫得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我認為就是《反智》。

所以,在閱讀了不少相關經典書籍,當「確認偏誤」、「負面偏誤」、「可得性偏誤」等各種偏誤,都已經知道的情況下,這類書籍能再帶給你的收穫並不多。這也是最初,我並沒有太期待這本書的原因。

但才看了一章,我就發現我錯了⋯⋯

這本書真的太、好、看、了!

好看到就算書的資訊密度很高、就算書有將近300頁,我還是只用了兩天的時間,就將它看完了。

我認為,這本書精彩之處在於兩點:

第一,獨特的敘事框架;
第二,嚴謹的科學論證。

▍獨特的敘事框架

如同前面提到的,一般談思考偏誤的書,都是用案例故事,「孤立」的介紹各種偏誤。

但這本書則是,以8個認知偏誤為主線,輔以案例、實驗,將各種心理學效應「串」在一起,讓你發現,原來許多看似不同的現象、效應,其實都對應到相同的認知機制。

舉個例子,以下三個現象:

1. 為什麼我們的衣櫃裡,總是有這麼多捨不得丟的衣服?
2. 同樣的牛肉,A廠牌說它是「75%瘦肉」,B廠牌說它含「25%脂肪」,你會選擇哪一個?
3. 為什麼在投資股票時,遇到虧損,很多人都會選擇繼續凹單,而不是認賠出場?有時為了避免損失,他們甚至願意承受更大的風險。

如果你對行為心理學有些認識,就知道這三個現象,分別對應到「稟賦效應」、「框架效應」和「損失規避」。

作者在書中說到,這三個現象看似不同,但背後其實都源於相同的認知特性,叫做「負面偏誤」──人腦重視負面訊息,勝過正面訊息。

看到這段時,我不禁拍案叫絕啊!

「稟賦效應」、「框架效應」、「損失規避」和「負面偏誤」,這幾個專有名詞我都聽過,也都知道意思,但我從來沒有將它們連結在一起;從來沒發現這些概念的「位階」並不同,前三個是「行為表象」,最後一個則是「解釋機制」。

能讓我把這些概念想通、串在一起,這本書真的值了!

那要怎麼破解「負面偏誤」,對我們造成的不良影響呢?

跟你分享書中提到的一個方法:在做選擇時,試著用正面和負面的語言框架,各問自己一次。

舉個例子,你訂了Netflix的會員,卻好幾個月沒看了,正猶豫要不要取消它。「要不要取消訂閱」,這是負面框架;你可以試著把問題改成,「如果我現在沒訂Netflix,我要不要選擇訂閱呢?」

這樣的提問方式,會引導大腦,將注意力從「損失」轉到「獲得」,幫助你在最大程度上,避開負面偏誤對決策的影響。

▍嚴謹的科學論證

這本書引用了大量的科學實驗來說明,這些偏誤是如何產生、如何被驗證的;偏誤出現的前提是什麼;以及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

這也是我最喜歡的部分——所有的主張和觀點,都建立在紮實的科學實驗上,而不是經驗或故事。

我自己在教學上,也常提到:「科學最重要的,不是最後的『結論』,而是過程的『推論』。」「如果學習只學結論,那只停留在低層次的記憶,而沒有進入高層次的思考。」

分享一個我印象深刻的實驗。

你覺得,「當看到與自己立場相反的證據時,人的想法會鬆動還是強化?」

實驗是這樣進行的,研究人員找了一群「支持死刑」的大學生,給他們閱讀十篇證明「死刑沒有嚇阻力」的研究報告(也就是跟他們立場相反的證據)。

看完研究後,受試者的立場都發生了鬆動,他們發現,原來死刑的效果,跟想像中的很不一樣。

我看到這段時,心裡非常疑惑,立馬提筆在書上落下一句話:「咦?竟然沒有『逆火效應』?」

(逆火效應指的是,人在遇到與自身立場或信念相牴觸的證據時,信念不但不會動搖,反而會更強化。)

再往下看了實驗的第二階段,內心疑惑馬上解開了。

原來第一階段,受試者看的十篇研究,只有「結論」,而沒有「推論」。

當第二階段,研究人員給受試者,看了有詳細研究過程和方法的實驗版本後,他們反而開始從實驗細節中「找碴」。

「實驗A的控制變因,根本沒控制好吧!」
「實驗B的樣本數太少了,可信度不夠高。」
「實驗C的研究期間才1年,起碼得研究10年以上吧!」

最後結果是,這群受試者看完與自身立場相反的證據後,想法不但沒有鬆動,反而更強化了原本的信念。

有趣吧!是不是讓你對「牴觸立場的證據,到底會發揮什麼作用」,有了不一樣的認識呢?

▍結語

這本書還談了很多有意思的問題,例如:「為什麼人總是沒辦法換位思考?」「為什麼明知道要想得遠一點,卻還總是短視近利?」

如果你沒有接觸過思考偏誤類的書,推薦你,把《思考101》當作你的第一本入門書,絕對不會讓你失望,甚至,還可能讓你從此愛上思考。

如果你是喜歡思考、深諳思考的高手,已經看過許多同類型的書,這本書一樣能帶給你新觀點和啟發。

誠心推薦,《思考101》。
展開
自造幸福:暢銷身心科醫師作家,教你三步驟具體實現身心健康、關係和諧、財富成功的最佳人生
讀者評分
5.0
|
2023/04/29

這本書的作者樺澤紫苑,是日本的一名身心科醫師,他從腦科學的角度出發,給幸福下了定義。

什麼是幸福?

就是大腦分泌這三種荷爾蒙——多巴胺、血清素、催產素。

「多巴胺幸福」與成就、名利有關;「血清素幸福」與健康有關;而「催產素幸福」則是和(人際)關係有關。

作者認為,要獲得幸福,就是要找出能夠分泌幸福荷爾蒙的條件。所以本書有超過一半的篇幅,都在教你能夠分泌這三種荷爾蒙的「具體方法」。每個荷爾蒙,作者都給出七個方法。

作者也提出了「幸福三層次理論」,特別提醒讀者,這三種幸福的追求,是有優先順序的,首先是與健康有關的「血清素幸福」;其次是與關係有關的「催產素幸福」;最後才是與成就、名利有關的「多巴胺幸福」。順序不對,不要說幸福不可得,還有可能掉進不幸的深淵。

最後一章特別提到了,如何正確的使用金錢,才能讓幸福最大化,寫的也很精彩,有很多有意思的觀點,例如要將錢投資到血清素幸福,和催產素幸福上。

我特別喜歡,作者提出的「幸福乘法」的概念。比如說,賺錢是一種多巴胺幸福,但如果你在賺到錢的同時,也抱著感恩的心——感謝消費者願意買你的商品、感謝自己生而逢時,才能剛好被社會需要等——大腦就會分泌催產素,除了會讓你的幸福感加倍、持續時間更長外,也更不容易有多巴胺上癮的問題。

今年目標,就是要好好練習「幸福乘法」,讓多巴胺幸福,乘上血清素幸福和催產素幸福。

總體來說,這本談「幸福」的書有以下幾個優點:

1. 建立在紮實的科學研究上。
2. 有各種具體、實操的方法,讓你馬上就能上手使用。
3. 文筆流暢,易讀、易懂。
4. 讓人對幸福的「科學」,有更深刻的理解。
展開
Google必修的圖表簡報術(練習本):Google總監親授10堂課×100道練習題=圖表做熟、重點畫對、精鍊故事,進階簡報強者!
讀者評分
5.0
|
2021/09/21

這本是我看過談簡報資訊視覺化,寫得最棒的一本。如果只能挑一本資訊視覺化的教學書,看這本《Google必修的圖表簡報術練習本》就對了!

有些書需要意志力,才能讓自己堅持看下去;有些書剛好反過來,需要意志力,才能讓自己堅持「不」看下去。這本書,就是屬於後者的那類型。

最初僅是利用如廁時間,隨性的挑了一個章,翻了幾頁,沒想到這一翻,就讓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頗有相見恨晚之感,便決定花幾天時間,認真將它看完。

全書共十章(十堂課),扣除結語和練習題的部分,核心內容有七章:

第1課:有條理很重要
第2課:選對有效的視覺元素
第3課:拔掉干擾閱讀的雜草
第4課:把聽眾的注意力吸過來
第5課:設計師思維
第6課:學習說故事
第7課:老師示範——進階練習

這七堂課,除了資訊視覺化相關的理論知識、實作技巧外,還有大量的範例。作者手把手帶領讀者,示範每一組數據該如何呈現、每一張圖表該如何優化,每一個案例該從什麼角度切入分析。

「這個數據應該用什麼圖表呈現?長條圖、折線圖還是斜線圖?」

「長條圖要擺直的還是橫的?要堆疊顯示,還是要分開顯示?」

「哪些資訊是雜訊需要弱化,哪些資訊是重點需要強化?」

「資訊應該如何強化?」

「如何吸引、引導聽眾的注意力?」

「如何將資訊視覺化,說出一個好故事,說服台下聽眾,引發行動?」

上述的每一個問題,作者都會提供解方,並將每一個解題動作、細節拆解給讀者看,從後設的角度,不只讓你知道「怎麼做」,還知道「為什麼要這麼做」。

除了第1課和第6課內容普通外,其他內容含金量皆極高。第7課的六個案例解析,可說是全書的精華。作者在此章將前六堂課的概念,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圖表如何優化,如何消除雜訊,增強資訊;如何引導聽眾的注意力;如何從數據提煉出觀點,利用資訊視覺化說出一個好故事,給出結論,引發行動——尤其是「上台示範」的部分,更是讓人印象深刻、驚為天人,值得看三遍!

總的來說,這是一本含金量、實用性爆表的簡報資訊視覺化「聖經」,適合所有簡報學習者和簡報教學者。
展開
盡情煩惱吧,人生這樣思辨才有答案!:每個人內心的正義,答案都不一樣,怎麼做才能無悔也無愧?
讀者評分
3.0
|
2021/02/10

這本書收納了22個和「學生」切身相關的思辨議題,這些議題可分成四個部分:校園、家庭、社會和生命。

四個部分的代表性議題有:
「只要有實力,練習態度不佳的人,還是可以下場比賽嗎?」「對於前途,我要聽從父母的話嗎?」「一定要讓座嗎?」「應當廢除死刑嗎?」

每個議題,書中都會設計有不同立場的人,提出自身的看法或意見。

對於想在課堂上進行「思辨教育」的老師來說,這是本可以參考的「議題整理書」。

但對於對思辨有興趣的朋友來說,這本書則顯得太淺。書中的觀點、理由,都是一般學生會給出的,所以並不能帶來思考上的刺激以及啟發。

全書最喜歡這句話:「你的意見,是你思辨之後陳述的價值觀嗎?」
展開
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以愛的對話,陪孩子走過情緒風暴
讀者評分
5.0
|
2021/01/10

先講結論,這是一本值得讀「兩遍以上」的好書。

作者李儀婷老師將抽象的薩提爾理論,化為具體的口訣步驟——「聽核心」、「陪跑界諧星」⋯等,讓人能容易地,運用於真實的對話情境中。

雖然本書主打的是「親子」對話,但其溝通心法,一樣適用於大人。甚至可說,這套方法用於大人,根本是降維打擊

因為,在某些程度上,小孩其實比大人更難溝通。小孩子不容易說道理,你必須認真處理好情緒,才有辦法好好說理。

書中有大量的真實對話案例,對於薩提爾初學者來說,是極棒的練習。

在看書時,建議多用「角色置換學習法」——想想自己如果是作者,在當下的對話情境裡,會如何回應,再與作者的回應做比較。如此打磨練習,假以時日,對話功力必定會提升不少。

我特別喜歡第三部的「學習篇」和「情緒篇」。

學習篇教你如何處理、引導孩子的失敗、拒學⋯等問題。

情緒篇則教你如何應對孩子的焦慮、恐懼、憤怒等情緒,並從這些負向情緒中,找到正向價值,藉此引導孩子獲得正面的力量。
展開
反智:不願說理的人是偏執,不會說理的人是愚蠢,不敢說理的人是奴隸
讀者評分
4.5
|
2020/11/30

這是本教你如何理性思考,對抗假新聞和不肖政客的「心智防身書」。

文筆流暢,通俗易懂,引人入勝。

作者寫科普書的功力極高,用大量的故事和案例,取代晦澀難懂的理論。我很好奇,作者收集這些案例和故事,到底要花多少時間⋯

全書共分為六部,皆環繞著共同的核心主題——「理性思考」。

第一部,談推論過程會出現的各種邏輯謬誤(形式謬誤),例如:肯定後件、否定前件、中詞不周延⋯等。

第二部,談非形式謬誤,例如:訴諸權威的、存活著偏差、採櫻桃、稻草人⋯等,以及政客最愛的單因謬誤和假二分法。

第三部,談立場和偏見如何影響我們看待世界,代表性謬誤——確認偏誤。

第四部,講述統計數字如何騙人,以及如何正確的解讀統計數字。也是我拿到此書,第一個翻閱的內容,是我最喜歡的一部。

第五部,媒體如何影響、形塑我們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用一句話形容社群媒體:

社群媒體就像「濾鏡」,濾掉了人們不想看的資訊;社群媒體就像「稜鏡」,折射、扭曲了人們看到的事實真相。

第六部,如何利用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來分析訊息、辨別假新聞。我最喜歡裡面的一段話:

科學探索是一把燃燒的火炬,可以照亮無知和畏懼所侵吞的黑暗。

雖然全書的核心,是「理性」思考,但在最後一章,作者回到「人」的身上,告訴讀者,單靠「理性」,能夠發揮的影響力相當有限。

因為,人是感情的動物,有著「先感覺,後思考」的特性。如果我們無法和人產生情感上的連結、共鳴,再多的邏輯、理性和證據,都很難說服對方。

「理性是鎧甲,不是武器」。

理性能夠幫助我們分析、判斷資訊的真假,讓我們不容易被政客、不肖人士所欺騙。但若想要影響別人、改變別人,「情感」才是最重要的。
展開
公平賽局:經濟學家與女兒互談經濟學、價值,以及人生意義
讀者評分
3.5
|
2020/06/30

這本書主打的是,「經濟學家如何透過經濟學視角,來向『小學』女兒解釋日常生活的各種現象」,例如「公平」、「歧視」、「稅負」、「權威」⋯等問題。但真正和女兒的對話,或者說教小學女兒經濟思維,佔整本書篇幅不到一半。

大部分篇幅,都是在談作者對政府的某項法令政策,或某個經濟學理論,提出相反的觀點,並給出理由和論證。

可以感受出作者扎實的經濟學功底和獨特的切入點,但有些主題過於艱澀,且書寫方式並不是那麼「平易近人」,對於一般讀者,吸引力應該不高。以「經濟學普及書籍」的標準來看,還有不少可改進之處。

讓人印象最深刻、也最值得讀的章節是:第四章,權威和第二十章,給經濟學家女兒的忠告。
展開
猶太人每天鍛鍊的WHY思考法:34個問題演練,讓你理性思考、勇敢議論所有事
讀者評分
2.0
|
2020/05/13
劇透警告

一本名過其實的書,整體來說有四個缺點:

第一,作者說故事技巧待加強。

例如作者在書中提到interl的故事:

「公司內部經過多次激辯後,英特爾成功推出降低耗電的新晶片,在市場上也大賣特賣。」

從「多次激辯」,直接跳到「成功推出」,完全沒有過程跌宕起伏的描寫。

第二,太多觀點不給例子,不然就是例子太爛,讓人聽起來像「空話」。

例如書中的一段話:

「透過思考辨析事物的本質與原理,就能成為超越時代的普遍價值,帶動科學的進步。」

講完這句話就⋯句號了,完全不給例子論證其觀點。

第三,對科學的認知完全錯誤。

作者在書中,為了反駁「再現性」對科學的重要性時說:

「『人類從猿猴進化而來』能在實驗室重現嗎?恐怕沒辦法吧!難道因此達爾文的進化論就不是科學了嗎?」

「再現性」的意思是,在「相同條件」下,「實驗」結果要有辦法被重現,不然,實驗結論難以被其他科學界接受。不是說所有「學說」都要能被再現,不然沒有資格稱為科學。

第四,過度抬舉猶太人,而輕視他人。

作者在書中很喜歡說,猶太人如何如何、如果是一般人會如何,猶太人又會如何。明明有些事,不只猶太人也想得到、做得到,但作者卻一再的抬高猶太人,間接也貶低了其他人。

老實說,這本書實在乏善可陳,要不是有書中還有幾個有趣、讓人印象深刻的小故事,此書應該只有一顆星的價值。
展開
學會改變:戒除壞習慣、實現目標、影響他人的9大關鍵策略
讀者評分
5.0
|
2020/04/29

只要是希斯兄弟寫的書,直接下單就對了!

希斯兄弟善於從真實的故事案例中,用科學方法,提煉出抽象的原理,再給出具體可操作的步驟,讓讀者真的能夠將書中的方法,落實到生活上。

這本書承襲了希斯兄弟一貫的書寫風格,有學術論文的嚴謹性,也有暢銷書籍的趣味易讀性。

書中有大量有趣、發人省思的案例故事,且這些內容,皆來自嚴肅的科學實驗、經典著作和學術期刊,讓本書的論述更有說服力。

作者不愧為「黏力學」大師!書中的許多案例和概念,作者都能提煉出極具「黏性」的詞彙,黏在讀者大腦中,讓人想忘都忘不了。一看到關鍵字,故事和畫面便自動從腦海湧現出來。例如:「1%牛奶」、「手套聖壇」、「小桶爆米花」、「自豪運動」、「指揮騎象人」、「激勵大象」⋯等。

在此書中,作者從無數案例和科學實驗總結出,要成功改變人的行為,可從三個面向著力:

1. 理智面,作者稱為「指揮騎象人」。代表性例子為「1%牛奶」。
2. 情感面,作者稱為「激勵大象」。代表性例子為「手套聖壇」、「自豪運動」。
3. 環境面,作者稱為「形塑路徑」。代表性例子為「小桶爆米花」。

每個面向,作者分別再給出三個具體可操作的策略,同樣佐以大量案例。

希斯兄弟的書還有個特色,每個章節的最後,都會貼心的為讀者準備「診療室」作為練習。在診療室中,作者會給出一個真實情境,讓讀者嘗試用此章學到的方法解決之,並附上參考答案。

若平常有涉獵心理學、行為經濟學等相關書籍的習慣,其實可以發現,作者所舉的例子和引用的理論,多能在此類書籍中找到。而作者高明之處在於,將這些供在象牙高塔中的理論,整理成有系統的「科學方法論」,讓「一般」讀者,也能運用這些抽象的學術理論,來解決具體的生活問題。

總的來說,這是本含金量高,易懂、易讀且易用的好書,給五顆星!
展開
影響孩子一生的慢思妙答:40個簡單提問,輕鬆提升邏輯智能
讀者評分
4.0
|
2020/04/03

這是本「如何教小朋友思考哲學、談論哲學」的書,作者在書中提出了四十個問題,每一個問題,都搭配一位哲學家對此問題的見解,以及關於此問題的延伸思考。

這四十個問題分屬於哲學的四大領域:倫理學、知識論、形上學、邏輯。

倫理學的問題像是:
「你該不該因為在學校努力用功而獲得獎賞?」
「撒謊可能是應該做的事情嗎?」

知識論的問題像是:
「森林裡如果沒有人,那麼樹木倒下會不會發出聲音?」
「你怎麼曉得自己知道一件事?」

形上學的問題像是:
「你和五年前的你是同一個人嗎?」
「你有自由意志嗎?」

邏輯學的問題像是:
「事物發生的肇因是不是都很容易判斷?」
「合乎邏輯的事情可能不合理嗎?」

總的來說,對於哲學「初學者」或哲學「教師」來說,這是本不錯的書。但對於已有哲學基礎的人來說,此書內容偏易,知識量並不大,是好用的「教學工具書」,但不算含金量高的「知識書」。
展開
用生活常識就能看懂財務報表
讀者評分
5.0
|
2020/04/03

能讓人快速看懂財報的好書,作者用各種比喻、生活化的例子,簡單又不失精確地,解釋了各種複雜的財務專有名詞。

最後一章的例子——兩個創業開早餐店的阿姨,設計得非常好,直接檢驗一個人對財報的理解程度,打臉一知半解的人,顛覆很多人對損益表的認知,非常精彩!含金量極高!若能看懂這個例子,就等於掌握了本書的核心概念。
展開
康乃爾最經典的思考邏輯課:大數據時代,你一定要避開的自以為是
讀者評分
2.5
|
2020/04/03

這是一本被行銷捧到「名過其實」的書⋯若真要看,只需要看前三章就夠了。

前三章含金量頗高,看完第一章時,一度認為本書有四顆星的價值,但沒想到越往下讀,越是每況愈下。

作者寫科普文章的文筆普通,故事和例子不夠吸引人,有些例子著墨太細,以至於文章重點完全失焦。有些簡單的概念,明明可以幾句話就講完,硬寫了好幾頁,也是讓人有看沒有懂。
展開
深度思維:讓邏輯思維更強大,打造更厲害的自己
讀者評分
4.0
|
2020/04/03

本書是目前為止,我看過談思維方法論,寫的最好的一本書。作者寫作功力極高,內容不淺,但易懂,實用性高,完美體現了什麼叫「深入淺出」。

書中提出的思維方法,都有具體的操作步驟和實例。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所有寫作者應該學習的,是作者在書中,直接點出讀者在使用某思維方法時,可能會有的疑問和誤區。在閱讀此書時,前一秒,你在腦中萌發的疑問,下一秒,作者就馬上替你解答了。讓人彷彿有種置身現場,和作者「面對面談話」的感覺。

在舉例的部分,作者給出的例子極棒!實用且接地氣,皆能打中讀者痛點。作者也特別關注「普通人」因深度思維能力,而獲得躍遷式發展的案例,不談天縱英才、商業鉅子那些遙不可及,難以學習、複製的成功案例。

其中,部分內容的含金量極高,具有五顆星的價值,分別是「思維邏輯鏈的5why思考法」、「換位思維中的六頂思考帽」、「生態思維」以及「兵法思維」,值得反覆品味。

作者從常見的四種「淺度」思維出發,提出「深度」思維的概念,以此解決思維過於淺薄的問題。

四種淺度思維,分別是:

第一種,邏輯鏈的短淺,無法認知較長的「因果」鏈條。

第二種,只從自己熟悉的角度出發,缺乏「切換視角」的靈活性。

第三種,對於訊息量較大、較複雜問題的束手無力。

第四種,只關注眼前的、近處的、近期的內容,而缺乏長遠規劃、全局掌控的「宏觀視角」。

從這四個問題出發,作者以具體的方法、模型和案例,開展出「思維的技術」和「思維的格局」上、下兩個篇章,共八種思維。

上篇,思維的技術:
「思維邏輯鏈」、「換位思維」、「視覺化思維」、「流程思維」。

分別解決上述的第一種至第四種淺度思維問題。

下篇,思維的格局:
「生態思維」、「系統思維」、「大勢思維」、「兵法思維」。

專注解決第四種淺度思維,讓讀者站在更高、更廣的宏觀視角上,去解決問題。

總的來說,本書有「準」五顆星的等級,唯其中兩章寫得過於普通,最後忍痛只給予四顆星的評價。
展開
美國人的真正生活:美國遊留學、工作、生活必看!從美東到美西,大城市小牙醫的私房觀察
讀者評分
4.0
|
2020/04/03

這是一本能讓人快速認識美國文化的「床頭書」。作者文筆流暢、幽默,讀來相當輕鬆,閱讀時,常讓人不禁莞爾一笑。

全書從三個角度談美國,分別是:「生活」、「教育」和「醫療」。

因作者從小在美國求學,一路念到美國名校大學,後來又在洛杉磯、舊金山、紐約,三個迥然不同的城市擔任牙醫師。切身經驗讓作者在談美國教育和醫療時,相較於其他「旁觀者」,更來的深入,頗有說服力和參考價值。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