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為什麼你的病總是看不好?:這樣和醫生溝通,發現小毛病裡的大問題

為什麼你的病總是看不好?:這樣和醫生溝通,發現小毛病裡的大問題

  • 定價:290
  • 優惠價:9261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47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大字好讀版!詳解最棘手、發生率最高的醫藥迷思、恐怖警訊,讓你第一步精準識病!
★知名健康節目爭相力邀的家庭醫師,第一本獨家健康大指南!


  小心!看似單純的症狀,恐怕病情越不單純!


  ※胸悶、胸痛是心臟病,還是肺癌?
  ※倦怠無力,要趕快做肝功能檢查?
  ※發燒當感冒醫,最後竟是敗血症?
  ※摸到不明腫塊,莫非是癌症?

  台灣的健保醫療與品質世界第一,醫院門診的病人卻越來越多,為什麼?有高達60%的家長曾經擅自更改醫囑用藥,把醫生的叮囑當作參考。大多數人對於服不服藥、該不該照做,竟還抱持「操之在我」的心態,病怎麼會看得好?

  一本教你和醫師攜手擁抱健康的醫病指南!

  ■請你跟我這樣做1:病了請先做紀錄,切勿自己當醫生!
  光是單純的咳嗽背後,就有著「感冒」「過敏」「肺結核」「肺癌」等等的可能。別再對普通毛病大驚小怪,恐怖重症卻掉以輕心,請做好紀錄,把診斷交給專業醫師吧!

  ■請你跟我這樣做2:編年體/紀傳體記錄病情,與醫生溝通超有重點!
  ˙編年體→以時間為主軸來敘述病情。
  ˙紀傳體→以較重要、較嚴重不適的事件為主軸記錄。

  ■請你跟我這樣做3:破解棘手的醫藥迷思,讓家庭醫師守護你!
  「正作用」「副作用」如何取捨?名醫良醫怎麼挑?健康檢查怎麼做,CP值才高?無底洞療法怎麼避免?最常見的16大疑問、8大醫藥迷思馬上破解,不讓你多浪費時間金錢!

  醫生,是我們醫療第一線的戰友,把醫生用到位,才能抗病、癒病!

本書特色

  ◎大部分的人都會忽視的醫病心態、常見迷思、恐怖警訊、用藥觀念,不可不知。
  ◎30大關鍵醫療議題,讓你不會跑錯科、看錯醫生、吃錯藥!
  ◎人氣家庭醫師教你從源頭做到防病、看病、治好病的救命良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王健宇 醫師


  五年級生,台北市民生承安聯合診所副院長,畢業於台北醫學院醫學系,曾任忠孝醫院家醫科醫師、台北大學專任特約醫師、飛碟電台生活大師之諮詢醫師,也是東森熱門節目《57健康同學會》、超視《請你跟我這樣過》、台灣藝術電視台《健康看我》等人氣節目爭相力邀的專業來賓。於民國八十七年至今從事基層醫療多年。

  貫徹慢活哲學的他,工作時間只有其他醫師的一半,跑到兒子的學校當愛心爸爸,講故事講了五年,最大興趣是蒐集無敵鐵金剛玩具。現育有一子一女。著有《醫生的開竅教養學》一書闡述其教養經,並為醫學漫畫《住院醫師PGY》擔任醫學審譯。

  【經歷】
  ˙民生承安診所副院長
  ˙中華民國家庭醫學會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肥胖醫學會會員
  ˙國民健康局戒煙門診指定醫師
  ˙台北大學專任特約醫師
  ˙飛碟電台生活大師之諮詢醫師
  ˙華人健康網諮詢醫師
 

目錄

前言 認識自己的身體,健康樂活在手中!

PART1 看病心態大偏差,你有沒有?──大部分的人搞不清楚自己有沒有病
●身為病人,你夠了解自己嗎?
●算得太精明,醫療品質不會好!
●看得越久,越能有效醫療?
●找個合得來的家庭醫師!
●有好的雙向溝通,才有好的醫療!
●當個上道病人,醫生就能越來越符合你心目中的標準。

PART2 掛錯科別,看錯醫生,難怪病不會好!──大部分的人會跑錯科的病症
●胸悶、胸痛,是心臟病?
●感冒、過敏,分不清?
●摸到不明腫塊,是癌症?
●倦怠無力,要趕快做肝功能檢查?
●腰痛,看骨科、神經科還是復健科?
●反覆肩頸痠痛,是五十肩?
●水腫,是腰子有問題?
●腫瘤標記異常,有癌症?

PART3 別忽略小毛病後面的大問題──大部分的人會忽視的恐怖警訊
●喝止咳藥水咳嗽還是停不了?
●吃了止痛藥頭還是痛?你需要寫日記!
●便秘、腹瀉、排便異常,吃藥就好了?
●胃堵堵、胃糟糟,你只靠胃藥搞定?
●腰背疼痛,小心結石惹禍!
●頭暈眼花,哪裡有問題?
●發燒當感冒,竟是敗血症?
●體重突然減輕,別高興!

PART4 最常發生的醫藥問題Q&A──大部分的人會有的就醫、用藥迷思
●規則服藥,真的不能停嗎?
●想找好醫生,看名醫排行榜準沒錯?
●為什麼醫生要轉診?
●藥多吃一點比較有效?
●吃藥,會不會有副作用?
●健康檢查越貴,數據越精準?
●西醫好?還是中醫好?
●無底洞療法,無效又傷身!

後記 給病人老師的一封信
 

前言

多多認識自己的身體,樂活就在手中!


  作為一個家庭醫師,站在第一線追蹤致病的線索、解開連病人也沒有意識到的健康困擾,並與病人一起面對疾病問題,是我熱愛的工作。我的動力來自於能夠讓民眾在沒病變有病、小病變大病之前,迅速找出治癒的健康之道。有些人以為這只有中醫調養才做得到,事實上,西醫不只能做,而且更科學、更精準、更有效率。

  從業以來,不只是周遭發生的事很多,看到、聽到的故事更多,這常常讓我深感覺到:「病人,才是醫生最好的老師,醫生應該關切的是病『人』,而不是『病』。」

  「病人講,醫生有在聽;醫生講,病人聽得懂。」這是醫病互動的基本,在現在的醫病過程中,卻變得很遙遠。撇開爭執不休的健保、醫療政策等等問題,回到最初始的醫病關係上,如何讓病人、家屬了解疾病與其相關保健,是除了醫學專業之外,更需要琢磨的一門專業。

  「醫療」是一種醫生與病人雙方,通過溝通方式,達成彼此信賴,進而促進病人整體健康的過程。其中,要能夠彼此信賴,是最關鍵的一環,就像我女兒為我畫的這張素描:「魚在水中,蟲為草間。」唯有透過雙眼的凝視,才能進入互相溝通的階段。不同身分,在不同活動空間交織,就如同診間的醫生與病患一樣,四目交接,透過彼此了解的用字遣詞,去溝通、去了解,進而去實踐彼此的共同目標──健康。這種對眼,就如同烏龜看綠豆一般,就是良好的醫病關係的開始。醫病雙方對眼了,病人可以安心、充分地表達病情,醫生用心去觀察、用醫學專業去找出健康之道,然後病人能夠理解並體認自己追求健康的責任,讓這個醫病關係有個圓滿的結局。

  如果不當醫師,我應該會去當個老師,不只是愛講故事的個性,而是一種初衷,希望以更有趣、更生動的方式,用普羅大眾聽得懂的話語,讓民眾在這麼煩擾的氛圍中,主動認識自己的身體、愛惜自己的健康,而勇於防病、治病,樂於生活。

  最後,感謝每一位讓我成長、精進的病人,感謝我的母親,就套用胡適先生在四十自述所提到的話作結:「如果我會寬恕病人、體諒家屬,這都要感謝我的母親。」

  醫學浩瀚,不勉疏漏,望前輩先進不吝指教。

  謹以此書作為與老婆大人結婚二十週年之紀念。

後記

給病人老師的一封信


  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醫病關係始終是一種緊張的危險平衡。病人或家屬對於醫生充滿著許多很有距離的心態,像是敬畏、懷疑、過度依賴等等,我常常覺得無可厚非,因為要「看醫生」的時候,多半就是因為生病了,不小心就會把醫生和疾病劃上等號。

  另一方面,要養成一個醫生,是要歷經許多的淬煉。我會說淬煉,並不只是把很多很多的書讀好、考上醫學院、不眠不休的實習生活、再讀更多的書、通過國家考試而已,還要通過許多偉大老師(也就是病人)拿生命相許的訓練,才能成為一個醫生。說得好像醫生是種訓練有素的機器人,但實際上,這些過程都是非常需要堅強的「心理素質」,才能做到。但也因為如此,醫生們也多半有專注、果決、講究效率的特質,甚至不小心會讓人覺得高傲、不近人情。

  我想說的是,身為醫界的一員,在這兩方「交會」的前線,看遍民眾大小病,甚至深入許多人的生活,從微不足道的線索中找出身體致病的根源,並一起治好,是一種體現「互信互助」、充滿人情味的過程。所以,在我的診間,我以期待聽到更多爽朗的笑聲為出發,和我的病人互動;我也希望從許多的媒體露出,與民眾拉近距離,從醫界的角度拋出更多體貼與善意。

  這一本教大家如何與醫生溝通的書,看起來說的都是很簡單的事,但我想強調的是,就是因為太簡單,許多人都忽略了:「應該把簡單的事做好」是健康身心的範疇裡,最根本的事。別看我節目上插科打諢,其實笑鬧之間內心帶著一絲的期許:希望你開開心心生活,不小心病了就交給專業的醫生幫忙,看不好就看這本書,釐清自己看待健康的觀念,再和看對眼的醫生一起找尋健康之道,OK?

  最後,用陳之藩先生的一句話:「要謝的人太多,那就謝天吧!」感謝水瓶座、獅子座的激盪,才能完成此本書。當然,最感謝的還是我生命中的病人們,你們讓我學到很多,能夠回饋更多,好讓大家都跟我最愛的「無敵鐵金剛」一樣勇健,是我的心願!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1363967
  • 叢書系列:HAPPY BODY
  • 規格:平裝 / 240頁 / 25k正 / 14.8 x 21 x 1.2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有好的雙向溝通,才有好的醫療!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爆出一、兩則醫療糾紛的相關新聞,每每看到總令人不禁唏噓:醫病雙方一定要演變成對立的關係嗎?多注意一點細節,結果應該會截然不同吧!

大部分的醫療糾紛,都源自醫病間的溝通不良,而非其中一方的故意。醫生和病人在專業知識上,的確存在著不對等的落差,透過細心地說明、技巧地溝通、理性地反映,都能避免不必要的誤會、衝突,也不致演變成遺憾收場了。

當病人越了解自己的身體與疾病本身,醫生也會講得比較仔細;對醫生的問診回答越明確,越能幫助醫生準確地判斷;最後,當醫生解釋的治療策略你聽得懂,也願意跟著去做,這樣才是一個完整的醫療過程。不願意了解又不發問的病人,說實在的,醫生該怎麼向你說明才好呢?

※主動參與問診,有助醫病溝通

問診,已經不是停留在「醫生問、病人答」或是「病人問、醫生都不答或是簡單答」的單向溝通了。真正的醫病溝通是「病人講,醫生有在聽;醫生講,病人聽得懂」。求醫過程中有任何疑問,病人都可以主動提出,醫生可能不知道病人在意、關心的點。在病人數較多的門診,就醫前充實與疾病相關的醫療知識,在紙上記錄好準備發問的內容;就醫時對醫師的說明感到不理解時,就直接發問,不必感到不好意思。

從一般問診的流程來一一拆解:

⑴一開始醫生會問:「今天哪裡不舒服?」再由病人主述症狀,醫生聆聽。所以,一進診間,先把你認為嚴重的病情先講在前面讓醫生了解。舉個例子:

病人說:「醫生,我覺得噁心、想嘔吐,頭暈頭痛……然後也有拉肚子。」

我問:「拉了幾次?」

「十次!」

我反問病人:「在你說的這些徵兆當中,你覺得拉肚子算是嚴重的嗎?」

「當然嚴重,我拉了十幾次耶!」

「那你為什麼最後才講?」

「我想說把最重要的放後面吶!」

像這樣的狀況,這位病人如果遇到一位很忙的醫生,沒時間多問病情,可能話才講到一半,醫生的藥單就已經開出來了。一定要把最重要的事、最嚴重的狀況先講,拉肚子拉了十幾次或拉了三天、中間有無服藥、吃了哪些藥,然後再講噁心、頭暈等等症狀。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針灸匠張寶旬食療養生書《對症食療小妙招》 祛除百病吃出健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親子天下_加碼
  • 三采尋寶記套書加碼
  • 世界閱讀日(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