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止)
從此以後:愛與妥協的終極書寫,夏目漱石探索自由本質經典小說【珍藏紀念版】

從此以後:愛與妥協的終極書寫,夏目漱石探索自由本質經典小說【珍藏紀念版】

それから

  • 定價:380
  • 優惠價:934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2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欲歸不能,欲變無從
最懂得描寫「人性」的國民大作家,夏目漱石
──孤寂百年的自由本相──

  日本名導 森田芳光《其後》電影原著
  明治時期最受歡迎的通姦文學連載

  他搖擺在生存與生活之間,
  那裡有徬徨、有猖狂、有甜美,也有苦澀。
  深陷在如此孤獨深淵的煩悶……
  是現代人必然踏上的命運。

  《從此以後》是夏目漱石以三角戀情為主題,最受矚目的通姦文學經典。描述明治晚期一個出身富裕的高級知識分子代助,與好友之妻重逢後,不斷陷入該當個「自然」之兒,還是「意志」之人的困惑。最終不得不做出抉擇……樸實字句間,道出眾生走向社會的徬徨,以及對自由的渴望。

  自由的本相──
  「他在雨中、在百合花中、在重現的過去中,看到純真無雜質的平靜生命。那生命的裡和外,沒有欲望,沒有利害,沒有壓迫自己的道德。只有宛如浮雲般自由和宛如流水般自然。一切充滿幸福。」

  《從此以後》是夏目漱石前期三部曲中的第二部,1909年開始於《朝日新聞》上連載。前承《三四郎》後啟《門》。一部本該是熾熱禁忌的通姦文學,在漱石縝密的計算之下,通篇語句質樸平白、情感內斂,以物件與花朵隱喻人物內心與互動,雖不見情慾卻曖昧萬分。在明治政府高唱「富國強兵」的權威時代下,非但未受到道德人士的譴責,反而深受讀者喜愛。

  「忙碌不堪的人,哪有時間管上自己的尊容,甚至連自己是誰都忘了,不是嗎?」

  全文從代助的視角出發,借好友平岡苦於找不到工作而終向社會妥協,隱喻知識分子深陷資本主義洪流的無奈;借父親堅信「誠者天之道也」的老舊價值觀,對比代助「誠者天之道也,非人道也」諷刺社會道德的淪喪;借朋友寺井「四處奔波借錢的窘迫」,隱喻代助可能走向的悲慘未來;而代助對三千代義無反顧,則是象徵奔向「自由」的龐大代價……他已經處在困境當中。他應該讓自己和三千代隨著「自然」之力直線發展下去呢?還是完全背道而馳,返回什麼都不知道的從前呢?

  「有各種意義上的從此以後。因為《三四郎》是描寫大學生,這部小說則是描寫接下來的人生階段,所以是從此以後。《三四郎》的主人公是那麼單純,因為這個主人公就是接下來小說的主人公,就這一點上,也是從此以後。最後這個主人公,陷入一種奇怪的命運。接下來他的日子是怎樣也沒寫出來。就這意義上,也是從此以後。」──夏目漱石

  *特別收錄
  林皎碧〈解說〉經百千劫,常在纏縛──通姦文學中的《從此以後》

  「作為一個人敢面對真實的自己,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毋寧說長井代助在日本近代文學的主人公中是最有勇氣的人……夏目漱石對於代助的從此以後不置一語,僅留下疑惑和不安,任憑讀者自己去想像。當我們閱讀《從此以後》,對於想貫徹自己的愛所付出的代價,百餘年後的今天,只是感受到漱石的目光是如此冷靜而透徹。」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夏目漱石


  本名夏目金之助,1867年出生於東京。1893年自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系畢業。1900年赴英國留學,專攻十八世紀英國文學,回國後開始文學創作。1905年發表了長篇小說《我是貓》,大受好評並一舉成名。
   
  夏目漱石自幼學習漢文,對東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詣,其作品風格更融合東西方文化的精華,在日本近代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被稱為「國民大作家」。代表作有《我是貓》、《三四郎》、《從此以後》、《門》、《心》、《行人》、《草枕》等。1916年因胃潰瘍惡化辭世,享年四十九歲。

譯者簡介

林皎碧


  淡江大學東語系畢業,日本國立東北大學文學碩士,專攻日本近代文學。譯有《心》、《行人》、《羅生門》、《新戀愛講座》等;著有《名畫紀行:回到1929的公會堂》。
 
 

目錄

從此以後
〈解說〉經百千劫,常在纏縛──通姦文學中的《從此以後》
 
 
 

譯者序

解說(節錄)
經百千劫,常在纏縛──通姦文學中的《從此以後》
譯者/林皎碧


  三、白百合花的象徵意義

  代助從睡夢中醒來,「一看枕頭邊,有一朵山茶花掉在榻榻米上。昨夜,他確實聽到這朵花掉落的聲音」(一章)。翻閱一下《從此以後》出現的花草有山茶花、櫻花、阿曼蘭斯、君子蘭、紅薔薇、石榴花、玉簪、白百合花……等。夏目漱石無論安排哪一種花草在哪一個場景出現,都有其隱喻性及暗示性。在此,我們僅把焦點集中在幾次重複出現的「白百合花」,並試論其象徵意義。
代助被父親、大嫂逼婚,為此感到煩躁不已時,三千代突然來了,她「手上提著三朵白色的大百合花。她突然將百合花往桌上一擲,往一旁的椅子坐下去」(十章)。代助為飄蕩在兩人之間的濃郁百合花香所苦,趁機放入水盆內,三千代見狀,提起她和哥哥住在一起時,代助曾經帶著一束白百合花到谷中家裡來訪的往事。

  三千代的哥哥已逝,代助贈百合花一事,已經成為兩人之間才知道的往事,提著百合花而來的三千代心中仍留有對代助的眷念,也希望代助再度想起從前對自己的愛慕,自是不言而諭。可是代助受不了濃郁花香、阻止三千代把鼻子湊過去猛嗅花香、趁機把百合花丟進水盆內,種種表現說明兩人心中有微妙的差距,對白百合花也出現不一樣的認知。不過,當代助阻止三千代靠近花瓣嗅花香前,三千代到底做了什麼事?──「『好香,對不對?』三千代說著,就把自己的鼻子湊到花辮旁,使勁嗅了嗅。代助不由得把腳伸直,身子往後仰」(十章)。代助竟然怕到把身子往後仰,我們很好奇,代助!你在怕什麼?

  《從此以後》是一部「通姦文學」幾乎已成定論,弔詭的是通篇小說中沒有性愛的描述,由於這是報紙上的連載小說,務必謹慎避免觸及肉體關係的場景,所以夏目漱石縱使有心要寫出「通姦文學」,也得經過縝密的計算。──代助在思考平岡夫婦感情出現破綻時,「他把這結果的一部分原因歸咎三千代的病。他斷定由於肉體上的關係,導致丈夫在精神上的反應」(十三章),作家設定女主人公三千代體弱多病無法與丈夫行房,代助和三千代之間沒有性關係應該也是可以確定。然而,三千代邊說「好香,對不對?」邊把自己的鼻子湊到花瓣旁,使勁嗅了嗅。──其實,這畫面相當誘惑,也頗具感官性。代助意識到自己跟三千代這樣面對面是很危險的事,以致害怕到不敢直視吧!

  最後,代助終於下定決心要向三千代告白,也許受到先前三千代的暗示,希望讓她回想起她和哥哥住在清水町時的事,所以買回來大把的白百合花,代助「凝視著百合花,讓自己的身心靈都浸淫在屋內的濃郁花香中。他受到這嗅覺的刺激,三千代的過去歷歷浮現在眼前。(中略)他起身走到百合花旁。嘴唇幾乎快貼在花瓣上,用力嗅著濃郁的花香,嗅到連眼睛都感到暈眩。代助把嘴唇從這一朵花移到那一朵花,幾乎快被濃甜的花香嗆倒在屋內」(十四章)。如此的描述,讓人感受到充滿性慾、愛慾的纏綿,不以言語而能巧妙傳達出情色男女關係,作家的高明手法,讓人不能不停筆讚歎。

  代助和三千代相互以白百合花傳情時,兩次都碰到滂沱大雨,雨下不停,發出又密又長的響聲,兩人被大雨和雨聲,隔絕於世間之外,同時兩人也孤立地被封鎖在白百合的花香中……(完整解說內容收錄於《從此以後:愛與妥協的終極書寫,夏目漱石探索自由本質經典小說》)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102008
  • 叢書系列:好讀
  • 規格:平裝 / 342頁 / 14.8 x 21 x 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代助擁有令人羨慕的細緻皮膚,還有勞動者所沒有的柔韌肌肉。自他出生以來,不曾得過什麼叫得出病名的大病,一直享有健康的幸福。代助相信人生的意義就在於此,因此健康對他而言,比別人具有加倍的價值。他的頭腦和他的身體一樣,也很健康。不過,他始終苦於邏輯思維,也是事實。而且,代助經常覺得自己的大腦中心,好像箭靶般被雙層、甚至三層的圓圈所包圍。今天從早晨起,那種感覺特別顯著。

這時候,代助也會思考自己為何來到這世上?至今他曾多次把這重大問題攤在自己的眼前。之所以產生這樣的動機,有單純來自哲學上的好奇心,也有因為他的腦中映入過於複雜的五花十色的世間現象而讓他感到焦慮不堪所致,最後就是像今天這般倦怠所引起。雖然每次所得到的結論都是相同。然而這個結論並無法解決問題,毋寧說根本等同否定這問題。依他的想法,人並非有某種目的才降生世間。相反地,人是降生到世上之後才產生目的。假如從一開始就把某個客觀的目的加諸在人的身上,無異是從出生時就剝奪這個人的自由。因此,生存的目的,非得由降生到世上的那個人自身來確定不可。不過,這個當事人卻無論如何也不能隨意確定自己的生存目的。因為自身的生存目的,等同是向世間公諸自身的生存過程。

代助期待自己高尚的生活欲能夠獲得滿足。但是就某種意義上,他又是一個期望自己的道德欲也能獲得滿足的人。他預感到在某一點上,這兩種欲望會撞擊出火花,鋒刃相交。因此他降低自己生活欲的標準,忍耐過日子。他的房間只是一般的日式房間,而且沒多做什麼好看的設計裝飾。假如更進一步,甚至連書畫那種風雅的東西都沒掛上。唯一能夠引人注目的美麗色彩,只有書架上並排的那些外文書籍而已。現在他正茫然坐在這些書籍之中。好吧!為了喚醒自己這般昏沉的意識,不能不把周圍的物品稍微整理一下。—他一邊這麼想,一邊環視屋內。然後,不知不覺又開始對著牆壁發呆。最後,代助認為要將自己從這種脆弱的生活中拯救出來,只有一個方法。他在嘴裡喃喃自語:「還是非去找三千代不可。」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2/12/01
前幾天剛讀完《心》,一度還擔憂過往面對夏目漱石作品的那股熱愛是否出自某種根源性的錯誤;
幸好,一切似乎為久別重逢後,因生疏情怯的誤解。
而今日在《從此以後》中,也再度深切體認到,原來自己是這般地喜歡夏目漱石啊!
確實,其文字乃身為世間人,看待生存一事的最佳良伴。

其實,相比漱石他作,
個人認為《從此以後》不僅架構略顯鬆散、轉場潤飾不足,文字本身也有欠嚴謹。
而乍讀下,或許會歸咎於作者的不夠純熟、功力未到所致。
可待進一步細究,並將之與漱石同期的其餘作品一起看待,
便會發現這字裡行間中的不協調,
不如說是作家本人受書中氛圍渲染,任性使然,
並同書中角色一道玩世不恭、為所欲為,藉機施以世間的一種反叛吧!

此外,夏目漱石在本作中對於“情慾”的處理,也值得人津津樂道。
那總是藏於情字背後的“慾”,即便絲毫不見露骨,卻也莫名讓人不時讀得臉紅心跳的。
個人認為,如果文學對情色有所分類,那夏目漱石大概隸屬“絲襪”那種,眾者中技巧最高者。
儘管不帶色字,卻勾出讀者靈魂中最為色情、流連肉體的那部分。
而其運用“嗅覺”作為媒介更是一絕,
在人類感官中,嗅覺大概是最無用,卻也是最動物性的,
因此,更能凸顯其與生命本身的原始關連-即那“性慾”的真正源頭。

讀夏目漱石的書,總會摻雜不同形式、對於世間的掙扎在其中。
不過,在本書角色的一言一行,或一來一往間,自己卻感受不到太多應有的困窘;
好似整體已跌落這世間外,以致世間種種終與其不相涉般。
故在閱讀時,反而隱隱有股痛快的理所當然穿插其中。
我想或許是本書主角委實契合自己的所思所想吧!

最後,若言出版社將本作定為“夏目漱石對於自由本質的探索”。
那個人認為,在世間,所謂的自由確實只是種自以為的錯覺,
而於此,夏目漱石則揭櫫了“自由”作為假議題的這一真相。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日系推理】當代文學經典書展|【反抗文化經典】《在路上》特價199元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聯經50週年(止)
  • 飲食保健書展
  • 輕小說大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