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百大_年度作家
勞動待遇與代價:從性別觀點分析台灣醫護工作

勞動待遇與代價:從性別觀點分析台灣醫護工作

Salary and Sacrifices: Analyzing Labor Outcomes of Medical Personnel from a Gender Perspective

  • 定價:420
  • 優惠價:9378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357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醫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也是一個工作場所。如同其他在工廠、辦公室或商店的勞工階級,醫師與護理人員的勞動狀態及待遇受到制度、組織和工作特徵的影響。本書採取性別觀點,強調從女性處境看待勞動的成果,連結再生產與生產勞動,藉由量化分析方式探討經濟、家庭與個人層面的勞動結果,以及其中的職業與性別差異。透過對於三間醫院超過四千位護理人員與醫師的問卷調查結果的分析,書中呈現女性醫護人員高度的工作與家庭衝突和不良的健康狀態;護理人員勞動過程中需要具備的工作特質對實質報酬幾乎沒有效益;男醫師可以專注於市場勞動,因為再生產勞動對他們來說是助力而非阻力,但對女性醫護人員而言,卻是事業發展的絆腳石。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張晉芬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社會學博士。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為勞動社會學、女性就業與薪資、及社會階層化。著有《勞動社會學》與《台灣公營事業民營化》;合編《工作的身體性》與《美國與台灣社會結構研究》。並曾發表期刊與專書論文逾六十篇。
 

目錄

作者序
圖表目次

第一章 緒論
一、前言
二、勞動的性別意涵
三、醫護勞動結果:待遇與代價
四、分析變項與章節安排

第二章 研究設計、問卷調查與醫護人員勞動圖像
一、前言
二、研究方法、問卷調查及統計模型
三、醫護人員的勞動圖像
四、結論

第三章 勞動待遇:醫護薪資的決定與差距
一、前言
二、影響醫護人員薪資與差距的因素
三、統計模型與變項說明
四、研究發現
五、結論

第四章 勞動代價(一):工作對家庭衝突的原因與後果
一、前言
二、造成衝突感受的因素與後果
三、統計模型與變項說明
四、研究發現
五、結論

第五章 勞動代價(二):影響醫護人員健康的因素
一、前言
二、影響自評身心健康的因素
三、統計模型與變項說明
四、研究發現
五、結論

第六章 總結
一、前言
二、研究成果與理論貢獻
三、研究檢討
四、實務與政策建議

附錄 調查問卷
徵引文獻
一、新聞媒體報導
二、中文著作
三、外文著作
索引


 
 

作者序

  在當代關於勞動、工作或職業議題的社會學教學和研究中,情緒勞動、同值同酬、薪資懲罰、性別間薪資差距等都已經是熟悉的概念或實證議題。相關的論述或實證研究其實在上一個世紀的80或90年代初期的美國社會學界都已經出現,如Arlie Hochschild(2003a[1983])、Toby Parcel及Charles Mueller(1989)、Ronnie Steinberg(1990)以及Paula England(1992a)等。這些只是本書引用的文獻,原著列出的參考文獻顯示,相關研究的啟發與初期創作還要更早。這些著作的作者既是社會學者、亦多是性別研究與女性主義學者,在論述女性處境時對於女性主義理論或觀點也有深刻討論,如England(1992a: 45-122)。對於我來說,從這些早期女性學者著作中獲得的啟發同時包括理論觀點與實證分析方法。個人過去發表的著作大多屬於量化研究,其中有較高比例是處理性別議題或是分析性別差異與不平等,但始終缺乏對於女性勞動市場處境的整體反思與較完整的操作化。直到因為有機會進入大型組織進行調查、獲得大樣本,才開始嘗試驗證上述美國社會學者將近三、四十年前提出的概念和觀點實際驗證。研究醫護人員的身體勞動與勞動身體不只是呈現醫護本身的圖像,也是希望證明從事有酬工作與勞動付出的代價之間的關係。關於女性勞工的處境,需要透過與男性的比較,才能說明性別的差異與不平等的現象及解釋,而醫護人員就是職業階層與性別區隔明顯(但非完全)的一群勞動人口。

  一位瑞典社會學者曾提到在撰寫博士論文過程中,當她告訴別人正在研究護理人員的工作及女性特質時,學術界同仁都告訴她這些議題無關緊要(irrelevant)(Selberg 2012: 19)。他們的說法類似:在社會學和性別研究領域,這些題目已經很多人做過、也有很多的理論。言下之意,她尚未完成的博士論文是一個多餘的研究。學界同仁的反應並未讓這位博士生喪氣。她在論文中強調組織和情境如何塑造照護工作的陰性特質,而非如多數研究僅是呈現護理的處境和工作狀態。關於護理人員的勞動處境的研究,台灣學者也呈現豐碩的研究成果,包括從社會心理學角度分析護理的主觀態度和情緒勞動,工作對家庭及生活的衝突,護理人員被性騷擾和霸凌、不合理的排班、過長的工時及排班、疲勞及過勞、勞動過程,用女性主義觀點解構醫護關係、工作滿意度和組織認同等,都已經累積相當多的文獻(請見本書後續各章的引述與討論)。

  有很多原因可解釋為何護理人員仍然是值得而且需要更多研究的對象。在以女性為主的職業中,護理算是勞動條件較好的工作之一。然而身為受僱者,如同一般的勞工階級,護理人員仍然受到醫院的剝削及管理階層的威嚇、被要求過度的情緒與身體勞動、獲得的待遇未與勞動付出等值。此外,醫療環境中的性別與階級權力結構,使得護理人員有較高機率成為職場性騷擾與暴力侵害的對象。有著作集結護理人員的苦勞、在醫院內被打壓或被病患歧視的自述與報導(如,盧孳艷等2013),但女性特質與護理作為以女性勞力為主的職業如何型塑出女性醫護人員的勞動處境,家庭角色對於就業的影響仍缺乏更具完整性的研究。

  寫作福爾摩斯偵探小說而聞名的柯南.道爾,在他獲得醫學士與外科碩士學位及執業資格後,給自己畫了一張素描,「只見他揮舞著自己的文憑,下面的標題寫著:『殺人執照』」(亞瑟.柯南.道爾著、黃煜文譯2014[2012])。病人當然不是敵人,醫師也會盡力醫治病患和挽救生命,而不僅是為了要避免醫療疏失。「殺人執照」這四個字代表著醫師的能力與自信,也反映醫師在診間的權威和優越的社經地位。然而,醫師也會遭遇病人或親友的暴力相向。從來屬於社會菁英階級的醫師,近年來因為工作時間過長及壓力過大,自稱為在從事血汗勞動,要求被納入《勞動基準法》--一部只是提供受僱勞工基本勞動權益的法律。相對來說,雖然護理是一項具有專業的工作,但是社會地位與實質待遇遠不如醫師。唯有透過醫護間的比較,才可能看出醫護勞動待遇的差距,以及各自付出的代價。

  本書共分成六章。第一章說明研究議題與理論架構。第二章則交代研究方法、資料來源與描述統計。第三章到第五章呈現多變項分析的結果,主要探討的議題分別是工作收入、工作對家庭衝突及個人健康。這些議題看似各自獨立的研究,但本書試圖呈現的不只是待遇和代價本身的分析結果,而是藉由這些議題串起生產與再生產勞動之間無法分割的關係,這也是女性主義學者持續主張的論述(如,Hartmann 1981)。最後一章(第六章)則是總結研究發現與貢獻,及可能的研究限制。每個人在清醒時刻,多數時間都是在勞動,身體的、心智的、情緒的、精神上的等等。不論階級或僱用身分,工作賺錢不只是為了生存,更是成為生活。工作的需求優先,有剩餘的時間和精力再分配給家人與個人。受僱階級無法自主支配勞動的運用,必須配合組織的要求與規範,以及雇主和管理階層的要求與偏好。從事生產性勞動是為了維持再生產所需,再生產勞動則是為了維持一個可持續從事生產的身體。因此,待遇和代價其實是一體的。本書的撰寫目的即是試圖用統計分析結果證明勞動付出與收穫之間的關係。

  本書的資料蒐集及相關經費支應主要受惠於行政院科技部的專題研究計畫(編號:NSC 102-2410-H-001-048-SS2,台灣醫護人員職場關係與勞動條件研究)。我是主持人,盧孳艷教授為共同主持人,盧教授負責質化訪談資料的蒐集,而由我執行問卷的調查和資料整理。十分感謝孳艷在調查過程中幫忙介紹醫院相關人士及參與說明,對問卷初稿提出建議,對一些調查資料釋疑,以及對本書初稿第一章的指正。

  本書得以出版要特別感謝兩位匿名審查人的批評指教與建議,讓這本書的論述更為完整,並且力求精準呈現主要的理論觀點和對分析結果的詮釋。審查專書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現在幾乎每位學術界同仁都公私兩頭燒,花時間看完一本書還要幫作者釐清論述、指出缺點、勘誤及校對,這些都是費時又費心的苦工。我由衷地感謝這兩位審查人。

  我也要向長期以來協助我研究工作的張逸萍致上深深的謝意。從個人申請這項科技部研究計畫時,她就開始參與資料彙整。包括後來問卷調查的執行、與三間醫院窗口的聯繫,督導其他助理和工讀生掃描與資料的輸入,處理投稿論文以及本書的統計分析和製表、製圖,都仰賴她的協助。即使轉換工作後,逸萍仍協助初稿和定稿的校對。如果沒有她優秀的助理工作,本書的出版恐怕仍在未定之天。

  對於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提供的資源與行政同仁長期以來對於我的研究諸多台前台後的協助,在此深表感謝。本書在進行二審階段時,資歷豐富的編輯謝麗玲再度回到社會學研究所任職。過去許多刊登在《台灣社會學》的論文以及所內和所外專書作者都會在感謝詞中提到麗玲校對的仔細和文字編輯的協助。十分感謝麗玲對於本書初稿和定稿的校對、編輯和出版事宜的協助。

  感謝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出版品委員會當時的召集人吳介民及委員曾嬿芬、林國明、湯志傑費心處理審查作業,並對出版相關事宜提供建議。也要謝謝作為當然委員的兩位前後任所長謝國雄與陳志柔的支持。感謝臺大出版中心處理出版相關事宜及編輯部郭千綾的協助。

  如果沒有許多護理和醫師同仁的幫忙,這項研究計畫也難以順利完成。誠摯感謝王桂芸、連吉時、梁惠玉、楊舒琴的大力協助,讓問卷調查工作得以開展。同時致謝林小玲、陳可欣、林步鴻、黃玉純、侯雅甄、吳亞純、廖家惠、郭素真、林楷勍等諸位的幫忙。參與調查醫院的各部及各科主任、護理長、督導提供人員名冊、幫忙發送及回收問卷,也是讓這項計畫得以順利執行的功臣。也謝謝多位助理,包括王孟洵、李先達、李濬廷、李品儒、陳佩妤、趙景雲等協助調查及資料建檔與整理工作。本書文責當然都由作者個人承擔。

  填答這份問卷(見本書附錄)需要一些時間和注意力,個人十分感謝當初參與問卷填答的醫護人員。對於她/他們在問卷發放和回收期間表達的期許一直銘記於心。希望她/他們都能夠有機會看到這本書,並提出批評與指教。在2020及2021年COVID-19疫情期間,基層護理人員除了承擔確診病患照護工作,也是醫療院所服務疫苗預約民眾及執行施打的主要人力。但在螢光幕前最常露臉、對防疫發出指引、評論疫情或享受外溢效果的幾乎都是男性醫師及官員。官僚及名人習於覆誦的「感謝第一線醫護人員防疫的辛勞」實為不可承受之輕。關於護理與醫師之間專業、聲望與勞動付出和待遇的差異,以女性為主導職業的工作價值偏低,護理人數眾多但集體行動力量卻相對薄弱等議題,都需要更多的研究與討論。
 

詳細資料

 

內容連載

第一章 緒論(摘錄)
 
一、前言

 
在1995年開始實施全民健康保險(以下簡稱健保)之前,台灣民眾即有「逛醫師」的看診行為(張苙雲1998)。健保實施後,由於掛號和醫藥僅需負擔部分費用,提高了民眾到大醫院或醫學中心看診、接受治療、住院的意願。如同圖1-1所示,民眾看診和住院治療的次數在1990年代中期之後快速增加,成長曲線幾乎未曾下降。只有在2003年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疫情爆發期間,民眾因為擔心被感染,減少求醫就診,使得當年門診量大幅下降。另外,2005年健保調漲民眾部分負擔的比例後,門診人次也連續兩年下降(許績天等2011)。2018年全台門診達到1億1千多萬人次,住院人數約為350多萬人次。求診和住院人數持續增加,意味著醫護人員要承受不斷升高的工作量及身心壓力。
 
在資本主義制度逐漸深化的台灣,階級結構日趨普羅化,愈來愈高比例的勞動者屬於受僱身分,「呷頭路」成為主要的謀生方式(行政院主計總處2015),即使是擁有知識和技術專業的醫護人員也不例外。健保實施後,小醫院逐漸被合併或關閉,醫院的總家數持續減少(圖1-1),醫院呈現明顯的集中化與大型化。如果僅計算醫院聘僱的醫護人員,1994年時,醫師(西醫、中醫、牙醫)有16,672人,護理師及護士合計45,108人;至2018年時,受僱於醫院的醫師及護理人員分別增加到33,069人及112,379人(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9a)。

會員評鑑

4.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3
4.5
|
2024/09/24
本書先從護理師的正名化運動說起,從把護理視為女性天職的表現(今日仍是如此)到男性加入職業鏈卻仍擁有更多性別上的優勢(相較女性護理師,上級不敢不合理地嚴厲責罵),我們可以一窺女性特質中的擅長情緒勞動如何被資本價值低估、視為天職,而把男性特質的勞動視為高價值;醫療,特別是護理中的性別不平等,至今仍在進行。終點,漫漫無途;唯有像作者般深入進行調查、建立證據,或是如閱讀本書的你我,才能把書中的荒唐現實扭轉。

在讀著這本書的同時,莫忘回到現實,參與政策推動、多關懷身邊的醫療人員/朋友。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感電出版全書系 任選2本82折,打主書《鋰戰:全球儲能競賽的未來真相 (電子書)》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OPENBOOK好書獎
  • 長鴻全書系
  • 人生哲學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