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語的that子句 英語子句前面的that、whether,在台語裡也有類似的成份。
像是「講」與「看覓」用起來幾乎跟that子句一樣,
不過台語中的它們可以跟英文一樣放在子句前面,放在句末也沒問題! 這天的大清早志明眼睛才剛睜開,突然矇矇矓矓地想到:「五月初五……今仔日是我的生日呢!」但在他還沒想到怎麼慶祝之前,突然嘆了一口氣說:「哎唷,
講我已經八十歲矣啦!」然後他拿起手機,打給忘年知己春嬌,春嬌才接起電話應了:「喂~」志明馬上接道:「春嬌,我已經八十歲矣
講!」
▶ 「講」可以放在子句的前面、也可以放在最後。以上兩個例子的「講」都讀高平調(第一調),而且我們很清楚這兩個「講」都不是「說話」的意思。畢竟大清早的,身邊沒人,誰能跟志明「說」他已經八十歲的消息呢?
▶ 台語「講+子句」用法類似英文的「that+子句」,
動詞「講」在台語中語法化,變成帶出子句的標句詞。但認真的人或許還是會猜想這難道不是前面說過的主語代名詞省略嗎?不過台語語法中,主語代名詞的省略是可以復原補回去的,而我們如果硬把代名詞套回去第一句,會變成「伊講我已經八十歲矣啦!」意思就完全不一樣了(而且「伊」是誰呢),至於後一句更是怎麼補都不對,而且「講」出現在句末,完全不是表示說話的「講」這個動詞該出現的位置。
▶ 出現在句子最後面的「講」帶出的內容,
通常是聽者不知道/忽略的資訊。由此我們知道,這兩個「講」,都不是表「說話」的動詞用法,而是特殊的功能詞。
在句首的「講」表示後面帶出的句子訊息是個讓說話者感到意外的新訊息;而句末的「講」則表示前面句子的訊息是說話者認為對話者不知道(或忽略掉)而應該要知道的新訊息。
說話動詞因為語法化[i]變成功能詞,並不是台語的獨門,除了台灣華語已經從台語的相關用法意譯為「說」而借入使用外,這個現象也可以在泰語、高棉語中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