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先別急著挑戰人性:20個經典心理實驗,帶你認識自己,人生不踩雷

先別急著挑戰人性:20個經典心理實驗,帶你認識自己,人生不踩雷

不要挑战人性:20个经典人性实验

  • 定價:380
  • 優惠價:7266
  • 優惠期限:2024年06月15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忍不住吃了棉花糖的孩子,長大後真的難成材嗎?
當個溫柔體貼的好人,真的更容易獲得幸福嗎?
避免衝突、就事論事,真的是婚姻持久的祕訣嗎?
看似合理的行動,結果怎麼跟想像中差這麼多?
看清令人意外的人性真相,闖過卡住你的人生障礙!
 
  ★20個經典心理實驗 × 諮商案例分享,幫你清晰認知自我與他人,避開人生大地雷!
  ★知乎鹽選專欄作者,當當網100%好評,讀者盛讚:挑戰你內心的執念,值得反覆閱讀!
  ★繁中版獨家作者序!了解人性,尊重人性,是善待自己與他人的開始!
  ★王意中、王雅涵、洪仲清、胡展誥、陳品皓、陳志恆、曾心怡、劉仲彬、蘇益賢、鐘穎──心理學專業人士一致好評
 
  ■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狀況或困境,心理學都知道!
  ‧人生就這樣了,再怎麼努力也不可能成功──習得性無助
  ‧一遇到重要場合,就頭痛腳痛肚子痛──身體化
  ‧對生活明明不滿意,卻仍安於現狀──認知失調
  ‧認為自己沒朋友,結果還真的越來越邊緣──羅森塔爾效應
  ‧當朋友很可以,一旦變成戀人,公主王子病馬上發作──依附理論
 
  人的心理究竟是怎樣的存在?為什麼我們常常無法照自己所想的去做?為什麼明知道什麼是「正確」,卻仍做出令自己後悔莫及的決定?
 
  內心就像一座充滿奧祕的神殿,在我們的理智尚未察覺之前,心已照著它自己的規律決定了我們的行為──有時可以幫我們省下許多思考的工夫,有時卻會讓我們反覆受苦。為什麼明明改變了行為,為什麼明明立意良善,結果卻難以如我們所想?
 
  這很可能是因為,我們還不夠了解人類心理機制的運作方式。
 
  本書將從生存、成長、情感、服從、恐懼、良知、愛情……等多種角度,帶領讀者了解重要心理學觀點是如何建立的、研究者如何了解人性的幽微所在,也讓我們對自己的內在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並能以有效且符合心理運作的方式,讓自己的行為與人生產生好的改變。

  卡住你人生的難題和解答就在本書!
 
各界推薦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王雅涵(諮商心理師)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陳品皓(臨床心理師)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暢銷作家)
  曾心怡(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臨床心理師)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鐘穎(心理學作家、高雄中學心理學導論授課教師)
  ──共同推薦

好評推薦
 
  書中理論與實務兼具,
  周延、立體且多角度地探究人性深不可測的奧妙。
  有助於面對生活、教養與工作中有關個人獨處、他人互動,
  以及身處團體中盤根糾結的迷惘與困惑。
  且看作者信手拈來,在在都是心理學的經典實驗,讓人茅塞頓開。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每個心理學實驗,都是靠近與摸索人性的嘗試。
  有時實驗成功,有時翻案,獲得意外的發現。
  不同實驗都能帶給我們更多關於人——這個複雜的本質——的認識。
  敬邀讀者透過本書彙整的訊息,從中獲得關於人性的深刻認識。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從本書的書名到文字,我們看到的是理解。
  理解我們每一個人內在的需要,理解我們對於家與陪伴的渴望,
  也理解我們每一個人的能與不能。
  讓心理學成為陪伴我們一生的科學。
  ──曾心怡(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心理師)
 
  心理學實驗的珍貴之處,
  在於它透過假設、步驟、數據,以及可重複被驗證的結論,
  讓人性和情感出現了形狀。
  因此我們得以觸碰人性的稜角,體驗情感的銳度,
  帶著量尺去探勘意識的縱深,用更冷靜的視野,去透視一個人。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
 
  市面上討論心理學經典實驗的書非常多,
  但能將實驗結果與真實生活完美結合的卻如鳳毛麟角,
  而這本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這是一本所有現代人都應閱讀的心理學科普,
  讀完這20個實驗,你會驚訝地發現,
  卡住你人生的難題和解答都在這裡!
  ──鐘穎(心理學作家、高雄中學心理學導論授課教師)
 
  人類是這麼多元有趣,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卻又有著許多相似之處。
  透過專業的心理學實驗,我們更能了解,
  如何在不同的關係中、環境中找到方向,
  去了解自己和別人,給予人生多一點點的可能。
  書中20個有名的實驗,絕對不是只有專家需要理解,
  而是每個人都可以認識並且活用的喔!
  ──王雅涵(諮商心理師)
 
  心理學是一門科學,
  透過嚴謹的論述與研究,試圖理解人類這個複雜的生物;
  從行為、意識、情緒、關係到意義,無一不包含其中。
  最終,這些研究有如拼圖,構成了人性的本質。
  跟著本書的探索,你將對人性有更全景式的理解。
  ──陳品皓(臨床心理師)
 
 

目錄

01 生存,需要關係的存在──哈洛恆河猴實驗
 
人間的悲劇,羅馬尼亞的孤兒
偶然的發現,與猴子結下不解之緣
「鐵絲網媽媽」與「絨布媽媽」
縱使虐我千百遍,你依然是我的全世界
自閉、自殘,完全喪失愛的能力
與母親的親密關係,是健全人格的基礎
 
02 情感,需要找到愛的依附──陌生情境實驗
 
依附最初的展現
三種情感連結類型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03 成長,需要成熟的時機──雙胞胎爬梯實驗
 
雙胞胎爬梯實驗:學習是有前提條件的
基因是主角,環境是配角
人生的必修課:學會面對失敗
建立「我做得到」的感覺,需要切身的體驗
人的成長、事業的發展,跟教育孩子是一樣的
 
04 發展,需要尋找學習的榜樣──波波玩偶實驗
 
著名的波波玩偶實驗
「榜樣」的驚人力量
身教,需要意義感和良好的關係
身教的關鍵在於家長先切身體驗
 
05 謠言,可怕的記憶篡改與植入──車禍目擊者實驗
 
轟動全美的阿米羅性侵冤案
誰在篡改孩子們的記憶?
車禍目擊者實驗:成人的記憶同樣不可靠
無處不在的虛假記憶植入
如何識破謠言?
 
06 服從,乖孩子的罪名──電擊實驗
 
電擊實驗的由來:審判艾希曼
實驗前的準備:兩個演員,三個房間
實驗進行時:逐漸升高的電壓
實驗結果:經不起考驗的人性
服從的背後:「看見」你的攻擊性
 
07 效率,來自尊重和認可──霍桑實驗
 
成本迷信:忽略人的價值
KPI之惡:當人被物化成機器
重大發現:是什麼影響了員工的積極性?
「九九六」制度對企業的危害:走上倦怠之路
 
08 命運,真的能靠自己掌握嗎?──認知失調實驗
 
你的每項決定,其實都是「事後諸葛」
兩種歸因,兩個世界
信念系統:為什麼有些人的觀點很難轉變?
認知失調實驗:信念系統背後的心理機制
究竟是誰在替你做決定?
 
09 標籤,影響人生走向的力量──羅森塔爾實驗
 
比馬龍的故事:終極夢想的實現
揭祕神話:羅森塔爾實驗
被標籤封印的靈魂
認識你不曾了解的標籤
撕下標籤,活出你的生命本色
 
10 為惡,人人皆有可能──史丹佛監獄實驗
 
邪惡心理:好人也會作惡
史丹佛監獄實驗:理解人性的里程碑
虐囚事件:史丹佛監獄實驗的再現
缺乏覺知,是最大的作惡之源
 
11 失控,為什麼我們悲觀和失去信心──習得性無助實驗
 
偉大的發現:習得性無助
狗的悲劇
解釋風格:「學會悲觀」的關鍵
兩種心態,兩種世界
兩種心態背後的大腦機制
成功,是可以學習的
 
12 恐懼,需要大膽表達出來──小艾伯特實驗
 
可憐的小艾伯特
恐懼,讓悲劇不斷延續
杏仁核:恐懼情緒的源頭
恐懼的神經迴路
恐懼,讓心智停止成長
治癒恐懼:你需要表達出來
 
13 家庭,是我們最大的壓力緩衝器──棉花糖實驗
 
延宕滿足的由來
史丹佛棉花糖實驗
從質疑到推翻
心理上的匱乏狀態
家庭,是孩子最大的壓力緩衝器
重新看見,重新連結
 
14 善惡,選擇就在一瞬間──旁觀者效應實驗
 
一起駭人聽聞的殺人案
責任分散與決策時間
行善背後的心理祕密
從神經機制的角度,弄清善惡的本質
激發大腦的行善功能
 
15 愛情,你所不知道的祕密──吊橋實驗
 
吊橋實驗:人為製造的愛情
帶有情感的語言:能被預測的戀愛與婚姻
愛情的反應閉環:催產素與多巴胺
愛情本無意義,只是為了生育和繁衍
愛情與婚姻的關鍵:讓彼此體驗到情感連結
看見彼此的生命繪卷,擁有共同的現象場
 
16 身體,是丈量世界的尺度──感覺剝奪實驗
 
身體動作正在重塑大腦
身體的表達
用身體表達被壓抑的情緒情感
體現認知:身體與心理互為鏡像
自己做主,學會說不
 
17 拖延,與生俱來的自我保護機制──拖延實驗
 
及時行樂,才是人性常態
猴子的賭博心理
拖延,是一場理性與情感的較量
拖延,也是在表達自己的內心
拖延不一定是壞事
 
18 理解,是認識一個人的根本──羅森漢實驗
 
魚簍裡的螃蟹:進來容易出去難
向精神醫學界投下重磅炸彈
科學進步與人文關懷
真正的理解,來自看見對方的感受
 
19 良知,人性夜空中最亮的星──電車難題實驗
 
良知的運作:再現人類的道德形態
良知的發展:綻放出良知的花朵
良知的缺失:人性中的黑暗
良知的泯滅:在童年種下恨的種子
施虐癖與戀屍癖
識別隱藏的定時炸彈
 
20 正念,打開通往覺知的門──注意力瞬盲實驗
 
理解「當下」的智慧
天生的兩種注意力
注意力瞬盲實驗:用正念提升覺知力
正念改變大腦
四念處練習法:開啟你的覺知之旅
 
 

作者序 
 
尊重人性,是善待他人的開端
 
  二○一四年,我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自那天起,我跟許多第一次當父母的朋友一樣,要面對養育孩子過程中所遇到的諸多問題。問題來了:我們該如何跟孩子相處,如何教育孩子呢?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市面上有太多的資訊可供你選擇,也有太多的專家和知識型網紅給你提供意見。然而,你該聽誰的呢?
 
  我的答案是,你不能根據你所持有的「價值觀」去教育孩子,而是要遵循孩子成長的天性。而天性就是人性。尊重人性,就是尊重自然規律;挑戰人性,就是在用你腦子裡的價值觀,人為地替人性「豎起鐵絲網」,用蠻力去扭曲它。雖然這看起來符合了你自己的價值觀,讓你感覺不錯,但卻會摧殘孩子的心理,為孩子未來的成長埋下重大隱患。
 
  人性,既不全是貪婪、懶惰、傲慢,也不是多麼神聖、偉大、聖潔。它就是人本來的樣子,隨著環境的變化展現出它該有的面目。在形成這樣的認識之後,我曾在《世界博覽》雜誌、知乎、B站(嗶哩嗶哩)等多個平臺寫過一些文章,試著讓更多人能知道這樣的想法。
 
  有一次,在寫文章、找資料的過程中,我看見了關於「恆河猴實驗」主持人哈洛(Harry Harlow)的個人史,這引起我極大的興趣。我在大學的時候就學過了「恆河猴實驗」,對實驗過程也很熟悉,但結合了哈洛的個人成長,與他進行實驗時的細節經過,讓我看見完全不一樣的實驗,以及其所揭示的人性規律。於是,我開始查找史料,試圖復原當年哈洛實驗的所有過程。皇天不負有心人,最後的成果就是本書所記錄的第一個實驗。
 
  而當我把實驗完整地復原出來後,我自己也為之震驚。特別是看見小猴子被強行跟媽媽分開時所發出撕心裂肺的吼叫;儘管被「絨布媽媽」射出來的冷水和釘子弄得瑟瑟發抖、渾身是傷,卻依然義無反顧地要跟「傷害」牠的媽媽在一起。我覺得這是我第一次看見人性,因為人也是一樣的。接下來,我蒐集了足足二十個實驗,詳細查找每個實驗的歷史背景、人物情況和實驗細節,並從人性的角度去挖掘實驗所揭示的人性原理,形成了現在各位看到的這本書。
 
  其實,心理學家做過許多優秀的心理學實驗,可惜很少有人知道。許多實驗距離現今已有半個多世紀,它們所揭示的人性規律是那樣深刻,但為什麼這麼多人都不知道?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的實驗心理學家用了學術專業語言來描述自己的實驗,這些寫在學術雜誌和教科書上的實驗,敘述太學術、閱讀門檻太高,大家看不懂、不理解,更不知道這些實驗跟自己有什麼關係。
 
  這讓我突然有一種使命感,我需要把這些複雜的心理學實驗,包括前沿的腦科學和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以故事形式「翻譯」出來,並且結合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心理治療與諮商實踐,對實驗所揭示的人性規律加以解釋,讓更多人能看懂人性,並懂得敬畏人性、尊重自然規律,善待我們的孩子,更善待周邊的人。
 
  心理學不是雞湯、也不是玄學,而是一門正在不斷發展的科學。無數心理學家做了許多精妙的心理學實驗,在嚴格控制引數、因變數、控制變數的條件下設置情境,盡一切可能去洞察人性。
 
  這二十個實驗只是個開頭。我會將這項「翻譯」工作視為很有意義的事業,因為它能夠「喚醒」更多人,讓他們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按人性的規律行事,並讓每個人都能在生活中露出笑容、變得幸福。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1373782
  • 叢書系列:心理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4.8 x 20.8 x 1.7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歡迎光臨心理相談所

 

內容連載

家庭,是我們最大的壓力緩衝器:棉花糖實驗
 
有一次,我帶著孩子出去聚會,和孩子的幾個幼兒園同學及家長共進午餐。用餐過程中,一位小男孩跟媽媽的相處模式引起了我的注意。小男孩今年五歲,看起來脾氣特別大,性子特別急,不管是玩遊戲,吃飯,還是參加活動,只要稍有耽擱,他便會發脾氣。他的媽媽也很有意思,他越是想做什麼,她越是不答應。
 
午飯時,上了一道點心,小男孩急著想吃,可媽媽不同意,要求他先把碗裡的飯吃完了再說。他吃完飯想出去玩,媽媽又不同意,讓他等大家都吃完後,再和大家一起去玩。這時小男孩情緒失控了,氣得直拍桌子,整個餐廳的人都看向我們。這位媽媽卻不慌不忙,溫柔且堅定地對他說:「你能等一等嗎?這麼小的事情都等不了,以後能做成什麼事呢?」
 
聽了她的話,我便接了一句:「孩子想做什麼,就讓他去做吧,事先跟他商量好規則就行。」這位媽媽一下來勁了,試圖說服我:「那怎麼行呢?心理學裡不是有個概念叫『延宕滿足』嗎?那些菁英人士從小就知道延宕滿足,自制力特別好,所以才那麼優秀。」我聽完之後,愣了好長一段時間,不知道該跟她說什麼好。
 
實際上,這位媽媽的腦子裡裝了一個極其錯誤的觀念,那就是把延宕滿足簡單地等同於自制力,認為孩子只要能夠延宕滿足,就算是有自制力。
 
◆延宕滿足的由來
 
提到「延宕滿足」這個概念,就必須要提到美國著名社會與人格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根據美國期刊《一般心理學評論》於二○○二年刊登的一項調查顯示,米歇爾憑藉在社會與人格心理學領域做出的貢獻,位列「二十世紀最傑出的一百名心理學家」第二十五位。而米歇爾最為世人所熟知的,正是他設計的棉花糖實驗和他提出的延宕滿足理論。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OKAPI世界閱讀日|植感閱讀】讓植物告訴你,你現在是什麼狀態,需要閱讀什麼?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獨步文化全書系
  • 經典漫畫展(止)
  • 寵物書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