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止戈為武:中華武術在香江(增訂版)

止戈為武:中華武術在香江(增訂版)

可購買版本(1)

  • 定價:530
  • 優惠價:9477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451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武」乃合「止」、「戈」二字而成,可見真正的「武」不只是暴力與流血,而且要止息干戈,停止戰爭,為人類社會帶來和平。這是中華武術的核心。

   作為中國文化之一,中華武術源遠流長,但礙於缺乏文字記載,不少武林事蹟,皆屬口耳相傳,往往真假難辨。可以肯定的是,從明清時代起,不少門派向南傳播,先是駐足廣東一帶,及後再移師香港。戰後香港武館林立,彈丸之地遂一度成為武林重鎮。

  然而武林宗師也是凡人,同樣需要面對營生和不同的現實問題。戰後香港開設武館,是否需要接受各門各派的挑戰?武館是否如一般市民所認知的,是罪惡的溫床?擂台是否武林中人的英雄地?以上種種,本書將嘗試拆解。作者特別強調武術與香港社會發展的互動關係:一方面是轉變中的社會對武術帶來的衝擊;另一方面是武術也影響着香港的社會生活,漸漸融入一般市民生活之中,發展成今天老幼咸宜、有益身心的體育運動。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麥勁生


  香港中文大學學士、碩士,主修歷史,副修英文;德國雷根斯堡大學歷史與政治學博士。歷任台灣大學歷史學系講師,香港浸會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系主任及當代中國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西方近代思想、近代史學理論、近代中德關係、近代軍事史及中國武術傳統,先後出版相關中西文專書十五種,發表論文六十篇。
 

目錄

導論001
 
01 從明到清,從北到南013
文獻中的明代武林風貌015
清代社會和廣東武術022
南北武術相遇廣東032
香江武林盛極一時038
 
02 武術、武館和擂台055
戰後南北宗師授業營生之法058
師、徒、武館073
從吳、陳比武到國術擂台086
 
03 文字、聲音和影像中的武術世界103
民國以前的武俠小說105
民國北派武俠小說的影響108
廣派和香港武俠小說109
無窮的想像:武俠廣播劇117
從神怪武俠片到武打片:黃飛鴻系列的影響119
龍虎武師、武術指導和武打演員123
 
04 李小龍與武術熱潮135
名震中外的李三腳137
後李小龍時代的功夫電影145
後李小龍時代的功夫電視劇149
李小龍和後李小龍時代的功夫漫畫150
 
05 工業化衝擊下的香港武術159
娛樂越來越多元化163
武俠電影步向式微164
東亞武術的競爭169
擂台上的新挑戰176
 
06 新時代、新位置191
社會經濟的大轉型194
香港武術界努力迎接挑戰197
傳統武術與現代武術204
面對更新式的武術形態212
 
07 中國武術的新領域221
格鬥以外的文化面相226
劍的跨文化之旅229
武術原生態的重塑和再造232
新的武術空間236
 



  從未想過本書有再版的機會。

  歷史充滿偶然。2003年沙士期間健身室關閉,從此愛上爆汗的高帶氧運動,進出極為不便,放棄了幾十年來的堅持,考了車牌。疫情過後,萌生學習新玩藝的念頭,在當時還有分類廣告的報紙上偶爾看到洪拳師父麥志剛的招生宣傳,七十年代武打片剪影和自己三腳貓功夫的片段湧入腦海。錯失和魯莽,幾次撲空之後,終有機會拜入麥志剛師門下。武術之火點起,一發不可收拾,每週驅車到沙田隨師學藝,私下每晚鍛煉,節日、風雨不改,之後胡亂再學過不同中外武術。限於資質,柔道還只是「牛道」,詠春拳學得粗中欠細,更多的不堪回首,但身體的鍛煉、文化的感受帶來無限滿足。因為喜歡學習、喜歡閱讀、喜歡講課,弄來一個虛名,所以有緣在2014年接下《止戈為武:中華武術在香江》的稿約,幾經拖延後在2016年成書出版。

  寫作《止戈為武》的一大得著是在學術方面的,對近百年香港武術有了一個概括的認識,之後再閱讀相關資料,稍為懂得分辨、判斷和取捨,後來寫過的一些文章和快要出版的另一專著,都建立在這基礎上。另一得著是個人的,前前後後認識了太多的好友和名師,不少的名字都如雷貫耳。難得他們不嫌棄我這年長後輩,我想追查的資料,他們全力提供,我希望認識的人物,他們盡量介紹。反過來,他們對我的寫作也有興趣,講座茶聚之間,互通有無,不亦樂乎。

  人文學科真的不同於自然科學,一個人文學科的研究從孕育想法、尋找資料、閱讀、建立起研究框架、再閱讀、修正最終寫出一個完整論述,兩三年是最基本的,所以專著是最適合的出版方法。想起當日從構思到完成,整個想法和論述,不知經歷多少變化。拿着成品回望起點,慶幸之前無須將章節分階段投稿期刊,否則個人履歷上只會多了幾篇我不再同意、也不忍卒睹的文章。大半年前開始修訂本書,同樣發覺看法有了極大改變。改變和個人經歷有關,離開了服務四分一世紀的機構,新的工作讓我能以新的眼光看事情。改變也因為閱讀、和不同界別人士的交流、前輩的啟導、自己的反思。本書的前六章主要是資料的增補修正,第七章卻大幅擴充,調子完全不同。從新生代的努力、前輩的自強,我深信在香港的中國傳統武術還有更長、更健康的路可走。

  之前為朋友的武術論著寫書介,借用德國哲學家嚴德(Immanuel Kant)的幾個問題,去思索武者的關懷。我想假如承傳武術者,持之以恆之中,仍能對以下問題有真切和堅定的答案:

  學武,「我能知道什麼?」
  學懂武,「我該做什麼?」
  反覆苦練「我能希冀什麼?」
  「武是什麼?」

  武術之路還是不枉走。

麥勁生
2022年2月12日
灣仔
 

詳細資料

  • ISBN:9789620449598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6.8 x 23 x 1.28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香港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聯經_領券折百
  • 世界閱讀日(書評)
  • 簡報溝通說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