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止)
逃離中國:現代臺灣的創傷、記憶與認同

逃離中國:現代臺灣的創傷、記憶與認同

The Great Exodus from China: Trauma, Memory, and Identity in Modern Taiwan

  • 定價:580
  • 優惠價:79458
  • 優惠期限:2024年06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重新閱讀蔣介石:如何與為何—《蔣介石:失敗的勝利者》

    文/涂豐恩,|,聯經出版2023年03月02日

    在國際書展期間,《蔣介石:失敗的勝利者》首次亮相。作為聯經今年度的第一本重點新書,它果然引起了許多讀者的好奇與關注,也成為今年書展中銷售第一的書籍。這點可說是在預期之中。不過有件事情倒是讓人比較意外:購買和閱讀這本書的讀者中,有不少年輕人。有位造訪書展的記者朋友也注意到這一點, more
 

內容簡介

  經歷1949江與海的離散與創傷,
  從記憶與書寫探尋外省移民的在地群體認同感。

  1949年前後,蔣介石政權遷移至臺灣,百萬人流離失所、飄洋過海,引發被迫流亡的「外省人」與被迫接納的「本省人」,雙方各自歧異卻又彼此相連的衝突與動盪。

  本書運用三大理論支柱──創傷、記憶與離散,闡述近代最龐大卻也最不被理解的一段東亞人口大遷徙,但並非深究國共內戰的勝敗,而是藉由書寫平民百姓逃難的苦難回憶,說明他們如何受到影響。作者透過口述訪談及文獻檔案,探討這段歷史軌跡所衍生的四種社會創傷──逃離中國的社會創傷、希望消散的社會創傷、中國返鄉的社會創傷、返回臺灣的社會創傷,以及事件四十年後,他們的後代如何以家族親身經驗為中心,利用共享記憶復原且創造出懷舊文化產物,進而建構一套與離散完全相反的臺灣外省群體在地化與認同感。最終希望讀者由此體會「同理、和解與正義」。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楊孟軒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歷史博士,現任美國密蘇里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為現代中國、臺灣與香港,特別是1949年中國流亡潮、臺灣外省人歷史記憶與認同,與冷戰時期香港難民史。著有The Great Exodus from China: Trauma, Memory, and Identity in Modern Taiwan,及其他期刊論文。

譯者簡介

蔡耀緯


  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現為自由譯者。譯有《海上傭兵》、《叛國英雄》、《恐懼與自由》、《日不落.倫敦》、《臺灣邊疆的治理與政治經濟(1600-1800)》(合譯)等書。
 

目錄

導讀/王甫昌
中文版序
致謝
圖表目次

緒論
1949江與海
流離之島
本書章節概要
冷戰與歷史書寫缺漏的產生
創傷、記憶與離散
殖民者、離散與外省人認同

第一章 逃離中國
逃離中國的兩次社會創傷
回憶渡臺之旅:創傷敘事與其他故事
研究大出走需要根據文獻
人口問題:有多少人?
呈現在文獻中的外省人出走之社會創傷
外省人出走帶給本省人的社會創傷
大出走:記憶與歷史

第二章 戰時過客
戰時過客,戰時記憶
1949年前後的過客:戰爭與流離的長時段
戰時過客、原子化的流亡者和「非神聖的聯盟」
戰時過客、文化偏見與「可受指引的同胞」
1958分水嶺:戰時過客的終結

第三章 文化鄉愁
文化鄉愁再思考
同鄉會歷史書寫與臺灣的外省同鄉會
1950年代的外省同鄉會
1960至1980年代的鄉愁記憶與地方文獻編寫
重建群體:在地化與在臺尋根
故鄉的鄉愁記憶與世代差異

第四章 漫漫歸鄉路
中國返鄉的社會創傷
歸鄉路序曲
為了歸鄉路而奮鬥:1987年老兵返鄉運動
漫漫歸鄉路:拉長的時態和逆文化衝擊
外省年輕人的歸鄉路
新的歸鄉路

第五章 講述大出走
太平輪歸來
返回臺灣的社會創傷
政治壓制記憶:「太原五百完人」對比「孤軍」
先聲:老兵與眷村
將大出走敘述成文化創傷,以建構當代外省人認同

結論
外省人歷史、記憶與認同
我的主體立場
書寫大出走、書寫創傷:同理、和解與正義

參考書目
索引
 

中文版序(摘錄)

  《逃離中國》是本什麼樣的書呢?去年(2021)英文專書出版,我受邀在臺灣的幾所大學,針對本書內容進行一系列的專題演講。許多與會者在聽講之前都有些類似的疑惑。他們問道:「今時今日仍在討論1949大出走的歷史和外省人創傷流離記憶與身分認同,這樣老掉牙的研究主題,到底還有什麼學術價值和積極社會意義?這份歷史研究的內容是眷村懷舊敘事?還是發掘老兵悲慘的經歷?這本書該不會是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的海外學術升級版吧?」

  本書當然不是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的海外學術版,也不單純只是外省人的移居經驗和離散歷史。簡明扼要地說,本書呈現的是外省人作為因戰爭而被迫流離的群體,在臺灣「(集體/社會)創傷記憶的歷史」。人是記憶的動物,記憶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本能,是我們的生存之道。我們現今生活中的體驗,對身邊事物的感知,很大程度受到過去經驗與現實狀況的雙重交互影響。能作回憶(或訴說「口述歷史」)的個體是人,但人是生活在社會中的共同體,人的存在也有歷史時間性,有世代的不同,不同的世代有不同的集體/社會記憶。不管是個人層次還是群體層次,人的記憶敘事,尤其是創傷記憶敘事(我是受害者),都有其選擇性、功能性、共時性與歷史時間變化性,其中包含強烈情感成分,還有以自我為中心去自圓其說的邏輯故事性。記憶研究因此也是社會史研究的一環。

  本書要探討的不是外省人在臺灣的歷史,而是外省人在臺灣「記憶的歷史」。所以重點不是引述眷村和老兵的故事(個人記憶/口述歷史)來呈現外省人的生命史,而是想要幫助讀者了解外省人集體/社會記憶,在歷史時空中的形成與轉變,以及這些形成與轉變背後所代表的深層意義。

  不是每一個外省家庭都住過眷村,也不是所有的外省人都是中下階層老兵或老兵後代,但是眷村與老兵的故事卻成為現今臺灣社會中代表外省文化的主流記憶,這到底是如何發生的?本書所揭示的歷史對此有清晰的說明。還有,《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的苦難遷徙記憶,其實對生活在1950至1960年代,乃至於1970至1980年代的外省人,真的一點也不重要,雖然後一輩成長之時,每個人多多少少都聽家中長輩說過些類似的經歷,這些談論大多是在一些私下的聚會和家庭場合。然而這些個人流離記憶在臺灣民主化之後,對於當代的外省人,尤其是在臺灣出生長大的第二代以及第三代外省人,在公共領域的論述之中變得非常重要。現今外省群體珍視與大力彰顯這些記憶的背後,隱含什麼意義?如果在過去時期,大江大海的苦難記憶不太重要,那什麼樣的記憶是重要的?它們又為何在之前的歷史時代中受到重視,但現在則被棄之如敝屣?最後,我們為什麼需要探討流離與創傷記憶的歷史轉變?如此研究到底有什麼政治與社會意義,需要什麼考量,以及受到什麼倫理規範制約?我自己的家庭背景跟外省流離創傷記憶,又有什麼關係?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將在書中一一揭曉,請讀者務必依各章節順序,耐心地讀完全書。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3506768
  • 叢書系列:臺灣研究叢書
  • 規格:平裝 / 408頁 / 14.8 x 21 x 2.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緒論(摘錄)
 
1949江與海
 
200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六十週年。六十年,即「一甲子」,在傳統中國宇宙論裡有著特殊意義,意味著天干地支循環一周,新的時代開始。對於人民共和國的官員而言,前一年2008年主辦北京夏季奧運會大獲成功,也激勵他們盛大慶祝建國六十週年。北京奧運可說是中國近期記憶裡最美好的時光,數億中國公民沉醉於國家主辦盛事的光采,觀賞全世界頂尖運動員的精湛表現,同時思考國家這一路走來的歷程。中華人民共和國光榮的國族史詩,始於1949 年毛澤東主席領導中國共產黨,打敗蔣介石委員長領導的中國國民黨。共產黨的勝利一統全國,終結由國民黨主宰、但多半仍四分五裂的中華民國。根據中共官方的主旋律,中共的勝利解放全國受壓迫的大眾,洗雪了外國帝國主義及其中國走狗(包括軍閥、資本家、地主,當然還有國民黨)百年來施加的羞恥與屈辱。而在盛大閱兵儀式與官方慶典無限推波助瀾的愛國主義和趾高氣昂之中,人民共和國的創傷起源仍被深深掩埋;毛澤東時代的恐怖和天安門廣場的屠殺,彷彿都不過是遙遠的記憶。
 
正當中華人民共和國滿懷自豪與信心慶祝六十歲生日之際,同年《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一書也在中國境外的華語群體引發不同的轟動。該書作者是臺灣女作家龍應台(1952年生),當中針對由意識型態和目的論驅動的中國共產黨(以及中國國民黨)歷史,提出一套對抗敘事。其內容以大量個人回憶為基礎,這些回憶來自曾為中國內戰的戰敗一方效力,最後由於各種不同原因,與蔣介石的國民黨政權(中華民國)一同被驅趕到臺灣的那些平民百姓。其作者筆下的1949年,不是一場民族主義、社會正義和大眾解放的大革命,而是一場手足相殘駭人聽聞、社會大舉流離失所、骨肉分離撕心裂肺的大動亂。該書立刻在臺灣和香港成為暢銷書,也在世界他處的中文讀者之間激起大量討論。中國當局雖立刻禁止該書出版,但中國網民只要懂得迴避政府的防火長城,都能輕易取得一份數位版本。

會員評鑑

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4/05/03
蔣家父子逃離中國大陸之後窮兵黷武,留下一個破爛的大陸。然而台灣迎來的又是什麼呢?獨裁,專治,一團亂,看不見絲毫的光亮!
展開
user-img
5.0
|
2024/02/08
劇透警告

精彩好看

作者非常用心,完整地替我們說明了外省人來台灣的心態變遷,蔣政權的管束方式,以及對本省民眾的影響。

我也學到了“同鄉會”的功能跟意涵

大大補足了現在台灣群眾,從來不知道的一塊台灣知識。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2024臉譜全書系展,電子書單書85折,任選二本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聯經50週年(止)
  • 飲食保健書展
  • 輕小說大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