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前的電影工作者
當一位前影評人接受三位預備將他逼問到底的影迷採訪時,會發生什麼事?當一位仍在拍片的偉大電影工作者發現自己身處鏡頭的另一邊,並同意探索他(幾乎)所有的作品時,會發生什麼事?
1981年7月,時年四十九歲的前電影記者法蘭索瓦.楚浮(François Truffaut)已經拍了二十一部電影,他在喬塞.馬里亞.貝爾索薩的攝影機前回答了尚.科萊與傑洛姆.普里攸的提問。有鑑於他與科萊的交情,他審視並評論了他所有電影的片段。科萊說明,在這個過程中,楚浮「以一種審慎明確的態度來談論他自己的作品,彷彿這是另一個人的電影。他像觀眾一樣評斷螢幕上發生的事情,沒有陷入大眾不關心的理論及一般看法的窠臼中」。這堂專門討論楚浮的精彩《電影課》於1983年分成兩個部分在TF1播出,而我們邀請各位在本書中探索的是這堂課從未公開的加長版。
這項計畫是科萊發起的。在1981年的時候,這名身兼散文家及未來大學教授的記者可能是最了解楚浮電影作品的人之一。自1960年代初期起,他就在多份刊物上發表了許多跟楚浮有關的文章、隨筆及訪談,從雜誌《電影筆記》(Cahiers du cinéma)到週刊《電視全覽》(Télérama)皆有。1976年,他成為第一位受到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符號學的啟發而通過博士論文答辯的人,這篇論文隨後以《論楚浮的電影》(Le Cinéma de François Truffaut,Lherminier,1977)之名出版。1984年,楚浮過世後,他撰寫了一部真正「介紹楚浮的電影與其所有影片」的新專書,並以《楚浮》(François Truffaut,Lherminier, 1985)這個簡潔的書名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