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直覺陷阱:擺脫認知偏誤,擁有理性又感性的30個超強心理素質+直覺陷阱2:認知非理性消費偏好,避免成為聰明的傻瓜(作者親簽版)【直覺陷阱限量作者簽名套書組】

直覺陷阱:擺脫認知偏誤,擁有理性又感性的30個超強心理素質+直覺陷阱2:認知非理性消費偏好,避免成為聰明的傻瓜(作者親簽版)【直覺陷阱限量作者簽名套書組】

  • 定價:760
  • 優惠價:75570
  • 優惠期限:2024年05月2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直覺陷阱:擺脫認知偏誤,擁有理性又感性的30個超強心理素質》
 
  你的直覺充滿陷阱!
  個人的認知偏誤,在在都影響到我們對外界人事物的判斷,
  一旦判斷失準,可能就會造成生活素質受到影響,甚至影響到心理健康度。
  本書30個章節當中所提出的各種效應與現象,幾乎都是現代人常常會犯的認知偏誤。
  認知偏誤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大家不知道自己具有認知偏誤。
 
  「生命中最重要的課題,就是試著讓自己成為思想的主人!」與其對於別人的成功投以羨慕的眼光,不如試著成為自己的救世主!
 
  幾乎所有初期的心理症狀,都可以從改變自我做起,若是本身打心眼底就抗拒改變,那麼預約再多的心理師去尋求專業的諮商協助,恐怕也於事無補!
 
  ↗過度樂觀會使我們對於事物的判斷抱持著高於常理的信心,因此做出不合理性的判斷。學術界已有研究指出,人們在正面情緒的狀態下,很有可能會低估風險,並導致不理性的決定。
 
  ↗完美主義被認為是導致多種精神疾病的原因,例如飲食失調、強迫症、焦慮和自殺;然而,其他社會心理學研究人員卻主張,完美主義未必一無是處,但可能同時具有負面和正面的影響,這取決於完美主義者如何解釋他們的目標表現。
 
  ↗人生本來就是由許多選擇題所組合而成。然而,在人生的道路中,許多人都試圖追求「最佳解」,而非「相對較佳解」。為了追求心目中的「最佳解」,許多人都墮入了「拿起又放下」的無盡循環。
 
  ↗在生活當中,要懂得在超過本身心理負荷的情況下從事情緒修復,並藉由透過情緒修復的手段,使得自己能夠避免情緒效應帶來的負面影響。
 
  ↗重點不在於如何選擇你的人生方向,而是在於如何面對自己的選擇。生命中最重要的課題,就是試著讓自己成為思想的主人,讓自己的心理素質變得更為強大!
 
  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艾默士.特弗斯基(Amos Tversky)的研究指出,人們對採取新行動所導致的不良後果,通常會比人們採取不作為而導致的不良後果感到更大的遺憾。
 
  「IKEA效應」思維──因為我投入很多心力,所以別人應該會喜歡。在現實社會中,如果抱持這種想法的話,往往會事與願違。重要的人生決策當中,多參考別人的客觀意見,不要自己一頭熱地栽入自以為是正確方向的領域,方能避免「IKEA效應」所帶來的迷思。
 
  「少反而好效應」中所謂的「少」,並非絕對上的「少」,而是相對於過量而言的「少」。人生也是一樣,一味地追求功名利祿永遠沒有止境,反而降低了生活品質,這豈是明智之舉?
 
  人們應該要做的不是跳脫舒適圈,而是擴大舒適圈。如果人生以追求成長與進步為前提的話,唯有在自己熟悉的環境當中,才能夠「降低試誤」(try error)的風險。
 
  運用心理學的破窗效應、IKEA效應、灰姑娘效應、巴納姆效應、心理帳戶、稟賦效應、阿倫森效應、樂觀偏差效應、布里丹毛驢效應、同溫層效應……等等心理學效應,一一檢視個人的認知偏誤,改變自我!
 
  ▶ 台灣的心理學者,寫給你一看就懂的心理學書籍,運用30個練習,讓你擁有超強心理素質!
 
讚聲推薦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 
  吳靜吉│政大創造力講座/名譽教授 
  吳怡珍│國立清華大學諮商中心副主任
  李介文│臨床心理師
  李郁琳│臨床心理師 
  海苔熊│心理學作家 
  鄧善庭│諮商心理師 
  蘇予昕│心理諮商所所長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 
  (依姓氏筆畫排序)
 
  《直覺陷阱2:認知非理性消費偏好,避免成為聰明的傻瓜》
 
  定錨效應、稀缺性效應、選擇超荷效應、損失厭惡效應、心理帳戶效應、
  單純曝光效應……12個常見的消費認知偏誤效應,提供一看就懂的消費、行銷心理學!
  
  你老是被直覺誤導了嗎?人的直覺往往充滿陷阱。直覺下的認知偏誤,會使消費者作出錯誤判斷、衝動消費,這往往不是最利於自己的選擇。
 
  繼上一本談論大眾心理學的《直覺陷阱:擺脫認知偏誤,擁有理性又感性的30個超強心理素質》之後,本書以消費心理為主題,提出12個常見的消費心理效應,以消費者為出發點,解析消費者的想法,使其輕鬆避免消費場景中常遇見之直覺陷阱。除此之外,企業與廠商除了全力行銷自己的產品,也需要了解消費者的心態、動機、偏好和決策過程,才能調整並創新策略,獲得競爭優勢。這就是企業與消費者共同的雙贏。
 
  ●我們作出決定時往往過度依賴我們所收到的第一筆資訊以作出判斷的傾向,這是一種認知偏誤,叫作「定錨效應」。如果產品一開始以較高的價格販賣,之後打折促銷,消費者會認為價格划算,即使該店的最終價格仍然高於或等於別家店的價格。由於消費者經常在市場上遇到各種各樣的選擇,此種心理現象對消費者行為具有重大影響。
 
  ●物以稀為貴,如果我們認為某種產品的數量有限,就更有可能因為一時衝動購買產品,因為有錯過機會的恐懼,這就是「稀缺性效應」。許多商家會使用這種行銷策略,使顧客擔心供給不足,造成心理壓力。
 
  ●為什麼產品總是需要大量的曝光及行銷?消費者傾向對他們經常接觸的產品產生心理學上所謂的非理性偏好,像是電視廣告、看板或是歌曲宣傳,這是「單純曝光效應」。但此效應對廠商來說也有風險,若過分曝光,或是廣告手法過於前衛造成負面觀感,消費者的厭惡感也會呈倍數成長,故須謹慎。
 
  本書以實例及最新時事輔以說明,透過貼近生活的方式敘述,希望引起讀者的共鳴,讓大家都成為能夠避免直覺陷阱的聰明消費者。
 
專文推薦
 
  饗賓餐旅集團品牌策略部副總經理                                 李仲康 
  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署長                                        何晉滄
  中廣「理財生活通」節目主持人、財經作家                    夏韻芬       
  國立清華大學進修推廣學院院長兼科技管理研究所所長   張元杰
  國立中正大學企管系暨行銷與數位分析研究所副教授      游蓓怡
  (依姓氏筆畫排序)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高登第教授(Professor Danny T. Kao., Ph. D.)
 
  現任國立清華大學心理系工商心理組專任教授,左腦悠遊於心理學相關研究,右腦縱情於西洋古典音樂之版本比較研究。學術專長為消費心理學與社會心理學,曾出版多部古典音樂與管理學經典譯著。古典音樂評介文章早期散見於《音樂月刊》與《音樂時代》等兩本專業性古典音樂雜誌;曾著有《直覺陷阱:擺脫認知偏誤,擁有理性又感性的30個超強心理素質》(時報出版);管理學經典譯作包括有《競爭論》(天下文化出版)、《科特勒談行銷》(遠流出版)等十部作品;學術著作則發表於《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ur》、《Journal of Product and Brand Management》以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ank Marketing》等多本國際性頂尖學術期刊。
 

目錄

《直覺陷阱:擺脫認知偏誤,擁有理性又感性的30個超強心理素質》

推薦序
國立清華大學諮商中心 副主任 吳怡珍博士
臨床心理師 李郁琳
自序

第1章 參考點效應
第2章 「有為者亦若是」效應
第3章 破窗效應
第4章 沉沒成本謬誤
第5章 「截止期限」效應
第6章 心理距離
第7章 「自我實現預言」效應
第8章 現狀偏誤
第9章 IKEA效應
第10章 推敲可能性模式
第11章 適應性效應
第12章 巴納姆效應
第13章 框架效應
第14章 灰姑娘效應
第15章 比例偏誤
第16章 「少反而好」效應
第17章 費雪賓模式
第18章 稟賦效應
第19章 心理帳戶
第20章 妥協效果
第21章 負面偏誤
第22章 阿倫森效應
第23章 結果導向vs.過程導向思維
第24章 樂觀偏差效應
第25章 情緒效應
第26章 演員-觀眾偏誤
第27章 自利偏誤
第28章 布里丹毛驢效應
第29章 訊息多面性效應
第30章 同溫層效應

《直覺陷阱2:認知非理性消費偏好,避免成為聰明的傻瓜》
推薦序      生活中無處不是思考案例、直覺陷阱                                     李仲康
推薦序      了解消費心理可以改變台灣企業的遊戲規則                         何晉滄
推薦序      消費陷阱的自我檢視                                                               夏韻芬
推薦序      幫助讀者反思直覺式思考模式,培養發掘事實真相的能力  張元杰
推薦序      消費心理──科學與生活的藝術                                            游蓓怡
作者序      追求解決消費痛點,避開直覺陷阱,成為聰明的消費者

CHAPTER 0 基礎心法篇:認知偏誤效應(Cognitive Bias Effect)
CHAPTER 1 定錨效應(Anchoring Effect)
──殺價時先下手為強!
CHAPTER 2 稀缺性效應(Scarcity Effect)
──物以稀為貴?
CHAPTER 3 選擇超荷效應(Effect of Choice Overload)
──多未必好!
CHAPTER 4 損失厭惡效應(Loss Aversion Effect)
──失大於得
CHAPTER 5 心理帳戶效應(Effect of Mental Accounting)
──偏心心態?
CHAPTER 6 首因效應vs.近因效應(Primacy Effect vs. Recency Effect)
──舊不如新或新不如舊?
CHAPTER 7 單純曝光效應(Mere Exposure Effect)
──愈看愈喜歡?
CHAPTER 8 吸引力效應(Attraction Effect)
──誘餌幫助擺脫選擇困難症?
CHAPTER 9 妥協效應(Compromise Effect)
──左右為難,選中間的比較保險?
CHAPTER 10 禀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
──敝帚自珍?
CHAPTER 11 框架效應(Framing Effect)
──文字解讀的藝術
CHAPTER 12 懷舊效應(Nostalgia Effect)
──過去的總是最美? 

 

作者序    

追求解決消費痛點,避開直覺陷阱,成為聰明的消費者


  在過往 20 多年的教學經歷當中,無論是在授課或是演講的時候,我經常被問到一個問題,「消費心理與行銷管理有何不同?」這個問題實屬大哉問!簡而言之,傳統上行銷管理是以廠商面作為出發點,也就是廠商衡量本身的資源之後,充分利用資源於行銷手法上,以試圖獲取消費者的青睞;而消費心理的出發點則剛好相反,也就是先洞悉消費者的內心想法,再據以制定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行銷策略。
 
  讓我舉個例子來看:現今市場上消費者的痛點之一,便是缺乏一款價格便宜、流明數高,且耗電低的微型投影機產品。然而有一家廠商最近推出的商品,卻主打進階功能與中等價位的商品,但耗電問題並沒有獲得明顯改善。
 
  換句話說,這家廠商與現有其他廠商並沒有明顯地作出市場區隔,完全站在自己的研發水準作為新產品的考量。試問此種產品怎麼可能會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其中的癥結就在於廠商沒有解決消費者的痛點。
 
  隨著時代的進步,消費心理的重要性也與日俱增,無論是在消費者個人的消費場景或是在企業經營的領域上皆是如此。因此市面上已有不少談論消費心理的書籍,而根據我個人的觀察,這些書籍雖不乏經典之作,然而有不少是由國外書籍翻譯而來,其中所舉的例子與本土消費者仍難免有隔靴搔癢之感。
 
  除此之外,為了避免學者常犯的通病,也就是文章內容過於學術化而讓讀者無法親近,這本書決定仍然延續上一本《直覺陷阱:擺脫認知偏誤,擁有理性又感性的 30 個超強心理素質》的架構,以各種常見的消費心理效應作為文章呈現方式,各章節之間彼此並無連貫性,讀者可以不依順序跳著讀,也不會有摸不著頭緒的閱讀障礙。各效應之間並以作者個人的實務工作經歷與最新時事輔以說明,希望透過此種貼近生活的方式,能夠喚起讀者的共鳴。
 
  這本《直覺陷阱 2:認知非理性消費偏好,避免成為聰明的傻瓜》之所以能夠完成,仍舊有賴於時報出版趙政岷董事長的不斷鼓勵與提醒。事實上每年的暑假其實是我反而比較忙碌的時刻,因為仍舊必須處理校內推廣部的授課事宜,以及準備撰寫國科會研究計劃案之新提案與舊提案之結案報告,再加上指導學生論文,其實空閒下來的時間並不多。但是由於我和趙董事長相交近 30 年,因此只好犧牲僅有的休閒時間予以完成,在完成每一章的內容之後,均先交給趙董事長過目,以確保內容方向無誤,也承蒙趙董事長提供許多專業與寶貴的意見,在此由衷表示感激之意。此外負責的編輯陳萱宇小姐也提供了許多專業的編輯意見,在此一併致謝。另外,我在清華大學曾指導的在職 MBA 學生,目前任職於乾瞻科技人力資源處的徐欣慧處長,也在幕後大力地協助本書的推廣事宜,也在此表達感謝之意。
 
  與其他傳統的學者不同的是,我在進入學術圈服務之前,便已有多年的業界行銷實務與擔任企業顧問之經驗,深諳企業經營成功之道,便在於如何解決消費者的痛點。記得曾有一位 EMBA 的在職班同學曾經向我請教如何才能時在消費市場上有所斬獲?我的回答很簡單:「就是設法推出具有消費者需求,但目前市面上並不存在能滿足此種需求的商品!」換句話說,就是以消費者的考慮為出發點!唯有知己知「彼」(消費者),才能百戰百勝。因此本書除了教導讀者如何避免消費場景中常遇見之直覺陷阱,同時也提醒廠商,應該如何避免不當地操弄消費心理效應。
 
  寫書這件事情,其實原來並不在我的人生規劃當中。然而由於上一本談論大眾心理學的《直覺陷阱:擺脫認知偏誤,擁有理性又感性的 30 個超強心理素質》意外獲得不少讀者的好評,也誘發了我撰寫這本以消費心理為主題的《直覺陷阱 2:認知非理性消費偏好,避免成為聰明的傻瓜》之動機。衷心盼望這本《直覺陷阱 2:認知非理性消費偏好,避免成為聰明的傻瓜》能夠帶給讀者些許收穫,讓大家成為能夠避免直覺陷阱的聰明消費者。
 
癸卯年七夕次日於漢密爾頓
高登第 
 

詳細資料

  • ISBN:4711441070625
  • 叢書系列:BIG
  • 規格:平裝 / 480頁 / 14.8 x 21 x 2.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直覺陷阱:擺脫認知偏誤,擁有理性又感性的30個超強心理素質》
 
第4沉沒成本謬誤(Sunk Cost Fallacy
 
沉沒成本謬誤(Sunk Cost Fallacy): 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史提格立茲(Joseph E. Stiglitz)於1987年發表了一篇名為《科技變化、沉默成本與競爭》(Technological Change, Sunk Costs, and Competition)的文章,該文章中首度提出了「沉沒成本」(sunk cost)的概念,泛指那些「已經花費掉且無法復原的成本」。古典經濟學(classical economics)中的個體經濟學(microeconomics)主張,任何決策制定時僅需考慮預期成本(prospective cost),而不必考慮沉沒成本,因為沉沒成本是必然付出的代價。如果決策時連帶將沉沒成本考量在內,可能會因為非理性之判斷而對於決策之效益和效率造成負面影響。然而,許多人對於已投入之資源(包括時間與金錢)抱有不願意白白損失之心態,這在心理學上稱之為「厭惡損失」(loss aversion)效應。但此種厭惡損失之心態,在經濟學家的眼中看來,卻往往是非理性的決定,而此種非理性的決策,往往會造成資源的非理性分配(irrational allocation)。
 
沉沒成本謬誤的例子,不論是在日常生活中或是在商場中都屢見不鮮。舉例來說,你花了錢去看一場有口皆碑的電影,但是看電影看到了一半之時,你發覺這部電影並不如想像中的好看,這個時候你會忍耐著把這部電影看完?還是會選擇提前離場?如果你選擇忍耐把這部電影看完的話,是否是因為不想浪費電影票的票價?因為提前離場會讓你覺得白花了電影票的票錢(也就是「厭惡損失」效應)?從理性的角度來分析,為了不想浪費電影票的票價而忍耐著把一部自己不喜歡的電影看完真的是明智之舉嗎?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看電影主要是為了讓自己心情放鬆,屬於一種享樂性消費(hedonic consumption);但是看一部自己不喜歡的電影似乎並沒有達到這種效果。雖然提前離場表面上似乎損失了票價與已進場欣賞電影之時間,但及早結束你不喜歡的電影似乎更能達成原來放鬆心情的目的,或至少不讓自己的心情變差吧?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破關人生,I'm in!職場「破」力養成指南,電子書/有聲書/影音課程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親子天下_加碼
  • 三采尋寶記套書加碼
  • 世界閱讀日(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