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
武學世家的兒女‧漩能量:21+當代太極 潘靖太極螺旋13式【限量精裝版】
5
2人評分我要評價

武學世家的兒女‧漩能量:21+當代太極 潘靖太極螺旋13式【限量精裝版】

Energy Flow—Jin Tai-Chi。Born into a martial arts family

  • 定價:799
  • 優惠價:79631
  • 優惠期限:2025年06月22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買了此商品的人,也買了...

上頁下頁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國際太極拳裁判與教練潘靖的故事。他受教於各門派太極名師,並為太極名師熊衛的入室弟子,經過多年凝鍊精髓為「漩能量──潘靖太極螺旋13式」。

  潘靖深知現代人長期蝸蜷身體,辜負了五臟六腑。

  他以太極為本,螺旋設式,設計出「漩能量──潘靖太極螺旋13式」,從尾閭起旋,輕鬆地舒張開被擠壓的身體中柱──脊椎,若漩渦般旋轉起來,點醒沉睡的身心,漩出能量,傳遞到全身神經末梢。

  最符合忙忙忙時代的21世紀當代太極。

  每週練個90分鐘,終能如直覺般漩開身體,讓能量極大化。

  出身武學世家的潘靖,成長於溫泉鄉的北投,自幼喜歡單槍匹馬到處探險,常與三度空間之外的物結緣。

  五歲起,潘靖開始學習武術的架式與內涵。念體育系時,刀槍劍棍與武術無一不通。日後,更遍習得陳式、楊式、吳式等太極,卻不受傳統觀念的拘束,有別於老一輩太極老師,不拘泥於傳統觀念持續創新中。他本身自青年期起從事太極教學。

  ◆    祖輩有功夫超群的武舉人、懸壺濟世的醫家。潘靖隨著自幼學武的父親,奠下武學基礎,並遍學各式太極的精華。
  ◆    追隨太極導引名師——熊衛大師,為其正式拜師的入門弟子。
  ◆    凝鍊出「漩能量——潘靖太極螺旋13式」,讓現代人得以輕易鬆開扭結滯悶的身體。
  ◆    附潘靖太極螺旋13式動作精要與分解,掃描QR code,即可依網路影片上路學習。

  西方運動強調的是人體解剖學思維,包括:肌力、耐力、爆發力、協調、平衡。而東方武術套路走的是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認為人身就是一個小天地,講求天地人和的思想。我兼用東、西學,經由多年修練,我領悟到身體由內而外就是一個螺旋,歸納成「太極螺旋13式」,人人都可以做得到輕鬆自如的螺旋。——潘靖

好評推薦

  透過潘靖的童年故事,展現了一位生於武術世家的女孩如何在早年的挑戰中,萌生堅韌的意志。他在面對語言表達的困難以及與同儕相處的障礙時,以一種深沉的內在力量超越了這些局限。這不僅是他個人成長的起點,更是我們每個人面對生命困難時的一面鏡子,提醒著我們:透過內心力量所突破的外在限制,往往是通往自我成長的第一步。

  書中的每一章節,都如同一場生命對話。在潘靖的教學中,經常嘗試將武術超越技巧層面,轉化為一種心靈的修行,以真誠的方式啟發學生,讓他們在內在能量的探索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命節奏與喜樂,這與我多年來在氣功與《易經》教學中所倡議的「無招勝有招」及「助人為樂之本」,非常貼近。——吳俊輝(國立臺灣大學物理系教授暨理學院副院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潘靖


  學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研究所
  中國文化大學體育系國術組

  現為:
  太極名家與老師
  國際太極拳裁判
  國際太極拳教練

  經歷&得獎紀錄:
  2012年擔任台北國際太極拳邀請賽裁判
  2006年世界盃太極拳錦標賽陳式太極拳冠軍
  2008年世界盃太極拳錦標賽陳式太極拳冠軍
  2010年第十屆上海國際武術博覽會陳式太極拳項目第一名
  2010年第三屆世界盃太極拳錦標賽陳式太極拳甲組第一名

審定者簡介

吳俊輝


  主要研究領域是現代宇宙學。相關研究包括: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迴圈量子重力理論、機器學習人工智慧、量子宇宙學、量子計算、宇宙殘陷理論(如單極、宇宙弦等)、宇宙大尺度結構、宇宙大小及拓樸、宇宙暴脹理論、宇宙學巨型資料分析、光場相機、AI影像辨識等。

  練氣功多年,亦從事《易經》教學。

  現為:
  臺大物理系暨天文物理所教授
  臺大理學院副院長
  中央研究院天文暨天文物理所合聘研究員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PIRE Advisory Board(2018迄今)
  NASA 黑客松臺灣區總召暨國家隊總教練(2017迄今)
  教育部國際學伴計畫(ICL)創辦人(2015迄今)
  國教院物理學名詞審譯委員
  國際物理奧林匹亞競賽國家隊選訓小組委員(2003迄今)
 

目錄

自序:幫這個世代的人們 找回自己的身體
推薦序
通過螺旋的方式 武動他的太極/姚任祥
將身體的柔軟旋轉與宇宙的運行聯繫在一起/吳俊輝
動則不衰 樂則長壽/黃虹霞
太極拳兩三事/陳國儀
和自己在一起,你今天「漩能量」了嗎?/張卉君
柔如輕風拂葉,剛則如草書勁筆/謝富紀子


1 那些年 我慢出生、我慢成長
2 那些年 我基因中的武術因子    
3 那些年 五百,讓我絲絲牽掛
4 那些年 北投老宅的奇幻冒險
5 那些年 以武會友,以武敬神
6 那些年 師承後,我傳承
7 那些年 在上海武術院的堅持
8 這些年 太極隨處都在
9 這些年 太極教我的事
10 這些年 身康體健,今晚夜色真美
11 這些年 每一個人都是星塵
12 這些年 太極與情感的流串
13 這些年 屬於我的獨自武林

番外篇
1 繪畫與植物的有機天地
2 公益起「漩」,幫別人成就功夫小子夢

Ⅱ 漩能量——潘靖太極螺旋十三式&動作分解
輕 第一式:
擴胸引得宇宙入 年長梳髮不求人
亂 第二式:
胸懷展開來 肢體凌亂舞
擴 第三式:
天下由來輕兩臂 老來更衣全憑己
開 第四式:
開步似弓似劍  拳在前 掌在後
甩 第五式:
兩手提甩水壺浪  前浪後浪 浪滔天
補 第六式:
舌頂顎  盤盤膝 轉轉腰  補足氣
緩 第七式:
久蹲不遲滯  緩緩漂亮浮起身
破 第八式:
展臂張腿放膽作  縱有破綻也無妨
圈 第九式:
順逆螺旋  無限風光在於圈
漩 第十式
能量綿綿不絕 漩起螺旋 像子彈爆發
速 第十一式:
挽弓翹首天際 飛箭急速奔射
洄 第十二式:
丹田吐納迴旋 巨濤澎湃洶湧若連綿螺旋
逆 第十三式:
大馬哈魚逆流而上 通往時空隧道之逆行
 

推薦序

通過螺旋的方式 武動他的太極
姚任祥(作家)


  最近,我剛讀完了長篇小說《燕食記》,其情節一直在我心中迴盪。當潘靖靖老師邀請我為他書寫序言,我閱讀潘靖老師的作品時,儘管這兩本書的內容差異很大,我卻不由自主地將它們進行比較。這兩本書都探討了尋根與傳承、時代變遷等議題,展現了對傳統價值觀的珍視,也對現代社會進行了反思與展望。它們強調師徒之間的互動、技藝的傳承,以及人與地方之間的深刻聯繫。

  潘靖老師的作品則從另一個層次帶來了啟發。他通過「螺旋」這一概念來講述個人經歷,深入探討如何通過太極來理解生命與自我提升。他的筆觸細膩,故事充滿趣味與哲理,引導讀者進入一個充滿能量與智慧的世界。他強調,「螺旋」不僅是物理運動的方式,更是一種能量的體現與轉化,與太極修煉和個體內在成長密切相關。他將螺旋運動與宇宙能量、身體能量的聯繫進行詮釋,指出宇宙萬物圍繞自我運行,並與能量波的頻率相銜接,展現了個體與宇宙之間深刻的聯繫。在能量的流動與收放中,我感受到潘靖老師如何通過螺旋的方式武動他的太極,並堅定地走上自己的教學之路,這一切都充滿了耐心與堅韌。

  《燕食記》裡榮師傅的「熬」是「熬出一個軟糯沒有脾氣的蓮蓉」與潘靖太極的「漩」是「漩出屬於自己的螺旋」在某種程度上都對人生做了深刻的詮釋。這些象徵性的詞語提醒我們,無論面對何種困難,只有以耐心與堅韌為伴,才能最終修煉出屬於自己的獨特人生境界。

將身體的柔軟旋轉與宇宙的運行聯繫在一起
吳俊輝(劍橋大學宇宙學博士、臺灣大學教授暨理學院副院長)


  透過內心力量所突破的外在限制,往往是通往自我成長的第一步。

  潘靖在書中的後段愈加展露出他的哲理深思,嘗試以其對宇宙的獨到觀點,引導讀者重新審視人類在浩瀚天地中的角色。目前的主流科學確實相信,我們身體中的每一顆原子,乃自宇宙誕生的初期即已存在,他將這個概念以詩意的方式表達,以不同的面向去探索思考生命的根源與本質,以及我們和宇宙之間的緊密關係,他嘗試以融合科學與哲學的論述方式,在啟發理性思維的同時,也喚起對生命意義的深刻感悟。

  書中的末段,彷彿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一場對話。他回顧了自己的武術旅程,並展望了武術如何在現代社會中持續發揮它的價值,文字中帶有一股溫暖的力量,提醒我們武術不僅僅是傳統技藝,更可以是一種生活藝術,能夠幫助我們在緊湊的現代生活步調中,找到內心的寧靜與方向。

  總而言之,《武學世家的兒女—漩能量》是一部獨特又充滿啟發性的作品,它以哲學的思維和真實的自身故事,嘗試為讀者們開啟人生中一扇溫暖的窗。對於那些希望通過內在探索來實現生命和諧的人,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值得一試的指引。潘靖的故事提醒我們,真正的力量源自於內心,真正的平衡則來自於對生命及宇宙的深入理解。這本書就像是一個真誠的朋友,嘗試在字裡行間傳遞智慧,讓讀者在細細品味中,體會武術與哲學交融所帶來的深邃與美好。讓我們和潘靖一起努力!

和自己在一起,你今天「漩能量」了嗎?
張卉君(作家)


  身處於「倦怠社會」中的芸芸眾生,該如何在追求成就與身心健康中找到平衡呢?武學大師潘靖告訴我們:慢下來,踏入太極的殿堂,讓源自遠古的寧靜力量穿透身體空間的壁壘,重新感覺自己,透過太極的「螺旋能量」,尋找地球、自己、宇宙的關聯,「以自身為主題,往外輻射、往內歸覆,去銜接一切的一切,然後讓此身度此生,用生命影響生命,把自己活成一道光。」

  「和自己在一起」到底有多重要呢?傳授太極多年的潘靖在書中篇章反覆強調,他的初衷是「讓想進入太極堂奧的練習者能找到自己的螺旋,自己的太極自己做主。」每個人學習太極的目的不同,從過去傳統的武學防身觀念,漸漸趨向現代人的身心需求,在各式拳路的練習中,由基礎的自我療癒為始,層次理解太極之道:「太極的雌雄同體,貴柔守雌找回另一半的自己,靈魂若具備這兩種能量,便能自成一個世界,能剛能柔、百毒難侵,能進能退。」在畫弧扭轉之間打通身體的空間,不僅強調物理上的合一,氣血、心緒的流動「順乎一切自然,萬物合一,而成為真正的自己。」也示現了無形空間的開展,進而能「變得成熟、壯大自己,其實就是做到與自己靈魂相守在一起,以自己加持自己,把能量找回來。」

  從小習武的潘靖回憶童年「一個人的江湖」,述說在北投廢棄宅院的探險、敏銳感受空間與個體間的連結,以拳代舞供養天地、回應山神,走筆至他如何從遺世獨立的深林往返人間,拜師習拳的經歷奇遇,再以各種角度詮釋太極思維,看似信手捻來的漫談,卻篇篇不離身體的覺察與自然的領略,迤邐出遼闊迷人的宇宙觀,既廣袤又微渺,自由穿梭於有形和無形的邊界之間,將多重自我整合在一起,而從而協調生出力量。

柔如輕風拂葉,剛則如草書勁筆
學生代表 謝富紀子(三普旅遊集團副董事長/臺灣日本人會監事)


  潘靖老師會仔細觀察每一位同學的動作及姿勢,發現同學身體上的變化,關心大家最近的狀況,也不斷地逐一教導,並調整我們的呼吸,確認身體部位的姿勢與角度是否正確。

  潘靖老師非常親切,態度謙和,平易近人,老師的太極莊嚴穩重又優美流暢,柔則宛如輕風拂葉,彷彿將我們帶到了大自然裡,剛則如草書勁筆,勢不可擋。

  回想起第一次與老師接觸,感覺他是一位親切樸實又充滿無邪童心,很難想像他有這麼深厚的太極涵養,的確是「真人不露相」。

  開始學太極拳之前,在我的認知中,這是傳統的健身方法,也是很好的養生之道,實際學習之後,初期動作遲緩,經常望著老師及學姊們的動作與姿態,亦步亦趨跟著做,加上潘靖老師耐心又細心地指導,漸漸體會動作的竅門。

  每一次上完太極課回家後,總是汗流浹背,當晚很好入眠,倘若因故請假未能上課,身體就會感覺不甚舒暢,這似乎說明太極課已融入我的生活作息中,且是不可或缺的一項。

  窗外的陽光反射到教室裡每一個角落,身在都市生活的我們,不管生活壓力多大,暫時能讓疲累的身心歇息,只專心於自己的呼吸,打完太極下課時心情頓感輕鬆愉快。

  因為國籍語言的差異,雖然我聽不太懂潘靖老師所說的太極方面的專用名詞和用語,然因我年輕時曾接觸過中醫學,而老師於課中經常提到的《黃帝內經》及中醫理論,又是我熟悉的部分,深深吸引我上太極課程。學到現在已有兩年的時間,深刻體會太極可使人穩定情緒,消除疲勞,具有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改善肌肉及神經功能,提高肌肉的彈性和韌性,也能提高免疫力。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4192170
  • 叢書系列:身體文化
  • 規格:精裝 / 248頁 / 17 x 23 x 2.4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5 那些年 以武會友,以武敬神
 
去四十六億年前最古老的地球冥古宙,
淋一場那傳說中下了百萬年的大雨,
在天地間打一套拳法供養,
從人間通向蒼穹,
將心中的祈願寄予虛空,祈天祐。
 
人最終去哪了?
 
北投是巫神住的地方,磺氣迷濛、地氣強大,從地底的能量深穴中冒出溫泉、霧氣氤氳,山裡縷縷白煙、茫茫一片。一邊是花俏繁華的溫柔富貴鄉,一邊又是宗教聖地,還有一方是人生最後的歸處——陽明山第一公墓。
 
國小六年級時的元宵節,我跟一票同學拿著火把去公墓探險, 走到一墳前,看見碑上有離世者的照片,一副棺木可能是被地震震出一角。初時心裡是淡定的,直到看清墳前照片是位短髮面容清秀的年輕少女,而她只來過這世間十七年就離開了,我心霎時迷惘。
 
儘管那時的我只有十二歲,我與她的間隔卻是生與死、肉身與靈魂,那個瞬間,我陷入一種對生命的思索,猶如黑夜中的星星,想著:人最終去哪了?無人知曉。
 
長亭外、古墓邊,謝謝「祢」護送我離開
 
有一次又單獨去探險,我真的不知道怎麼的就走到陽明山第一公墓,然後看到每個墓園都有蔣介石、于右任等人物寫的匾牌。我想, 埋在這的,生前地位應該都不是尋常人吧。
 
走著走著,越走越往墓園深處,我竟在墓園裡繞不出來,怎麼走都走回到原地,像是進入一個奇門布陣裡。那個年紀的我, 人小心膽大,只是單純覺得迷路了,完全沒有恐懼感,索性就不走了,閒適地觀望四周風景,看著山下與天空,還突發奇想地打起一套五步拳,妙的是,這拳怎麼打在一座墓地前。那塊墓地,看起來像是多年無人護守、無人管理,墳前雜草叢生, 當下覺得也許是身處另一個時空中的朋友希望我幫他整理一下、清除荒草吧!
 
因為一時也走不出去,我乾脆就把這墳上的雜草整理乾淨,瞧瞧整理後的墓地,我還頗滿意自己的勞作呢。又跟虛空中的朋友說說話後,我覺得自己該離開了,走時再回頭看「他」一眼, 那一瞬間,似是彼此的相望。
 
風挾著大屯山荒煙的硫磺味,我們,靜默、無聲地回應,相視而笑。
 
接著,很順利的就走出墓園。我想,是這裡太久無人到訪,靈魂有意讓我多留一會兒,幫「他」整理居所吧,也許也是「他」想幫我走出,但又想留我一會兒吧。
 
少年時代,是我們人生關鍵的一部分,這些經歷也都影響了我日後看世界的方式。

會員評鑑

5
2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1
5.0
|
2025/05/11
我從小到大都是一個難以被預測的小孩。

不是聰明,也不是頑皮,而是總在大人眼裡顯得脆弱。外公外婆、爸媽、還有當時是護理師的阿姨,都說我一到逢年過節就準時生病,像是身體裡藏著不肯放假的鬧鐘。因為我是家裡的第一個孩子,外公外婆特別把我帶在身邊,用他們的節奏教我與這個世界共處。

外公是一位熱愛養生的長者。他的早晨,從未賴過床。天色尚未轉亮,他便已在客廳展開太極拳的第一式。每一個動作都像是緩慢地與空氣談判,又像是在晨光中織網捕風。

他偶爾騎腳踏車帶我去河濱公園玩,那裡有許多與他年齡相仿的老人家,在草地上練拳、揮劍,而我只覺得,那是時間本身在慢動作重播他們年輕時的身影。

他不是因病過世的。那是一場發生在遙遠國度的意外,讓他的身影永遠停格在我記憶中那張紅色舊沙發旁。他教我練書法,也教我看報。他練拳時的呼吸聲、步伐聲,像一種祕密語言,只有清晨才會被我偷聽。

—————————————————————

直到我到新竹念二專前,我的身體狀況依舊不理想。當時二專的體育課可以選修太極拳,出於對外公的思念,也許更出於一種內在的召喚,我選了它。

老師教的是陳式太極,對其他同學來說像是背誦一段晦澀經文,但對我來說,那些動作已經活在記憶中。我總能自然地接上下一式,彷彿外公的影子在我身後默默引導。

那時住在校外,期末考時,住宿舍的同學硬把我留下來幫她複習招式。當我在寢室的狹窄空間裡開始一招一式的打出來時,同學站在一旁,瞪大著眼睛看著我,認真的跟我說:「妳一開始打太極拳的時候,我站在妳旁邊,可以感覺到有一股氣從妳身上出來耶⋯」

我愣了一下,當時還感覺不到那叫什麼,但那似乎,是氣第一次在我身上現形。像種子,在我體內沈默地發芽。

—————————————————————

翻開潘靖老師的書,我驚訝地發現我們是同世代的孩子。

《金銀島》、《北海小英雄》、《七龍珠》、《亂馬1/2》…我們看著相同的畫面長大,也翻過同樣厚重的漫畫。這些童年記憶像是遠方回音,讓我倍感親切。

不同的是,潘老師的童年比我自由、活潑,她會自己探索神社與老屋,把北投山坡後的空地當作秘密基地,充滿著活力四射的奔跑與探險。

而我,是靜靜坐在沙發上,看著外公像雲推著氣般地緩緩舞動雙臂打拳的小女孩。

少了同伴的我,就趴在桌上捏著毛筆寫書法、與書為伍、與報紙為友,半夜躲在棉被裡聽廣播中的司馬中原爺爺講鬼故事,彷彿那是世界唯一可倚靠的節奏,內心其實也曾渴望那樣的奔走與熱鬧。

—————————————————————

讀到潘老師在北投探險、越牆入神社後方的神祕日式建築的童年段落時,我忽然想起了金門。

我五歲時短暫回去住過一次,再次踏上那塊土地,已是近年因定期舉辦的金門馬拉松而回鄉的。

金門不像北投那樣青翠明媚,這個被戰火與觀光交錯構成的島嶼,它有的是壕溝、碉堡、坑道、斷牆、洋樓與聚落…與其說是美麗,不如說是一種歷經被歷史雕刻過後所留下的榮耀勳章。

我開始一個人一次次走進廢棄的軍事遺跡、一條條被歷史刻劃的坑道、一座座半坍塌的碉堡、住進堪稱古蹟的聚落民宿,像是補完自己童年沒能完成的探險。

那些裂縫與洞口,像極了我內心缺乏冒險的年歲,都是我長大之後才有勇氣走的路。

—————————————————————

後來開始做超商大夜班之後,已經年屆不惑,自幼身體虛弱的我,深知身體不能再這樣虧損。於是我果斷的戒了煙,在休假時開始練跑。跑步不只是鍛鍊體能,它變成了一場與自己呼吸同步的修行。

為了半馬,我調整步伐、練習吐納。我不確定這是不是氣,但我確實感受到…有什麼東西,在呼吸與腳步之間運轉,像是一縷無形的絲,從肺腑一路拉向丹田。

調氣、收息、吐納之間,我不斷拉長距離與耐力。慢慢地,我能跑得更遠、更久,只要我找到那個呼吸的節奏,身體內便像有一股無形的流光在引導:吸進的不只是空氣,是可以存起來的能量。

氣,不再是虛幻名詞。它變成了我跑在深夜街道上、奔行在霧氣中的腳步感知,一種身體裡微妙又單純的陰陽兩極。

我開始理解,氣不是玄,而是存在。
氣不只在太極裡,它也存在於奔跑中的每一次吐納之間。
它藏在跑者每一次穩穩落地的腳跟、每一口穩住心神的吐息裡。
身體,是一個陰陽交錯的精密容器。氣,是它在說話。

—————————————————————

我敬佩潘靖老師的另一點,是她對神明的敬意。

她曾在日本的神社前、北投山上的廟宇空地上打拳,以太極之身與天地共振。她說那不是表演,那是『以武敬神』。
那時我才恍然,原來拳腳之間,也可以是朝拜;身體本身,也可以是一座廟。

小時候的潘老師曾經在陽明山第一公墓裡面遇上鬼打牆,但她卻不慌張,甚至動手整理了雜草叢生的墳墓,一整理完,就順利的走出去了。

我以前對神明沒有特別信仰。
直到幾年前,經歷了難以言喻的身心困頓,人生陷入泥濘,那時候,我遇到很多難以解釋的狀況,是一位修行的朋友協助我,她是神明的代言人,是她幫我找回平衡與方向。
在那段模糊、混亂、身心不調的時間裡,我第一次覺得,原來有些看不見的存在,正靜靜守著我們。

從那之後,我對未知的世界,懷抱著敬意與感謝。

—————————————————————

近期因為顧及到自己的身體狀況,我開始積極準備轉換人生跑道,報考了長照科系的進修部。

經絡學是其中一門必修課,任課老師曾在對岸取得經絡穴道及中醫的碩博士學位,在我們這些學生眼中簡直是如神一般的存在。

上完課,再回頭翻看潘老師書中所談到的經絡、氣脈與穴道,對我來說依然是很深奧的詞彙,可能還是過於專業,但我願意學,願意慢慢打開那些不曾連結的通路。

或許哪一天,我能真正了解這些文字背後的氣脈地圖。因為我知道自己正在朝著那條氣之路,慢慢走著。

—————————————————————

從小我就愛寫作,也愛閱讀。

外公常說,讀萬卷書不一定寫得好,但絕對能讓文章言之有物。文筆不是裝飾,它是能夠攪動記憶與氣場的。

因此,在閱讀過程中,我始終很敬佩潘靖老師。

不只因為潘老師的拳法練得好,而是因為她筆下那片太極世界,寫得真誠、動人,有時會讓我想起星際的旋轉,那些身體的運行,如星辰般精準而奧祕。

讓我這樣一位曾被身體背叛的女子,也能重新相信氣的存在。

—————————————————————

我曾在某個平台看過潘老師的專訪,她說:「『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身體是神明居住的地方,而我們與天地相連,因此我們應該敬畏自己的身體。」

我想到大甲媽祖、白沙屯媽祖、金門浯洲城隍爺,每年成千上萬的人繞境、徒步進香,有人為願而行,有人為感恩而行。

而我也願意,以我一生的練習、感知與靜默,來敬拜這座屬於我自己的生命之廟。

我們每個人出生時,就獲得一座完整的、靈性的、名為『身體』的生命之廟,讓我們可以學習著哭泣、奔跑、翻牆、跌倒。我們怎能不對它心存敬畏與感謝?

—————————————————————

謝謝您,潘老師。您的書讓我搭上時光機,回到過去舊家的客廳裡,看見那個仍然坐在紅色舊沙發上的小女孩,雙手抱膝,靜靜看著穿著褪色汗衫的外公,在清晨緩緩透入的微光裡,慢吞吞地打著太極拳。

太極那圈慢流裡,似乎就藏著我這半生的回聲,如今還在我身體裡轉著,慢慢地,把我從氣的邊緣,拉回自己。


—————————————————————

【後記】

敬 潘靖老師:

謝謝您讓我透過這本書,再一次回到身體裡。

謝謝您讓我聽見那圈緩慢太極之中,靜靜回響的氣聲⋯

它穿越童年的紅色舊沙發,走過夜半的便利商店與清晨的跑道,如今落腳在我心底最安靜的一處,像是一盞從外公手裡傳來的燈火。

此生有幸讀您文字,是一種修行,也是一次相遇。

敬意與感念,長留心中。
願氣隨心流,願書如光續。

謹以此文致敬

來自一位長年練氣途中,依舊懷抱敬畏的學生

寅辰

敬上

西元二〇二五年 立夏後二日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百貨商品推薦

上頁下頁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生活風格】投資新手也ok!躺贏人生,打造月月PAY財富,電子書6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運動健身展
  • 馬可孛羅(止)
  • 鏡文學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