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到貨2本75折
澳大利亞土著藝術

澳大利亞土著藝術

  • 定價:768
  • 優惠價:8766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澳大利亞藝術的歷史可以追溯至萬年前,從蕞早的岩畫到樹皮畫,直至當今的丙烯畫作,澳大利亞土著一直在進行著藝術創作。

在這背後,是澳大利亞土著人思想中毒有的“夢幻”概念。土著藝術是“夢幻”的創造性展現,也是土著人對個人和群體身份的表達。通過藝術,土著人保存了歷史,並將其與當下相聯繫,以回應當下環境所提出的新問題。同時,澳大利亞的土著藝術也受到了歐洲殖民的影響,自1788年開始的殖民歷程對土著人生活及藝術創作的影響也是本書的重要議題。

本書作者霍華德·墨菲,作為藝術人類學家和土著藝術研究領域的權威,在調查了大量土著藝術品後,揭示了土著藝術的內涵和它與土著社會之間的重要聯繫。他通過分析一個個具體的藝術創作,向讀者說明瞭土著思想中蕞重要的“夢幻”概念及其對土著藝術創作的影響,探討了澳大利亞各地的土著藝術,提煉其共性的同時又突出了地區多樣性。通過歷時和共時兩個層面的分析,他向我們展示了古老的澳大利亞土著文化的活力與創造力。

本書不僅僅是土著藝術史,更融合了土著思想史、土著歷史和殖民史,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藝術人類學著作。
 
 

目錄

引言  4
第一章 認可之旅  11
“發現”土著藝術

第二章 持續的記錄  39
作為歷史的岩石藝術

第三章 根基  63
藝術、宗教和夢幻

第四章 圖騰的地貌  97
藝術、地圖與人

第五章 藝術的親緣關係  137
藝術與社會

第六章 藝術的力量  173
藝術、儀式和美學

第七章 與他者共存  207
藝術與土著社會的存在

第八章 時移俗易  245
澳大利亞中部的當代藝術

第九章 移民者的澳大利亞  299
逆境中的藝術

第十章 記錄變化  333
威廉·巴拉克和湯米·麥克雷的藝術

第十一章 當代發展  349
土著藝術和先鋒藝術
附錄  397
術語表
人物小傳
大事年表
延伸閱讀
索引
致謝
 

研究土著藝術,重要的是要意識到過去與現狀之間的微妙關係。“夢幻”(Dreaming)的概念-土著文化中一種將人置於時空中的獨特方式-驅使著人們以一種不那麼線性的方式來思考藝術創意和藝術形式之間的關係。與此同時,土著藝術伴隨著歐洲的殖民進程而逐漸為全世界所知,過去200年間的殖民歷史對土著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果要用某個單一主題概括將要探討的各項內容,那麼本書的主題就應該是近代土著藝術史與殖民史的對話。在這一對話中,澳大利亞土著歷史依然如過去一般強調了土著人民實際上與土地之間社會的精神的關聯,歷史對現時依然起著主宰性的作用。和他們的祖祖輩輩一樣,土著人民一直嘗試植根於那種在前殖民時期就存在著的價值和信仰。

土著人認為歷史與自身有著密切的關係,這並非是抱殘守缺;相反,歷史可以影響未來事件的進程,正是歷史才引發了變化。土著藝術處於動態的變化之中,對新的環境和挑戰做出回應,既經受影響也施加影響。例如,小羅伯特·坎貝爾的《土著大使館》(Aboriginal Embassy,圖1)就表現出自成一派的風格,儘管從中可以看出多重影響,但終究無法納入任何既有的類別之中。土著帳篷大使館是土著爭取土地權運動的組成部分,也成為土著人在澳大利亞社會中心展現自身的重要標誌,還是對主權問題的一個提醒。土著藝術和非土著藝術之間的邊界變得模糊不清,因為土著藝術已然成為世界當代藝術的一部分。

在1788年歐洲人的殖民運動開始之前,狩獵者和採集者已經在澳大利亞大陸生存了4萬年以上。儘管土著人絲毫沒有與世隔絕,他們卻保持了一種獨一無二的生活方式,聚焦於人與土地之間由宗教所支撐起的歷久彌堅的關係。地貌形態是由神秘的先祖所造就的,他們至今仍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各種藝術-繪畫、雕塑、歌曲和舞蹈—本都是為了紀念先祖的活動而產生的,也都被在他們之後出現的人類群體所繼承。藝術建立起的與世界賴以為根基的事件間的關係,使得人們能夠與生存的精神層面保有一定聯繫。藝術為土地提供了神聖屬性,而藝術創作則是生存的條件之一。這不僅使歷史栩栩如生,也使之與當下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土著藝術也處於某種嚴格的知識體系之中,社群中的一些成員把控著藝術的形式及其所要表達的意義。藝術有時受限於年齡或性別的因素,一些儀式只適用於男性,而另一些則只適用於女性。這種限制基於保護社群中其他成員免受精神上的危險,或是保護這些特定類別或族群的成員的權利和利益。這可以體現在只有特定人群才會被賦予繪畫權的事實上。然而,也沒有必要過於誇大土著藝術的私密性。絕大部分的土著藝術形式都是公開的。總體而言,土著人更關注的是如何保持對藝術的把控,而非保持其私密性。

絕大部分時間,土著人以親緣關係為基礎進行小規模群居——這種現象在如今澳大利亞部分地區也能看到——偶爾有大型儀式時土著人會結伴前往。在澳大利亞水量充沛的河域和沿海地區,土著人口密集,在全年大部分時間他們都過著一種半隱居的生活,開發利用豐富的季節性資源。土著人說著200多種不同的語言,每種又通常包含相當數量的方言。人們被分為不同的族群-氏族和半偶族,大部族和次部族-這種劃分在不同地域間差異很大。而無論在哪個地方,親緣關係都對人際關係的建立發揮著重要作用,而這種關係對於土地權和神聖的物權也很重要。在澳大利亞很多地方,藝術品是族群的財產,對繪畫等藝術品的所有權得到了悉心的捍衛和限制。而這並不意味著土著藝術就此一成不變。的確,土著藝術受到了地域間多樣性的影響,也受到了各地特有表現形式的影響。然而,儘管存在著地區間的差異性,澳大利亞各地的土著人卻通過錯綜複雜的相互關係聯繫在了一起。藝術在標誌群族間關係和身份表達上的作用很大。在後殖民時期的大環境下,藝術的媒介角色更加凸顯。

澳大利亞紛繁複雜的近代殖民史與不同地區多樣化的藝術形式交織在一起,造就了當代豐富多彩的土著藝術。澳大利亞北部地方的殖民進程相對緩慢,這就意味著絕大部分地處阿納姆地和澳大利亞中部的土著社群僅在1930—1950年受到了殖民統治,這個時期也正是土著藝術剛開始獲得認可的時期。在澳大利亞其他地方,從沿海的昆士蘭到西澳大利亞的珀斯地區,在19世紀上半葉就經歷了快速的殖民擴張:土著人的生活被摧毀,他們的土地遭到搶奪,文化傳播的進程也被粗暴地打斷了。當新南威爾士和維多利亞出產的那些帶有精美雕刻的武器被歐洲人認定為藝術品時,土著人早已不再製造那些武器了,而承載著那麼多藝術表達的儀式生活也被無情地中斷了。但是這些地區的土著人沒有停止製作藝術品,也沒有中止歷史的傳承。與澳大利亞北部地方的土著人不同,他們的藝術實踐和文化實踐與歐洲人到來之前的藝術形式之間的差別更大,與歐洲藝術的共性更多。當然,我們也不能根據殖民的特點把土著藝術劃分為兩個各自獨立的類別。

許多諸如部落和城市、古典和現代、傳統和非傳統之類的劃分方式應運而生,這其實更多的是在製造問題,而非去解決問題。阿納姆地的土著人受到了達爾文城市化的影響,他們中許多人甚至在小鎮建起後就時不時住到鎮上,儘管同時他們也保留了特有的語言和文化習慣。是否成為小鎮居民並不能判定一個人擁有怎樣的藝術修為。在一些個例中,確實會展示人們的居住環境與生活其他部分之間的關係,例如應對不同的影響和壓力,以及不同的教育機會,但“城市”這個術語本身就太過寬泛了。“古典”也有類似的問題,這個詞表示土著人延續了與歐洲人交往時期既有的那種藝術風格,但這會導致過分強調這種形式上的延續性。有確鑿證據顯示土著人的藝術形式在與歐洲人交往前就發生過重要變化,而在與歐洲人交往後,不管是阿納姆地和澳大利亞中部,還是澳大利亞東南部,土著藝術依舊充滿了活力。任何二元分立都是將土著藝術的多樣性和內在活力進行簡單化處理,並刻板地以外來標準加以分類,這反而會遏制藝術的發展及對其本真的描繪。

本書循照主題研究而非區域概覽進行撰寫,一來是因為不同的殖民歷史使得區域間的對比困難重重,二來同一主題可以説明人們更好地理解澳大利亞各地的土著藝術。土著藝術在宗教上的意義及其與土地、社群的緊密關係,我們是通過相對較晚被殖民的澳大利亞北部和中部地區才得到更全面瞭解的,19世紀東南部地區的藝術顯然也具有類似基礎。與之相似的是,歐洲殖民進程對於所有澳大利亞土著人都產生了影響,回顧歷史,我們也可能從中看出澳大利亞各地的土著人如何從一開始就採用了相似的對策,來對土地受到侵犯進行妥協,來對歐洲人軟硬兼施的統治進行抵抗。在每一章我都舉例說明了自己的觀點,也在有關部分說明了某個主題如何適用於澳大利亞其他地區。

本書涉及繪畫、雕塑、武器和其他各種藝術形式。主要聚焦於繪畫和平面藝術作品,反映出在樹皮、岩石表面和人體上作畫或許是土著人最為重要的表達媒介。而相對少見的立體雕塑則包含了奧魯昆(Aurukun)的象徵性雕塑,艾爾湖地區的方向標,以及阿納姆地、梅爾維爾和巴瑟斯特諸島的喪葬雕塑。書中還涉及由沙子或土壤製成的地面雕塑,往往包含了樹枝、棍子和繩子等複合構造的作品,這在澳大利亞各地都較為常見。確實,如果我們接受對藝術的廣義解釋,那麼絕大部分用以製造物質文化性物件的技藝和原材料都可以用來製造藝術品。從網兜到武器,幾乎所有的人工製品都會帶有裝飾性元素。在澳大利亞中部出產的那些帶凹槽的赭色手工藝品上,毫無疑問能看出美學因素所起的作用(圖2)。不勝枚舉的例子就是那些由種子、羽毛和貝殼等製作而成的飾品,它們多以蜂蠟、鐵木樹脂或三齒稃膠固定,要麼懸掛起來,要麼就用纖維繩索編織在一起。澳大利亞土著的圖案跨越了特定的材料,很可能從人們現有對繪畫的理解引申到其他藝術形式。那些圖案本身是先祖流傳下來的,而製作一件藝術品,往往既要考慮材料表面的形狀或是空間的特點,同時又要充分利用相關媒介的特有屬性。

澳大利亞從地理上可以劃分為多個區域,從中可看出其土著人口在文化藝術體系上的多樣性。雖然考慮過是否有必要以區域劃分來介紹土著藝術,但我同樣希望讓讀者深入瞭解特定的區域風格,甚至個體藝術家的一些作品。從南面的阿德萊德到東面的布里斯班,澳大利亞南部和東南部地區是最早受到歐洲人殖民的地區,因而對當地土著藝術的瞭解就不像其他地區那麼具體。儘管如此,該地區的土著藝術看起來依舊具有統一性,尤其體現在到處都出現了有著精美雕刻的木製品。

至於中部地區,從北面的滕南特克里克到南面的弗林德斯山脈,從東面內陸的昆士蘭一直到沿海的西澳大利亞,氣候乾旱,人口稀疏,在文化上的統一性相當高。雖然也可以再進一步對次一級地區進行討論,像艾麗斯普林斯周邊雨水更多的地區以及艾爾湖地區多種語言共存的族群,但畢竟刻意去劃定邊界只會導致過於簡單化處理,反而會掩蓋區域共性和地方個性。

在澳大利亞北部沿海地區以及相鄰的內陸地區,人們使用更為駁雜的語言,各地有全然不同的藝術風格,也就可以更精准地區分出地區與地區之間的不同。西面的金伯利有旺吉納繪畫(見圖9),西阿納姆地有X射線繪畫(見圖32),東阿納姆地有複雜的宗族圖案,卡奔塔利亞灣東面的約克角半島則有與托雷斯海峽群島地區異曲同工的藝術形式。無論如何,每個地域的藝術形式有著各自特色,而很多例子顯示——例如梅爾維爾和巴瑟斯特諸島,以及格魯特島——規模更小一級地區存在著獨有的藝術風格。

儘管澳大利亞各地的藝術大相徑庭,但從土著人在澳大利亞社會中的地位看,他們融入澳大利亞的方式也對全國各地土著藝術的發展產生了影響。土著藝術傳統間的差異和個體藝術家作品之間的差異都需要得到認可。藝術作品的特定形式有賴於許多因素,包括藝術家在歷史上的地位、智識和審美上的承襲、藝術在社會中的角色等。土著藝術史和其他任何藝術史在這方面別無二致。對土著藝術的認可在一定程度上關乎如何對其進行定義,應以土著自己的歷史來對其進行定義,而不是將定義的權力交由西方的先入之見。
 
 

詳細資料

  • ISBN:9787535687456
  • 規格:平裝 / 448頁 / 16k / 19 x 26 x 2.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1-1
  • 出版地:中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其他】2024采實電子書全書系:春暖花開‧享閱讀,參展書單書85折起、任選3本79折
 

購物說明

溫馨提醒您:若您訂單中有購買簡體館無庫存/預售書或庫存於海外廠商的書籍,建議與其他商品分開下單,以避免等待時間過長,謝謝。

大陸出版品書況:因裝幀品質及貨運條件未臻完善,書況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封面老舊、出現磨痕、凹痕等均屬常態,故簡體字館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外,其餘所有商品將正常出貨。 

 

請注意,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調貨時間:若您購買海外庫存之商品,於您完成訂購後,商品原則上約45個工作天內抵台(若有將延遲另行告知)。為了縮短等待的時間,建議您將簡體書與其它商品分開訂購,以利一般商品快速出貨。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翦商作者新作79折
  • 針灸匠張寶旬
  • 浪漫小說精選3本72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