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熱賣
  • 電子書
生死學十四講 (電子書)
試閱
收藏試閱本 9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生死學十四講 (電子書)

  • 定價:280
  • 優惠價:196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十年前,余德慧就跟楊國樞教授在台灣大學心理系,開設了國內第一門「生死學」課程。當時,每一堂課都大大爆滿,可見國內對於「到底什麼是生死學?」有著強烈的求知需求。

  後來,余德慧離開台北,來到花蓮的東華大學,並持續在花蓮慈濟醫院的心蓮病房擔任志工,開始接觸臨終病人,親身體證生死,既深刻體會到身體一步步毀敗對人們心理的撞擊;同時也見證到人們身上的靈性之光,如何在世俗事物的剝落之後,幽然顯現。生與死,在安寧病房的特殊時空中,更清晰浮現出互為表裡的本質和意味。

  活著是一齣熱鬧繁華的戲,死去也可以是一首轉化之歌。余德慧自己這兩年也曾遭逢重病,對於死亡有更切近的照看,因而導引出更寬闊的對生死之學的體悟。

  「我們在世的繁華有多少操心?多少遮蔽?我們如何能突圍而出,尋得澄澈的本真,讓自己從日常世界走進靈性世界,瞭解回到宇宙的母體是人們最終的歸返。於是向死而生,因瀕臨之心而行於生死學的修行之路,在生活中既認真又不認真,遊戲而又自然,了悟生寄死歸,死亡也是一種存在。」余德慧認為,貼身近觀死亡之後,對生命將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二○○○年起,余德慧於慈濟大學重開生死學課程,本書是二○○二年的上課記錄,文中以海德格、齊克果的思想為經緯,作者學養與體驗交織,融合了臨終照顧實務、研究累積的學術理論及自身體驗,文聲如清水潺潺,提供人們一條「通往徹念的擺渡」之路,也是一本寓世修行之書。

  推薦:林欣榮(花蓮慈濟醫學中心院長)、慧開法師(南華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蔡昌雄(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教授)、蔡錚雲(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所長)、陳福濱(輔仁大學文學院院長)、吳庶深(台北護理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教授)

作者簡介

余德慧

  台灣屏東人,一九五一年生,台灣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曾任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副教授,張老師文化公司總顧問,現任東華大學族群與文化關係研究所教授、諮商與輔導心理學系主任,教學內容包括:文化心理學、宗教人類學、文化諮詢等。他也是心靈工坊文化公司諮詢顧問總召集人。

  余德慧早年從事臨床心理學,擔任心理學教授十餘年,之後因覺人的世界跟文化、經濟、生活等息息相關,在加州柏克萊大學開始埋首於心理、醫療人類學,同時也浸淫在詮釋現象心理學、宗教與臨終照顧等研究領域。

  而近六年來,余德慧持續在花蓮慈濟醫院的心蓮病房擔任志工,開始接觸臨終病人,親身體證生死,並在慈濟大學重新開設「生死學」課程。

  著作:《詮釋現象心理學》(心靈工坊出版)、《中國人的寬心之道》、《中國人的自我蛻變》、《中國人的生命轉化——契機與開悟》、《孤獨其實是壞事》、《男兒心事不輕彈》、《回首生機》、《感應之情》、《生命夢屋》、《情話色語》、《觀山觀雲觀生死》、《生命史學》與《生死無盡》等。

 

自序
書序作者:余德慧

  從2000年伊始,我接受慈濟大學通識中心的聘函,教醫學院三年級的「生死學」。自從1992年楊國樞教授邀我與他一起在台大開設「生死學」,就一直沒有再開過,主要的原因是,在我的心底盤算,生死學畢竟是烏鴉嘴的學問,人人喊重要,可是有口無心,最好不要去碰這種既無功亦無德的學問。可是很奇怪,許多生死學相關的書籍並不乏讀者。我曾經問過許多人,才知道他們毫無猶豫地買《西藏生死書》,卻一直停留在第一篇。

  解釋這種現象很簡單。每人都知道自己必死,但都無限期延長自己的死期,因為死亡來臨時我已經死亡,死亡未來臨時,我尚活著,何必徒增困擾。我相信在這理念之下,死亡的威脅才會如黑暗裡未曾現身的影子,不知何時襲來。

  本來我把生死學當作「徹念之學」,也就是引導人從終極的立足點,重新審觀自己在世的理所當然,但是後來我放棄這念頭,畢竟人不是天生就具有超越性徵,甚至多數人根本連「超越」都不知道,即所謂以世間為天蓬的窄幅意識(narrow-awake consciousness),一直到自己的親人或自身面臨死亡,才發現更廣袤的意識系譜。我在緩和照顧病房當志工,與我的學生接觸病人及其家屬,看到有人的新意識開啟,也看到有人惶惑地掙扎於自己禁錮的窄幅意識。我從心存在意識者(無論病人或家屬)那裡,學習他們開啟的過程,也從禁錮者那裡,學習心存有意識無法開啟的過程。綜合這兩個過程,我才將生死學界定為「往徹念的擺渡」,也就是說,我們要有個過程,將自己從禁錮的心智自我逐漸放開,朝向以寬廣的醒覺意識為基礎的活著。

  確定這點之後,我無意中獲得Kathleen Dowling Singh在2000年剛出版的一本書,我暫將譯為「在恩寵中逝去」 (The Grace in Dying: A Message of Hope, Comfort, and Spiritual Transformation,心靈工坊即將出版),作者是個臨終照顧的心理師,非常具有深思,她緩慢地教導人們接近臨終者,並闡明臨終過程的完美返歸,以解除人們對死亡的恐懼。

  我深受此書的啟發,決意以我熟悉的海德格著作《時間與存有》為經緯,從生死學的角度重解海德格的心意,沒想到居然是相通的,我才完全明白齊克果、海德格的修行生活。這些帶有學院味道的哲人,可說很符合學院裡教授生死學的典範,而又能夠把修行的必要性引介進來,不必訴諸於傳統的宗教修行。

  宗旨既定,我就開始重開「生死學」課程。感謝賴其萬教授在擔任慈濟大學副校長時邀我到慈大教授「生死學」,之後他向教育部申請「課程卓越」計畫,獲得資助;也要感謝慈大校長方菊雄教授,他是此計畫的總主持人。

  最後感謝慈大家醫科主任王英偉醫師、心蓮病房心理師石世明先生以及助理們。我的學生石佳儀、陳冠秀每堂都到課堂錄音謄稿,佳儀不但謄稿,也花了很多功夫修改增刪,引導我去增減一些內容,等於是我的共同作者。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2808474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0.7MB

會員評鑑

3
3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0.5
|
2019/03/26
在第七講第一百四十一頁有一段話:
像慈濟有一個口號:「做就對了!」,後來被很有名的球鞋拿來做廣告。(Just do it!)
這一段很明顯可以看出那個球鞋是哪一家,而球鞋的廣告詞是來自一位囚犯,麻煩更正,這是對那家公司的最基本尊重!
展開
user-img
3.0
|
2005/06/08
文字有些難懂
建議對死亡與藏傳佛教略有了解
再閱\讀本書會比較不吃力
展開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心理勵志】用閱讀傳遞正能量!圓神電子書全書系,三書79折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