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 電子書
悲傷復原力:一位心理學專家,也是位失去愛女的母親,透過「復原力心理學」,走過分離崩解的悲傷 (電子書)
主題活動 試閱
收藏試閱本 50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悲傷復原力:一位心理學專家,也是位失去愛女的母親,透過「復原力心理學」,走過分離崩解的悲傷 (電子書)

Resilient Grieving: How to Find Your Way Through a Devastating Loss

  • 定價:380特價:266
  • 特價再88折:234
  • 優惠期限:2024年05月06日止
  • 不可銷售區域:中國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面對至親至愛的離去,如果悲傷難免,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度過這場巨大風暴?

  ★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各大媒體溫暖推薦
  ★露西博士「復原力」TED演講(The three secrets of resilient people),為該年度最受歡迎的影片之一

  ▍一個心理學家的悲傷修復之旅 ▍
  露西博士是研究「復原力心理學」的專家,2010年時幫助紐西蘭基督城地震的居民走出傷痛。但當她經歷了12歲愛女車禍身亡時,她不確定過往的復原力研究能否幫助自己走出喪親之痛。

  她決定進行調查,但不同以往的是,她調查的對象是自己,並剖析、記錄自身的身心變化。在這本書中,她將自己的無助脆弱,赤裸呈現。那些反覆交錯的情緒,時而困惑、時而憤怒,有時沮喪,有時又感到寬慰的日子裡,即使被巨大悲傷包覆,仍能採取一些行動,找回面對生活的力量。

  ▍悲傷沒有一體適用的方法,但我們仍能積極處理它 ▍
  過去,研究喪親之痛的專家認為,化解悲傷沒有人人通用的方法,也沒有具體的復原時間表,似乎隨著時間推移,就會「慢慢地」好起來。

  但真正經歷過這一切的露西博士發現,這些看似合理的建議,卻與真實情況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在現實生活裡,可能沒有充裕的時間讓人慢慢復原,也許其他家人需要你的照顧,也許為了經濟考量必須立即投入工作,這時該怎麼辦?

  於是,在她展開自我的復原之路時,刻意採用已知的復原力策略,積極化解悲傷,讓自己能重新振作,找回生活的掌控權。

  ▍關於悲傷,復原力心理學能教我們的事 ▍
  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人們更快走出喪親之痛?
  什麼樣的人,可以比別人復原得更快?
  哪些行為和思維,可以幫助幫助我們熬過痛苦?

  在這本書裡,「復原力心理學」將成為每個人都能善加運用的個人資源,
  讓你在痛苦無助時,可以採取正面積極的行動,
  重拾「正常的」生活。

  這本書不是關於你可能會經歷什麼,而是關於你可以做些什麼,
  帶你以不悲傷的方式,走過悲傷的過程。
  露西博士希望透過她的文字力量,讓每一顆破碎的心,得以修復。

  *選擇生命,而不是死亡。不要因為你已經失去的,而失去了你現在所擁有的。
  *知道做什麼都不能改變一切,這就是學習處理和面對喪親之痛的關鍵步驟。
  *不要低估此時體驗和分享正向情緒的重要性。
  *在開始新生活的過程中,與逝者建立持久的聯繫。

好評推薦

  臺灣心理治療學會理事、資深心理治療督導、唐子俊診所院長/唐子俊醫師
  ICU醫生/陳志金
  《內在原力》系列作者、TMBA共同創辦人/愛瑞克
  諮商心理師/Masaki鄭詩怡

  「本書向我們展示如何利用自身復原力來克服人生的困境」——《紐約時報》書評

  「這是一本為悲傷者所寫的書。本書作者將失序的生活,比喻成一個四散的拼圖遊戲,將以前的生活碎片,以新的方式重新配置」——華爾街日報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露西.霍恩


  露西.霍恩博士是「復原力心理學」領域裡的權威,當她12歲的女兒不幸於一場車禍意外中喪生後,讓她更加關注悲傷復原議題。

  現為坎特伯雷大學(University of Canterbury)的兼任高級研究員,同時也是備受歡迎的專業演講者、暢銷書作家,也是一位屢獲殊榮的學術研究員,她擅長將複雜的工具轉化成簡單好用的工具。

  在新冠疫情期間,她的TED演講「堅韌者的三個秘密」(3 Secrets of Resilient People)獲得極高傳閱度,是2020年觀看人數最多的TDE影片之一。

  她也是本書《悲傷復原力》的作者,她面對「失去」的方法,受到全球許多媒體關注與採訪,包括《衛報》、《華盛頓郵報》、BBC、CBS、ABC、亞洲新聞頻道、瑞典電視台和紐西蘭電視台等。於《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網站上撰寫有關「悲傷復原力」的部落格文章。

譯者簡介

吳煒聲


  美國蒙特瑞國際研究學院中英口筆譯組碩士。現為國立清華大學與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兼任講師及自由譯者。致力於英語教學與中英翻譯研究,2009年起建立「天地無用」英語學習部落格,將個人多年的學習英語心得逐一分享給廣大網友參考,以期拋磚引玉,吸引更多華人放棄教條式或填鴨式的英語學習法,以正確的方式逐步邁進多彩多姿的英語殿堂。

  「天地無用」英語學習部落格:english.ecominfozone.net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我們所知道的世界末日
第二章  重創過後立即可採用的六種應對策略
第三章  關於悲傷,復原力心理學能教我們什麼?
第四章  接受親人已經離世的事實
第五章  人類天生就能夠因應困境
第六章  次要損失
第七章  正向情緒
第八章  分散注意力
第九章  韌性思維的三種習慣
第十章  人際關係(親友可以做什麼)
第十一章  優勢
第十二章  休息和運動來緩解疲憊和憂鬱
第十三章  重新評估你的美麗新世界
第十四章  面對未來
第十五章  繼續與逝去的親人保持聯繫
第十六章  創傷後的成長
第十七章  按暫停鍵
第十八章  儀式和哀悼死者
第十九章  沒有什麼是天長地久的
第二十章  結語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494251
  • EISBN:9786263494244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1.6MB
 

書籍延伸內容

春暖花開✿享閱讀|【采實電子書】參展電子書任選3本79折、單書85折起

會員評鑑

4.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5
|
2024/01/05
劇透警告
「別因為你所失去的,再失去你所擁有的」

當你在逆境中掙扎時,「專家」的話在這時反而令人反感,這是千真萬確的!

《#悲傷復原力》作者承認,在寫此書時曾經懷疑悲傷復原力的概念(resilient grieving),是否真的有用?或是自己被迷惑了,又或是自己正在展現庫伯勒——羅絲著名的悲傷五階段的「否認」呢?

沒錯,就是作者的這番話打動了我,因為我們也曾在逆境之中懷疑自己,而當懷疑出現時,我認為並非壞事,而是正走在復原之旅的階段中,且我們必須走過這段懷疑世界、埋怨世界這個過程,非要如此不可。

雖然這是一本談喪親後復原力的書,但其實在閱讀完後,你會發現「復原力之旅」 完全適用於我們每一個人,因為我們活在現實的生活中,困境和未知一直是我們無法預測和改變的,既然如此,也許我們可以先從「如何面對」練習。

每個人所受的創傷、遭遇和內在的感受度不同,請不要批判正在受苦的人不夠堅強,強迫他們不要去想,或指責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是因為自己的問題,或是強調那些發生並沒有什麼。

例如前陣子在臺灣發生一連串揭露性騷擾事件的me too,多少人批判、指責受害者,彷彿這一切的發生都是他、她們的錯,甚至有人懷疑,時間都已過了那麼久了才說出來,居心叵測。

就是因為這樣的批判文化,讓受了傷的人在復原的旅途上走得更加艱辛,甚至失去對這個世界的信任。當然這牽涉到批判者的另一個議題,這裡我就暫不多加論述。

主流的面對悲傷建議通常抱持著「一定可以」怎麼做或是往更神聖的方向前進,我不是說這樣行不通,而是很多時候,我們可以不必「一定」要強迫自己去做些什麼,或是刻意避開些什麼,才能在傷痛裡復原。

現實生活中總有避免不掉的失落、創傷要面對。但這就是現實,如同我們常會覺得「不公平」,如果我們理解這世界本來就沒有公平,也沒有天長地久,那麼我們才能在痛苦中感受到顫抖是好好活著感受,而接納其實是對自己溫柔。

《悲傷復原力》作者露西.霍恩博士提到許多很撫慰人心的方法,在遭遇喪親或逆境時,我們都可以這麼做,或是你也可以什麼都不要做,靜待時間的洗禮,怎麼樣都可以。

但請記得不要指望別人會讀心術,認為別人一定要理解你,或知道要怎麼協助你,這在心理學上稱為「思維陷阱」,並且這被認為是阻礙復原力的巨大障礙。

不過,還好這問題不難克服。只要(輕輕地)告訴你向傾吐的親友你需要什麼幫忙,或只需好好傾訴就行。另外我覺得可以找適合自己的媒介、管道(例如我覺得寫日記,與自己對話),接著復原之旅已在你的娓娓道來中悄悄啟程。

我想我在自己的粉專上展露了好多次的傷口和脆弱,應該也是一種「還可以」的方式。我很感謝鼓勵我說出來的J和朋友,以及自己,因為要掀開自己的傷口並不容易。

我不敢說是什麼正確示範,因為我並不是專業的心理學家,不過我確實收到許多和我有類似遭遇的讀者來信分享:他們感覺有人作伴,也好多了。

之後,我們成為了彼此陪伴的朋友。不知為何說到這裡,突然感動得很想哭。

我們真的可以藉由別人的幫助,化解悲傷。請試著告訴別人你需要什麼,盡量敞開心扉表達你的感受,即使難以言喻也沒關係,因為感受隨時都會有變化,就順著自己的感受。

遭遇喪親或逆境的人在普遍大多數人的眼中常會有一種錯誤又矛盾的偏見,他們可能會在事件剛發生時對你批判指責,覺得你太脆弱;但之後又覺得你不是應該還在難過,怎麼笑得出來?

誰說仍在傷痛中的人不能擁有生活中開心的事呢?傷痛裡不會只有一種感受,請不要因為別人的眼光而感到羞愧。

作者在書中也有特別提到家人、朋友和同事可以提供什麼方式的協助。其實看著親友悲傷是不好受的,且往往會讓人感到無力。

如何協助親友走過創傷和逆境,其實也需刻意張羅些什麼,只要專注傾聽對方的故事,重要的是要給予對方時間,練習同理每個人的狀態和感受不同,有時能夠做的,僅僅只是協助處理一些瑣碎的日常小事,就已是很大的陪伴了。

其中「不要」對正處在逆境中的人這樣說話,也可以讓我們更能同理對方。

*至少你現在已經......。
是嗎?現在這樣真的比之前好嗎?但為何我覺得很痛苦。

*我懂你的感受.....。
是嗎?你真的懂嗎?

*任何事都有可能發生,會這樣一定有他的道理。
如果有人在你遭遇逆境卻告訴你這本來就會發生,面對它,你會因此變得更堅強,那麼你就要把這些傢伙從你的生活中踹開。

*你以後一定會好的。
如果真的要這麼說,請確定對方相信這一點。

*一切都會沒事的。
如果在遭遇重大變故後會變得一切沒事,那麼為何要發生?

以上的話不是錯誤,只是正處在重大變故中的人,他們的生活正在巨大變動裡,如果只告訴他們未來會好的,那麼他們更無法相信當下的自己,也不相信將來。

因為人是需要確定感才能往前跨出下一步,即使確定感來自與否定和悲傷。最後也是比較難的部份是「感恩」,讚美自己的生活,並對自己擁有的一切心存感激。

感恩在你遭遇變故時是很難做到的,不過可以從現在做起,這並不是詛咒你,而是正向心理學的技巧,而且已經很多人這麼做了。

感恩、讚美生活,可以穩定自己的心,讓自己更靠近自己的感受。作者說當她面對喪親之痛時,這個習慣最初對她並不利,因為她會不斷想到自己的生活變得有多麼糟糕。然而隨著時間的堆移,她的感激之情竟又回來了,而那時她已能夠堅定面對女兒的死。

「愛」可以是每個人的後盾,可化解痛苦的良藥。愛自己也是一種愛,別計較愛的種類,讓自己陷入另一個「思維陷阱」。

作者說她並不是要藉由本書的策略,強迫你一定要照著她的書做,而是要讓你知道,她相信連她自己都無法面對失控的情況,又怎能逼迫你去認識往後的新世界。

《悲傷復原力》:透過「復原力心理學」,走過分離崩解的悲傷。
Resilient Grieving: How to Find Your Way Through a Devastating Loss

作者露西.霍恩博士專業為復原力心理學(resilience psychology),在2010年時幫助許多經歷紐西蘭基督城地震的居民,撫平震後創傷。

當她12歲愛女車禍身亡時,露西以為憑藉本身專業可以快速良好的重回生活正軌,但實際上是,她發現身為一個正逢巨大傷痛的人,「專家」的話讓人反感。

最後露西.霍恩博士以自身專業與經歷,重新建構出一套可以陪伴傷痛者自癒復原的能力。

Don't lose what you have to what you have lost.
「別因為你所失去的,再失去你所擁有的」



▉ 關於悲傷,復原力心理學能教我們什麼?

書籍先從「人類天生就能夠因應困境」,鼓勵讀者接受引發傷痛的事實,並且透過休息和運動緩解身心疲憊以及憂鬱的情緒。


重創過後立即可採用的六種應對策略

一、沒有規則可循──做「你」需要做的事
「這裡沒有規則,我們正在努力完成某件事情。」一旦某件事和生存同樣重要時,生活常規就不適用了。

二、選擇你要關注的地方
復原力「是讓你刻意將注意力放在對的地方」。你可以自行選擇要將生活的注意力集中在何處(你也要知道自己處理外部世界的能力是有限的)。


三、慢慢來
放慢自己的步調,即使無所事事也沒關係。要怎麼做,由你決定,不要受任何人(包括父母、朋友、媒體、律師…)所影響。

四、感受痛苦:擁抱悲傷、感受痛苦並且哭泣
人生無常,世事難料,要留出空間讓一切發生,承認變化將會發生,生活包含諸多苦難,還要挪出空間去「感受悲傷、尋求解脫、忍受痛苦和體會快樂」。

五、慎防悲傷「伏擊」
沒有任何一種策略可以幫你做好準備來應付這種時刻,但是給這些時刻命名,就可以知道你有時會被悲傷伏擊。痛苦會在最意想不到、而且通常是最不恰當的時刻和地點襲上心頭,這樣便可以在下一次發生悲傷伏擊時更好地應付它。

六、重新建立常規
重建常規就是讓大腦知道我們很安全,危機已結束,可以關閉身體因應創傷事件的紅色警報功能。
常規具備可預測性,可讓我們感到安全,並且能大幅減少的壓力、焦慮和無助感。

悲傷復原力之旅 完全適用於我們每一個人,因為我們活在現實的生活中,困境和未知一直是我們無法預測和改變的,既然如此,也許我們可以先從「如何面對」練習。

希望藉由我的不專業分享,能夠讓你開始懂得,也願意好好照顧自己。
展開
「體驗悲傷的方式沒有『正確』或『錯誤』之分。沒有什麼秘方可以立即化解你的悲傷。說來可能難以置信,但悲傷確實會慢慢變得更容易處理。」

本書作者露西・霍恩博士為一位心理學專家,因不幸在一場車禍中失去女兒,而開始專研「復原心理學」、開啟她的自我復原之路。本書像是本悲傷指南書,提供失去摯親好友的讀者一個完整的復原指引,包含了如何面對失去、擁抱正向情緒、打造韌性思維等。閱讀過程讓我想起了逝去的外公與久久悲傷不已的媽媽,若那個時候媽媽能有這本書陪伴,想必會很大的慰藉呢。

雖然閱讀當下我並非深陷悲傷情緒之中,但卻學到了許多能讓自己更加具有情緒韌性的小技巧,特別想分享給大家:

🔹喜怒哀樂乃為人生常態🔹
「如果想要更加快樂,首先就得接受痛苦的情緒,認為人難免會有痛苦。」

追求幸福與快樂一直是人們在許願時、祝福他人時常常盼望的境界,但世事無常,正如同人有生老病死,生活不可能永遠一路順遂。再者,若我們沒有感受過痛苦,怎知幸福歡樂是何等的珍貴呢?

書中提到,只有兩種人不會感受到痛苦的情緒:精神病人及死人。所有有韌性的人都會經歷各式各樣的情緒,但也因為有這些情緒,「快樂」才顯得美好,因此我們無需逃避、害怕感受那些負面情緒。我們也可以相信:見過谷底之後,藍天將更加深刻美麗。

🔹擁抱正向情緒🔹
「正向情緒讓我們拓寬視野並找出更多解決方案和創造力,來發揮它們關鍵的適應性目的,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正向情緒會建立我們的社會、智力、心理甚至身體資源。從本質上來說,正向情緒不僅是讓我們感覺良好,它們其實會使我們做得很好。」

人們與生俱來容易忽略大部分的好事,而關注少數的壞事,這正是心理學上常見的「消極偏見」概念。然而,維持樂觀正向的情緒不僅能幫助我們在心態上更加具有彈性、甚至提升我們的創造能力,也能在特殊如失去愛人的情況下,決定了我們有多強大的復原力。

我很喜歡書中關於培養正向情緒的概念:我們的心就像是一個存錢筒,若我們要經歷或擁有正向情緒,就要時常「投資」正向的觀念及思維,如此一來,當我們需要樂觀面對環境變化時,才能有「本錢」消耗這些心理資源。

📍要如何培養正向情緒?

1. 品味過去、現在和未來
>「人要幸福,就要能夠欣賞生活的美好時刻。」
我們可以回憶過往發生的美好經驗,也可以更加專注於當下的生活體驗,或是幻想未來可能發生的令人興喜的時刻。

2. 關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養成注意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習慣
記下每天發生的三件好事,並思考自己在這三件好事中所扮演的角色。
展開
 

贈品訊息

載入中...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OKAPI世界閱讀日|植感閱讀】讓植物告訴你,你現在是什麼狀態,需要閱讀什麼?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