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雜誌
文訊 7月號/2023第453期 (電子雜誌)
各期珍藏 試閱
收藏試閱本 6
人收藏
適合平板

文訊 7月號/2023第453期 (電子雜誌)

  • 刊別:月刊
  • 出版地區:台灣
  • 語言:繁體中文
  • 出版社:文訊雜誌社
  • 出版日期:2023/07/01
  • 定價:200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封面故事

《文訊》成立至今(1983~2023),40年間,正是臺灣社會變動最遽的年代:解嚴,兩岸開放探親,野百合學運,總統民選,政黨輪替,太陽花學運……,人心浮動,政經局勢詭譎,文化浪潮流變,加上《文訊》誕生的背景特殊,一路走來,難免崎嶇跌宕。
創刊40周年,對於我們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儘管此時此刻,經營紙本文學、文化媒體,面臨的挑戰更鉅,但我們始終不曾棄守,也沒有妄自菲薄,在艱困中仍維持一貫的水準及對文學的熱情。我們努力做到當年成立《文訊》的初衷:服務文藝界,努力紀錄、保存作家、文化人一生創作的精華,以及成為影響世世代代知識分子的重要人文刊物。
本期專題,邀集了40位文化人、出版家、學者、作家參與,年齡層分布資深的少,中壯代、年輕世代居多。因為我們一直提醒自己,要多聽年輕的聲音,這也是《文訊》可長可久的未來,維護珍貴的傳統外,更要加速腳步,推陳出新,日新又新。
林載爵先生認為「《文訊》就是一部臺灣當代文學史」。前國家圖書館編纂、著名文學史料家張錦郎先生說「《文訊》雜誌一年的資料,就構成編一本臺灣文學年鑑的材料了」。
專題企畫,皇皇80頁,承載的何止各方40人的勗勉、鼓勵與期許。40年築基底,滿懷感恩,我們將繼續前行。
 

編者的話

【當我們談論文訊,我們便不只是談論《文訊》】

《文訊》40歲了,本期慶生專題由大家長封德屏社長親自操刀主編,收納50位《文訊》之友的祝福,當中屢被提起的,不只《文訊》雜誌本身,還有常被簡稱為「文藝資料中心」的「文藝資料研究及服務中心」,以及「紀州庵文學森林」。幾個單位的成立與組織關係解釋起來有點曲折—以「文藝資料中心」起家,「文訊」是向外傳播的老字號,近年「紀州庵」名號愈發響亮,然而「財團法人臺灣文學發展基金會」又將各單位收束旗下。這樣的曲折,勾勒出「文訊」精神素描—遭遇問題或阻礙就想辦法解決,覺得當做就做,不囿於常比人強的現實與形勢,就這麼走出一條曲折起伏,又獨特有致的道路。
必須承認,開始籌備40周年慶,我才注意到「文藝資料中心」和《文訊》同為7月1日出生—無怪乎巨蟹能量滿滿。1982年7月1日,國民黨文化工作會成立「文藝資料研究及服務中心」,隔年同月同日,再創辦《文訊》雜誌。這被視為是執政黨對經歷七○年代鄉土文學論戰後,煙硝餘溫仍在的文壇,所做的回應。論降生12星座,《文訊》天生自成,生來是溫柔敦厚、充滿包容的巨蟹性格。
20歲,這隻甫成年的巨蟹又遭大劫,2003年1月,國民黨文傳會(原文工會)終止經營《文訊》雜誌。5月30日,《文訊》隨即應變成立「財團法人臺灣文學發展基金會」,在各界募資下,雜誌得以續營。好在足智多謀的雙子特質適時入陣,由基金會領銜,適應新事物、面對新挑戰,「文訊」愈發靈活而有彈性。
其後又經20寒暑,現來到40壯年,論生命歷程,《文訊》在臺灣社會最動盪也最具活力的年頭長大。時有困厄險阻,仍努力克服,又得天獨厚獲眾多好友護持,往往化險為夷。2011年底,更受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經營「紀州庵文學森林」,其對文學、文化的推廣有目共睹。尼采說「凡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大概也能算《文訊》素描一種。
除了封社長外,我是本期唯一現任同事代表,比起待好待滿39個年頭的社長,我只參與「文訊」歷史的小小部分,既無從想像當年SOGO旁的風景(參見專題內張堂錡〈在安靜中不慌不忙地堅強〉一文),也未嘗過在張榮發基金會大樓六樓辦公的滋味,倒是辦活動有次從地下二樓上去,透過帷幕玻璃望西鳥瞰總統府,當真視野開闊,氣象萬千,看李桐豪寫「紅房子」圓山大飯店絲絲入扣,卻不知本大樓外牆過去是什麼顏色?
無妨,繁華落盡見真淳,現在的才是「文訊」本色。
一生只過一次的40歲生日,榮幸能在此留下隻字片語,忝為《文訊》主編,在我心中,文訊其實常是沒有書名號的那種,不只是雜誌。它是一個團隊,可以分進合擊,能靜也好動,既有傳承也有新意,它是多位一體,既在辦公室又廣天闊地,指向過去而又暗示著未來。
所以,當我們談論文訊,我們便不只是談論《文訊》。
 

雜誌目錄

【編輯室報告】 ◆蘇筱雯

【自由談】
兒童戲:暮色的鼓吹 ◆楊富閔
飲食考察的方法之二 ◆胡川安

【本期專題】翻生.前行:文訊40周年
四十年築基底,文學跨越畛域 ◆封德屏
守護臺灣文學的公共論壇──《文訊》四十周年有感 ◆向陽
卓然屹立:打造不惑里程的《文訊》 ◆蘇其康
時代的眼界──《文訊》四十周年與書評的《時代之書》 ◆鴻鴻
《文訊》,寫出一部銷魂的文學史——40年來五個「香港文學」特輯 ◆陳國球
探索文學評論無限可能的專題企劃──簡評《文訊》雜誌專題的視野與貢獻 ◆須文蔚
一位學者眼中的《文訊》:傳達作家生命溫度的藝文刊物 ◆王惠珍
構建和開拓時空大格局的《文訊》 ◆朱雙一
我眼中的《文訊》 ◆吳佩珍
《文訊》,文學人的紀州庵 ◆李怡
撐起一座文壇 ◆唐捐
讓台灣成為世界:賀《文訊》40周年慶 ◆奚密
文訊:文化心靈的秘密花園 ◆高柏園
在安靜中不慌不忙地堅強——《文訊》40年的傳奇 ◆張堂錡
書評、文學批評、史料——賀《文訊》40 ◆張錦忠
承繼與新生:在台灣文學拓墾的邊界上相遇 ◆陳國偉
放大與延伸——記我參與過的《文訊》文學志業大事件 ◆陳蕙慧
有容乃大。無欲則剛。 ◆傅月庵
那個夏天,走進市中心的藏書閣 ◆黃淑嫻
《文讯》不惑 ◆劉俊
人與文的無盡藏 ◆蔡旻軒
她的努力應該被看見 ◆蕭義玲
我與《文訊》的點滴記憶 ◆甘耀明
感佩與致謝 ◆吳晟
書評的角色 ◆李金蓮
一期一會 ◆林文義
文學因《文訊》永不凋零 ◆林剪雲
《文訊》就是一部台灣當代文學史 ◆林載爵
問候一聲藝文史記 ◆徐禎苓
景福門記得下車 ◆馬翊航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許悔之
我的愛情故事,是從「久別重逢」開始的 ◆許榮哲
銀閃閃的文學新樂園 ◆陳素芳
慢讀文訊 ◆童子賢
文學淪沒的搶救者 ◆黃永武
好在我們有《文訊》◆劉靜娟
與封總對坐 ◆鄭順聰
不被遺忘的回聲 ◆蕭鈞毅
銀河系般的存在——從文壇新秀到懷念作家 ◆鍾文音
「銀光副刊」和我 ◆鍾玲
《文訊》――文人的舞台 ◆隱地
文訊雜誌社是_______¬¬¬__。 ◆于善祿、向陽、吳妮民、汪其楣、胡長松、郝明義、郝譽翔、曹馭博、陳栢青、廖玉蕙、顏訥
【特別報導】
書的故事,總要有人一直說下去――「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臺灣獨立書店的接力與生命力」座談側記 ◆高唯

【人物春秋】
從彼身到彼方――林黛嫚談被指定的人生課題 ◆蔣亞妮
成功也失敗,可憐復可愛――訪《可憐的小東西》作者劉思坊 ◆楊瀅靜
最後的風華—午後書房及與午後相關的記憶 ◆何寄澎
溫柔敦厚真吾師――懷念林文月教授 ◆張淑香
和林文月有關的一點記憶與炭火 ◆楊佳嫻
六朝青瓷 ◆許悔之
緣起觀景窗――她的遙遠 我的思念 ◆齊怡
不會再有第二個經宏了 ◆劉梓潔
五更鼓 ◆向明
悼念詩人羅行――弔念羅行 ◆楊允達

【談文論藝】
血氣之復振――少女維特楊佳嫻 ◆唐捐

【我們的文學夢】
寫成一棵開花的樹――彭樹君的文學夢 ◆彭樹君

【書的世界】
推理與鄉野傳奇——讀臥斧《我從前認識的某個人》 ◆黃錦珠
在光影下,顯現微塵--評介曾貴海《聖地》詩集 ◆阮美慧
此刻,在依然陌生的島嶼上──讀廖偉棠《劫後書》 ◆楊智傑
以生活冶詩——讀謝馨《浮生詩影》 ◆侯建州
文壇懷人集——《64顆星星──《文訊》銀光副刊選集》主編序 ◆隱地
我們這一代的文藝青年——《從文學走向世界——81位作家的青春之旅》主編序 ◆封德屏
身居歷史縫隙,想像文學可能——《穿越時光見到你──36場歷史縫隙的世代對話》主編序 ◆楊宗翰
眼押韻眼神——吳孟樵《眼神說了什麼》推薦序 ◆洪春峰

【全球華文文學通訊】澳門、北美 ◆陸奧雷、李秀臻

【銀光副刊】
突如其來的哭泣 ◆鍾玲
〈軍旗手克里斯多福.里爾克愛與死之歌〉譯者前言 ◆張錯
三月傷竹 ◆李有成
哀樂老年(二) ◆王文興
化 ◆敻虹
修行的六十石山──獻給故鄉的一首詩 ◆葉日松
至道 ◆黃漢龍

【島嶼串流】宜蘭、基隆、臺北、桃園、新竹、苗栗 ◆楊書軒、張惠媛、沈明謙、謝鴻文、羅亭雅、陳冠文
 

內容簡介

◎每期以「專題企畫」方式探討不同階段、面向的文學發展與趨向,不少議題已觸發許多台灣當代文學工作者繼續鑽研及深化。
◎「草原副刊/青年筆陣」:包含「自由談」「草原小調(短專欄)」等子欄目,納入青年作家們的聲音,讓青春勃發的創意及光彩充分展現。「草原副刊」亦開放投稿。
◎「人物春秋」:我們可以看到終生投身文學的長者們的智慧風華、黃金盛年作家馳騁文壇的心路軌跡、年輕作家的初試啼聲,以及學者致力研究的學思歷程。
 ◎「書的世界」:每月刊出3~5篇文學新書書評,匯整近期文學新作資訊,並邀約出版人書寫工作心情,或製作藏書家或編製過程等主題小輯,反映時代文學脈動與品味。
◎「談文論藝」:追溯文學史或當代藝文現象的重要課題、代表性作品與人物,其他藝術類別與文學的跨度交會地帶。
◎「銀光副刊」:以銀髮族的65歲為界,呈現前輩作家們熟成持重的書寫堅持。 (以下單元不定期刊出)
◎「人文關懷」:邀請著名學者、文化評論家探討當前文化與社會現象。
◎「采風誌」:呈現、探勘各地的藝文環境,以及多元、豐富的藝文活動。
◎「造島運動」:以近年台文中文系所畢業生、研究者們對當代文學環境以及昔往豐富文史資源所做的種種「再轉化」的激活努力為主軸,呈現突破傳統知識構築與推廣體系的殊異風景。
◎「推浪者們」:專訪戮力提升文學教育與養成想像力的團體或機構。
◎「田野通信」:非虛構書寫者們(包含社會報導、人類學、歷史、民俗、紀錄片等)的取材記錄,或者累積材料、觀點、感性的工作過程,或者取材期間亦值得記述的軼事。
◎「遠方」:離開島嶼的人,他鄉作故鄉的人,以台灣作為第二故鄉的人,時空遙隔之際,他們如何將日常生活轉化為文學書寫?或者,他們如讓使文學融入異域的日常中?
 

詳細資料

  • 條碼:E060012946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68.6MB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現代出版,由此開始。商務印書館暢銷展,精選滿888現折88。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 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