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雜誌
商業周刊 2024/3/14第1896期 (電子雜誌)
各期珍藏 試閱
收藏試閱本 19
人收藏
適合平板

商業周刊 2024/3/14第1896期 (電子雜誌)

  • 刊別:週刊
  • 出版地區:台灣
  • 語言:繁體中文
  • 出版社:商業周刊
  • 出版日期:2024/03/14
  • 定價:150
  • 優惠價:120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封面故事

蘋果參戰,科技5巨頭到齊!
AI新戰國
搶占最有利自己的賽道
目光別只放ChatGPT!
》蘋果棄電動車,為何鴻海最開心?台廠誰受惠?
》IBM怎靠」配速員策略」悶聲大賺?

他們默默雙面押寶,牽動台企未來、你的投資
》盤點蘋果、微軟、Google、Meta、亞馬遜3大本命區


你今年稍晚,我期待與大家分享我們將在生成式AI開拓新局面的方式。」過去十五個月來一直避談AI話題的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在近期股東大會上,罕見發出預告,也為全球AI大戰投下新變數。
二○二二年底ChatGPT問世,顛覆了全球對AI的認知,接著幾乎是每隔數週,甚至是一日之內,就會有多個技術突破和新產品發表,猶如寒武紀大爆發。
檯面上,是各家高手過招的AI技術之爭, 實則是多重戰場同步開展的複雜商戰。不論是微軟、Google母公司Alphabet、亞馬遜、Meta還是蘋果,幾乎每個玩家都比一年前更加強大,股價、市值全面上揚。顯然,這盤棋下至目前為止,五大科技巨頭,沒有人是輸家。
關鍵在於,面對這場新賽局,他們已認清,與其緊盯對手、慌亂出招,不如從既有生態系著手,用AI當武器,放大核心競爭力。

》》微軟 結盟、雙面押寶拚翻轉市占
》》發動搜尋大戰,借力OpenAI攻企業雲端
其實,面對AI大戰,就連科技巨頭也有倉卒出招的時刻。
首家擂起戰鼓的,是微軟,而Google則成了第一個標靶。
當微軟藉由和ChatGPT推手OpenAI取得獨家合作關係,宣布將其AI語言模型整合進自家搜尋引擎和瀏覽器時,等於直搗Google的命脈。
而倉卒應戰的Google,卻在巴黎發表會上出了大糗。先是發生要展示AI功能,卻找不到手機的窘況;接著又被發現其AI聊天機器人Bard的回應,出現指鹿為馬的錯誤。他們為此付出的代價,是上千億美元市值的蒸發。
在當時, 微軟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甚至語帶挑釁,表示他要讓人們知道,是微軟讓Google這頭八百磅的大猩猩跳舞。
然而,高調的搜尋大戰背後,微軟真正用力布局的其實是自家智慧雲端業務。
相比兩家公司在搜尋市場的市占呈現一比九的懸殊差距,對微軟來說,不過是以小搏大,若成功,可以換得巨大回報,就算失敗,也沒有損失;但在雲端這個板塊就不一樣了。

雲端,是微軟創造今日地位的重點業務,在二三年會計年度,營收規模已逾八百億美元。而將OpenAI的領先AI技術,整合進微軟自家智慧雲端產品,意味著微軟可以透過現成應用場景與客戶,立刻將先進技術轉換成實際收入。而微軟日前對法國AI新星Mistral的投資,則是讓它可以在持續強化AI戰力同時,也避開獨押OpenAI的風險。
不僅如此,過去幾年來,全球雲端市場一直處於三強鼎立局面,對萬年老二微軟來說,這也是一次乘勢追上龍頭亞馬遜,同時拉開對Google領先差距的關鍵之戰。
一年後看成果,AI確實為微軟的智慧雲端發展帶來貢獻,而且比原先預期的發酵速度更快,連帶市值也一路突破三兆美元。
但,雲端市場的板塊卻沒有出現大挪移,因為,這些對手也都不是好惹的。

》》Google 集中資源賭一把,全面開戰
》》做一個強大模型,廣告業務是關鍵印鈔機
Google首戰雖跌了個跤,但很快就冷靜下來,重新展開戰略布局。
其實論AI技術實力,Google相比其他玩家絕不遜色,畢竟,當今熱門的大型語言模型,基本上都是來自他們開發出的底層架構。
論應用場景,Google更在幾大玩家中布局最廣。不只有搜尋、雲端,還有電子郵件Gmail、地圖應用Google Map、影音串流服務YouTube,以及大量使用Android作業系統的智慧型手機等,許多人的生活基本上已經被Google全面覆蓋。
這麼大量的應用場景,也意味著他們掌握了AI時代不可或缺的關鍵要素——數據。只是這些優點,卻也是他們在AI戰場上的包袱。
因為與使用者最貼近, 相比各界對OpenAI的容忍度,Google可說是動輒得咎。如近期其AI聊天機器人Gemini的文字產圖功能,引起「過度政治正確」爭議。
 

編者的話

庫克的沉沒成本
文╱劉佩修

    收掉一個成立十年的部門,把眾所矚目的計畫丟進灰燼,打自己的臉,你做得到嗎?
    這很挑戰人性。許多企業明知某計畫前景堪慮,也不敢撤掉,裡面有諸多考量——人情壓力、制衡對手、心疼成本或老闆面子問題。導致明知有錯,卻難以收手。
    這可用三個經濟學原理來分析。一是害怕浪費資源的心理,稱為「損失憎惡」;二是不願正視「沉沒成本」,它是指過去支付的金額,已發生且不可回收。
    第三是「預期成本」,它是沉沒成本的對照組,意指若採取某項行動,就可能發生或改變的成本,並對利害關係人帶來正面或負面的結果。
    若把焦點放在未來,應關注預期成本,但實情是,人們會陷入沉沒成本謬誤,做出錯誤決定。
    近期,蘋果執行長庫克為這些概念,做了很好的演示。
    十年前,蘋果宣示進軍電動車領域,還一度從特斯拉大舉挖角工程師,但該團隊近期解散,近兩千名工程師與經費轉往AI領域。
    ChatGPT問世後,科技巨頭均大力擁抱AI,唯獨蘋果無聲無息, 此時它才宣布擁抱AI,豈不太慢?
    為解開此謎題,主筆何佩珊與侯良儒聯手拆解,發現這是蘋果不得不的選擇。
    它在汽車領域碰到逆風——它的供應鏈管理、外包模式,無法複製到汽車產業;中國平價車席捲全球,連特斯拉也陷入苦戰;蘋果未掌握電動車關鍵技術,導致它無法取得超額利潤。
    反觀蘋果投注AI,有獨門優勢——它有全球數以億計的終端裝置、完整的生態系,而「果粉」又是一群願意等待、不願將就的人,這讓蘋果有底氣比別人慢,卻一定要夠好。
    顯然對庫克來說,電動車是沉沒成本,AI是預期成本。
    蘋果很少隨話題起舞,被它放棄、延後的案子,更比比皆是。它曾撤銷投入十年的蘋果電視計畫;直到元宇宙都退燒了,它才推出頭戴式裝置,顯得慢半拍。
    不僅蘋果,科技巨頭面對AI,看似爾虞我詐的背後,都是鞏固本命區的務實盤算。我們面對新技術橫空出世,該怎麼思考?「比起回應對手,站穩自己的戰場更重要,」這是佩珊的結論,也跟商周讀者分享。
 

雜誌目錄

─封面故事─
68  蘋果參戰,科技5巨頭到齊!
    AI新戰國
    搶占最有利自己的賽道
78  「AI推了庫克一把」
    蘋果棄電動車,為何鴻海最開心?
82  它在AI戰場悶聲賺大錢!
    IBM「配速員」策略做對什麼?

─科技風雲─
28  「台積電是我的夢想!」
    衝著晶圓龍頭,百位德國生來台

─中國焦點─
32  華為撐起中國版輝達?
    一次看懂兩會最夯「新質生產力」

─投資焦點─
38  台股2萬點、ETF四兆狂熱
    金融經理人預測:先高後低
 

內容簡介

《商業周刊》菁英的專屬閱讀

  《商業周刊》是台灣發行量最大的財經周刊,同時也是台灣最具影響力的雜誌之一。以「先進觀念,輕鬆掌握」為宗旨,讀者群包括:企業高階決策者、企業中階管理幹部、掌握機會的創業家、審慎觀察的投資者、分析經濟的思考者等。

  將以「放眼國際視野」、「整合專業分析」、「強化多樣內容」為目標,協助台灣企業界吸納先進的經濟資訊,讓《商業周刊》的讀者在變化日趨激烈的經濟競爭中,更能掌握先機!

  2003年ACNielsen亞洲菁英市場調查 商業周刊 榮登多項第一 . 商業周刊閱讀率高達23.7﹪. 高階經理人 商業周刊讀者以41.3﹪高居第一 . 參與商務建議決策 商業周刊讀者以25.0﹪高居第一

 

詳細資料

  • 條碼:E060014232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40.9MB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商業理財】天下文化電子書展|單本88折、三本79折|從AI到A+ 未來人才的關鍵思維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 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