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人 10月號/2023 第260期

科學人 10月號/2023 第260期

  • 雜誌名稱:科學人    新功能介紹
  • 刊別:月刊
  • 出版地區:台灣
  • 語言:繁體中文
  • 出版社:台灣科學人股份有限公司
  • 封面標題:巨龍,震動地表的演化
  • 出版日期:2023/10/01
  • 定價:280
  • 優惠價:95266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封面故事

巨龍,震動地表的演化

蜥腳類恐龍是已知演化上最巨大的陸生動物,眾多證據顯示牠們不斷突破生物學的界限,又何以變得如此巨大。

撰文/戴米克(Michael D. D'Emic)
繪圖/史東(Chase Stone)
翻譯/鄧子衿

所有曾經在陸地上漫遊的動物當中,這種具備標誌般長脖子和長尾巴的蜥腳類 ( sauropod )恐龍,在體型上沒有對手,甚至沒有其他陸生動物的大小稍微接近這類龐然巨龍。不論是鴨嘴型的鴨嘴龍、長角的角龍、身披重甲的甲龍或掠食為生的暴龍,這些恐龍全都相形見絀。最大的陸生哺乳動物是猛獁象和一種類似犀牛的動物,其重量是現生最大大象的兩倍,但是和最大的蜥腳類相比,只屬於羽量級。

從演化角度來看,這種特異性讓蜥腳類恐龍顯得特別不尋常。趨同演化十分常見,也就是不同類群的生物各別演化出相同特徵。典型例子是飛行能力,鳥類、蝙蝠、翼手龍和昆蟲都演化出拍動空氣的翅膀,但是在不同類群上,翅膀的骨骼和其他結構都指出這些翅膀的演化起源不同。趨同演化的結果甚至常見於有些非常複雜的特徵,包括溫血、能夠轉動並聚焦的眼球、雙足步行、失去某些肢體、使用工具、胎生或卵胎生等,在不同類群中各自演化出來。

在植物界中,趨同演化也是非常普遍的現象,食肉植物至少演化了十多次,植物的根演化了不只一次,甚至某些植物長成樹狀也是如此。由於自然界中常見到趨同演化現象,唯獨蜥腳類有很大的體型,卻顯得很特別。沒有其他動物的重量能夠達到最大型蜥腳類的 1/3。 不論是實際面和象徵面,蜥腳類的體型是怎麼變得無與倫比呢?

最近幾十年針對蜥腳類恐龍的許多發現,讓古生物學家開始拼湊這道問題的答案。分析目前累積得很快的化石記錄,他們發現那些巨龍是在什麼時候和什麼地點開始變大,並在生存的將近 1 億 5000 萬年內,有哪些因素使得牠們一再演化出極端的巨大體型。古生物學家也指出,現今已知最大的蜥腳類就大到讓人目瞪口呆,但是理應有更大的巨龍未被我們挖掘出來......
 

編者的話

巨龍的演化終究敵不過環境的變化

恐龍家族存活了有 1 億 6000 萬年,肯定發展出豐富的天文知識, 也會有臉書推特,當這些恐龍看到一個外來天體破空而降, 愕然之餘,知道自己命不久長,就在臉書上留下了悲慘的末日告白, 而躲在陰暗處的小型哺乳類卻拚命按讚!

文/孫維新

在我印象中,沒有一個研究對象,會像恐龍一樣被幾個學術領域爭搶得這麼厲害。古生物學家說了,恐龍是生物,又存活在古代,自然是我們古生物領域的研究範疇;地質學家說了,恐龍已經是化石,又埋藏在地下,和地質環境的變化密不可分,自然是我們地質學領域的東西;天文學家此時出現,說了,不管恐龍種類有多少,分佈地區多廣泛,一顆外來天體砸下來,就全死光了,所以要敘說恐龍的生命故事,還是要靠天文學家。

2013 年,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舉辦了一個「從龍到獸」的特展,看地球上的生命種類是如何從爬行類主宰到 哺乳類遍佈的過程。這個特展和甘肅省地質博物館合作進行,為了兩館簽約,我在科博館組了個團,親自去了一趟甘肅蘭州。簽約完畢,午餐來到一家餐廳二樓,巨大的落 地窗外就是黃河!一邊吃著蘭州拉麵,一邊欣賞黃河的波瀾壯闊,也是難得的人生體驗。

看過黃河,吃完拉麵,大家心滿意足,但這趟旅程最有價值的體驗才將要開始,甘肅館要帶我們去看當地最精 采的恐龍化石挖掘點。這次來了甘肅才知道,不只長江有「三峽」,黃河到處都有「三峽」,甘肅境內的「 三峽 」分別是炳靈峽、劉家峽,和鹽鍋峽。我們穿越了劉家峽, 千辛萬苦爬了一段艱困山路,終於來到了一座大房子前面,走了進去,首先映入眼簾的,不是期待中滿地的恐龍化石,而是一面斜斜往上的土坡,在這個土坡之上,有著大大小小許多腳印,這些腳印已經成為化石,暴龍的腳印最明顯,也有翼手龍落回地面,用指骨走路的三尖印痕,還有更多密密麻麻數不清的小型哺乳類的腳印,看了十分震撼!要不是有欄杆擋著,我真想把自己的腳放進恐龍腳印中,比比大小。

震撼之餘,我更好奇,一億年前的腳印是如何保存下來的?我今天要是在大雨過後在台大校園使勁兒踩下一個腳印,會不會在一億年之後,有別的生物過來看到,說:「 咦,這是誰的腳印?」

當地人說,這個地方當年應該是河邊,許多大小動物取水,水邊的泥地說硬不硬,說軟不軟,動物走過會 留下明顯的痕跡,短時間內不會崩塌,但剛好此時「 泥石流 」( 即土石流 )來了,當場掩蓋了大小動物和牠們留下的腳印,也因為瞬間隔絕氧氣,這些動物骨骼才能完整地保存下來,而有著腳印痕跡的泥土,和泥石流所帶的泥沙密度不同,自然形成一個化石介面,雕塑出了生物腳印, 這些腳印化石不是生物骨骼,但卻是生物活動留下來的痕跡,所以這些腳印被稱做「 生痕化石 」。一旦找到一個腳印,其他的就簡單了,因為腳印成雙出現,更可以從行進方向推測更多的腳印會落在何處!

頻頻點頭之餘,我又問了一個問題:「 陝甘兩省是廣闊的黃土高原,飛沙蔽天,寸草不生,當年有什麼食物資源能養出這麼大的生物來?」這個跨領域的問題,連當地的解說員也不甚了了,我後來查了資料也請教科博館的專家,慢慢理解了。在一億年前,甘肅根本就是個「 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美好家園!(這只是文學性的描述,「草」 是禾本科植物,一億年前還沒有「 草 」,恐龍一直到滅絕 前都沒有見過「 草 」,因此千萬不要再講「 草食性恐龍 」, 要說「 植食性恐龍 」,否則恐龍聽到,會說:「 蛤?你說我們在吃什麼?」)

為何陝甘「 高原 」當初是一個食物豐富的美好棲地? 這就要看中國大陸的地形圖了,我們看到中國的地形從中央偏北的甘肅開始,一路往南,先是祁連山,再來是巴顏喀拉山,再來是唐古拉山,再來是岡底斯山,最後則是喜馬拉雅山。這些山脈平行分佈,看起來就像是老年人額頭上的皺紋,這些皺紋是硬給擠出來的!印度板塊從下方斜斜往上撞上了歐亞大陸板塊,經過億萬年的擠壓,就形成了這些從上到下幾乎涵蓋整個中國西部的平行山脈。

我過去 10 餘年間常去西藏,在青藏高原上建設遠距遙控天文台,到了西藏最西邊的阿里,在海拔 5100 公尺的高原上艱苦萬分地搬石塊、扛木頭,累了抬頭擦汗,就 會看到遠方地平線上白雪皚皚的岡底斯山,那時我從來沒有想過,岡底斯山竟然如此年輕,只有 8000 萬年!後來 知道,更南邊的喜馬拉雅山才只有 3000 萬年!

在一億年前,這些高聳的山脈根本不存在,所以來自 南方印度洋的海風,攜帶著大量的水氣,可以長驅直入到甘肅再降雨,讓當地能有豐足水源,長出參天巨木,養出巨大的植食性恐龍,當然也就有了巨大的肉食性恐龍。但隨著南方的高大山脈陸續出現,隔斷了來自印度洋的水氣,陝甘更被推擠成了高原,地表氣候漸趨乾燥,大型生物出現的環境已經消失,反而為保存化石創造了良好條件。陝甘高原地理環境的變化,述說了恐龍曾經活躍過的舞台為何消失,也為「 滄海桑田 」做了最佳註腳。

當「 從龍到獸 」特展揭幕,科博館有了從甘肅來的 10 條龍,其中三條主要以複製骨骼為主的巨龍,就昂首 矗立在戶外的橢圓形廣場中,分別是康熙橋灣龍、劉家峽 黃河巨龍,和炳靈大夏巨龍。其中炳靈大夏巨龍從鼻尖到 尾端,全長 30 公尺,人走在牠的腳邊,竟然還及不上牠的一節腿骨!那段時間,我常在公餘之暇,來到橢圓形廣場,穿梭在三條巨龍的足下,體會當年「 小型哺乳類 」在「 大型爬行類 」的主宰下驚險求生的感覺。

這期《 科學人 》雜誌的封面故事,講的就是地表上為何會出現這種植食性的巨龍,牠們是至今為止陸地上曾經 存在過的最大生物。這些生物的巨大讓人無法想像,但是在「 古生物+地質學 」的研究下( 很想加入天文 ),這個問題的答案逐漸明朗,您要是能花個十幾二十分鐘看完本文,就會知道原因何在了!

天文學家最後終於出現,告訴我們,天地不仁,以萬 物為芻狗,這些當時稱霸地表的巨大生物,是給一個外來天體消滅了!但我們回頭想想,恐龍這個家族出現在 2 億 2800 萬年之前,滅絕於 6600 萬年前,雖然隨著時間演進,有些種滅絕,有些種新生,但好歹也主宰了地表長達 1 億 6000 萬年。我們人類呢?從科技文明出現到現在, 不過才幾百年,人類就已經發明了能毀滅我們自己好幾次的東西( 請參照電影「 奧本海默 」),您估計,人類在地 球上可以維持一個理性的科技文明多久時間?
 

雜誌目錄

關於封面

夙負盛名的卡內基梁龍屬於蜥腳類恐龍,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巨大的陸生動物之一。蜥腳類恐龍在一億年內有 36 個譜系演化出體重超過 25 公噸的物種,究竟有哪些天時地利的因素促使牠們突破生物學的界限,一再成為震動地表的龐然巨龍?

行家領路 guides
6 總編輯的話 巨龍的演化終究敵不過環境的變化 文/孫維新

8 科學人觀點 OOOOO 文/曾志朗

10 我是企業家,也是科學人
實現醫學的真善美 ⸺專訪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
採訪/林詠翔 整理/袁珮閎

科學人新聞 NEWS SCAN
12 萬物終將消失?|腦部電極裝置大展身手|看見數量|翻瓶大挑戰|海底深淵獅子魚|別浪費糧食!|不種草坪後|科學剪影 

24 形上集 
專家、意識形態、愛因斯坦 文/高涌泉

26 教科書之外 
鏡中像 文、圖/陳文盛

28 機器思維
紐厄爾:人工智慧的奠基者( 一 ) 文/林一平

30 科學棋談
為什麼各國搶著去月球? 文/張瑞棋

32 媒事多科學
新冠病毒溯源的科學溝通 文/陳璽尹

104 知識搖籃
熱帶叢林,有暗也有光 文/黃貞祥

106 風馳電掣 強壯的心臟 整理/陳碩甫


專題報導 FEATURES

古生物學
34 巨龍,震動地表的演化 文/戴米克( Michael D. D'Emic )
43 每一件化石都有故事⸺專訪化石先生蕭語富 採訪、整理/洪志良

心理學
48 自戀是一種病? 文/權( Diana Kwon )
56 空谷裡的回音:共自戀效應 文/海苔熊

天文學
60 異類恆星天知道?  文/涂希爾( Peter Tuthill )

公共衛生
70 新冠病毒起源追追追 文/路易斯( Tanya Lewis )

醫學
78 漫長的 RSV 疫苗研發路 文/海爾( Tara Haelle )

科學與藝術
84 吾心即宇宙 編選/科學人雜誌編輯部

時事解析 comments

91 專家看新聞
量子力學融入基礎教育 文/蘭斯( Olivia Lanes )

92 科學佐以詩文
水黽/休耕中  文/列文( Lynn Levin )

94 健康與科學  
助聽器助你遠離失智症 文/丹維斯( Lydia Denworth )

96 名家問答  
數學可以預測並預防下一次大流行 採訪、整理/克勞威爾 ( Rachel Crowell )

98 攸關心智  
失智症可能釋放創造力 文/馬爾托尼( Robert Martone )

100 宇宙奧妙  
外星人會竊聽我們嗎? 文/彼萊特( Phil Plait )

102 科學焦點  
槍枝泛濫,群情激憤  文/歐瑞斯克斯( Naomi Oreskes )

108 圖表會說話  
腦與腸道間的悄悄話  文/費雪曼( Josh Fischman ) 圖表/現在醫療工作室 ( Now Medical Studios )
 

內容簡介

《科學人》雜誌-全球科普雜誌第一品牌

自2002年創刊以來共11年榮獲出版界最高榮譽雜誌出版金鼎獎!身為全球科普雜誌的第一品牌,《科學人》一直領先報導全球最先進的科學脈動與產業趨勢,除生命演化及天文奧秘的探索外,也包括成就未來經濟創新的各種工具:「NBIC,Nano-Bio-Info-Cogno(奈米科技、生物科技、資訊科技與神經科技)」,及其聚合衍生的「長壽醫學」、「未來能源」、「淨化科技」、「即時通訊」、「人工智慧」及「前進太空」等產業趨勢內容。除了原Scientific American文章精確編譯外,台灣延伸企劃採訪篇章更佔40%以上,藉由淺顯易懂的編輯呈現方式,帶給產業精英、知識家庭、高中及大專院校師生最具未來性的知識力。

《科學人》雜誌即將於2017年2月滿15週年!15年來,在「廣」的方面,《科學人》月月帶給台灣讀者科學新知、科學新聞、重要科學研究;而在「精」的方面,《科學人》推出15週年特別獻禮:「博學誌」系列文集,滿足您在單一領域更深入、更全方位的知識渴望。

「博學誌」系列文集

問,時間為何物?(2016/9/20全新出版) 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 高涌泉 專文導讀

窺探大腦(2016/10/20修訂版)  中央研究院院士 曾志朗 專文導讀

發現天文之美(2016/11/20修訂版)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 孫維新 專文導讀

掌握數位生活(2016/12/20全新出版) 台灣大學資工系教授 林守德專文導讀 活靈活現動物行為(2017/1/20全新出版)金鼎獎科普作家 張東君 專文導讀

內頁簡介

上頁下頁
  • P.1

  • P.2

  • P.3

  • P.4

  • P.5

  • P.6

各期珍藏

上頁 下頁
 

詳細資料

  • 條碼:471146629001510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現代出版,由此開始。商務印書館暢銷展,精選滿888現折88。
 

購物說明

退換貨說明

請注意!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

非屬上列品項之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