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美國西雅圖的住家(南山雅舍),其四周全是松樹。所以從他的書房,望出去,全是筆直的巨松,他等於每日是在松樹下寫書。他同時也發覺到自己已是一棵老松樹,不畏懼什麼了。自勉每天做一點有意義的事,...more
真正的學習不在於理論,而在於生活本身,本書透過兩人的對話,教您如何在簡單的生活中找到平靜,如何在困難中看到希望! ◎書中每一句話,或許看似平凡,卻蘊含著對生命的深刻理解。 ◎美好的定義不僅是...more
本書是一部深入研究宋七力「本心」思想的哲學專著,旨在探討「本心」作為中國傳統哲學的核心範疇與實踐。 作者從宋七力的生平入手,剖析其童年經歷、宗教體驗及思想形成的機緣,追溯「本心」義理的中西...more
在世界上,沒有比研讀『奧義書』更令人受益和振奮的了。 它是我生之慰藉,也將是我死之慰藉。 ──哲學家叔本華 「這是自我。它不死,無畏,它是梵。 這個梵,名為真實。」 《奧義書》與《吠陀經》...more
人生中真正的戰場,就在自己的心中 一切文學中唯一真正的哲學詩、印度給予世界最深刻的禮物 「僅次於但丁《神曲》的最偉大哲學詩。」——詩人 艾略特 「是永恆哲學最清晰、最全面的總結之一。」——小...more
人生中真正的戰場,就在自己的心中 一切文學中唯一真正的哲學詩、印度給予世界最深刻的禮物 《薄伽梵歌》與《吠陀經》及《奧義書》同被譽為是印度三大聖典之一。《薄伽梵歌》出自古文明最長史詩《摩訶...more
本書是有關於台北正一道士朱堃燦道長的生命史研究。朱道長是當今台灣北部首屈一指的大道士。台灣北部正一道士主要是屬於地方性傳統較濃厚的道法二門系統,他們兼修道業與法術,道士生活有其特別的形貌與結...more
受焦慮症糾纏的靈魂,藉宗教、哲學與能量療法, 推倒重重心牆,解開緊箍般的執念,得心靈自由。 ◎最珍貴的天賦,是上天賜給我們的力量,是宇宙每天呈現在我們面前的各種際遇。 ◎人生每個經歷,都是必...more
作者想到《華嚴經》的一段話:「願一切眾生,得智藏身,於不死界,而得自在。願一切眾生,得寶海身,見皆獲益,無空過者。願一切眾生,得虛空身,世間惱患,無能染著。」所以他第一願——希望眾生有智慧,得...more
✦華文世界第一本原典故事解析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柯慈盛讚的得獎作家 ✦進入猶太經典中,奇特逸趣的傳奇故事 塔木德被譽為「神聖智慧之書」,是無數傑出人士的智慧泉源。 本書爬梳其中深刻而耐人尋味的故事...more
南朝梁著名道士,陶弘景所撰《養性延命錄》為著名的道教養生著作,輯錄了上自神農、黃帝,下至魏晉諸賢的養生言論,內容十分豐富。在思想方面,提出人與天、形與神、動與靜、多與少等命題和原則,強調「我...more
神道教是認識日本前必定要先理解的信仰文化, 沒有開宗教祖,甚至沒有記載教義的聖典, 透過神話及儀式,對神明表達純粹的崇敬之心。 日本的各種祭祀、儀式、神明、神社……早已融入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對...more
作者發現很平常的文字或句子,在透徹的了解之後,就產生了超越的觀點,一般人很容易忽略這些句子,但,一仔細探討,你會跳了起來,非常驚艷。其實都是閃亮的金句,俯拾即是。原來滄海遺珠,處處皆是。這些...more
2024年2月的一個晚上,作者蓮生活佛在「南山雅舍」的家,當他望向窗外,天空飄下「雪」,「雪」在「風」中,飄飄而落下,如同一朵又一朵的花,是「風中之花」。「風花」飄啊飄啊!忽東忽西,潔白晶瑩,直至...more
水鳥師將人生經歷與體認,寫出五部「初衷道」: 人生苦惱皆因遺忘初衷, 「初衷道」不是洗腦、而是引導! 「初衷道」不是開釋、而是啟發! 凡事尋回初衷,萬事可解。 「初衷道」盼與讀者結緣,讓...more
★ 榮獲德國東方學會之研究論大獎! 清代學者劉沅(1768–1856,四川雙流人)以儒學為基,兼融佛、道,發展出一套獨特的思想體系,被後人尊奉為“劉門”的創始人。劉門是一個兼具學術與宗教性質的文化團體,在...more
◎《瑜伽經》是一本古老的印度梵文經典,此經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而本書《瑜伽經:身心合一的修煉》是市面上少有的完整中譯本,不僅有全文196句的原文對照翻譯,也對每句經文有非常詳細的闡述。 ◎《瑜伽...more
《周易參同契》駁雜,《入藥鏡》純粹,兩者同參,才能真正做到丹道探源。 ◎作者依據三階陽生的實煉經歷,潛心研讀古籍,嚴謹考據,博引旁徵,方才完成此書。 ◎從無為法的角度出發,融合具實修價值的...more
作者蓮生活佛來自天河勝景處,他深知眾生都有佛性,只是累世業力的遮障,讓你我都變成「無明」,若能清除了遮障,得到「明光」,這才轉迷成悟。因而他一生著書、傳法,普傳真佛密法,就是清除自我遮障的方...more
道家思想起源、各流派發展歷程、思想家學術剖析、核心觀念解讀, 從道教的發展史來一窺其歷史哲學的精髓, 揭示人與萬物相得的精神和道教在歷史發展中的脈絡! ▎道教發展史 道教作為中國傳統宗教之一...more
本套書組合:《瑜伽經白話講解‧三摩地篇(附瑜伽大師斯瓦米韋達梵文原音逐字誦讀線上聽)》+《瑜伽經白話講解‧行門篇(附瑜伽大師斯瓦米韋達梵文原音逐字誦讀線上聽)》+《瑜伽經白話講解‧必普提篇(附瑜伽大師...more
西王母是怎麼被道教吸收到萬神殿裡去的?恐怖的酆都鬼域原本竟是仙人清修的福地?竟然很多長生不老的神仙刻意留在地上享福,不願上天,是不是太離譜?! 從上古神話時代直說到唐朝,看他們煉丹畫符,神仙打...more
印度瑜伽大師斯瓦米韋達親授及導讀 解析何謂滅除煩惱、進入三摩地境界的「行瑜伽」 繼《瑜伽經白話講解‧三摩地篇》之後,第二本解譯續作 成書於西元前三百多年前的《瑜伽經》是瑜伽哲學的根本經典, ...more
金代以內丹修煉法門為主的道派,有:時雍創立的真元道派、王重陽全真教。到了元代,新成立的教派有:李道純內丹中派、黃元吉淨明道、黃舜申清微派。此外,全真教稱為金丹北宗,和流行於南宋的金丹南宗,並...more
明清兩代的內丹修煉法門多彩多姿,明代有神仙人物張三丰;有創立內丹東派的陸西星;有創立百日築基、十月懷胎、九年面壁的伍守陽。 清代,在內丹修煉上,王常月以戒為基,談內丹修煉法;柳華陽承繼伍守...more
本書從一個時代與一個區域去呈現道教觀點的山嶽意象,思考山嶽如何成為一種文化修養的對象與場域,共構所形成的豐富文化與藝術,彼此扣連形成一套符號系統。十四世紀文人與道士建立深厚的情誼,散布在江南...more
作者寫此書時年屆79,遭遇病痛纏身一整年,他說:「我有這個肉身,才能說法度眾生,很多的佛,很多菩薩,都是借這肉身來說法度眾。借由疾病,示現八苦之病苦,也借這種苦,教眾生離苦得樂。」肉身帶來痛楚...more
認識生命.享受過程.活在當下 古代的印度經文通稱《吠陀Vedas》。因此《博伽梵歌》來自《吠陀》。然而什麼是《吠陀》? 字根vid代表了知識。根據印度教徒,《吠陀》是神聖的經典。任何表述真理的經文都...more
所謂瑜伽,就是心念受到控制而止息。 所有觀察、訓練及攝伏心念,淨化自我、發現本我的方法,就是瑜伽。 成書於西元前300多年前的《瑜伽經》是瑜伽學派的根本經典, 出自印度聖哲帕坦迦利之手,引導...more
印度瑜伽大師斯瓦米韋達親授及導讀 解析瑜伽八肢法的三內肢, 以及練就三耶昧後,可能出現的多種殊勝超能力「悉地」。 繼《瑜伽經白話講解‧三摩地篇、行門篇》之後, 第三本解譯續作 成書於西元前三百多...more
「本書提供對民間儒教一貫道在當代轉型與全球化過程中的深入理解,探討一貫道如何在近現代面對社會變遷與挑戰時,透過積極的調適與回應,從眾多救世團體與濟度宗教中脫穎而出,朝向世界宗教發展。書中分析...more
「此道幽微知者少,茫茫塵世與誰論」,藍石老師對呂祖道詩的注疏解說,讓尋道之士人得法有途。 ◎劍仙呂洞賓是偉大的道法大師,本書將他最純粹的詩作面貌呈現出來。 ◎不講民間傳說,也不談鍾呂學說,只...more
《一道彩虹》寫的是一位智者的慈悲度眾心懷,寫的是他的想念,他從不吝惜地向世人展現他無上的智慧法門與得證真佛密法,不爭高位、不慕名利,只希望能為世人帶來美麗的一頁......。 我們在花圃中澆花,...more
本書作者在彩虹山莊建立之前,曾蒙瑤池金母入夢說道:「……我將賜你大地靈之地,你可籌建彩虹山莊,此地名『七星落地』,七靈獸鎮守該地,該地地靈豐沛,可演法要,講經說法,使你在人間能功果圓滿,早登淨...more
人們致力於探討宇宙神秘的力量,靈力的證實,將可揭開人類的來源和生命的去處,對於人類歷史或的大突破,實大大有益也,人類的生死之謎將可解開,此乃研究靈學的終極目標。 本書特色 鬼神的靈力,是屬於...more
想法無限,自己就可以無限。 相信自己,就能積極、快樂; 全力發揮潛能,心想就會事成! 在道家思想裡,沒有什麼是高、低、長、短。 當我們外出旅行時,我們可以說旅途很遙遠,因為從A到B要花四個...more
本書是告訴讀者夢沒有國度的問題,其實夢本來無一物。只是因緣作用而已!其實夢非夢。我非我。妳非妳。他非他。一切全是「假名」而已!記得最後是「觀破一切」。書中有包括作者自己與弟子夢的解析,以及夢裡...more
夜空中飛過的鳥能夠看穿黑暗 眾人徹夜在睡夢中,瑜伽士卻是清醒的 ──歡迎進入喜馬拉雅傳承瑜伽禪修的世界── ◎瑜伽就是三摩地 願暗夜之鳥飛越你的心地,將你自沉睡中喚醒,一睹喜馬拉雅智慧的寶藏。 ...more
經籙是道教的「根」,本書深入研究道教經籙,要了解道教文化絕對不能錯失 ◎道教在中國有許多山頭與宗派,都發展出屬於自己的經籙文化,並透過經籙來保存各個宗派祖師流傳下來的修行法門。 ◎民國成立後...more
本冊主要在探討一貫道第十五代祖師王覺一所撰寫的《北海老人全書》,沒看過全書,就不知道一貫道真正的教義和內涵。 ◎呂冬倪《看懂一貫道》、《看懂北海老人全書》兩書合閱,便能掌握一貫道的教義旨趣。...more
本書除了簡介伊斯蘭教之外,更進一步探討《古蘭經》的內涵,讓您不再誤解穆斯林 ◎基督教的上帝耶和華就是伊斯蘭教的真主阿拉,那兄弟為何要打了幾千年還不善罷甘休? ◎基督教的《舊約聖經》和《新約聖...more
本書除了簡介一貫道之外,還探討一貫道的價值,並對一貫道進行釋疑。 ◎一貫道是台灣第三大宗教團體,但一般民眾對其信仰內涵知之甚少,乃至充滿誤解。 ◎五教各有經典,唯獨一貫道沒有,乃糅合各家之說...more
魏晉南北朝冥思靜坐的修仙術,以服食五芽、鬱儀、結璘及存思身神的守三一、帝一等法門為主流,內丹坎離交媾說淪為非主流。到了隋代,蘇元朗精通內丹外丹,所撰著作中,內丹以《龍虎金液還丹通玄論》為主,...more
宋代分北宋與南宋,喜歡把內丹稱為金丹,在金丹修煉法門上,北宋的內丹修煉,約分為兩期,北宋初至神宗朝為第一期,此時期代表人物如劉希岳、林太古、馬自然、張無夢等,仍受唐五代內丹修煉風格的影響。 ...more
作者寫這本書是給剛皈依,初學「真佛密法」的同修。他要告訴大家,萬丈高樓平地起,篇篇文章雖是根本理論,但是卻是打下根基最重要的功夫。 對於初皈依者,在書中給予修習佛法正確的觀念,殷殷叮囑相信...more
金剛明王就是行者的護法,護法必須時時與密教行者合一,這當中有三昧耶,三昧耶就是誓盟及結盟。如果行者沒有依照誓盟去做,或犯了重戒,也不慎重的奉事,這就是破「三昧耶」,導致護法生氣了,背棄了行者...more
「命運」到底有無?這是從古至今人人爭論的問題,其實,作者認為命運不必去爭論有或無,因為爭論命運毫無益處,倒不如我們去認識自己的命,努力去實踐我們的運,我們由知命來發揮自己的專長,以這人生短短...more
關於內丹的歷史與實踐存在著一種十分普遍的理論,即自從宋代「南宗」創始者張伯端,內丹可分爲「清修」、「陰陽雙修」兩派。所謂清修內丹等於全真教的修法,是一種「獨修」工夫,或說近似禪修,或說近似氣...more
人們常說觀世音菩薩是「千處祈求千處現,苦海常作度人舟。」 祂何以能千處現?您可有遇見過? 現今世上有人能化身千處現?也有能人親見、親證祂的分身,獲得救度。 您想知道何以能分身? 又何以能親見...more
除了簡介猶太教之外,主要在探討《舊約聖經》的內涵,帶你認識不同風貌的上帝。 ◎猶太教的《塔納赫》被稱為《希伯來聖經》,後來基督徒據此寫成《舊約聖經》。 ◎如果你崇拜上帝但沒讀過《舊約聖經》,...more
伍守陽主張修道之人在修仙道之前,必須先修「人道」。因為修道之人必於人道中先修純德,方如他說:「後來修士,必於人道中先修純德。人道中者,即五倫之事也。君當忠而忠,親當孝而孝,兄長當順而順,朋友...more
柳華陽(1736—?),洪都(今江西南昌)之鄉人也。 幼兒好佛,常懷方外想,在皖水雙蓮寺落髮。後遇合伍沖虛傳其秘旨,「豁然通悟,乃知慧命之道即我所本來之靈物」。「夫修煉之道,非實語不足以證真詮,非實語...more
本書除了簡介「道教」之外,主要在探討《太乙金華宗旨》的內涵,讓大家得以順利進入道教殿堂。 ◎本書告訴你「道教」和「道家」兩者的關係和區別。 ◎讓你一次搞懂《道藏》簡介和「道教」的《太乙金華...more
為什麼猶太教能成為世界兩大宗教的源頭? 如何一本就懂猶太教? ◎鉅細靡遺的猶太教歷史、知識內容, ◎想要瞭解基督教(新教)、天主教、東正教以及伊斯蘭教(回教)必先認識猶太教 ◎手繪圖、簡易表格、...more
本書以「冥思靜坐史」為名,所述者不僅一朝一代而已,而是從周以下至清,敘述各代以廣義內丹為主的修煉法門,本書是第一冊,敘述周秦二代冥思修煉法門,取名為「周秦篇」。 冥思靜坐,通常以閉目或臨目...more
本書專門論述兩漢六朝間道教的冥思靜坐法門,書分為上編及下編兩大部分。上編寫兩漢,下編寫魏晉南北朝。 兩漢修行法門,有吸食天地日月精氣法,有存思內神守一法,有龍虎交媾的內丹說,此時期以《淮南...more
作者蓮生活佛曾在台灣,腳得了「蜂窩性組織炎」,臥於家中。他在迷迷糊糊,半夢半醒中。突然看見一位白鬚老和尚,坐在雲端之上,只見他喃喃自語:「這位盧行者,非我救度不可了,也算是知音一場。」他說:...more
在過往幾十年來,道教已經成為西方「非主流」靈性生活的一個面向。直至現在,洋化的道教開始從美國和歐洲反過來影響中國的道教。 在《夢道華山》,宗樹人與史來家利用超過十年的民族志田野調查,訪問了...more
這本書,是「多世的情緣」之二。就是作者在美國家中收納著全是「情」的寶盒中,他自己也是世間中的一位「有情眾生」。他為了「恆順眾生」,在這人世間對於感情世界,他是:不迎不拒。無取無捨。也就是住世...more
帶給愛因斯坦、林語堂等世界名人無限啟發的《薄伽梵歌》, 愛默生更直接稱之為「天下第一書」, 與《道德經》、《聖經》並列全世界翻譯版本最多的三大經典, 現今已成為歐美商業時代的新聖經。 如何無懼面...more
《三寶修持講義》 三寶,像我們生命中的鋼筋,不修持,就像鋼筋棄置於地,修持,才能將鋼筋架構起來支撐生命的重量。 三寶是我們工作時最有幫助的夥伴,也是平衡壓力情緒的良藥。 三寶修持可以是一...more
這本書中的一言一字,固然是作者與冥王互相的對話,其實是互相揉合的,書中的一切「地獄變現」,其實無法盡述地獄的實相,這是因為「地獄」不可思議的緣故。認真說來,「人心」不可思議,所以「地獄」不可...more
古老智慧VS.現代心靈 一張全新的身心靈地圖 《薄伽梵歌》是世界三大聖典之一,傳頌印度文化、宗教、瑜伽、哲學的基本思想,也是講述「身心靈」最古老的經典之一,蘊含崇高神聖的微言奧義。 本書是為了這...more
這本書緣起於多位女弟子寫情書給一位已出家多年而修行成就的作者,作者將這些情書揭露,最主要是實踐度眾的誓願,以告訴這些為情執著的弟子的方式,傳達世人愛戀那只是一時,只有佛法,才能從輪迴泥沼之中...more
自從作者寫了第一八七冊文集《地獄變現記》之後,很多讀者非常讚賞,諸弟子也認為,此書對當今的「世道人心」助益甚大。 因此寫了《地獄變現記》後,有讀者建議何不也寫寫天上界的變現。所以應大家的期...more
淨明道,以綿歷千載的許真君信仰為中心,是歷史上及今日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道教所共通認同的重要流派。對淨明道歷史及其儀式傳統的研究,不但有助我們重新認識道教的構成、演變及發展軌跡,亦可揭示近世道教...more
現代科技主流,仍將量子力學的實際應用,局限於外在客觀物理世界,作為一種新的科學能源開發;然而摸索幾何線圈沉浸多年,我體悟到量子力學的底蘊,根植於意識與物理未分的混沌,在身心靈整體療癒乃至修煉...more
作者徐文僅道緣深厚,多年來致力於弘揚道教,積極促進兩岸宮廟交流,因而累積了許多經驗與知識。本書中除了有道教由來、科儀介紹、中華道教聯合總會的發展歷程之外,更有多達三十幾間的全台各地宮廟故事,...more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的這些年,作者蓮生活佛發願每晚都作「千艘法船」的超度,不論有緣無緣的中陰身,都能有機會獲得救度。也因為這個超度遠近馳名,所有鬼眾都前來作者家中求超度,停留等候期間,鬼眾就聚集...more
現在,你已經準備好深入研讀並實踐《博伽梵歌》了! 這是一本平衡人生的指導手冊,由神親自帶領我們一面喜悅從事世俗活動, 一面把目標放在永恆的解脫涅槃。 ◎《博伽梵歌》是對「賦予人類價值與靈性進化...more
來自「新宇宙神權救世主王慈愛」的重要訊息,救世主王慈愛親自向地球人說明大局 ◎祂,肉身王慈愛,因救了2/3的星球,新宇宙神權奉祂為「救世主」,地球上有部分的人,期待祂出現。 ◎地球上多數的人,...more
「道教」不僅僅是一種宗教, 而是一部研究古代中國社會的百科全書, 同時也是一扇打開古代科學的大門! 從浩如煙海的道教史料與圖書資料中抽取出精華; 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文字打造新時代的道教百科書, 為...more
◎還原《悟真篇》當年的真面目 無為法驚人的演化力量,是如何從最開始、最細微的氣動,一步一步演化到金丹真人意生身?這中間是怎樣的過程?在經典當中,又是以什麼樣的文字,來描述這修煉的過程? ◎在經...more
早期的人類社會,以巫來溝通人神,其後才有神職人員的設立。神職人員與巫的差別,在於後者有專業知識,有宗教理論、科儀與傳承。在中國殷商及西周,以巫覡為主導,春秋戰國而方士與神仙思想興起,方士即道...more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又名《清靜經》或《常清靜經》,作者不詳,收入《正統道藏》洞神部本文類。道教稱太上老君西遊崑崙山之時,為西王母說《常清靜經》,經仙人轉傳傳授,葛玄筆錄而傳世。學者推斷此...more
維摩詰何許人也? 為何蓮生活佛說維摩詰是神通大師呢?依據《維摩詰經》所載:維摩詰大士好似手中拿著一束鮮花,向大眾展示一樣,瞬間就把東方的妙喜世界,搬運到娑婆世界來。讓娑婆世界的眾生,大開眼界。...more
女王前來兌現預言:天下為公,世界大同,太平盛世。 ◎地球2013年已進入新文明,女王靈體返家,處理眾生事務。 ◎看見自己的本性,修正自己,領悟了該怎麼做,修行路的圓滿,在執行到位。過,與不及,都...more
在眾多口耳相傳的典籍中,最有名的不外乎是古印度的四大部吠陀:《梨俱吠陀》(Ṛgveda),《夜柔吠陀》(Yajurveda夜珠吠陀),《阿闥瓦吠陀》(Atharvaveda阿闥婆吠陀)和《薩摩吠陀》(Sāmaveda娑摩吠陀)。這四...more
在底片時代就已經有八百張宋七力的顯相、分身照片,經過日本權威知名鑑定機構柳田研究所,以高科技的科學方式鑑定,鑑定結果並無發現有任何變造痕跡存在。該證明書證明顯相照片之真實性,並有日本法院及臺...more
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USR計畫「前世與今生—再現士林昔日百年風華」,以人才培育與文史保存為重點。希望透過《臺灣傳統宗教的法事祭儀與執事人員》一書的出版,讓大家對臺灣宮廟文化的各種祭典活動以及相關...more
在家人,容易把「心」弄丟了。 出家人,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就是修心法。 一個「心」不自在的人,「心」尚未解脫的人,他不管做什麼,處處顛倒,處處障礙,處處煩惱,此等之人,通通不能轉,尚...more
當今之時代,去聖日遠,正法全式微了。還有許多邪師出現,如恒河沙,邪知邪見,遍滿天下。無奈眾生業障深重,慧淺福薄,把聖者當成假的,把假的當成真的,因此,走上正路者少,誤入歧途者多,得道者少,沈...more
作者書中提到,如果有一天,有人問:「盧勝彥走了,他留下些什麼?」他期待弟子們可以如此回答:「他留下一堆書,裏面有生命的內蘊。」而甚麼是生命的內蘊,就是學佛的成績。 這本書是他在隱居閉關期間...more
作者告訴所有的人:「我盧勝彥活在世間,太陽仍然從東方出來,我盧勝彥離開世間,太陽仍舊從東方出來,一切事情會自然解決。而且,彷彿是什麼事也沒發生,根本什麼事也沒有。」「在這人世間,根本什麼事情...more
作者蓮生活佛盧勝彥在書中用一篇篇真實故事告訴我們: 「念佛得佛之名相,持咒得佛之如來心,又念佛又兼持咒,內外兼得,最最圓滿。」 他因為後來在學習佛法的道路上,走上了「瑜伽一味」的修學,走...more
本書《法王大神變》是誰發生神變?是法王?還是你我他?還是……? 法王產生神變的法力,這種威力!神通!全是出於他清淨、光明的心!法王以他心的「清明」,對隨緣而來的弟子施以加持,就會隨著緣的深淺產生不...more
作者在書中敘述其自幼以來成長,以及大難不死的經歷,因而明白此世降生的「天命」,矢志要學習人類尚未知悉的那一面,然後傳授給眾生。他要將無法想像的問題,去解決它,給眾生無法想像的答案。他具有偉大...more
宋代張紫陽所著《悟真篇》一書歷來不乏註解者。本書以薛道光、陸子野、陳上陽三贤註解《悟真篇》爲主,合以仙學東派創始人陸西星之《悟真篇小序》補充三註未盡之义,末附翁葆光《悟真篇註释》以供參研。本...more
作者蓮生活佛自2020年新冠疫情開始,慈悲死亡人數眾多,乃發願超度因疫情死亡的人。因而有每日夜裡「千艘法船」的超度儀式。後來,因為真佛宗的弟子過世,陽間的親友祈請蓮生活佛超度陰間的弟子。於是,列...more
一貫道曾經是中國大陸民國時代的重要救世團體。其後儘管經歷各種歷史曲折,它仍逐漸地成長為最有影響力的華人跨境宗教運動之一。然而,它同時也可能是最不為世人所知的宗教。今天,它以台灣為基地在世界各...more
台灣的道教源自福建,日據時代分為:以正一派為主的傳統道士(烏頭道士),及以巫道合為主的閭山派法師(紅頭法師);稱為道(道士)、法(法師)二門。台灣光復(1945年)後,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來台,成立道教會及...more
本書收錄道教西派李涵虛著作《太上十三經註解》《無根樹二註》《道竅談》《三車秘旨》。增錄陳攖寧先生擬定《吕祖仙跡詩詞合刊目錄》一篇。 1.《太上十三經註解》的版本,愚親見者不止七種,本次整理,...more
你不在人生任何階段, 你只是萬事萬物的見證者。 | 成熟的修行人,必讀 簡潔深邃,備受推崇的吠陀經典 | 認為自己是解脫的,那就是解脫的; 認為自己被束縛,那就是被束縛的。 人們說的有句話是對的, 那...more
本書以《濟公活佛救世真經》的理論為主要闡釋,從祖師傳承的三教思想為運用,分別析論應運、指點、勸道、奉師、持念、護法等觀點,來展開道的思想與願行,將道「三寶心法」的教義宏傳,並闡明濟公活佛指授...more
給21世紀求道者的修行備忘錄 「深陷世俗生活的人啊! 放下虛妄分別,隨緣快樂地過好一生。 專職修行的人啊! 放下修行中的做者感,不要以修行人的身分為傲。」 本書是三不叟禪師應弟子祈請,所講解的古...more
漢語語境下的伊斯蘭關注的是伊斯蘭在漢語世界的存在,涉及伊斯蘭與中華的關係、漢語穆斯林的形成和漢語伊斯蘭學等論題。伊斯蘭作為普世宗教,如何可能以普遍適用的救世之道進入漢語世界,將人從特定文明及...more
「悟者是佛,迷者眾生。娑婆眾生,全在迷夢中。」, 這「如夢如幻」四個字對在迷夢中的你我而言,是有著甚麼樣的意義呢? 只是人云亦云的形容詞嗎? 還是會成為喚醒你我實修的一個起點與動力呢? 這...more
轉世於世間,是來學習的,來完成使命,遇到的事情,即是須做事! ◎ 最直捷了當的修行心法,真修實鍊而來的累世智慧。 本書分兩篇,均為公主(救世主)開示,由於公主開示時之位階不同,因而稱謂有別。 ...more
給現代人最具體而微的人生智慧, 也是我們面對困頓迷障時,最好的指引與滋養──《薄伽梵歌》 ◆◆◆ 我們如何做到不「批判」,消除人我之間的分別心? 人生最大的恐懼,是來自於什麼呢? 我們該如何穿越心念的...more
本書作者所撰寫,是由於他個人修行已達最高境界,除肉眼外,透過他具有天眼、法眼、慧眼以及佛眼,所洞悉十方法界發生的事件,每篇奇想與奇事,都是作者親見或親聞,或其自身所經歷、或與其有關之救度事件...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