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仰展

排序依

共有185

中國人性論(平)

中國人性論(平)

「人性論」是研究中國哲學的主要課題。一個人本主義的中國思想傳統,「人性論」不僅是一種哲學思想,甚且是中國哲學的核心思想。中國哲學中天道性命等重要哲學觀念,皆以「人性論」之論證為主要思想內容或...more

批判的繼承與創造的發展─哲學與宗教二集(平)

批判的繼承與創造的發展─哲學與宗教二集(平)

本書分為兩部。第一部「中國思想文化重建課題」共收六篇論文,其中「批判的繼 承與創造的發展」與「中國文化重建課題的哲學省察」乃係總綱。「科技化資訊社會與 價值取向問題」是作者所建「生命的十大層向...more

先秦諸子論叢(續編)(精)

先秦諸子論叢(續編)(精)

先秦諸子為中國哲學之精華所在,各家均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各有建樹。本書所收各篇,文字清晰,思理整然,辨析異同,每多創見,讀後確能使人對各家獨特之精神面貌有深刻之認識,幸讀者不可失諸交臂。...more

新編中國哲學史(三下)(精)

新編中國哲學史(三下)(精)

一部哲學史,雖然是「史」,但也必然涉及「哲學」。當一位學人寫哲學史的時候,他不僅要敘述事實,而且要解釋理論。敘述事實是史學的工作,解釋理論則必須有確定的理論基礎與解析方法。而這種基礎與方法就...more

新編中國哲學史(二)

新編中國哲學史(二)

一部哲學史,雖然是「史」,但也必然涉及「哲學」。當一位學人寫哲學史的時候,他不僅要敘述事實,而且要解釋理論。敘述事實是史學的工作,解釋理論則必須有確定的理論基礎與解析方法。而這種基礎與方法就...more

新編中國哲學史(三上)(精)

新編中國哲學史(三上)(精)

一部哲學史,雖然是「史」,但也必然涉及「哲學」。當一位學人寫哲學史的時候,他不僅要敘述事實,而且要解釋理論。敘述事實是史學的工作,解釋理論則必須有確定的理論基礎與解析方法。而這種基礎與方法就...more

邁向未來的哲學思考(精)

邁向未來的哲學思考(精)

現代中國人如何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思想和理想呢﹖本書的野心即在於向此目標邁前一步。本書分三編,第三版並加上中文西文兩個人名索引。為了尋求一條走向未來之路,上編先介紹未來學;繼而從馬古西對未來的幻...more

晚學盲言(下)(平)

晚學盲言(下)(平)

本書九十篇,共分三部分,一為宇宙天地自然之部,次為政治社會人文之部,三為德性行為修養之部。雖篇各一義,而相貫相承,宗旨則一。其宗旨則為討論中西雙方文化傳統之異同。凡吾中華民族遞傳五千年廣土眾...more

中國哲學之路(精)

中國哲學之路(精)

本書命名為《中國哲學之路》,首先是要探討中國哲學的若干研究方法及應避免的歧途(上編);其次則是從傳統的天地人三個範疇勾劃出中國哲學思想的一些軌跡(下編)。此書以上編六章為主,其中第一、二、五章純...more

周易與儒道墨(精)

周易與儒道墨(精)

本書探討了《周易》與儒、道、墨三家思想形成之關係。三家從各個方面和角度發揮,擴展了《周易》所探討的人與世界,即人與自然(道家)、人與社會(墨家)、人與人(儒家)之間的關係。自然、社會、人己,三家都...more

周易與儒道墨(平)

周易與儒道墨(平)

本書探討了《周易》與儒、道、墨三家思想形成之關係。三家從各個方面和角度發揮,擴展了《周易》所探討的人與世界,即人與自然(道家)、人與社會(墨家)、人與人(儒家)之間的關係。自然、社會、人己,三家都...more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七)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七)

本書共收文十七篇﹐以討論有明一代之理學思想為主﹐尤以陽明一派為中心。特於王龍谿羅念菴兩人平日交往言論異同﹐詳加闡中﹐以見浙中江右王門之歧趨所在。公安三袁學一篇﹐從其學術思想之基本處發論﹐則其...more

哲學與思想─胡秋原選集第二卷(精)

哲學與思想─胡秋原選集第二卷(精)

作者在本書中﹐將其哲學分為存在論、學問方法論﹐及價值判斷論三部分。存在論分為物質、生命、人文三個層面﹐亦即中國人所說天、地、人。物質論、生機論、觀念論可在三方面分別應用而不相衝突﹐但也不可執...more

哲學與思想─胡秋原選集第二卷(平)

哲學與思想─胡秋原選集第二卷(平)

作者在本書中﹐將其哲學分為存在論、學問方法論﹐及價值判斷論三部分。存在論分為物質、生命、人文三個層面﹐亦即中國人所說天、地、人。物質論、生機論、觀念論可在三方面分別應用而不相衝突﹐但也不可執...more

中國社會思想史(下)

中國社會思想史(下)

本書討論之社會思想,涵蓋宋、元、明、清、民國等五個時代。除對各時代之社會背景略加陳述外,其中論及之主要思想家計有李覯、王安石、司馬光、范仲淹、葉適、許衡、方孝孺、王陽明、王艮、李贄、黃宗羲、...more

中國哲學之路(平)

中國哲學之路(平)

本書命名為《中國哲學之路》,首先是要探討中國哲學的若干研究方法及應避免的歧途(上編);其次則是從傳統的天地人三個範疇勾劃出中國哲學思想的一些軌跡(下編)。此書以上編六章為主,其中第一、二、五章純...more

先秦諸子論叢(平)

先秦諸子論叢(平)

先秦諸子之獨特成就,在能本經驗與理性樹立人生及政治之價值理想,及提供實踐此等價值理想之方法。本書所收各篇,對儒、道、墨、法各家思想之基本性格,均能予以經驗與理性之說明,於辨析同異之中,每多創...more

思辯錄─思光近作集(精)

思辯錄─思光近作集(精)

本書乃勞思光教授近年論著之選集,內容包括勞氏在國際會議中的 重要講詞,及有關中國哲學與思想史的數篇論文。其中所錄的專論及講詞,雖 屬一鱗半爪,但亦足以透露勞氏近年哲學思想之方向,可供欲探究勞氏...more

解構的中國知識型理論分析

解構的中國知識型理論分析

解構主義在法國60年代興起,而作者則在本書中述了《莊子》文本中已為中國文明、華人哲學世界隱含了獨特的中國解構知識型態。在二十世紀裡,數以千計的中國哲學現代化討論中,作者對此繼承並跨越入二十一世...more

中國思想傳統的創造轉化

中國思想傳統的創造轉化

創造轉化的觀念,超越了一百多年來,中國知識分子有關變革的看法,標示著中國文化重建的工作,已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本書的文章共分為三類:第一類屬於治學經驗與治學方法,可看出作者是如何為「創...more

中國哲學文獻選編(上)

中國哲學文獻選編(上)

中國哲學博大精深,典籍浩繁,有心鑽研者,每感難以窺探門徑,更不易登堂入室;陳榮捷院士以其高深學術素養,卓絕的治學精神、多年的潛心編著,完成本書的英文原著,作為在美各大學施教的教材,數十年來,...more

虛境與希望:論當代哲學與文化

虛境與希望:論當代哲學與文化

本書選錄的十五篇文章,皆為勞思光先生於一九八三年至二零零二年間撰寫的哲學論文或學術演講講詞,代表了勞先生最近二十年間重要思考成果的一部份。收錄文章中,部份從未刊行,另一部份則只在流通量有限的...more

中國哲學文獻選編(下)

中國哲學文獻選編(下)

中國哲學博大精深,典籍浩繁,有心鑽研者,每感難以窺探門徑,更不易登堂入室;陳榮捷院士以其高深學術素養,卓絕的治學精神、多年的潛心編著,完成本書的英文原著,作為在美各大學施教的教材,數十年來,...more

中國哲學的脈絡構造理論分析

中國哲學的脈絡構造理論分析

本書的寫作是希望在中國哲學的發展歷程作一反省,並且對莊子學、稷下學、易學、大乘漢傳佛學的脈絡構造作一理解,進而思考其在世界哲學未來發展價值地位。當然,對於中國哲學現代化的努力,以及回到世界哲...more

採掇英華-劉殿爵教授論著中譯集

採掇英華-劉殿爵教授論著中譯集

本書作者精通中國典籍,研究方法獨到,善於將不同經典的文句排列對照,找出異同,解決不少語法、校勘、句讀及版本問題,成績斐然。他的英文造詣也相當深厚,翻譯以準確嚴謹見稱,其中《論語》、《孟子》、...more

中國哲學史話(三版)

中國哲學史話(三版)

作者以中國哲學特有的路數來詮釋中國哲學,並用通俗的語言、輕鬆的筆調,深入淺出地介紹中國哲人的思想。書中以思想家為單元,在橫向方面勾勒出各思想家和思想學派的中心理論,以及與當時其他思想家和學派...more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一)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一)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凡三編,共分八冊,彙集了賓四先生六十年來討論中國歷代學術思想而未收入各專書之單篇散論。上編(一~二冊)自上古迄先秦,中編(三~四冊)自兩漢迄隋唐五代,下編(五~八冊)自兩宋迄晚...more

中國現代思想的起源

中國現代思想的起源

本書從中國社會是一個超穩定系統假說出發,著重討論中國歷代政治文化特點及其演化機制。本書的切入點十分有趣,通過比較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傳入及近代西方文明這兩次重大外來文化衝擊,探討中國文化融合消...more

古代宗教與倫理

古代宗教與倫理

作者強調中國古代文明演進的一大特色是文明發展的連續性。雖然夏、商、周的文化模式有所差別,但三代以來也發展著一種連續性的傳承。這種傳承已黃河中下游文化為總體背景,在歷史進程中經由王朝對周邊方國...more

著乎竹帛—中國古代思想與學派

著乎竹帛—中國古代思想與學派

本書探索自王馬堆帛書《周易》出發,一方面延長到易學與數術,於古代筮法及新發現《歸藏》的分析多有探究,另一方面又擴大視野,及於簡帛中的儒、道著作,對其性質,時代和思想特點各有說明。 作者簡介 邢...more

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

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

本書所研究的歷史時期為西周末期和整個春秋時代,著重研究「前諸子時代」的神話傳說、倫理觀念、家教信仰、禮儀文化、社會思想等,以說明這一時代的文化與夏商周文化的連續性,並經由對這個時期精神文化生...more

中國哲學精神溯源

中國哲學精神溯源

中國哲學乃一真自然之智慧,吾人如不能進入其中所特有之文字前之圖形世界,就無法看清楚中華民族進入人文後以文字所展現之自然智慧的根本基礎。自黃帝以至於春秋前之近三千年的時間裡,正是培育整個中國哲...more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八)(二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八)(二版)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凡三編,共分八冊,彙集了賓四先生六十年來討論中國歷代學術思想而未收入各專書之單篇散論。上編(一~二冊)自上古迄先秦,中編(三~四冊)自兩漢迄隋唐五代,下編(五~八冊)自兩宋迄晚...more

後古史辨時代之中國古典學

後古史辨時代之中國古典學

古史辨運動標誌性出版物《古史辨》第一冊創始於1926年,1941年出版的第七冊在戰亂中為《古史辨》劃上了句號。早在1949年前,共產黨理論家就對胡適思想多有批判,逐漸將胡適定性為國民黨反動派的代言人、美...more

先秦哲學的命論思想

先秦哲學的命論思想

「命運」與「自由」的問題,亙古以來,就是人類主要關懷的課題之一。當代台灣社會,對於運命的關注已經幻化為一股命理的旋風,在人們心底掀起一股威力驚人的浪潮。本書經由探討先秦哲學的「命論」思想,反...more

方東美先生的哲學典型【平】

方東美先生的哲學典型【平】

方先生的哲學典型,融貫儒、道、釋,通透中、西、印,而且深入科學、宗教、文化與藝術,鎔融浹化;並精通多國語文,除了英文優美典雅,還通德文、法文,兼及希臘文、拉丁與梵文,本身桐城派的中文,更是高...more

傳統倫理的現代挑戰

傳統倫理的現代挑戰

如今,傳統倫理已然面臨諸多來自現代社會的挑戰,而因此必須持續地進行內在意義的活化、轉化、深化與創化,以尋求全面而澈底的「再脈絡化」。本書作者即以此為關切的焦點,首先從現代之視野來反思儒家倫理...more

思想門─先秦諸子解讀

思想門─先秦諸子解讀

孔子是否“打劫”了儒者?儒學在現實生活中是利還是弊?《思想門》的作者黃堅認為徹底廢棄“儒學”,“國學”復興才有希望。這論點曾引起內地網民的激烈爭論,更被稱為“思想門事件”。 本書是對孔子、孟子、莊子...more

出土文獻與先秦儒道哲學

出土文獻與先秦儒道哲學

本書主要是結合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針對先秦儒家、道家哲學進行論題與學術分派的探索。 共分四部份。 第一是總論,探究如何運用出土文獻,提供哲學內容與思維的廣度、深度,並進行哲學起源與本原的探...more

權力、知識與批評史圖像:《四庫全書總目》「詩文評類」的文學思想【平】

權力、知識與批評史圖像:《四庫全書總目》「詩文評類」的文學思想【平】

文本是一段壓縮的歷史,歷史是一個延伸的文本。 《四庫全書》館臣閱讀文本時,通過歷史理解,釋放文本被壓縮的世界;館臣述評文本時,通過〈提要〉書寫,重新壓縮歷史。所有的歷史理解,都不免介入現實...more

觀念字解讀與思想史探索【精】

觀念字解讀與思想史探索【精】

本書是主編鄭吉雄教授多年來致力推廣「經典詮釋中的語文分析」研究計畫的集體研究成果之一。「觀念字」或稱「哲學範疇」,傳統學者稱之為「名」或「字」。哲理玄思的研究者一般都相信抽象概念是現象世界意...more

觀念字解讀與思想史探索【平】

觀念字解讀與思想史探索【平】

本書是主編鄭吉雄教授多年來致力推廣「經典詮釋中的語文分析」研究計畫的集體研究成果之一。「觀念字」或稱「哲學範疇」,傳統學者稱之為「名」或「字」。哲理玄思的研究者一般都相信抽象概念是現象世界意...more

智慧書─一次讀完諸子百家的精華【貳】

智慧書─一次讀完諸子百家的精華【貳】

*《長短經》是唐朝學者趙蕤所編撰的一本縱橫學著作。是歷代政績良好的帝王將相所共同熟悉的圭臬經典,《長短經》後人尊奉為小《資治通鑒》。趙蕤也因此書而顯名於世,世人有云:「趙蕤智術,李白文章」,...more

智慧書─一次讀完諸子百家的精華【壹】

智慧書─一次讀完諸子百家的精華【壹】

*《長短經》是唐朝學者趙蕤所編撰的一本縱橫學著作。是歷代政績良好的帝王將相所共同熟悉的圭臬經典,《長短經》後人尊奉為小《資治通鑒》。趙蕤也因此書而顯名於世,世人有云:「趙蕤智術,李白文章」,...more

智慧不老──韋政通教授八十演講錄

智慧不老──韋政通教授八十演講錄

年逾八旬的韋政通教授,畢生遍覽諸子百家,博涉古今中外,是海內外知名的文化和思想史學者。 韋教授從未受過任何學院的正規教育,但早年艱苦的生活,磨鍊了他的意志;而不懈的努力和對文化的強烈關懷,...more

先秦諸子百家爭鳴

先秦諸子百家爭鳴

今日的文化超偶來談先秦的文化超偶 二○○五年,易中天在中國大陸央視頻道「百家講壇」講了「漢代風雲人物」系列講座,將歷史以深入淺出、平易近人的方式展現給大眾,大受好評,成為中國最受歡迎的學者之...more

論中國哲學與文化

論中國哲學與文化

在過去的歷史上,我們中國人已建立了兩個文化理念,這在人類歷史上是沒有前例的事。在人類歷史上所有其他文化的民族,在建立一個文化理念完成之後,便永不再起。唯有中國人在建立一個文化理念完成之後,由...more

漫畫中國思想隨身大全

漫畫中國思想隨身大全

蔡志忠 繪著 陳鼓應、詹石窗等導讀 十五部原典的智慧脈絡+輕鬆的漫畫詮釋 海峽兩岸的學者導讀+近三百條成語索引 ── 全都貫穿在這一本書中 蔡志忠的經典漫畫系列,原來就膾炙人口,現在精挑其中十五部...more

先秦思想史稿

先秦思想史稿

先秦思想是中國思想的源頭,大體上可以劃分為名、兵、法、儒四塊,總歸不出於此。而道家則是連綴在名、兵、法、儒之間的線索。名學作為先秦學術的基礎,有優先關注的必要。雖然留存到現在的文獻(有關名學...more

中國現代思想史論(二版)

中國現代思想史論(二版)

本書以「啟蒙」與「救亡」的「雙重變奏」作為解釋中國近現代史和思想史上許多錯綜複雜現象的基本線索,在學術思想界引起了巨大反響,毀譽參半。許多青年學子贊之為提供了嶄新的範式變革(paragigm),大陸官...more

我山之石:儒道法的救世之策

我山之石:儒道法的救世之策

1.易家之言——易中天對先秦諸子的最新思考,后來居上,思想全面升華,問答古今,是了解先秦諸子百家思想讀本的“快捷版”和“現實版”。 2.國學智慧——諸子的思想很深刻,諸子的個性很好玩,儒墨道法,孰是孰...more

文內文外:中國思想史中的經典詮釋

文內文外:中國思想史中的經典詮釋

「文內」和「文外」指的是文本與文本以外所有外緣因素之間的關係。文本猶如王陽明所謂的山花,只是白紙黑字,本身並無任何意義,意義的產生全憑讀者的觀照,一經觀照,「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more

先秦兩漢改過思想之研究

先秦兩漢改過思想之研究

本書論述先秦兩漢改過思想,包括:春秋時代改過之學,計有《論語》等五節;戰國時代改過之道,計有《黃帝內經》等七節;兩漢時代改過之理,計有《論衡》等八節;結論:改過思想的內涵與意義;另附《抱朴子...more

殷海光全集13 學術與思想(中)

殷海光全集13 學術與思想(中)

殷海光畢生筆耕不輟,思想遺產,豐富多樣。他的論政文字,針砭所及,屢屢激蕩人心;他的學思著述,追問求索,更可啟沃靈思,發人深省。本卷輯佚補闕,總匯相關著述之大成,為引領讀者進入殷海光的學術思想...more

殷海光全集14 學術與思想(下)

殷海光全集14 學術與思想(下)

殷海光畢生筆耕不輟,思想遺產,豐富多樣。他的論政文字,針砭所及,屢屢激蕩人心;他的學思著述,追問求索,更可啟沃靈思,發人深省。本卷輯佚補闕,總匯相關著述之大成,為引領讀者進入殷海光的學術思想...more

辯學金言[譯注本]

辯學金言[譯注本]

中國古典的邏輯學稱為名學,亦可稱為辯學。 就如同古希臘哲人對人生、宇宙的追尋一樣, 邏輯思維的辯論首先在先秦時代閃現出智慧的火花。 古代中國的論辯之風鼎盛於戰國至兩漢時期, 儒、道、墨、...more

諸子百家大解讀

諸子百家大解讀

「大解讀」中的「大」,有三重含意:大視野、大背景、大系統。 大視野,就是時代的視野、五千年文明史的視野、橫穿中西方文明的視野、面向未來的視野。按這樣的視野,在諸子百家的範圍上,我們勢必要加...more

經學、道學與經典詮釋

經學、道學與經典詮釋

本書共收六篇短論,分上下兩篇,上篇以宋代的道學及與道學相關的經典詮釋為主題,下篇主要以清代《春秋》學為主要研討對象。前三篇論文圍繞著宋代道學而展開,討論了宋代道學家對經典的創造性詮釋及其所體...more

和諧就是一切

和諧就是一切

甚麼是道?和諧就是道。 和諧是道,和諧是維護人類健康生存、健康發展的根本之道。人既能夠創造歷史,人也被歷史所創造。你能創造和諧,和諧就是你的智慧福德;你也能破壞和諧,那麼,這種破壞也會讓你自...more

經史散論

經史散論

本書收錄作者近十年來在經史領域問學的一些單篇習作,題材比較散,故具名《經史散論》。 14篇文章,大概可以分成三組:前面7篇討論《詩經》、《左傳》、《周易》、《孝經》、《爾雅》、《中庸》等經書的相...more

新世訓:生活方法新論

新世訓:生活方法新論

本書是中國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在1939至1946年間創作的六部著作,即「貞元六書」的其中之一。 此書大部分文章先後發表於1939年10月至1940年3月的《中學生》雜誌上,是針對當時的新知識青年,在社會結構...more

文學.歷史.思想:中西比較研究

文學.歷史.思想:中西比較研究

本書內容並不僅限於文學或比較文學,而涉及思想和歷史等其他領域,以中西文學與文化比較為主線,選取了相關文章十四篇,其中最早的寫於一九八二年,最新的文章則剛剛完成不久,皆是作者三十年來在中西比較...more

通識中國哲學

通識中國哲學

清拆天星碼頭、同性戀問題、言論自由、色情的界限、年青人未婚懷孕等,都是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的議題,各方意見紛紜,究竟誰是誰非?我們應該如何作出判斷? 《通識中國哲學》通過介紹儒、道、墨、法、...more

經權,矯偽,愛

經權,矯偽,愛

經權,矯偽,愛 寫的是中國各朝文化思想的演變;說的是儒道釋三教融合,逐漸對華人文化的影響; 論的是統治者的權謀,融合西方文化發展的市場經濟,以及仁、義、禮、智、信的重新定義和實踐; 盼的...more

國學治學方法

國學治學方法

學術的講求,可分兩部分:一部分是道、是體;一部分是術、是用。孔子云:「下學而上達。」下學乃治學的方法,即「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子入太廟,每事問」、「發憤忘食」等是也。本書之作,在以國學為...more

從《五經》到《新五經》

從《五經》到《新五經》

《五經》是儒家的聖經,是道在人間的文本顯像,朱子編訂的《四書》則是八百年來儒家的新聖經。本書主張構成理學經學的核心著作除朱子編訂的《四書》外,還當加上《易經》,《四書》與新詮釋觀點的《易經》...more

中國哲學理解、詮釋與分判之研究

中國哲學理解、詮釋與分判之研究

本書是作者繼《宋明儒學新論》(高雄:高雄復文出版社,2005年7月)一書後,研究中國哲學的又一本專著。全書旨在呈現作者近幾年來,環繞「如何建立中國哲學詮釋的主體性?」此一「核心問題意識」,而對儒、道...more

間距與之間:論中國與歐洲思想之間的哲學策略

間距與之間:論中國與歐洲思想之間的哲學策略

當「差異」經常被人用來討論文化研究的時候,法國哲學家暨漢學家朱利安(François Jullien)觀察出其中的問題,因而提出兩個哲學概念:間距與之間,作為大家開展人類思想及文化資源。作者旨趣不在「做比較」...more

走近馮友蘭

走近馮友蘭

三史釋今古 六書紀貞元 四覺解人生 馮友蘭先生為中國近現代著名的哲學家,他的經歷與著述體現了近現代中國「傳統與現代」的交融與衝突。藉由14位當代哲學系學者與其弟子―孔繁、王仁宇、牟鍾鑒、余敦康、...more

當代中國哲學的知識論

當代中國哲學的知識論

吳汝鈞教授在本書以二十世紀三位重要思想家張東蓀、金岳霖和牟宗三為代表, 對當代中國哲學知識論展開全面、客觀且準確的論述,並有創發且獨到的思維見解。 知識論在傳統的中國哲學中未受到重視,一直...more

中國人之思維方法(修訂版)

中國人之思維方法(修訂版)

徐復觀(1903-1981)為當代著名思想家、史學家,畢業於湖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武漢大學前身),復以榜首進入湖北省立武昌國學館。二十七歲負笈日本留學。中年曾受教於新儒大師熊十力先生門下。五十歲遠離軍界...more

圖解中國古代哲學.先秦篇

圖解中國古代哲學.先秦篇

諸子百家,逐一解讀; 直觀圖解,輕鬆有趣; 聯繫當下,啟迪人生。 一本認識先秦諸子、了解中國傳統智慧的入門書。 中國人為甚麼格外注重名聲? 中國人為甚麼缺乏法治精神? 中國人為甚麼特別迷...more

東拉西扯: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

東拉西扯: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

說老人、說老師、說老話,東拉西扯間展現南師薰陶與歲月洗鍊的智慧。 轉身過去,想起人生路上的荊棘和花朵,想起老師,從前的老師,想起九十年來的自己,想起種種一切……於是提起筆,寫下第一篇,老人、...more

史作檉的六十堂哲學課:中國哲學精神溯源(精裝收藏版)

史作檉的六十堂哲學課:中國哲學精神溯源(精裝收藏版)

釐清中國哲學基本觀念, 在文化與文明歷程間, 辨明哲學與現實立場之經典。 本書為《中國哲學精神溯源》一書之2014修訂新印收藏版,採穿線裱布精裝裝幀。內容有八大篇六十小節,首篇為基本觀念之釐...more

人生行動,行動人生:生活中的儒道與易經智慧

人生行動,行動人生:生活中的儒道與易經智慧

道德就是行動! 哲學就是生活! 一生都受用的心靈成長指南 你是否認為,中國的儒道與易經哲學,高深莫測、遙不可及?與日常生活毫不相干? 事實上,哲學的重點並不是高深的理論,哲學所談論的,正是人生的...more

生和死

生和死

命運真的是前世注定嗎? 長壽就有人生價值嗎? 世上有人永垂不朽嗎? 以中國先賢言行、民間傳說,思考有關生和死的種種切身問題,輕鬆幽默,坦然探索生死的真正價值。 漫畫人物「博士」和「小問號」...more

先秦諸子中和思想研究論集

先秦諸子中和思想研究論集

本書為研究先秦諸子中和思想的專著,共收論文十二篇,另附錄佛學論文兩篇。在先秦時代,諸子百家紛紛提出中和治道之見,因此,本書研究的對象,即以道家、儒家、法家、雜家為主,涉及研究的古籍有《易經》...more

中國古代哲學史(全一冊)

中國古代哲學史(全一冊)

《中國古代哲學史》,本書講述了從夏代至漢初約兩千多年間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發展的歷史。作者運用了科學的方法,注重採用確鑿的史料還原古代的歷史,且採用了獨特的敘述結構,是眾多古代哲學史中較為出色的...more

觀念與味道:中國思想文獻中的概念譬喻管窺

觀念與味道:中國思想文獻中的概念譬喻管窺

本書旨在以認知譬喻語言學為研究視角,選取中國傳統思想文獻為研究材料,聚焦「視如見」、「思想是食物」與「修學是旅行」等三組「概念譬喻」(conceptual metaphor),觀察其運作模式與語言表現。首先分析...more

讀諸子百家悟人生大智慧

讀諸子百家悟人生大智慧

讀諸子百家悟人生大智慧 感悟中華文化最古老的智慧,超越最美妙的經典。 讓我們細細品味諸子百家中的智慧饗宴。 ■ 孔子:仁愛、和諧、誠信、安身立命的基石。 ■ 孟子:盡心、知性、知天、點亮人們的心...more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

中國近三百年哲學史

從顧炎武到王國維,評述中國近三百年哲學思想變遷史 本書將清初以至民國初年近三百年哲學史劃分為復演古代學術時期和吸收外來思想時期,並於每一時期之中又詳列各派和各家的學說著述以作比較。 本作品...more

經世與安身:中國近世思想史論衡

經世與安身:中國近世思想史論衡

經世需要安身,安身常為了經世。經世與安身,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相輔相成。但是,安身究竟如何經世?經世又怎麼反映安身的狀況?本書的論文,即是希望藉由具體史例,來分析這個重要問題。 劉芝慶,生...more

中國哲學史

中國哲學史

謝无量的《中國哲學史》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部明確以「中國哲學史」命名的系統哲學史著作,但長期以來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以《中國哲學史》為核心,加之其他各哲學人物與流派的專史類著作,共同構成了謝無...more

21 2 下一頁 跳到

縮小搜尋範圍

依價格帶搜尋

依購買狀態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