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2025年博客來春節過年各項服務詳情
本書旨在論述關於現代靈魂與一種新的審判權力之間相互關係的歷史,論述現行的科學—法律綜合體的系譜。在這種綜合體中,懲罰權力獲得了自身的基礎、證明和規則,擴大了自己的效應,並且用這種綜合體掩飾自...more
當代知名現象學專家弗林斯教授在編輯完舍勒全集後,對舍勒思想全面進行全方位勾勒的集大成之作,全書共有九章,分主題討論了舍勒重要的思想觀念,如價值、人格與愛在舍勒倫理學思想中的基礎地位,身體和同...more
本書呈現給讀者的是福柯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的一系列講稿和文稿,以這十年中在福柯思想中佔據中心位置的瘋癲、語言和文學為主題。這些文稿主要圍繞三個問題域來組織:瘋子在社會中的身份和位置,瘋...more
本書是國內第一部用馬克思的立場和方法對羅爾斯的政治思想作全面分析和批判的專著。本書以“自由主義在回應馬克思對傳統自由主義的批判中發展”這一思想史線索進入對羅爾斯正義理論的細緻考察。馬克思在《論...more
本書介紹了拉康的主體性理論。在後結構主義思想家宣佈“主體死亡”的浪潮中,作者逆流而上,探討了作為一個主體誕生的意義,帶領讀者一步步進入拉康的概念體系,解釋了一個人如何成為主體——導致精神病。本書...more
2001年6月11日,洪漢鼎教授在德國杜塞爾多夫大學蓋爾德澤策教授的陪同下拜訪了年已101歲的伽達默爾教授,地點是在海德堡大學伽達默爾辦公室。這次訪問具有重要意義。暮年的伽達默爾談到了他對未來世界及東...more
作為20世紀重要的思想大師,列奧·施特勞斯(Leo Strauss)的學術思考立足於嚴密的哲學思辨和精細入微的文本解釋,對於理解西方思想和西方文明的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本書聚焦于施特勞斯在歐洲時期的思想,以...more
愛,究竟是什麼?是激情,還是自戀?是幸福的源泉,還是痛苦的根源?愛一個人,意味着什麼?是給予,還是索取?是對內心渴望一蹴而就的滿足,還是不可避免陷入一場無盡的追逐? 《拉康論愛》借由對拉康研討班八...more
《哲學問題》是著名哲學家羅素在1912年出版的一部普及性哲學作品。該書在20世紀上半葉的歐美學界非常流行,引導了當時人們對於哲學學科的基礎認知。書中所討論的主要議題,當前哲學界依然在熱烈討論,包括...more
書信集收錄德國思想家本雅明信件300多封,由肖勒姆、阿多諾合力編輯,編年編定,加以註釋。展現了本雅明淵博的知識和獨特的文筆,揭示了思想軌跡的發展變化,提供了和他所處時代的思想家及各類人物的關係...more
本書研究福柯早中晚期在《瘋狂史》《詞與物》《性史》等相關考察中對我思、主體和主體性的考古學探索,呈現歷史與社會、語言與話語、倫理與政治等不同領域中諸多主體模式的構造過程,揭示歷史性先天與當下...more
1974年8月26日,米歇爾·福柯完成了《規訓與懲罰》,就在同一天,他開始撰寫《性史》第一卷。過了不到十年,《性史》的第二卷和第三卷出版。之後不久,福柯辭世,時在1984年6月25日,享年57歲。這十年,是...more
《西田幾多郎哲學文選》是西田哲學首次系統的漢譯。 《西田幾多郎哲學文選》是西田哲學首次系統的漢譯,共分四卷:第一卷《純粹經驗與自覺》,是西田哲學早期理論原理方面的代表作;第二卷《場所與無的限...more
《西田幾多郎哲學文選》是西田哲學首次系統的漢譯,共分四卷:第一卷《純粹經驗與自覺》,是西田哲學前期理論原理方面的代表作;第二卷《場所與無的限定》,是西田哲學中期的代表作;第三卷《行為式的直觀...more
《西田幾多郎哲學文選》是西田哲學首次系統的漢譯,共分四卷:第一卷《純粹經驗與自覺》,是西田哲學前期理論原理方面的代表作;第二卷《場所與無的限定》,是西田哲學中期的代表作;第三卷《行為式的直觀...more
《西田幾多郎哲學文選》是西田哲學首次系統的漢譯,共分四卷:第一卷《純粹經驗與自覺》,是西田哲學前期理論原理方面的代表作;第二卷《場所與無的限定》,是西田哲學中期的代表作;第三卷《行為式的直觀...more
本書精心挑選了柏格森的兩部代表性著作《論意識的直接材料》與《物質與記憶》進行闡述,對柏格森的思想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解讀。柏格森在這兩本著作中發展出了他與眾不同的時間概念,這個時間概念指的不是物...more
面對孤獨,人們面對其中的種種難題常常感到困惑。一方面做不到繞開或無視這些困惑,假裝無惑地生活下去;另一方面又不安於就此這麼困惑下去,久受其擾。 作者陳果將這些困惑當作自己人生的功課,用哲學思考...more
在這本屢獲殊榮的傳記中,歷史學家伊曼紐艾爾·盧瓦耶講述了20世紀法國最偉大的人類學家之一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真正的知識分子冒險家——的故事。本書以列維-斯特勞斯生平的四個主要時期為線索,為我們開...more
維特根斯坦呈現在“感覺-心理”語法探究中的實踐品格,經由經驗之規範秩序的理論擴容,最終深化為現代性話語實踐所依賴的諸生活形式及其倫理表徵,後者作為一種“倫理反應”,致力於對日常生活實踐的倫理省察...more
維特根斯坦在一戰前線所寫的戰時筆記,包括左手頁的私人加密筆記與右手頁的哲學筆記,因其與《邏輯哲學論》的寫作過程密不可分,從而具備不可替代的哲學史研究價值。本書編者、英譯者瑪喬麗·佩洛夫依據挪...more
本書由兩部分組成:《理性的功能》《符號的意義及效果》。《理性的功能》由懷特海在普林斯頓大學瓦尼克桑講座所作的幾次講演結集而成,探討了理性的定義以及理性如何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符號的意義及...more
這是一部在英語世界中比較著名的研究海德格爾的入門著作,中譯本誕生於每天要工作12個小時的流水線工人之手。這一事件深具意味:面對技術統治的世界,陳直證明了選擇的自由始終存在;思考即抵抗,而海德格...more
恩斯特·卡西爾以康得的先驗哲學理念為基礎,廣泛吸收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最新成果,構建其“符號形式”思想。本書指出,從根本上說,凱西爾的符號形式哲學是“認知現象學”。用“符號”概念取代傳統的“實體”概...more
本書以生命為主線,對20世紀法國哲學史的兩位重要人物的思想,進行了系統而深入地梳理和考察。第一部分主要研究柏格森的生命哲學,柏格森繼承和發展了19世紀下半葉法國哲學中的精神論傳統和實證主義傳統,...more
本書首版於2011年,時至今日仍然是國內拉康研究中涵蓋面最廣、篇幅最龐大的專著。 本書分上下兩冊: 上冊可以被看作是關於拉康生平的“小型傳記”,作者結合精神分析運動的歷史背景,詳細敘述了拉康和拉康...more
本書以編譯者獨有的學術領悟,將維特根斯坦這樣一個僅有的具有兩種哲學體系的哲學大家的思想進行分門別類的專題解讀。關於維特根斯坦,雖然他本人生前出版的著述極少,但他在廣泛的思想領域,留下了大量的...more
埃德加·莫蘭已經100歲了,但他仍然受到我們這個時代的折磨。這位人文主義思想家在他那個時代的流浪與希望、危機與磨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這本書中,他向我們傳遞了自己在百年人生中對人類複雜性的經驗...more
本書將薩特早期自由理論作為研究對象,從現象學、倫理學的視角予以較為完整、系統的研究,這對於深入分析與全面把握薩特思想有著基礎性意義。 本書內容豐富,既有從文本出發的薩特原著解讀,也有從問題出...more
該書稿在進行文本深度解讀的前提之下,圍繞鮑德里亞後期思想中的擬真語境,聯繫國外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思想背景,充分借鑒國內外學界在相關問題上已經做出的理論探索,對擬真等關鍵概念進行探討。 本書稿旨...more
雅克·德里達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大學講課中度過的,最初是在索邦大學,之後二十余年在巴黎高師,1984年直到去世則是在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以及全世界多個高校。 德里達1975-1976年在巴黎高師開設的研討班...more
本書為2016年出版的張一兵著《回到福柯》的作者修訂版,在原書基礎上添加了新版序言與內容上的補充。 《回到福柯》作為“回到”系列的第三部作品是張一兵教授對福柯哲學的重讀,提供了一種當下學者對於福柯...more
二戰後法國現象學家蜜雪兒·亨利訪談錄首度中譯! 相較於薩特、加繆、波伏娃、阿爾都塞等同時代人,一生遠離學術潮流中心的亨利,雖然生活得像一名隱士,卻對思想本身更加專注且純粹。他創造性地繼承了胡塞...more
與女性相關的主題一直是精神分析理論與臨床研究的核心關切點,同時也是很多其他學科與精神分析學的交叉點。本書圍繞拉康精神分析中的女性概念及其與受虐狂、女性特質、癔症、愛、死亡的關係等內容展開,同...more
本書聚焦于海德格爾的經典篇章,使其經典理論遺產再次進入當代大眾視野。海德格爾是20世紀最有影響力但又最難以理解的哲學家,漢娜·阿倫特、尤爾根·哈貝馬斯、讓·保羅·薩特等許多重要哲學家都深受其影響。...more
本書以海德格爾的“是論”為核心,對其思想加以重構。作者認為,直到海德格爾,才在西方思想史上第一次明確對什麼是物之“所是”、物何以能“是”,以及如何“是”其“所是”(即本質之真與真之本質)等提出質問。海德...more
該著作是法國當代著名哲學家阿蘭·巴迪歐的代表作《存在與事件》第二部。這本書探討了當代激進理論中的一個核心問題,即主體與真理的關係問題。巴迪歐試圖在資本主義全球化和虛偽的意識形態壓抑與欺騙的時...more
這是一本輕巧的冥想實踐指南,體量輕盈、內容好懂,適合對冥想有興趣,但不了解冥想是什麼,也不知道如何着手的人。作者以平易的方式介紹了冥想是什麼、有什麼用,隨文穿插有17個冥想小練習,由易到難、循...more
本書以梅洛‐龐蒂晚期思想為發展線索,以福科對現象學的批評為收束點,透過梅洛‐龐蒂思想與胡塞爾、柏格森、列維納斯、福科、德勒茲等哲學家的哲學論辯系譜,將議題部署於三個思考平面上:“身體現象學與身...more
本書從理論、方法和運用三個維度,探討並使用福柯的考古學方法,反思當下、主體、批判、啟蒙、知識型、勞動、西西弗斯、生命政治、動物倫理和權力技術等哲學問題。在呈現福柯思想豐富性和複雜性的同時,將...more
亨利·列斐伏爾(Henri Lefebvre,1901-1991)是傑出且重要的法國馬克思主義者、日常生活批判理論之父。他推動了馬克思主義日常生活研究的系統性轉向,開闢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微觀視域。列斐伏爾的傑出貢獻在於...more
在這本書中,馬克思的思想不再是枯燥的理論,而是一場關於技術、異化和世界征服的思想之旅。與馬克思對話,發現一個的世界。 這部深刻解讀馬克思思想的力作,不僅展現了阿克塞洛斯的獨到見解,更是他構建...more
本書是法國哲學家阿爾都塞的重要遺稿之一。書稿仿照列寧《怎麼辦?》為題,寫於1978年,屬於阿爾都塞“自我批評”工作的巔峰時期。 作者以其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認真反思了1968年運動之後“歐洲共產主...more
在這個浮躁功利的時代,人人都奔波忙碌,幾乎每種事物和每個人做事的價值都以“有用與否”這個尺度來衡量。久而久之,人退變成了工具,生活和工作漸漸毫無意義,走向人生疲憊、精神掏空的地步。哪裡可以尋得...more
《復旦政治哲學評論》是以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創辦的中國第一個“政治哲學”博士點為學科依托,創辦中國第一本政治哲學專業性學術讀物。以“根據中國、學術為本”為學術理念,堅持純粹的學術原則,...more
本書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前八章為第一部分,首先按照時間順序對羅蒂的經歷進行了介紹,包括其父母的生活經歷和羅蒂本人的求學經歷。后兩章為第二部分,從社會學的視角重新審視了羅蒂的思想和職業發展。但與...more
尼古拉·哈特曼是一位值得重視的現代德國哲學家,應該成為現代西方哲學的一個重要研究對象。哈特曼哲學中最重要、最值得關注的,是以他的所謂“存在學三部曲”——哈特曼討論存在學問題的三部著作,即《論存在...more
2018年圖靈獎得主楊立昆(Yann LeCun)說:“在我有生之年,如果我們能開發出智力水準達到貓或老鼠的人工智慧,那麼我也會非常興奮。”楊立昆這段話呼應了布魯克斯(Rodney Brooks)1999年在《寒武紀智慧》一書...more
本書致力於對海德格爾的“德國古典哲學闡釋”做出統一把握和深入思考。海德格爾對德國古典哲學(包括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哲學)的闡釋是繁複的,但並非雜然發生,而是共同歸屬於一種整體評判,都是這種...more
福柯思想中那些來自馬克思的影響被長期低估。這是因為,既有研究傳統忽視了福柯解構西方式現代化的理論維度,後者直接受到馬克思影響。正是通過重新閱讀《資本論》等文本,福柯才能夠基於西方式現代化轉型...more
維特根斯坦語言哲學始終保持“確定性”的問題意識,為確定性問題提供了極具洞察力的語言視角。本書從“確定性”概念入手,基於維特根斯坦的意義觀和理解觀,旨在對維特根斯坦語言哲學中的確定性思想作出一種連...more
施特勞斯是20世紀偉大的政治哲人,他復興了古典政治哲學傳統,重新挑起思想史上極為重大的古今之爭問題,並在寫作技藝上重新發掘出古今哲人的隱微寫作傳統。在他身後,形成了一個哲學流派,並且他的思想也...more
本書是兩位思想巨擘利科與馬賽爾六次對話的文字成果,介紹了利科的存有論以及對馬賽爾研究的立場。 1968年,保羅·利科多次拜訪了業師馬賽爾,並與他討論有關形上學、存在主義、戲劇、神聖、死亡、科技等問...more
《思想方式》是英國哲學家阿爾弗雷德·諾斯·懷特海晚年關於其哲學思想的總結。 本導讀內容主要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對貫穿懷特海哲學體系之“形而上學—宇宙學邏輯”“歷史—經驗邏輯”與“實踐—倫理邏輯”各自...more
“寫作是為了擺脫自我面孔”,這是具有多重面孔的福柯的明確志向。儘管過着形色各異的公眾化生活,他卻將自己的個人生活籠罩在神秘之中。從某種意義上說,福柯的生活也是法國知識分子的生活。戴維·梅西通過...more
《否定的辯證法》是阿多諾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它從多個不同的維度展現了阿多諾的最核心的哲學思想,即否定的辯證法。本書試圖克服哲學史上主客體二元對立的形而上學傳統,克服從人類文明的根基上就已經出現...more
本研究以梅洛-龐蒂的“表達”理論為線索,從身體表達、語言表達、繪畫表達三方面來解讀梅洛-龐蒂的美學思想,並致力於發掘他的“表達”理論在當代的美學效應。 首先,以梅洛-龐蒂的身體理論為參照,對比安托...more
本書是一本關於福柯的研究專著。福柯與韋納,一位是哲學家,一位是歷史學家,他們都是思想界的翹楚,都在各自的工作中創造了“範式性”的轉換,他們各自也在相當長的時間里相伴而行、共同戰鬥。 在這本書中...more
本書為清華大學教授汪民安介紹法國著名后現代主義哲學家福柯的入門學術專著。福柯是20世紀最有影響的思想家之一,也是目前學術界最熱門的人物、國內譯介了不少福柯的著作,但原創的、研究性的力作並不多見...more
實用主義的再次復興,發生於分析美學衰退、美學發展陷入困境的背景下。美國猶太裔美學家理查·舒斯特曼是實用主義再次復興的焦點人物。洞悉到單純地依靠術語的澄清和語詞的分析無法真正地解決美學與藝術的...more
本書為清華大學教授汪民安介紹法國著名哲學家、作家羅蘭·巴特的入門學術專著。作者結合羅蘭·巴特從結構主義到后結構主義轉變的過程,較為全面、清晰地闡釋了羅蘭·巴特的思想發展脈絡和思想特徵,及其在法...more
基督教總是宣稱自己是歷史的宗教,並意圖在真實歷史事件的基礎上建構自己的神學和教義體系。這種做法,一方面使基督教與純粹神話故事相區別,但另一方面卻又讓它不得不承擔證實自身歷史基礎的責任。本書從...more
本書是對海德格爾哲學思想的全面介紹。有名海德格爾專家彼得·特拉夫尼基於文本,從海德格爾最早期的實際性的解釋學到最晚期的四合思想,對生活的實際性、存在之意義、存在之歷史、技術的本質等基本主題做...more
阿多爾諾是法蘭克福學派批判理論第一代代表性人物,他在哲學、美學和社會哲學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理論貢獻,出版了諸如《啟蒙辯證法》《最低限度的道德》《否定辯證法》《美學理論》等經典著作。關於他的道...more
作為二戰後最為知名的美國公共知識份子,愛德華·薩義德常與諾姆·喬姆斯基、漢娜·阿倫特、蘇珊·桑塔格並稱,而唯獨他靠教授文學為生,並從比較文學的專業出發,發起對西方殖民主義遺毒和帝國主義文化的清算...more
古希臘的蘇格拉底將時代的問題上升為哲學問題,通過回答哲學問題來回答時代的問題。而二十世紀德國哲學尤其優秀地體現了這一傳統。從德國現代哲學的誕生開始,它就與德國二十世紀的動盪歷史纏繞在一起。無...more
本書希望在討論源初自然法這個法理學之中的哲學論題的同時,效仿海德格爾本人的現象學寫作方法展開討論:第一,本書的問題意識肇始于現代性危機,希望通過自然和人的互屬關係勾勒出廣義上自然法(Naturrech...more
雅斯貝爾斯哲學向來被定為“存在主義”,近些年其“世界哲學”得到關注。本書突出雅斯貝爾斯“哲學信仰”思想,並認為“哲學信仰”是雅氏全部哲學思想的基礎與核心。本書梳理、闡明哲學信仰的提出背景、基石、“物...more
本書聚焦于“生存”與“理性”之間的致思張力,逐層深入地探察了雅斯貝斯的思想淵源、涵淹於其精神探索歷程中的藝術之思、藝術家論的整體旨趣、雅氏所論藝術家的不同生存樣態,重點對雅氏所闡說的客觀表現型的...more
(1)漢娜·阿倫特在《人的境況》(vita activa,直譯《積極的生活》)中通過對希臘、羅馬古典思想以及古希臘城邦公共生活經驗的考察,探索了政治的源始意義和積極生活的古典結構;同時,通過對現代性的反思和...more
本書為紀念施特勞斯逝世五十周年而出。施特勞斯不僅是偉大的哲人,也是偉大的老師。他的學生,後來成為哲學教授的雅法在談到他時動情地回憶:“每本大書都是一座寶島,或者更具體地說,是一張寶島的地圖。...more
尤爾根·哈貝馬斯(Jürgen Habermas—)是被譽為“當代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的德國哲學大家,當代最重要的理論大師,本書是哈貝馬斯年屆九十之際對自己哲學觀的再闡述,對其哲學世界路徑的反思和整理,併為讀者...more
本書由廈門大學副教授王凡柯對《本雅明全集》中的廣播作品進行選編和翻譯,收錄了瓦爾特·本雅明於1930年代至1940年代主要在柏林廣播電台和在法蘭克福西南德意志廣播電台播出的廣播節目的文稿,並邀請了《...more
本書是作者在臺灣大學哲學系講授《存在與時間》十多年的成果;2003年由臺灣大學出版中心出版,2006年第二版,2020年修訂第三版。全書語言通俗,並結合日常的生存境遇來闡釋;行文中對重要術語都同時給出了...more
本書聚焦于波伏瓦的經典篇章,使其經典理論遺產再次進入當代大眾視野。西蒙娜·德·波伏瓦(Simone de Beauvoir),法國存在主義作家。本書摘節選了一些主要文本來解釋基本主題,如波伏瓦的調查,這些調查有關...more
亞歷山大·科耶夫(1902—1968)是俄裔法國哲學家,對20世紀眾多法國哲學家產生過重要影響,其黑格爾研究至今在哲學界發揮着作用。這部思想傳記完整地詮釋了科耶夫的作品,包括大量未發表的內容,展示了一個挑...more
作為弗萊堡大學海德格爾講席教授,君特·費格爾的《馬丁·海德格爾:自由的現象學》是其成名作。該書以《存在與時間》為主要文本,認為海德格爾哲學可被歸結為一種自由的現象學,其存在論的基本範疇,如此在...more
維特根斯坦20世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他的思想就像是一個巨大的謎團:一方面,他提出的認識世界的方式顛覆了過往人們對哲學的理解;另一方面,其前期思想與後期思想之間存在的顯著差異,也為我們理解維特根...more
本書討論了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中所呈示的一些關鍵性概念如存在、此在、時間、真理、藝術、語言以及存在之作為歷史等。整體上展現了海德格爾以《存在與時間》為代表的哲學思考路徑:從存在者出發追問存...more
本書以狄爾泰三部主要倫理學著述《施賴爾馬赫倫理學原則批判》《試析道德意識》及《倫理學體系》為核心,追蹤狄爾泰構造性倫理學整個產生和發展變化過程,系統梳理和解讀他的構造性倫理學思想,闡明倫理學...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