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ssion Worker 臺大人職場手冊》今年的主題為「What s Your PLANe?」,編輯小組用「機場」比喻不同的職涯選擇與歷程,每位學生在畢業前夕來到登機口,選擇屬於自己的飛機,挑戰未知的藍天。本屆手冊紀...more
什麼是好生活?好生活是幸福的嗎?這些永不過時的問題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似乎都能回答一二。例如出身高低、榮譽有無或財富多寡等,是影響一個人是否生活得好及幸福的因素。然而為何日常經驗中,真正...more
本書是台灣第一本針對台灣新移民族群傳播與傳播權,進行理論探討與實際調查族群閱聽人的研究專書,不僅豐富台灣族群傳播研究,對於製作族群節目的媒體業者以及族群傳播政策的制定者亦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more
本書蒐集、譯註日治臺灣時期的醫療、公衛重要史料及文獻,是研究日治臺灣醫療公衛史極其重要的必備書。內容共分三部分:第壹部,譯註堀內次雄、丸山芳登撰寫之〈臺灣醫事衛生年表〉,記述當時醫療、公共衛...more
《物聯網DEF》一書以臺大電機系「物聯網應用系統專題」課程與實作教材為基礎,著重部署(Deployment)、賦能(Enablement)及實踐(Fulfillment)等實務應用議題,歷經3年反覆修正後編撰而成。 本書參照「...more
從晚近的《俗女養成記》、《花甲男孩轉大人》,2010年代的《真愛找麻煩》、《回家》,再上溯至《流星花園》,台灣電視劇從被納入新自由主義全球化就成為東亞流行文化圈一員,記錄著流行文化的種種趨勢和變...more
如果上帝存在,為甚麼祂不顯現自身,向世人宣示自己的存在? 抑或,根本就沒有上帝? 這是纏繞宗教信徒千百年的問題,在學界卻鮮有討論。直至1993年,著名無神論宗教哲學家J. L. Schellenberg出版本書...more
本書主要針對高中與大學開始接觸程式設計的初學者,及想學好C++11程式設計的讀者所設計。書中文字敘述力求淺顯簡潔,並以大量範例、片語、學習要點、風格要點等方式,逐步引導初學者進入程式設計的領域。 ...more
英語世界關於臺灣早期歷史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重新定位平埔族群在臺灣歷史發展中的關鍵角色 十七及十八世紀中國人口及經濟成長的趨勢,如何與朝代和政治制度的變遷,共同形塑臺灣社會的發展? 清代中國的...more
中國的家長很重視子女的教育,普遍希望孩子能讀大學,而這是台灣社會也不陌生的現象。澳大利亞人類學家任柯安將這種大眾對教育一致的期望稱為「教育欲望」。 在本書中,任柯安把長期在中國山東鄒平觀察...more
*呈現日治時期台灣電影史,並重現台灣電影史中失落的一環。 *善用中日語的日記書簡、訪談、政治外交檔案等新史料解開歷史謎團。 *解開台灣-上海-重慶三地間電影周邊的政治性,並循線勾勒出跨界台灣電...more
殷海光的思想世界,錯綜複雜,其變遷轉易的歷程,具體展現了深具自我反省能力的知識分子,如何困心衡慮,始終求索無止。最能看出殷海光的這種「變遷轉易歷程」,莫過於本書---「殷海光全集」第五冊《光明...more
本書以平埔族岸裡社群作為主要案例,探討清代臺灣的治理部署與抗爭政治。除說明三層式族群空間體制如何在國家權力策略性的治理部署與底層──「熟番」與「奸民」──的對應行動和反抗下,生成與轉化之外,同時...more
本書以跨地域和跨學科領域途徑研究伍連德(1879-1960)。伍連德不只是大家熟悉的「抗疫鬥士」和「中國現代醫學先驅」,他也是被忽略的公共知識分子、外交家、社會活動家、人文主義者、遊記作者和文史學者。...more
唐君毅先生是近代中國最受人注目的一位思想家,惟大部分關於他的討論均忽視了其思想背後的問題意識:唐先生的思想實是對「唯物主義」所作的一個回應。至於唐先生回應唯物主義的方法,並非純然破斥唯物主義...more
This edited volume is intended to showcase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the collaborative intellectual enterprise that the A......more
為什麼以利潤為導向的台商, 和以尋租為動機的中國政府機構, 會認為合作符合共同利益? 台灣是中國崛起的受益人也是受害者,這種雙重性點出當今世界與中國的關係糾結。本書從台灣觀點提出對中國經濟崛起...more
以即興戲劇角度切入,挖掘歌仔戲過去未被認可的成就, 瞭解歌仔戲如何憑藉「做活戲」出奇制勝,從鄉野躋身內臺戲院。 歌仔戲圈內稱「幕表制的即興演出」為「做活戲」。本書總結作者近二十年深耕臺灣民間...more
本書輯錄歌仔戲重要資料、名家講戲範例、表演工作者筆記與傳記等, 不僅為「做活戲」研究的重要文獻,也是藝術家壓箱寶的首次公開。 歌仔戲圈內稱「幕表制的即興演出」為「做活戲」。本書總結作者近二十...more
殷海光喜歡以筆代言,與朋輩、門生們神交翰墨。殷海光的書信,或抒懷言志,或論學傳道,或品鑑人生;時時發出妙趣之語,亦偶有現實處境艱辛之喟歎。其書信,理性與感性交織並融,其筆鋒則秉持一慣的特色──...more
《殷海光‧夏君璐書信錄》這本書,既是純真深刻的愛情書寫,亦是兩個人相互扶持的真情紀錄。當然,由於殷海光的歷史身分及其時代背景,它更是珍貴的「私文書」一手史料。 《殷海光‧夏君璐書信錄》共收錄...more
1998年「郭店楚簡」的公布,原本讓學界對中國古代思想史之重建充滿期待,然而,至此已過二十五年,主要研究成果迄今還只留在竹簡編聯、文字隸定及訓詁等文獻方面的研究;藉此建構新的中國古代思想史的過程...more
《中國非漢族易學史論》是「亞洲易學史研究三部曲」的最後一部。第一部《易學對德川日本的影響》(2009年)探討易學在近世日本思想與文化的角色。第二部《東亞易學史論》(2017年)研究易學在日本、朝鲜、越南...more
本書以泰雅族、太魯閣族及賽德克族為切入點,探討台灣南島民族和外在社會互動之動態過程,一方面關心其文化觀念在不同歷史脈絡下如何展現各自的內涵與實踐方式,另一方面探究地方社會文化在殖民統治、國家...more
《政治與社會》(分上、中、下三冊)收錄殷海光一九三五年以後發表於各報章雜誌上,有關中國社會政治問題之探討的文章。全書依照文章發表的先後順序排列編纂而成。讀者可從書中瞭解殷海光之政治思想發展的一...more
《政治與社會》(分上、中、下三冊)收錄殷海光一九三五年以後發表於各報章雜誌上,有關中國社會政治問題之探討的文章。全書依照文章發表的先後順序排列編纂而成。讀者可從書中瞭解殷海光之政治思想發展的一...more
作為統治核心的專業法律人,對殖民地台灣留下了什麼刻痕? 本書是一本正統的法思想史學術著作,運用嚴謹、專業的比較思想史的方法,加入法社會學的觀點,追溯日本在臺殖民法律人──法學者、法官、檢察官與...more
早田文藏, 他是享譽國際的「臺灣杉」的命名者, 也為臺灣建立8個新屬、1,636筆新學名, 他的一生,成就出近代臺灣植物學的輝煌年代。 早田文藏(1874~1934),日本新潟縣加茂町人,16歲矢志於植物...more
本書為慶祝臺灣大學創校70年出版,中日文對照。為臺灣大學首度將前身臺北帝國大學17年納入校史。內容主要分為三部分:(1)1998年為慶祝臺大創校70年,由《臺大校友雙月刊》辦理臺北帝大日籍及臺籍校友回娘...more
世界佛學研究進入21世紀,觀點和方法轉趨多元,除傳統佛典文獻思想的分析考證,也逐漸參與當代學科的知識討論,「跨界」到各式哲學問題的對談交流。本書即以佛教觀點探討當前學界熱門的「心意識」主題,除...more
不只是日本帝國史,更是東亞殖民地史! 以整體性視野,掌握各地域的相互關連, 重現戰前日本帝國主義對殖民地與占領區的統治樣貌。 研究臺灣史,自不可不將其置入東亞殖民地史的脈絡中相互檢視。本書分析...more
殷海光自1949年起執教於臺灣大學,育英無數,林毓生即為其一。1955年,林毓生開始師從殷海光,問學之路深受影響。1960年,林毓生負笈北美,與殷海光通信不輟,相知愈契。本書匯集雙方往來書信為一帙,保存...more
幸運的牛頓,在探索科學中度過快樂的童年。……大自然對他無所隱藏……他在我們前方,堅強、肯定且獨一無二。──愛因斯坦(A. Einstein) 動力學是一門包含運動學和運動力學之基礎工程力學。廣泛應用在土木、機...more
井上圓了(1858-1919)活躍於明治中期到大正前期,是「東洋哲學」學術領域的主要創始者或推動者之一。邁入二十一世紀之際,學界開始重視圓了對於東亞思想、學術及社會活動的巨大影響。 本書以井上圓了的...more
殷海光說過,「書」乃是「人類最高級的心靈 滿足的發明」。以「真愛讀書」,「為讀書而讀書」的「讀書人」自期的他,更願意將自己的讀書心得與公眾分享,因為在他看來,「如果獨閱好書而不介紹大家, 在這...more
殷海光的文字,說理順暢,筆鋒積蘊,常帶感情,感染所至,實非時空所能限制。本書正是最好的例證。 批覽《旅人小記》,隨著殷海光的文字,重行回到一九五○年代中期的美國,讀者可以好似目睹這方大地當時...more
殷海光畢生筆耕不輟,思想遺產,豐富多樣。他的論政文字,針砭所及,屢屢激蕩人心;他的學思著述,追問求索,更可啟沃靈思,發人深省。本卷輯佚補闕,總匯相關著述之大成,為引領讀者進入殷海光的學術思想...more
殷海光畢生筆耕不輟,思想遺產,豐富多樣。他的論政文字,針砭所及,屢屢激蕩人心;他的學思著述,追問求索,更可啟沃靈思,發人深省。本卷輯佚補闕,總匯相關著述之大成,為引領讀者進入殷海光的學術思想...more
殷海光畢生筆耕不輟,思想遺產,豐富多樣。他的論政文字,針砭所及,屢屢激蕩人心;他的學思著述,追問求索,更可啟沃靈思,發人深省。本卷輯佚補闕,總匯相關著述之大成,為引領讀者進入殷海光的學術思想...more
作者從比興、物色與情景交融,析論中國詩學的精神方向,著重「情景交融」的理論探源、理論基礎,並兼論王夫之的詩學體系。 中國文學傳統,以抒情詩為勝場,對於抒情詩的體式、美學分析,與由之而來的對...more
北宋的政治史基本上以兩大問題為中心,一是對外關係,二是改革運動,而這兩大問題又相互牽連。在對外的情勢上,北宋承受著遼、夏強敵的威脅,當外患進逼時,讓人警覺到內憂。由於中國對外一向有「修德來遠...more
西方哲學之中一個關鍵問題是心靈和身體的關係, 也就是心-腦問題或心-身問題。 當討論到心靈和身體關係、即心-身問題時,哲學家長久以來一直在「心靈的存在」和「實在問題」上思索與論證。作者質疑這樣...more
宗教不該被視為透過客觀科學定義所框限出來的知識對象, 而是社會論述所建構的對象。 臺灣是個充滿包容力的移民社會,新宗教與舊宗教並存、宗教輸入與輸出共現、多元宗教綜攝與融合,這些不同層面交織...more
台灣於1895年改由日本統治,過去「去衙門打官司」的台灣人,也開始改口稱「去法院相告」。面臨傳統中國式與近代西方式兩種國家法制的更替,人們的「司法正義觀」是否已被引導至新的方向,或仍延續著舊有觀...more
四大危機重挫歐盟統合,而2019年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危機更對歐盟形成了更嚴竣的治理困境。歐盟雖在近十年當中經歷歐洲憲法危機、金融危機、移(難)民危機和英國脫歐危機等,惟正如歐洲統合之父莫內所說的名...more
馬若瑟是法國耶穌會士,康熙年間抵江西,晚年遭雍正流放於廣州。在江西,馬若瑟用文言文寫下短篇之作〈夢美土記〉,又用白話寫出中篇小說《儒交信》,俱屬清代所謂「傳教士小說」的嚆矢。在廣州,馬若瑟法...more
During the early stages of its development, Taiwan’s New Literature was intimately connected with realism. The year 20......more
本書以彼得柏格(Peter Bürger)的「文學體制觀」和皮埃爾.布迪厄(Pierre Bourdieu)的「文化生產場域論」為參考架構,探討當代臺灣文學生產中,由政治和市場因素所維繫的不同「正當性原則」彼此抗頡的狀態。...more
二戰,在一個文學少女的心底,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與刻痕? 《漂浪的小羊》是一位天才少女作家的「抗戰」書寫, 寫出了她自己,也寫出了她所置身的那個時代, 寫出了二十世紀臺灣╱中國╱東亞人民的一個...more
透過蒐整小說家李渝未集結的珍貴文章, 將她的生命遭逢、文學觀點與美學理念,一一輯錄其中。 文字以寬宏視角體察人間幽微,包容生命悲喜, 一如月印萬川,酣靜綿長。 李渝是二十一世紀華文小說最為傑出...more
遺傳流行病學發展至今已逾四十多年,相關教科書或參考書多為英文書籍,較少有中文教科書或參考書。本書各章節書寫清楚、流暢、對遺傳學及統計學已有基礎的同學,這是一本學習遺傳流行病學很好的教學與自學...more
陳紹馨的名字雖然廣為人知,但學界對他的整體學術生命以及知識關懷卻仍相當模糊。 本書試圖補足這個缺口,將陳紹馨界定為從臺灣而生的古典社會學之子,除了作為本土研究先驅外,更是臺灣現代社會科學重...more
從台灣人法學的觀點, 不管是德國法、美國法、或日本法, 適合台灣人民的都是好的法。 本書連結法學者、法學論述、政治與社會環境,本於歷史學、法律學、社會學的關懷,敘述台灣如何跨越3個世紀,...more
九二一震災是臺灣災害科學發展與政策改革的里程碑,為什麼有些地方的災損較嚴重?為什麼有些受災社區能夠成功復興?本書為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中央研究院、國立臺灣大學與師範大學等學者合作的成果,回顧...more
醫學生不能在成為主治醫師時才學習如何開刀,而一個成功的團隊領導人,也不能等到站在講台時才開始學習如何演講! 莎士比亞作為西方文學大師,其三十八齣戲劇蘊含許多精彩的長篇演說與辯論,無論是《凱撒...more
在現代性的脈絡中,運動文化充滿著性別、階級、國族的隱喻。 過去學界鮮少以運動的題旨切入,探討現代藝術的發展軌跡及身體圖像的特徵涵義。本書聚焦十九世紀西方藝術中運動文化的豐碩圖像和表現手法,...more
歷史學者楊雲萍教授曾說,「臺灣研究的都市」的任一曲巷小路,沒有一處沒有伊能嘉矩的「日影」的映照。在日治時期、戰後初期乃至今日,伊能嘉矩當年的足跡,確實影響了臺灣研究領域的每一個角落。 來...more
本書主要針對高中與大學開始接觸程式設計的初學者,及想學好程式設計的讀者所設計。書中文字敘述力求淺顯簡潔,並以大量範例、片語、學習要點、風格要點等方式,逐步引導初學者進入程式設計的領域。 二...more
《學界藥品開發實用指南:SPARK方法論》並非是一本教讀者「如何製藥」的操作手冊,而是集結「史丹佛大學SPARK計畫」十餘年來的轉譯研究產學實務,試圖闢出一條「扭轉學界思維、活用業界實務」的藥品研發之...more
本書從理論的省思與代表性作品的探索,雙管齊下地檢視了「中國文學」作為一個「抒情傳統」的根本特質,與其在理論、詩詞、小說、散文等各方面的表現。開發了對於中國文學的另一種理解的角度與認識的途徑。...more
本書以現代批評的眼光,探討元雜劇中所表現的愛情及社會意義。書中論述元劇所映現的戲劇精神,心理義涵與倫理覺知,並探究這些內涵所可能具有的社會與文化意義。 作者透過豐富的心理分析、倫理哲學、神...more
一本以工程圖學、建築製圖為基礎的工程圖技能入門教科書 電腦輔助繪圖技能的基礎在於建立識圖與製圖能力。本書先建立學習者基本圖學能力,再針對建築圖中的平、立面設計圖案例講授建築製圖相關知識技能...more
一本應用AutoCAD軟體作為繪製建築圖工具的專業技能教科書 電腦輔助繪圖技能除了基礎的識圖與製圖能力,也需靈活結合應用程式的指令等功能。本書先以簡單圖例介紹AutoCAD基本指令,同時說明如何運用多項...more
《Passion Worker 臺大人職場手冊》今年的主題為「星路歷程」,編輯小組用「星際」比喻不同的職涯歷程,分為4 個不同的狀態與類別。有為了探索宇宙之美而奮力地「衝破大氣層」;有在無垠的宇宙中,重新調...more
誰在這座島嶼寫作?臺灣文學並非狹義的臺灣人的文學, 還應包括日治時期在臺日人的創作,這是島田謹二給我們的啟示。 島田謹二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比較文學學者。他不但使「比較文學」這門發源於歐洲的...more
除晚近發展出來的少數學科外, 臺灣大學史也幾乎就是臺灣各學科的發展史。 臺灣大學的歷史可以上溯至臺北帝國大學。1928年創立時,臺北帝大即確立為一所綜合大學,陸續設置文政、理農、醫學和工學部。學...more
布瑞納證明訊息核糖核酸(mRNA)的存在,而mRNA的重要性歷久彌新,拜新冠肺炎疫苗的創新突破所賜,現在連一般大眾也能很自然地隨口說出「mRNA」這個字眼。 西德尼.布瑞納(Sydney Brenner,1927-2019)是200...more
眾金釵作為《紅樓夢》最重要的部分,處處散發著女兒們的芳香。尤其是太虛幻境中的正冊女子:林黛玉、薛寶釵、賈探春、賈迎春、賈惜春、史湘雲、王熙鳳、李紈、妙玉、秦可卿,以波瀾壯闊的複調曲式共同交織...more
二十一世紀以來,如何從中國歷史自身的脈絡探討中國歷史上的諸現象,成為新的中國史研究的使命。本書立基於此構想,希望能有新立場與視野,以經典詮釋(hermeneutics)為方法,從禮儀的角度,探究中國古代(...more
地形學被稱為地質學的最後一章,也是地理學的第一章,是探討地表的起伏、成因與人們如何利用的學門。地形學對自然地理而言,是主要的知識架構之一,提供我們系統研究地球科學與人地互動的基礎概念。 地...more
《水生生物學實驗》係以作者多年來於國立臺灣大學開設之「水生生物學實驗」課程內容為基礎,經過多次修正、彙整而成。根據水生生物學/水產概論/水產養殖學等課程之實作需求,作者編排21項實驗章節,引領學...more
明清易代是中國歷史中的鉅變。這一轉折除了成為清初文人念茲在茲的寫作主題,同時也持續為後世文人著述的焦點。《明清文學中的女子與國難》集中討論女性在這關鍵的歷史時刻如何通過自身著述與他人書寫開闢...more
台灣野生蘭的數目已邁入新的高峰,累積四大亞科97屬超過470種。本書正是一本最新、最完整的台灣蘭科植物誌,帶你深入台灣野生蘭170餘年來國際與本土學者努力之下的採集研究歷史、最新的演化觀念,同時教導...more
本書首先探究近現代學者們的各種研究方法,析論各種方法的研究目的、對象、歷程、成效與操作方式;其中也包括古代哲學所不易言說之「悟」的直覺方法;從各種不同類型之方法,對比它們在意義解讀、理論重構...more
現在,我們在那裡遇見神? 現代社會中的宗教樣貌一直是令人好奇的問題。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一定可以感覺到當代宗教的樣貌似乎愈來愈複雜多變,不易以傳統的理論說明。雖然虔信的教徒仍不少,但是那...more
古典時期,在神話開始退位時,哲學追求一種神性般的智慧,形上學是古典時期的第一哲學。啟蒙運動起,在人人開始要享有人的身分以來,哲學追求拓展人性智慧的種種可能,知識論是這段時期的第一哲學。來到二...more
蘇東坡和晚明小品有什麼關聯?明季文人生活的樣態如何?李卓吾和陳眉公在晚明小品作家群中具有何種典型意義?托名袁中郎的贗書——《狂言》——為何於晚明大為流行?張岱的散文如何集小品之大成? 針對以上的問題...more
醫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也是一個工作場所。如同其他在工廠、辦公室或商店的勞工階級,醫師與護理人員的勞動狀態及待遇受到制度、組織和工作特徵的影響。本書採取性別觀點,強調從女性處境看待勞動的成果...more
本書重新省視台灣、日本乃至東亞區域之間「越境」的歷史、文學、戲劇現象,其中如何呈現移植、抵抗、消長、互補與易位的諸多面向。構成為三部八章,第一部主要以「敗者史觀」重新檢視參與「乙未戰役」而渡...more
本書裒輯作者近十年來漢學研究的部分成果,首章討論歐美漢學家研究中國經典文獻、思想文化的得失,第二章承首章,簡介海內外學界對中國出土簡帛文獻研究的若干面向,延伸首章論旨。第三章宏觀《周易》的全...more
Abaqus是一套商業通用型的有限元素分析軟體,擁有龐大的材料資料庫,但隨著各種材料的發展與精進,背後所牽涉到的材料模型趨於複雜;同時使用者對於更精微、細緻的材料行為研究需求日益增加,Abaqus提供一...more
那是一個連在偏遠鄉村辛苦墾耕過活的人,都會被捲進來的激烈變動時代。 本書的主題是清代臺灣的墾荒與地權。墾荒作為一種制度,首先展現的就是國家的土地政策和稅收管理,凡是無主荒地依法須向基層縣...more
你知道身處颱風眼之中是什麼感覺? 那就像你站在直徑32公里、放大將近兩百倍的羅馬競技場中央,四周的冰牆向上延伸約有4座玉山那麼高,高聳的眼牆有一連串冰晶沿著耀眼的白色表面落下……。這個氣象界的龐...more
在世界觀轉變的浪潮中,晚清文藝論者透過虛實交錯的想像,推開世界的窗戶,發現「非洲」。本書系統性與結構性觀察此一仍有待建構的學術議題:十九世紀中國人如何/為何接受、看待與想像非洲異域?「非洲」是...more
劉進慶是戰後台灣經濟研究的先行者,也是戰後台灣左翼運動和民主化運動的親歷人。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抵抗」與「學問」是其人生的兩大線索。他的抵抗源自戰中戰後均未能避免的政治壓迫,他的學問則來自東...more
透過採訪不同領域的臺大傑出校友,《Passion Worker臺大人職場手冊》搜集了20多位學長姐人生故事,讓學生在生涯規劃有更豐富的資訊參考,雖然無法複製學長姐的職涯旅程,但也許我們能在一篇篇故事中找到一...more
黃宗羲曾說晩明是一個「天崩地解」的時代,思想領域繽紛離奇,變化極大。王陽明良知學對晩明思想家影響甚廣,不僅思想界,對文學與藝術創造也有作用,而且爭議不斷,其中包括良知的性質,致良知的方法,以...more
葉嘉瑩教授是國際知名的中國詩詞專家,她教授詩詞的方式,感性與知性兼融、欣賞與理論並重,旁徵博引,娓娓道來,令聽者陶醉其中,領略詩詞中所感發的境界與人生意義。本書是葉教授在加拿大和中國大陸各大...more
This book has been specially planned to both commemorate and celebrate this milestone, and we have invited University of......more
西元前256年,周赧王被秦昭襄王所征服。由此,戰國時代最後階段的華夏世界進入三十五年的「後周魯時代」。 本書提出:在此時期周天子不在的政治權威空白時期,實為《荀子》和《呂氏春秋》兩書之出現的主...more
本書顯示作者長期的學術深願與文化關懷。「心之無對性」的視角淵源於唐君毅,啟發於譚家哲,除正面慧解孔、孟的相關經典文本,亦從對反端入手,如先秦法家重國失人,或後世詮釋孟子人性論的誤解,組織為一...more
本書分為兩個部分,前一部分透過西方理論的觀照,對中國詞學傳統與王國維的詞論做出一種反思,以確定其在世界性文化的大座標中的地位。後一部分是作者應《光明日報.文學遺產》編輯部之邀,以隨筆的形式,...more
本書在自然與身體感受性的脈絡下,思考禮儀中的象徵在修身及教化中所扮演的關鍵地位。本書溯源到文化源頭的先秦、兩漢時期,說明自然節氣如何影響身體經驗,在對天道的體察中,從而形構物的象徵與身體隱喻...more
本書是葉慶炳教授文學論文的選粹,共四輯二十四章,內容遍及理論、文學史、詩、文、小說、戲劇。葉教授精研文學,除散文小品廣受讀者喜愛外,學術論著亦為學界翹楚,所著《中國文學史》,影響深遠。...more
一場軍事行動,如何萌發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大夢? 1874年,日本以琉球人在南臺灣遇害為由宣稱懲凶,派軍攻打臺灣,稱之「臺灣出兵」,是明治維新以來首次對外用兵。要解釋此事件的前因與後果,必須將其置...more
隨漁業科學進步,海洋牧場與集約養殖產業欣欣向榮,已能與天然漁業資源分庭抗禮,並成為全球人口的重要糧食來源。而「水產概論」即漁業科學概論,是漁業知識領域之入門基礎。本書係以四大篇章逐步介紹臺灣...more
為什麼要主張言論自由? 言論自由為何應受保護? 1980年以降,英美哲學界關於言論自由問題的哲學爭論中,藍騰、洪斯比及魏斯特等哲學家,皆認為必須以奧斯丁的言語行為理論中「話語施事行為」此一概念,...more
「做」田野──以全身作為理解一個文化的工具 時下「田野」一詞已經成為廣泛用語,漸漸成為校園內外不同的人因著不同的目的而使用的詞彙,固然是這概念已在社會上不同領域獲得實踐,但這不是浪漫的想像,...more
本書以性別與族裔兩個面向探勘台灣文學中的女性角色形塑、女性(化)敘述,及國族想像和族裔書寫,側重台灣文學和世界之鏈接。第一部分深究謝雪漁俠義故事的譯寫,以及日治時期漢文通俗作家、日語新文學作家...more
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各類文體,大抵形成於兩漢而衍盛於齊梁。文學的功效,自漢以來便沿著「言志」與「抒情」兩個觀念並行發展,在「言志」的觀念之下,依據於作者為文之「用心」、「寄心」,故通於「諷諭」,...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