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反詐騙!不碰ATM、網銀、不說信用卡,認證藍勾勾FB粉絲頁詳情

夏日漫博
內容連載 頁數 4/5

又如,當電視業者爭相謀利時,新聞學院人士也指出應以公共電視來取代私人商業電視。親官方的新聞學者曾虛白(1950年國民黨改造期間曾擔任中央改造委員會第四組主任,負責宣傳工作)以官方所宣示的三民主義傳播政策為基礎,指出國家應節制私人資本,限制商營媒體的擴張,並成立公營媒體。李瞻也批判商營媒體的擴張,指陳:「⋯⋯何以三家(電視)公司均以商營方式經營呢?這是政策的錯誤,也是立法院的嚴重失職!」。李瞻更建議,政府應收回三家商業電視台民股的部份,建立公營電視。雖然此時新聞學術界的概念中,公共電視仍具政府電視的色彩,但他們也對商營電視不但提出批評也指出了改革方向。

當以上文化菁英批評商業電視時,黨的領導者也意識到商業電視可能有損統治者的文化與道德形象;蔣經國(1972至1978年擔任行政院長)即再三指示電視節目應協助社會教育。到了1976年,蔣經國再指示:「電視演藝人員過於華麗,連續劇偏重打殺,對社會有嚴重的不良影響,必須立即改善。今後電視節目應以社教為著眼點,不應只以營業為目的;為提倡社會善良風氣,即使業務稍有虧損亦應在所不惜」。

1970年代晚期,臺灣猶處於政治戒嚴時代,政治領空仍充滿低氣壓。但另一方面,隨著經濟快速起飛,商業活動蓬勃發達,而三家無線電視台在廣告利潤極大化的動力下,導致節目表現的變化,讓國民黨黨國機器在面對稍後政治領域的嚴峻挑戰之前,竟先一步感受到道德、文化面向的正當性危機。

二、公視政策理念的提出與不足
為了緩和文化菁英的不滿,國家於1980年提出成立公共電視台的政策構想。當時的行政院長孫運璿宣布將成立「公共電視台」,新聞局也主張將提撥廣電事業盈餘作為公共電視發展基金,籌劃公共電視台。有的立法委員甚至主張從商業電視廣告營業額中抽稅或徵收頻道使用特許金,資助公共電視體制,創造結構性的變革。

5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