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反詐騙!不碰ATM、網銀、不說信用卡,認證藍勾勾FB粉絲頁詳情

夏日漫博
內容連載 頁數 3/5
我們先從對方一個人的內心想起:理性上,他了解這是小事;情緒上,他卻感到很不舒服──那麼,他該怎麼辦?他的心智功能必須解釋:「為何此等小事卻引發他嚴重的不快──而且他還是做錯事的人?」

到底他會怎麼做?不妨,我們舉個實例,讓你用他的角度,親自體會一下,你就會明白了──
假設「事件」就是:他走過你的桌前,不小心把你的水杯打翻了,你眼睛一瞄:還好,杯子裡沒多少水,杯蓋掉到地板上,地板是藍色地毯,沒破,你正在看卷宗,沒沾濕。所以,你很快就原諒了他。

他就沒那麼幸運,畢竟闖禍的是他,他忙著道歉,四周的人都轉頭過來,看看發生了什麼事,讓他尷尬極了,但是他還不能立刻閃人,因為他得彎下腰,替你撿杯蓋,還要移開桌上的東西,檢查有無弄濕,然後掏出面紙,擦乾桌上的水;他還得看著你,感謝你的原諒。最後,在別人注視中,丟人現眼的走回自己的座位。

當天晚上,他跟你一樣,開始思索今天發生了哪些事。當他想到你這件事的時候,他開始覺得,自己很窩囊,很不甘心,明明自己才是受害者才對。這時,如果坐在他旁邊的同事打電話來關心她,你猜:他可能會怎麼回答?

.1「我的動作太粗魯了,走路時,都不留意周遭,我是個粗手粗腳、反應遲鈍的大笨蛋。這完全是我的錯。」

.2「拜託!那個傢伙的水杯放的太靠桌邊了,本來就很容易掉下去,這怎麼能怪我?」

你認為他會回答1或2?當然是2──因為「把錯誤歸到你身上」,讓你不再是純粹的苦主,你也有過失,這會讓他舒服一點。如果他的同事安慰說:「不要生氣了啦,以前我的座位在轉角處,人來人往,每天,桌上東西掉滿地,都是很尋常的。」他可能就因此聯想到:「對!那傢伙的座位好像也是在轉角處,也是人來人往,她也不應該把水杯放到那麼外面!」

這下他的心情就更好了。因為做錯事的人更應該是你,而不是他了。他會開始從記憶中,交談中、經驗中去收集資料。即便資訊不足,湊合著用也沒關係;即便與事實相反,想個辦法合理化就行。總之,只要他能證明「是你不對」的話,他內心就能平衡了。
5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