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反詐騙!不碰ATM、網銀、不說信用卡,認證藍勾勾FB粉絲頁詳情

夏日漫博
內容連載 頁數 4/4
很少美國學者或官員敢如此口無遮攔地描述局勢,但不少人願意承認,對整個世界來說,現有強權遭到新興強權挑戰的年代,是危機四伏的時刻。喬.奈伊的哈佛同事格雷厄姆.艾利森教授除了以「修昔底德陷阱」之論吸引華盛頓和北京領導人的注意,也統計了自一五○○年以來,十六次新興強權挑戰既有強權的局面,其中有十二次演變成戰爭。其他研究過強權興衰的著名學者,認為戰爭發生率比艾利森的推算更高。史丹佛大學的伊安.摩里士就爽快地指出:「像中國起飛這種等級的地緣政治變遷,每一次都伴隨著大規模的暴力。」
 
早先,這一類令人憂鬱的分析並不大受中國官場青睞,經濟獨立和「和平崛起」的說法流行得多。但現在,相信美中之間的對抗勢必愈演愈烈的看法,在中國學術界和決策圈已相當普遍。北京的辯論逐漸聚焦在如何因應急遽增長的對抗。中國進逼的分寸在哪裡?又能承擔多少風險?
 
閻學通是中國首屈一指的戰略思想家,在某些方面,閻教授堪稱中國版的喬.奈伊。奈伊在哈佛大學開的國際關係緒論課,有許多美國菁英選修,閻學通則在北京清華大學執教──多數中國高階領導人,包括最近兩位國家主席,都是該校畢業。雖然這兩位教授當前的生活相差無幾,年輕時代卻和中美兩國的現代史一樣天差地別。二十多歲時,喬.奈伊是牛津大學領羅德獎學金(Rhodes Scholar)的研究生,閻學通則遇上毛澤東時期的文化大革命,被下放農田勞改。他就事論事地說:「我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目睹許多人被殺害,所以相當習慣。」
 
如今,這種殘酷的務實態度可能影響了閻學通的世界觀。他相信外交政策歸根結柢就是在講權力。一如格雷厄姆.艾利森,他認為新興強權和傳統強權很容易發生碰撞。不過,閻學通樂觀地相信,中國和美國都是核武強國的事實,會遏阻兩國向對方宣戰。但其他人就沒那麼肯定了。艾利森本身也是研究核武與外交政策關聯性的頂尖學者,他就主張,相信強權絕對不會發動核戰的想法太自以為是,而且可能招致危險。
4上一頁 1 2 3 4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