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翻譯文學展
內容連載 頁數 2/8
試想一下動物的道別與打招呼之間的關聯。「打招呼」不難理解,就像你踏進家門,家裡的狗狗會撲向你一樣,打招呼是對離開一陣子的熟悉個體重新出現在眼前的自然反應。寵物看到人在外地的軍人飼主的視訊影像時,打招呼的強度與分離的時間長短有關,這同樣適用於我們人類。關於打招呼,其實不需要什麼了不起的認知理論就能解釋了,但道別呢?

我們人類懼怕向所愛的人道別。在我要搬到大西洋另一端之前,母親忍不住哭了起來,雖然我們雙方都心知肚明我不會永遠消失不見。「說再見」意味著預設了即將到來的別離,這也是為什麼「道別」在其他動物中較為罕見。我一樣有個關於道別的故事要說:一隻名叫庫芙(Kuif)的母黑猩猩,在我的訓練下學會使用奶瓶哺育一隻領養的黑猩猩寶寶。庫芙除了母乳不足之外,她的行為與親生母親沒有任何差別。庫芙會用我們給她的溫牛奶瓶,小心翼翼地餵食那隻黑猩猩寶寶,她甚至懂得在寶寶需要打嗝時及時抽出奶瓶。這項計畫進行的方式是讓庫芙全天候照顧寶寶,白天某段時間她會被喚到室內餵寶寶喝奶,因此得留下仍在戶外的同伴。沒過多久,我們開始注意到庫芙在哺乳時間來臨時不會直接進入室內,而是先親吻過島上每隻雄性首領(alpha male)、雌性首領(alpha female)與幾位好友後才離開。如果對方正在打盹,她會喚醒牠們,給了一個道別之吻後才走入室內。和法蘭潔相仿,這個行為本身看似簡單,但如此具體的情境一再上演,令我們對這種行為背後的認知機制感到好奇:庫芙與法蘭潔似乎具備「事先考慮」能力。

然而,對此抱持懷疑態度的科學家相信,只有人類才會考慮未來,動物關注的事物僅局限在當下。他們的假設是否合理?或者這些科學家只是矇蔽了雙眼,不願深究動物的能力?我們人類又為什麼傾向輕視動物的智力?將自身智力視為理所當然的我們卻習於否定動物的智力,這背後代表了什麼意義?在發掘其他物種心智層面運作機制的過程中,真正面臨的挑戰不僅來自動物本身,更包括人類內心的抗拒。這個故事有絕大部分和人類對待事物的態度、創造力與想像力有關。當我們試圖了解動物是否具有某種程度的智能之前,我們首先必須克服那深埋的心理障礙:人類格外珍視的自身能力,其他物種也可能同樣具備。因此,本書最核心的問題其實是:「探索動物智力時,人類真的夠聰明嗎?」

8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