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小說大展_領券
內容連載 頁數 5/8

對我來說,我會把理論轉化成完工後的景象。我會計算螺絲釘、釘子、建材長度,還會計算工時。我在心中創造一部影片,想像自己施工的過程,而製圖與說明便是我的腳本。客戶最感興趣的是結果,最在乎工匠宣告完工時,他們所看到的成品,不過就某種程度而言,客戶最好還是要能理解書面上的說明。
  
等工程結束後,設計圖和說明便會被遺忘,再也不重要了,僅是閣樓今昔之間的連結罷了。
  
我是那忙著施作完工的人,而客戶、建築師和工程師大體上則視之為理所當然。這種立場上的分歧,往往造成彼此的距離,建築師與工程師站在一邊,另一邊是我這名工匠。
  
我想大部分工匠都處於相同的處境—我們在施工現場看不到建築師,卻很希望能與他或她直接對話,找出對客戶最有利的施工方式。
  
建築師多半鮮少蒞臨現場,而工程師在評估前,往往也不會跑到工地。有時,我會把他們騙出辦公室—至少感覺上是用騙的。把他們拐到現場後,我們因應突發狀況而得出的解決辦法,通常比他們不到場時更佳、更省錢,建造品質也變得更好,使得閣樓改裝後,住起來更舒適。
  
在我執業的二十五年來,營建業中,學院派及工匠之間的合作程度,只能說是每下愈況,變得愈來愈學院了。同時間,工匠們挾其專業,積極地影響建造過程的傳統,亦日漸式微。以前那是施工過程中極其自然的一部分,可是當各種苦口婆心的建議不被理睬後,就漸漸不再有人去深思與反省了。
  
若不曾學會更合作無間的工作方式,你便不會懂得自己錯失了什麼。我想,許多建築師和工程師都希望營建業的文化有所改變,大家能攜手合作;目前的狀態,我認為太過強化自我了。所有的單位各行其是,我們太習慣這種各司其政的工作方式了,覺得很理所當然。
  
這些基本原則並非依據業界標準而設,換句話說,每位工匠在與所有其他人交涉,包括客戶、建築師和工程師周旋時,都要夠機靈才行。所謂「一體兩面」,從不同角度切入同一個問題,真的很適用於這一行。
 
3
  
我喜歡改裝閣樓。
  
我喜歡閣樓的氣氛、支撐結構、防火施作、塗工、各種建材,以及跟客戶接觸。我喜歡即時做出的選擇兼具長期考量,這是一種看得見結果的工作。從最初處處是歷史痕跡的老舊建物,最終變成截然不同的全新閣樓。
8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