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反詐騙!不碰ATM、網銀、不說信用卡,認證藍勾勾FB粉絲頁詳情

夏日漫博
內容連載 頁數 2/7

修學旅行納入近代化教育,成為校園生活的固定行程,在旅行未普及的年代,或許是許多臺灣人的第一次旅行。旅行的照片留存在畢業紀念冊中,一代一代封藏著青春的記憶,也悄悄記錄著土地的樣貌。翻視這些珍貴的史料,彷彿也翻閱著過往時空,百年前的神社、公園、景點……日本時代的風景躍
然於眼前,流轉於時光中的變與不變,堆疊著島嶼的深刻。
 
由修學旅行的教育延伸,不僅能獲得歷史、地理的知識,從行程安排、行前注意事項與修學心得報告中,得以窺見移植的帝國文化、產業建設與禮儀要求,無形中代代累積,也成為臺灣人深植的內涵。
 
在這個旅行成為顯學的年代,透過旅行培養了看世界的眼光,較以往更容易獲取教室之外的豐富體驗,親身感受課本中陳述的地理風貌,在生活中認知教育的功能。或許也可以選擇一種旅行方式:跟著「少男少女見學路線」去旅行,走過前人的路徑,在時光中依然存在的景點裡,連結了時空。
 
三堂意猶未盡的旅行課:
遠足、見學與修學旅行

 
根據林雅慧〈「修」臺灣「學」日本:日治時代臺灣修學旅行之研究〉一文,當時學校的旅行大致有以下的劃分:
 
‧遠足:以步行為主,距離較近,通常不過夜,一天來回。
 
‧登山:安排攀登玉山、中央山脈或從阿里山步行至塔塔加。
 
‧環島旅行:通常是在十月份,透過發展成熟的交通工具,進行環島一周。
 
‧區域旅行:進行臺灣本島各地的參觀、見學。
 
「遠足」:始於足下的體能操練
 
遠足概念的發源地日本,一八八四年開始出現「遠足」一詞,一八八五年的步兵操練,則等同於結合了遠足、運動會、行軍旅行;一八八六年,東京師範學校甚至實施了長達十二天十一夜的「長途遠足」!這麼長的活動天數被視為是修學旅行的開端,隔年高等師範學校進行了修學旅行,再隔一年修學旅行被列入教育方針。
 
在臺北地區的學校畢業紀念冊中,可以看到草山等近距離景點的照片,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第八屆的畢業紀念冊照片,還列出了遠足的地點,分別是基隆強行遠足、湖口強行遠足、淡水強行遠足等,能在學校課程中穿插遠足課程,是令人期待的喘息!
7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