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反詐騙!不碰ATM、網銀、不說信用卡,認證藍勾勾FB粉絲頁詳情

夏日漫博
內容連載 頁數 6/7

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在一九四二年《中南部修學旅行甲班參加者名簿暨行程表》中,明列使用標準正確的國語(日語)的規定。臺南末廣公學校在一九三七年《アクセントを附したる公學校話方科教授細目》課本中,甚至有以修學旅行為主題的日文會話課。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如同日記般的旅行心得,字裡行間除了記錄興奮之情、感謝老師的照顧、此趟旅行對人生的意義或對未來的影響……等標準典範作文之外,也流露著對國家的仰慕與驕傲,充分展現出修學旅行對思想的深化。
 
現行臺灣教育制度中的「校外旅行」
 
「通過多見,以達廣視」,是修學旅行的主要目的。不能否認日本的教育制度是隨著殖民政策來到臺灣,也因此在培養國民思想的課程中擔任了值得深刻解讀的重要角色。但回歸其成果,確實改變了單純坐在案前挑燈的書房教育,打開學生們學習的繽紛扉頁,也為歷史留下珍貴影像。
 
對照現行臺灣教育部國中小戶外教育實施原則中,建議的旅行頻率為「每學期至少一次」,地點則有「以學生生活經驗為中心,由近至遠」的原則。大致上仍和百年前軌跡相似。
 
在路線及活動設計,更明訂有幾個大方向,節錄如下:
 
‧參訪公共機關,使學生認識家鄉,凝聚並啟發公民意識、啟發公共參與。
 
‧整合社教機構,如科工館、博物館等,增加多元學習體驗。
 
‧走讀臺灣鄉鎮文史百科,強化認識臺灣及地方特色。
 
‧認識海洋地形及文化,透過踏查自然潮間帶地形、漁市……等,培養熱愛海洋思想。
 
‧參訪農場、牧場……生態中心等地,透過體驗活動以培養愛鄉愛土情懷。
 
再回過頭看看日本時代的修學旅行景點,可歸納出以下四個大項:1、自然景觀 2、名所古蹟 3、富有涵養國民精神教育之場所 4、近代建設設施。
 
雖然小背包裡的點心不同、去的地點更多元,旅行的內容也隨時代變化著,但除了學生對於出門遊玩的雀躍與珍貴回憶不變之外,修學旅行實施的脈絡,與臺灣近百年來發展的學校教育制度絲縷相連。
 
豆知識
 
日本時代的校外活動
 
•遠足:所有徒步至校外進行、特別是與體能鍛鍊有關的活動,當天往返。
 
•強行遠足:長距離的遠足,但也是當天往返。
 
•修學旅行:一夜以上的住宿,利用交通工具移動,進行包含學術研究、觀光遊憩、體能鍛鍊等的校外活動。
7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