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反詐騙!不碰ATM、網銀、不說信用卡,認證藍勾勾FB粉絲頁詳情

夏日漫博
內容連載 頁數 6/8
像是提出演化論,氣爆教宗的達爾文,家裡附近有條四百公尺的步行道,他在那邊走邊想,還取名為「沙徑」。創作出《天鵝湖》樂章的柴可夫斯基,每天散步時間是兩小時。寫下《雙城記》的大文豪狄更斯更狂,每天下午散步三小時。
 
我很好奇,他們腳都不會痠嗎?不過講到這,你就應該明白,我們為什麼要重新定義專注。
 
專注很好,但有發散做後盾的專注,更好,只在需要專注的時候專注,才能掌握每個細節。在地球表面上,因為專注力就會明顯影響最終結果的職業,我想就是運動員了。
 
有「瑞士球王」之稱的職業網球選手費德勒,我曾看過一個球迷在網路上分析說,他在看球賽轉播的時候,看到一記費德勒擊出的漂亮正拍致勝球。然而在緊接著的慢動作播放中卻發現,費德勒在擊球的那瞬間,眼睛竟然是閉上的!
 
在擊球之前,費德勒的眼睛究竟看向哪裡?於是他找出影片來,一個畫面一個畫面去分析,發現費德勒幾乎在每一次擊球的瞬間,頭部與視線都短暫停留在那個即將發生的「擊球點」位置,反拍與正拍似乎都是這樣,只在完成擊球之後的向後帶拍(follow through)才移動視線。
 
費德勒為什麼要將視線停留在擊球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為了要能夠「專注」。
 
有從事動態運動的人應該都知道,要在長達數小時的時間中一直維持高度專注,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特別是在體力降低的時候,目光與其整場盯著飛快的球,還不如只在有需要的時候把注意力凝聚在擊球處。因為只有在需要專注的時候專注,注意力才可以獲得提升,讓所有思緒都收攏在擊球的那一刻。
 
第二個原因,是為了要能夠「暫停」。人的眼睛每秒能分辨二十四幅圖畫,當我們的目光集中在一個位置的瞬間,就會產生一種類似「暫停」的效果,讓球員可以觀察到細微的狀態改變,也可以感覺到自我的步調,排除外在雜訊,回到自我的掌握之中。
 
既然我們知道,不管是下棋、寫作、網球都需要專注,但要專注在什麼地方有最高的績效呢?答案是高價值區。

8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