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反詐騙!不碰ATM、網銀、不說信用卡,認證藍勾勾FB粉絲頁詳情

夏日漫博
內容連載 頁數 2/7
四歲的孩子,非常能明瞭自己需要整理東西。孩子五歲之前,母親不要對他說:「如果在你房間以外的地方還有你的東西的話,那我就只好沒收了。你總是把東西放到不該放的地方:像是我們的臥室、飯廳或廚房。」孩子的房間是不可能井然有序的;除了在每週一次大掃除的時候。
 
只有在孩子快到八歲的時候,他們才會自己整理東西。在這之前,他們偶爾會整理自己上學用的東西,尤其是當家裡有好幾個孩子的時候(他們會保護自己的東西不被兄弟姊妹順手拿走)。前提是大人要給孩子指定一個特定的地方來存放各自的東西,可能的話也可以上鎖。每個孩子都要有自己放東西的地方,這很重要,尤其在一個多子女的家庭裡,這樣每個孩子都能把個人珍貴的東西放在別人拿不到的地方。像是可以給每人個人用小掛鎖或者密碼鎖(而且孩子不要告訴其他人鑰匙放在哪裡,除非孩子想讓別人偷拿自己的東西)。大人想要教會孩子整理,只有自己做出榜樣才行其實教導什麼都是這個道理。
 
您的描述有點理想化,不過如果我們想要在孩子四歲之前給他灌輸秩序感的 話,是否就會像來信的醫生所提到的,會扼殺孩子的自主性呢?
 
會,就像這位來信的醫生所說的那樣,這麼做的話有可能讓孩子養成收納整理的潔癖,也就是強迫症。這個孩子不像其他孩子那樣有玩耍的自由,於是在秩序感這方面會表現得像老人一樣,有把一切都歸位的「需要」,否則就會覺得身體被打亂了,當東西沒有整理好的時候,他會感到渾身不舒服。這就是強迫症的跡象。
 
相反地,玩具、書、衣服等都雜亂地散落在自己周圍,孩子才會感到自在。當然啦,前提是父親或母親不要收拾成癖,也不要就這個問題無止盡地責罵孩子。也就是說父母沒有整理強迫症,並且也不想強迫孩子去整理。這是會有害處的,因為那些有強迫症的人無法容忍生活中的驚喜與變動,這樣的人在社交關係中會感到十分不自在――他們會認為社交總是一種干擾。然而, 重要的正是關係的處理。物品是為了服務人際交往的,是用來玩耍、激發興趣的。物品不會指揮我們,是我們要去使用物品。
 
7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