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就要開始照顧老人家人了」「差不多該為老人家的看護做打算了」,對於有這類需求的人來說,最大的煩惱莫過於——要做的事太多,千頭萬緒,該從何著手呢?而一旦真的在家中自己照顧老人家,就能體會這是個工作內容多如牛毛的差事,從早上一睜開眼到晚上就寢為止,幾乎一刻不得閒。新手上路,萬事起頭難,會猶豫不前、惴惴不安,也是在所難免。
然而,諸位大可不必要求自己為照顧家人而做到鞠躬盡瘁;同樣的,也沒有人規定你必定要凡事親力親為。首先,就從「做自己能力可及的事」開始吧!而反正終歸都要做,那就要開心的、有效率的放手去做囉。出版本書的初衷,正是想要讓更多人都能勝任看護的要務,做到讓受照顧的老人家也能歡喜自在。
照護是有要領的。換言之,無論是協助還是照護老人家,都有順序和重點。本書特別用簡單的圖面,拆解說明這些順序和重點,好讓讀者對日常的照護都能立即上手。不但如此,本書有別於一般單純的動作說明,又加入了人體力學的要領,以便照護者及老人家都可以輕鬆掌握和實行。
還有,照護者一心埋首在眼前的照護工作、專注在手上的事,往往忽略了「出聲提示」老人家,而這卻是維持雙方信賴關係、讓照護工作開心又圓滿所不可欠缺。照護過程中的所有步驟,幾乎都需要先出聲招呼、提示老人家。本書不厭其煩的一一例舉,讀者們只要按圖索驥,照著說話,就不會自己一個人演默劇,而讓老人家無所適從了。
而關於新手最常遭遇和可能發生的問題,本書也在每一章後面的「小叮嚀」單元特別加以提醒,並說明解決方法。
關於本書的使用,讀者如果從頭開始讀起,那當然最好不過,而若是已經有照護經驗的人,直接翻閱自己最想要知道的章節,一樣適用。
日本正不斷邁向人口高齡化,不免讓人擔憂公家的照護服務是否能夠滿足越來越多的高齡人口。雖然照護的需求有輕重之分,不過都是高齡化社會所必要,可以預料不久的將來,居家照護的需求將越來越殷切,也會更加受到重視,祈願本書能有助於照護者與被照護者,開心過好每一天。
共同推薦
兼顧照護者與被照護者的居家照護指南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者的照顧議題一再被關注,但是大家對於長者的身心狀況及照顧方式認識多少?了解多少?本書以一個40年實務工作者的經驗,用淺顯易懂的圖文,以及細膩的操作方式,將照顧長者面臨的相關議題逐項說明,以及別忘了如何保護自己,是一本值得細細咀嚼的書。
其中,我最欣賞的是每一章節都有一段小叮嚀,貼心的提醒照顧者應考量長者的感受,而注意自己的動作、聲音、語言、位置等,這種尊重被照顧者的態度,相信將有助於照顧品質的提昇。
周麗華 社團法人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理事長
台灣的生育率偏低、人口老化速度非常快,預估2025年將達20%,進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說,平均每5人中就有1位65歲以上老人!雖然長照體系即將上路,但面對老化海嘯襲擊,台灣逐漸成為失智重災區,仍不免擔憂照護服務是否能夠滿足越來越多的高齡人口。
欣見在日本擁有超過40年老人照護經歷的米山淑子理事長監修的《圖解•一看就會做:居家照護全方位手冊》這本書即將在國內問世,其深入淺出的內容,加上饒富趣味的插圖,必能有助於照護者輕鬆執行、被照護者歡喜自在。
侯明鋒 高雄醫學大學外科學教授、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院長
專業照顧者與家庭照顧者都曾有正、負向照顧經驗糾結感覺,因為照顧的知識及技能是透過學習而來的,人因學習而長智慧,好的學習能促進更棒的正向照顧經驗!
這本書是正向照顧的能量書,讓心情安定,不被憂慮、恐懼、忙亂所憾住,透過這個能量學習和成長就是一種幸福,除了能使照顧關係更加信賴與親密外,專業照顧者與家庭照顧者也會更具有信心勇往直前,並且能更感受到這世界的溫度!
涂心寧 社團法人台灣居家服務策略聯盟榮譽理事長
本會「0800507272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發現,照顧技巧問題困擾大,不當的照顧動作容易衍生照顧傷害或負面情緒。很高興有這本「貼心而細膩的照顧工具書」,不只照顧長輩身體,也照顧長輩的心,每個照顧動作都搭配特殊的「出聲提示」。
這本書也有對照顧者的關懷,提供許多避免自身傷害、平穩照顧的撇步。以圖文拆解動作的呈現方式,方便理解,非常實用。
陳景寧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
許多家庭照護者是在家人倒下後,赤手空拳進入照護領域的。他們不像居家服務員或居家護理師等,是在接受一定程度專業訓練後,才提供照護服務,而是突然的成為照護者,所以沒有充裕時間去學習照護技巧,只能用自己的蠻力來搬運、翻動被照顧者,也因此常常帶來很多的運動傷害。新北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針對新手照護者辦了很多照護技巧訓練班,但很多的照護者,受限於家人狀況而無法外出。
很高興新自然主義出版社引進了這本《圖解•一看就會做:居家照護全方位手冊》,全書以活潑的圖解方式,把常會遇到的翻身、步行、沐浴、飲食、緊急處置等照顧技巧,做了詳盡的說明。
更重要的,在最後有一個特別的專章,介紹照護者的自我照顧方法,提醒照護者注意自己的壓力負荷狀況,透過好友、旅行、運動、沐浴等方式讓自己放輕鬆,這也正是我常告訴家庭照護者的,只有先把自己照顧好,才能有好的精神與體力去照顧家人。期待這本書的出版,讓更多的家庭照護者,可以更輕鬆地面對照顧工作,也更能夠好好的照顧自己。
陳穎叡 新北市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理事長
隨著人口老化、慢性疾病增多,加上醫療技術精進,以往的重大傷病如癌症等獲得控制的機會大增,許多患者可在家中休養,但仍需要協助起居,對於照顧的家人或看護而言,有系統的了解照護知識與技巧,可以減少病患及照護者的不適與負擔。
這本書以深入淺出的圖文,描述日常生活起居的照護及緊急處置,對於家中有需要照護的長者或慢性病患,是一本值得收藏,做為家中協助照護的工具書。
黃秀英 台北醫學大學台北癌症中心 督導長
導讀
照顧是一門專業技術,兼具人性關懷
林金立/行政院「長期照顧推動小組」委員、財團法人同仁仁愛之家董事長、社團法人雲林縣老人福利保護協會執行長
面臨高齡化浪潮,政府積極推動長期照顧政策來因應因為高齡化之後帶來的照顧問題,「長期照顧十年2.0」上路,將服務對象擴大至50歲以下之身心障礙者,服務項目從8項擴增至17項,並往前延伸至失能預防與健康促進,希望建構完整的社區照顧體系,提供失能民眾照顧,並降低失能風險,減輕整體社會的負擔。
當我們關注於政策發展走向時,有另一個重要課題必須同時被注意,就是照顧的基本功是否有隨之成長、精進?這個課題也同時影響照顧人力的培力與留任,有好的照顧觀念與技術,照顧專業才能被認同,工作成就感產生,也才能吸引更多好的人才進入。
台灣對於照顧價值與定義鮮少探討,社會存在著照顧是低階服務工作的負面印象,照顧專業不被認定,也停滯發展,很多照顧的觀念是錯誤的經驗累積,造成錯誤照顧而不自知,不僅可能錯失了讓長者能夠逐漸變好的契機,也會讓照顧工作者或家屬的壓力更為沉重。以吃飯這件事來說,一個長者還能進食、咀嚼,可是手會抖動,很難自己將飯菜送到自己嘴裡,照顧服務員為了追求快速,可能就直接幫長者夾菜、攪拌、餵食,感覺起來這樣的服務好像很貼心,可是卻會讓長者愈來愈依賴、功能愈來愈退化,到後來原本還有的功能(舉手、擺臂)可能都喪失了,這就是我們在照顧現場常看到的「廢用症候群」,因為不當的照顧造成的功能退化,直接的影響就是照顧者的壓力一天比一天大,原本以為是輕鬆有效率的,卻造成更大的負擔。
鼓勵長者自己動手,回復日常生活功能
那什麼樣的照顧觀念是正確的呢?日本長期照顧的核心價值「自立支援照顧」是我們很重要的借鏡,所謂自立支援照顧指的就是要充分的進行日常生活活動(ADL)的照顧,確保解決大多數日常生活的實際問題,讓失能民眾即使在要人照顧的狀態,也要盡可能在自己可以做的範圍內,過一個自己能支配的生活,這樣子他的生活品質(QOL)自然能提升,而照顧者的負擔也會減輕。
從此觀念延伸,日常生活活動包括進食、咀嚼、功能性移動(床上移動、輪椅移動、移位、行走)、穿脫衣物、沐浴、廁所衛生(大、小便)等,在提供這些照顧服務的同時,不僅只是注意照顧者自己的方便與效率就好,更重要的是要先觀察長者還剩下來的功能有哪些,然後運用其他服務來補不足的地方,以前面提到的吃飯為例,照顧者可以配合失能長者的手臂功能,設計適合的湯匙,找深一點的湯匙減少飯菜掉落,用餐的時候鼓勵他自己夾菜到碗裡,或是由他指揮決定要夾那道菜;手會發抖時,則輕輕扶托住手背,減少抖動,讓他可以更順利的自己進食,透過這個過程的操作,不僅是在協助這些生活需求的滿足,更進一步可以讓日常生活功能逐漸回復回來,這樣的思考方式,就是「照顧意識」。
零約束照顧,減少臥床的照護依賴
本書所教導的照顧技巧,同時包含了「引導被照顧者自己做」、「讓被照顧者自己重新學會做」、以及「照顧者負擔減輕」的策略與效果,這不僅是人性關懷,更是降低負擔,也惟有讓照顧關係的兩方都同時受益,才能持續發展。但在過去,因為台灣對於照顧的價值、定義與內涵一直是模糊的,照顧的專業無法發展,因此經常就把醫療的治療觀念與做法,直接套用在照顧的場域中,例如「約束」這件事情,在醫療行為中,透過醫師的評估同意,在許多要件具足下,可以對病人施以短暫約束,可是換到照顧場域裡,在沒有確定照顧價值之下,約束卻變成照顧的必要、常在的措施,氾濫到僅憑一紙沒有法律效力的同意書,長者的權益就被約束了,這個牽涉到自由權剝奪的重要課題,在面臨高齡浪潮的今日,我們必須嚴肅面對。
2016年可以說是台灣的長照年,政府到民間紛紛將焦點關注在長照議題,在照顧觀念的革新上,從民視電視台「不綑綁的老年」紀錄片,以及康健雜誌「照顧革命」專題,報導財團法人雲林縣同仁仁愛之家與雲林縣老人福利保護協會導入自立支援零約束照顧的成效,引起社會的迴響,照顧的革新火苗開始在各地燃起,我們不僅要積極引進各種服務模式,更必須讓照顧的價值在服務過程中逐步實踐,照顧工作者能減輕負擔並獲得成就感,這些都奠基於照顧技術的成長與精進,本書可以給我們很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