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諮商展(止)
戰爭論 卷二 完美的防禦

戰爭論 卷二 完美的防禦

  • 定價:350
  • 優惠價:931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9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耗費十二年  不朽的戰爭理論經典  第二彈

  防禦是什麼?絕對不是單方面忍受攻擊。

  有一支能征善戰的軍隊,有一位主動、沉著的統帥(不會提心吊膽地等待敵人),有不怕圍攻的要塞。最後,還有能使敵人害怕的勇敢人民。

  第五篇《軍隊》闡述軍隊制勝的必要條件。克勞塞維茨強調要集中兵力,打擊敵方重心。若交戰雙方在科技、武器裝備和訓練等各方面都趨於均勢時,人數的多寡將具有決定性的作用。但絕不能排除以弱勝強的可能,因此精神力量更加重要,人數越居於劣勢,就越應該集中精神與展現活力。如果不表現出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那麼任何軍事理論都是無濟於事。

  第六篇《防禦》是全書篇幅最大、闡述最為精彩的一篇。克勞塞維茨認為,弱小國家應該時刻做好戰爭的準備,以免突然遭到入侵。在作戰層面,防禦絕不是被動地等待和抵禦,更不是完全的忍受,而應該穿插巧妙的攻擊行動。防禦中包含進攻的因素,進攻中也有防禦的成分。不發動反擊,只進行純粹的防守,只採取消極性的行動,這是十分荒謬的。

  十八世紀末的普魯士,由於老舊的戰爭思維,在耶拿戰爭時被拿破崙重重擊敗,年輕的克勞塞維茨也成為戰俘。回到普魯士之後,他耗費畢生經歷研究軍神拿破崙百戰百勝的祕訣,本書所論述思想,便是他畢生努力的結晶。一方面為現代軍事思想打下了基礎,也預言了現代戰爭的發展。

作者簡介

卡爾.馮.克勞塞維茨(Carl von Clausewitz)

  1780年生,祖父是路德會的牧師,父親是陸軍中尉。他十二歲時進入普魯士軍事學院,參與過反法戰爭(1793-1794)與拿破崙戰爭(1804-1815)。畢生致力於軍事理論和戰爭史研究。

  1801年,進入柏林的普魯士戰爭學院,獲得沙恩霍斯特(Gerhard von Scharnhorst,新普魯士陸軍參謀長)的提攜。
  1803年,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普魯士戰爭學院。
  1806年,拿破崙於耶拿會戰大敗普魯士,克勞塞維茨成為戰俘。
  1808年,獲釋回到普魯士,決心要改革普魯士陸軍。
  1810年,迎娶威廉王后侍從長、女伯爵瑪麗.馮.布呂爾(Marie von Bruhl),進入普魯士上層階級。
  1812年,俄法戰爭開始,加入俄國軍隊,說服俄、普、英聯盟。
  1815年,投入滑鐵盧戰役。
  1818年,晉升少將,擔任普魯士戰爭學院校長。
  1831年,感染霍亂過世。留下大量未整理的軍事研究遺稿。

瑪麗.馮.克勞塞維茨(1779-1836)

  原為布呂爾女伯爵,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女侍從長,負責教育當時的太子威廉四世。她出生於薩克森邦的政治世家布呂爾,她的家族、社會地位都遠高於克勞塞維茨(他甚至不是貴族),在家人的反對之下與克勞塞維茨結婚。克勞塞維茨因感染霍亂早逝後,瑪麗整理出版了《卡爾.馮.克勞塞維茨將軍遺著》,共十卷。《戰爭論》是其中的前三卷。若沒有瑪麗,也就沒有這部傳世經典。

 

目錄

第五篇  軍隊
第一章  概要
第二章  兵團、戰區和戰局
第三章  軍隊數量
第四章  各軍種的比例
第五章  戰鬥隊形
第六章  軍隊的一般部署
第七章  前衛部隊和警戒部隊
第八章  先遣部隊的行動方法
第九章  野營
第十章  行軍(上)
第十一章 行軍(中)
第十二章 行軍(下)
第十三章 定點駐紮
第十四章 維護與補給
第十五章 作戰基地
第十六章 運輸路線
第十七章 地形和地貌
第十八章 制高

第六篇  防禦(上)
第一章  進攻和防禦
第二章  進攻和防禦在戰術領域的關係(上)
第三章  進攻和防禦在戰術領域的關係(下)
第四章  進攻的向心性和防禦的離心性
第五章  戰略防禦的特點
第六章  防禦的手段
第七章  進攻和防禦的相互作用
第八章  抵抗的方式
第九章  防禦會戰
第十章  要塞(上)
第十一章 要塞(下)
第十二章 防禦陣地
第十三章 堅固的陣地和營壘
第十四章 側面陣地
第十五章 山地防禦(上)
第十六章 山地防禦(中)
第十七章 山地防禦(下)
第十八章 江河防禦(上)
第十九章 江河防禦(下)
第二十一章 森林地防禦
第二十二章 單線式防禦
第二十三章 國土的鎖鑰
第二十四章 側翼活動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723728
  • 叢書系列:左岸歷史
  • 規格:平裝 / 326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6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六篇 防禦第一章 進攻和防禦

一、防禦的概念

防禦的概念是什麼?是抵擋敵人的進攻。防禦的特徵又是什麼?是等待敵人進攻。具有這一特徵的軍事行動就是防禦行動,只有根據這一特徵才能區別防禦與進攻。但是,純粹的防守與戰爭的概念是完全矛盾的(因為純粹的防守就只有一方在進行戰爭),在戰爭中防守只能是相對的。因此,等待只是說明防禦的基本概念,並非所有防禦的組成元素都是等待。

等待敵人攻擊,等待敵人衝鋒,那是防禦性的戰鬥。等待敵人進攻,即等待敵人出現在我們的陣地前面,進入我們的火力範圍,那就是防禦性的會戰。等待敵人進入我們的戰區,那就是防禦性的戰役。在上述各種情況下,等待和抵擋這些特徵都與防禦的基本概念相關,並不與戰爭的概念矛盾,因為等待敵人向我們衝鋒,向我們的陣地進攻或者向我們的戰區開進對我們是有利的。但是,我方要想正式投入戰爭,就必須對敵人進行還擊,而這種進攻行動也是在防禦的基本概念下進行的。也就是說,我們的進攻行動是在陣地或戰區內進行的。這樣,在防禦戰役中有進攻性的會戰,在防禦會戰中可派出幾個師進攻,而那些在陣地上等待敵人衝鋒的部隊,也可以開槍迎擊敵人。因此,防禦這種作戰形式絕不是單純的防守,而是穿插巧妙的攻擊行動。

二、防禦的優點

防禦的目的是什麼?是據守。據守比奪取容易。因此對同一支軍隊而言,防
禦就比進攻容易。但是,為什麼據守或者防禦比較容易呢?因為防禦者可以利用的時間較多,可以坐享其成。進攻者由於錯誤的估計、恐懼或遲鈍而錯失的時機,都是防禦者的利益。在七年戰爭中,防禦的這個優點不止一次地使普魯士免遭覆滅。防禦的概念和目的造就的這個優點,也包含在所有的防禦行動中。在生活的其他領域中也同樣成立,特別是在與戰爭非常近似的法律訴訟。拉丁諺語「後發制人」便是這個道理。

另一個優點純粹來自於戰爭本身,就是防禦者可以佔有地利之便。
說明了這些一般概念以後,現在我們就來談談防禦本身。 在戰術領域,凡是將主動權讓與敵人,等待他們來到我們陣地前面戰鬥,那麼不論戰鬥是大是小,都是防禦戰鬥。從敵人來到我們陣前這一時刻起,我們就可以採用一切進攻的手段而不失去上面提到的兩個優點——後發制人和地利之便。在戰略範圍,戰鬥提升到戰役,陣地提升到戰區;然後戰役變成了整個戰爭,戰區變成了全國國土。這兩種情況就像在戰術領域一樣,採用進攻手段仍然不會失去防禦的上述優點。

防禦比進攻容易,這一點我們已經談過了。防禦的消極目的——據守,進攻的積極目的——佔領,後者有助於增加作戰的籌碼,前者卻不能。所以,確切來說:防禦是比進攻更為有效的作戰形式。這就是我們努力要證明的。這個結論完全隱含在事物的真理中,歷史也證明了千百次。但流行的說法卻完全與這個結論相反。這就證明那些膚淺的作家危害不淺,造成許多混淆的觀念。

既然防禦是一種更為有效但帶有消極目的的作戰形式,那麼不言而喻,只有在力量較弱而情況需要時,才不得不選擇這種形式。一旦力量強大到足以達到積極的目的時,就應該立即放棄它。在防禦中取得了勝利,通常防禦方的戰力也會大增,因此,以防禦開始而以進攻結束,這是戰爭的自然進程。把防禦作為最終目的,是與戰爭的概念相矛盾。同樣,雖然整體看來防禦的本質是消極的,但不能因此把防禦的各個部分都看作是消極的。不利用防禦所取得的優勢,不發動反擊,就如同在會戰中只進行純粹的防守,只採取消極性的行動,這些是十分荒謬的。

有人會舉出許多歷史上許多戰役來否定上述的看法。在這些例子中,防禦者一直採取防禦,並不考慮反擊。但這種反駁不能成立,因為他們忽略了某些概念,稍後我們將會加以說明。在那些用來反駁的例子中,反攻的時機只是尚未到來。

至少在七年戰爭的最後三年,腓特烈大帝並沒有想要進攻。在這段期間,他只不過把進攻當成比較好的防禦手段。他的整個處境迫使他不得不這樣做,這對統帥而言是十分自然的。儘管如此,反擊奧地利應該是他整個行動的基礎,只是時機還沒有到來。否則我們就無法全面地考察這一個與防禦相關的實例。後來雙方締結和約就能證明我的看法。若不是奧地利體認到,僅僅以自己的力量不能與腓特烈的才華相抗衡,無論他們做出多大的努力,只要它稍稍放鬆,就可能再度喪失領土。這些想法促使奧地利與腓特烈締結和約。實際上,如果腓特烈大帝的兵力沒有被俄國、瑞典和帝國的軍隊牽制住,他就會力圖在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再次擊敗奧軍,這是毫無疑問的。

在戰爭中,我們只能以上述的觀念理解防禦。澄清了防禦的概念和釐清了防禦的範圍以後,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說明防禦為何是更為有效的作戰形式。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閱讀啟航計畫|台灣廣廈出版集團聯展,單書5折起,任選2書75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兒童自然生態展(止)
  • 運動瘦身展(止)
  • 考情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