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帥的所有評鑑

念念時光真味

念念時光真味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6/15

人生有多少滋味?又是甚麼讓人生充滿各種滋味?
吳念真吳導演這本「念念時光真味」告訴我們,是生命中的各種情,讓人生充滿滋味。

人與人的情感能發揮魔力,將時間暫停濃縮在某一道菜中。當我們再看到、聞到、吃到那道菜時,種種回憶就像凝結在那刻的時間又重新啟動一樣,讓我們重新回到當下那個念念不忘的重要時刻。我們吃的不只是滋味,也是回憶,更是人與人之間的牽絆,那份常存在彼此之間的情感。

這份人生的滋味或許是遺憾、無奈、快樂或單純,但也建構了觀看、品嘗這道菜的吳導人生。吳導寫下這份人生滋味,也讓我們走進了吳導的人生,讓吳導與我們產生連結。吳導的每個重要時光,彷彿也在我們身上留下的印記,我們也成為台灣土地和時光記憶的共同保存人。這本書簡直是三不朽的立言等級阿,我深深地為自己讀過這本書,參與了台灣成長故事為榮。

我媽也曾說過類似的話,她也很討厭吃番薯,因為從小吃到怕。我也曾和外婆一起住,她也喜歡自己煎豬油,然後用豬油渣入菜(甚至直接當一道菜吃),那脆脆卻不油的口感讓我至今還回味。

如果說吳導以前是因為艱苦的生活,所以時光被濃縮停留在一道道菜餚裡。那麼我們在台灣經濟已經起飛的時刻長大,在經濟衰退中出社會,靠自己買不起台北一間房40歲的這輩人,時光又被濃縮停留在甚麼東西上呢?抑或是,人與人已經失去了情感,我們已不再回想生命的某個時刻?我腦中充滿了1950到70年代侯硐與台北的景色,吳導的菜餚與回憶,卻記不起自己生命中應該回憶起哪些菜餚與哪些景色.......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飄移的起跑線:「不公平」是人生的本質,讓「瘋狂學習」練就你最強的特質

飄移的起跑線:「不公平」是人生的本質,讓「瘋狂學習」練就你最強的特質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6/15

不管是對學生也好,還是對教育現場的老師也好,這都是一本很棒的書。

在博客來書評哩,很多人都寫得很棒,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得比他們還好。

我翻很多課本裡的文章、知識,其實像是海洋裡的珍珠,經歷漫長時間的淬鍊,成為字字珠璣的珍寶。但孩子終究只是孩子,也許是年少輕狂,也許是沒經歷刻苦銘心,大風大浪,也或許常被課本塞滿了山珍海味,最後再也吃不下,這些智慧終究變成沙灘上的細沙,隨風而逝。

有一種冷,叫做阿媽覺得冷;有一種愛,叫做我覺得你需要的愛。也或許是家長、老師的自以為是,強逼孩子吞下它們不懂的、無法體會的內容,再用考試檢驗孩子囫圇吞棗的程度。最後讓課本的智慧終究變成破碎的片段知識,讓孩子避之唯恐不及。

歐陽立中老師將對學生的愛,和自己的教學經歷化為36篇短文,成為36堂課教導孩子。利用一個又一個體驗,一個又一個活動,將知識與孩子的未來做連結,讓孩子能體會淬鍊後珍珠的美麗。

漂移的起跑線告訴我們,以前的方法不見得能適用孩子,每個世代的孩子其實不停地變化,家長與老師也要不斷的精益求精,跟著孩子改變,用孩子能接受的方法去教導孩子。

但不管世代如何改變,我們應該去想的是,我們給的是孩子需要的東西,而不是給我想給孩子的。我們以為只要付出就是愛,錯了!那只是滿足我們自以為是的愛。立中老師這本書告訴我這個道理。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專業之死:為何反知識會成為社會主流,我們又該如何應對由此而生的危機?

專業之死:為何反知識會成為社會主流,我們又該如何應對由此而生的危機?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6/08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我們常聽到"學者治國"這句話,其實隱含著貶意。
背後的意思其實是,我們讓象牙塔內的"專家"用教科書內的理論,來制定日常生活的大小政策,常給人一種脫離現實的感覺。最著名的例子,大概就是主導教育改革的李遠哲吧。很多人將教改越改越亂歸因在李遠哲身上,很明顯的,是一般人民對專業的不信任。

專業為何越來越不值錢?甚至被到了被唾棄,圍攻的地步?書中歸納了一些重要的原因:
1.誤認民主就是大家的意見都等值。因為一人一票,所以沒有誰的意見更了不起。
2.人的思考習慣"確認偏誤"。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加深自己的意識形態。
3.高等教育門檻的降低(人人可念大學),學生是顧客要以學生為上,也間接地讓專業跌價。既然人人可在大學畢業,你碩士、博士或教授也沒比我多厲害。
4.網路資訊的氾濫,也導致專家的知識跌價。當我隨時都能查到專家程度的知識量,那專家又比我厲害多少。
5.24小時的新聞播放造成新聞必須新、快、多,也使得資訊量增加,更難在短時間內查證其真偽。當民眾一天到晚被資訊轟炸,也漸漸對資訊麻木。
6.最後是專家本身也會犯錯!如何能讓人信服?

作者在書中一一反駁以上論點:
1.民主在投票的時的確是票票等值,但不代表每個人的意見都同樣重要,這是兩回事。選舉時我們選出代表我們的代議士為人民服務,不就代表有些不被大多數認同的代議士被淘汰?如果票票等值,那是不是每個人說要出來選都能成為代議士呢?很明顯這是兩回事吧。但民主不代表每個人都意見都同樣重要這點,卻常被誤解。
2.在"真確"這本書提到的,人們對自己的無知,其實非常的無知。我們對自己知識的正確性有超乎機率的信心,也造成很多確認偏誤的產生。而跟網路資訊的爆炸一加成,太多的真假虛實資訊讓我們放棄查證,我們對知識的掌握度又更低了。
3.大學的數量又大增,怕招生不到學生,再加上把學生當成顧客,也因此無法要求學生(哪個公司敢再教育顧客的呢?)。產生的後果就是,大學端製造了很多沒有大學應有程度的人從大學畢業。但這些自以為是的人卻因為大學學歷,以為自己與專家並沒有差別多少。
4.雖然網路上的資訊量爆炸,但專家仍有不能取代的地位,因為專家要擔任"守門人"的角色。你如何從真假虛實的資訊中分辨真偽,如果你沒有專家某方面的知識量與淵博?新聞說美國科學期刊指出吃鳳梨可以治飛蚊症,你相信還是不相信?結果專家出來打臉所謂的美國科學期刊原文是一個野雞期刊,沒有點數連維基百科也查不到,查了內文發現錯誤百出。而一般民眾如何得知其真假?
5.原本記者也應該是守門人的角色,為了每天的新聞真實性而查證,做出對讀者負責的新聞。但因為新聞節目的改變,從每天1小時到24小時不停播放,求快、求新、求獨家的風格也讓新聞失去原本的角色。而新聞台因廣告商或持有者特定的立場,更難做到中立。解決的方法是人民要去抵制假新聞,學會查證,而這也需要專家的協助。
6.專家也是人,當然也會錯。但專家跟一般民眾相比,錯的機率少很多。而科學就是雖然還是會錯誤,但會依據科學的態度持續的修正,讓下次的答案更準確。而專家與行政官僚間並不是投幣機,專家的意見投入,好的政策輸出。官僚體制還是加入各種考量,常常專家的意見會被改成四不像或拋至腦後,有時候政策錯誤不見得是專家意見的錯誤。再者,科學的存在是為了解釋過去,而不是預測未來。
相比而言,民眾的知識量不足(大學畢業也不見得有大學程度),在茫茫知識大海中(新聞與網路的推波助瀾),但又堅持己見(習慣於確認偏誤),也因此造成專家意見的不被重視。如何能結束這亂象?看完書之後覺得最重要的是,民眾要學會查證!
查證所謂的專家到底是真的還是空有虛名,查證所謂的新聞是真的還是置入式廣告,每個民眾都做著專家做的事,而不是自認為專家,自然專業就不死,社會就不會反智了。但這也有賴專家出來與民眾溝通,做知識資訊的守門人,分辨真偽。這樣民主也才能穩固,不被挑起意識形態的爭執而失去真理。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5 人中有 4 人(8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一不小心就被吉:白話的生活法律對策

一不小心就被吉:白話的生活法律對策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5/29

法律,是保護懂它的人。這句話真的非常正確。
人生就好像一場遊戲,可是如果不懂遊戲規則,那麼注定就會是個失敗的人生。法律,就是社會與團體的遊戲規則,它並不保護好人,因為好人還是會犯錯,或是被壞人設計,我們只能好好研究遊戲規則,"一不小心就被吉"這本書就是能比較安穩的悠遊社會的旅遊指南。
譬如:
常見的被罵馬英九、陳水扁,算不算公然侮辱?怎樣才會妨害名譽?下載影片一定會侵權嗎?大至車禍問題(精神賠償金??)、婚姻問題、遺產問題,小至租屋問題,很常遇到的仙人跳(咦?)等等。在這些大大小小的問題中,我們如何保障自己的權利?面臨會遇到吉與被吉的問題,這本書彷彿讓我們吃了大補丸一樣增進了10年的功力,露出諸葛孔明般洞察先機的微笑,羽扇一揮,強虜灰飛煙滅(會不會太誇張!?)。
總之雷律師的這本書讓我收穫頗豐,而這些問題真的是非常非常常見的,希望每個人都能人手一本,在人生的旅程中保佑大家平順、安穩。阿門。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高勝算決策:如何在面對決定時,降低失誤,每次出手成功率都比對手高?

高勝算決策:如何在面對決定時,降低失誤,每次出手成功率都比對手高?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5/09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曾聽一位股票熟習的朋友說:股票如何賺錢?就是好的策略跟紀律而已。
有幾位書評把這本書的分數評很低,我覺得很可惜,因為他們期望的東西是錯誤的,看完這本書並不會有一種百分百怎麼做就能贏的方法,就如同書裡頭說的,必須考慮你的對手有誰?他坐哪一個位置?他常用甚麼策略?怎麼下注?打撲克當然有某些牌型可以下注,但一般決策並沒有固定的情況,也因此沒有"固定的方法"一定會贏。但是是有怎麼樣的心態去面對決策,有一定的決策習慣讓我們更容易獲勝。心態養成習慣,習慣決定人生。當你有比一般人多10%赢的好習慣,那麼日積月累下就會比沒習慣的人多獲勝一點。這也是書裡強調的一點。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常有一種情況:啊我念的那麼辛苦,同學說他沒念,考得比我還高,那我念書幹嗎?有時候,努力不見得會考得好,因為有時會跟題目難易、念書方法、念書效率有關。首先,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
1.要有正確的歸因:要能區分甚麼是運氣好但牌技差導致獲勝,還是牌技好運氣差導致失敗?上面的例子就是錯誤的歸因,導致自己有錯誤面對念書的看法,最後老是念不好,做決策老是失敗。我們即使做對了選擇,結果還是可能不好,因此決策與最後結果必須脫鉤。不要陷入驗證性思考或抱持偏見(好比認為我不走運),要分離噪音與訊號,防止自己陷入「結果論」,去發掘自己能控制的因素,同時思考改善涉及這一切的決策。跳脫要別人同理的心(自怨自哀與抱怨)才能進步。
2.處理自己的情緒:不要看到輸贏結果就產生情緒波動,並因此做出不合理的舉動。我們必須克服不停出現的衝動(錯誤歸因),因為就算我們知道這是一種錯覺,卻仍然會不斷出現。我們的目標是要讓「反射思維」去執行「審慎思維」的最佳意圖。看到這發現信仰的重要。因為信仰(神)可以在情緒崩潰的時提供穩定情緒的力量,也因此能做出較佳的決策,事情也常能往好的方向走。所以救我們的,其實不是神,信仰中穩定情緒的力量。(而這是可以訓練的)
3.能"覺察"自己:訓練思考習慣某部分也是要避免情緒對決策的影響,而情緒影響自己決策時,也必須仰賴平時的訓練,覺察到自己的失常,才能將自己拉回來。能覺察自己不懂多少,而不是自以為懂多少。徹底自覺無知,乃是做出重大決定的前奏(p.44)。

如果決策要跟結果脫鉤,那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決策有沒有問題?
跟好的團體相處!就是跟專家學習,或是加入能營造良好討論氛圍並求真的團體。(由此可知慎選相處的朋友有多重要)甚麼是良好討論氛圍的團體?
第一個要每個人要能"當責"。當責就是願意或認為有義務向別人解釋自己的行為或信念。下注就是一種當責的形式(p.164)。當你有義務向別人解釋你的信念,你就會去注意自己的信念是否正確,而不是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都懂了。對我來說,當責其實就是確認甚麼是真的會的,甚麼是真的不會的。每個人都當責,自然就會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友善討論氣氛。
第二個要尊重多元。尊重多元的聲音並不是為了找到一個包含所有聲音意見,讓大家都滿意的答案(這樣的答案常不是最好的決策)。最後仍是要找到一個最好的決策,但尊重多元可以避免自己立場越來越偏頗,或是大家都不敢講話,最後一言堂或同溫層效應。尊重多元可以用不同的聲音來驗證自己的想法,當每個發表的人都是當責的意見,那麼我們就能獲得較"真實"的答案。有時雖然會出現驗證性思考,但藉由多元發聲也能讓自己的意見更加客觀。
第三個要透明與準確性。不能有隱藏的訊息未揭露,避免誤導與假訊息的產生。訊息要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知道,這樣的內容才有參考價值。

如何能提高決策的成功率?當然裡面也有提到,但我已經講了太多了,就讓有興趣的人參閱這本書吧。我在書中收穫滿滿,感動萬分,無法體會感動的朋友真的替他們感到可惜。看到後來我簡直覺得進入了火鳳燎原中八奇的思考領域啊。我想我廢話太多了,最後我將這本書內提到的其他書名列出來,想要延伸閱讀的朋友可以參閱(可能是譯者翻譯書名,若有名稱不同的,敬請見諒)。

1.快思慢想,天下文化,p.26
2.囚犯的兩難,賽局理論與數學天才馮紐曼的故事 p.34
3.人類的攀升,p.36
4.快樂為什麼不幸福,時報,p.70
5.組裝機,人類心智-隨機演化的結果,p.73
6.事實的半衰期,p.90
7.成功與運氣:解構商業、運動與投資,預測成功的決策智慧,天下文化,p.107
8.誰說人是理性的,天下文化,p.113
9.自私的基因,天下文化,p.117
10.象與騎象人,網路與書出版,p.130
11.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大塊文化,p.133
12.好人總自以為是:政治與宗教如何將我們四分五裂,大塊文化,p.158
13.論自由,商務,p.166
14.最高法院與兄弟們,商周,p.173
15.記憶的未來,記憶、想像與大腦,p.215
16.正向思考不是你想的那樣;讓你動力滿滿,務實築夢的動機新科學,天下文化,p.258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37 人中有 36 人(97.3%)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紅色滲透:中國媒體全球擴張的真相

紅色滲透:中國媒體全球擴張的真相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4/11

本書提到,中國透過購買新聞媒體(報紙、廣播電台或電視台)、設立孔子學院、甚至吸收親中或國外記者,成立的國外宣傳黨媒,其地點遍佈美國、歐洲、非洲、澳洲等等。利誘並吸收外國記者與威脅抽廣告等並用的方式,使有利於己方的輿論變成主流,迴避或壓制負面議題或問責言論,從而達到強制的輿論控制,達到其大外宣之目的。
政治的宣傳其實無可厚非,但宣傳是否就等同於真實?其界線到底在哪?大外宣的目的其實是為了宣揚中國(如經濟發達、號稱朝向民主開放等),與扭轉其不好的印象(如東亞病夫等恥辱),目的是很好的。只是當國內的實際生活離對外宣傳的內容越來越遠時,這宣傳就變成一種虛假。而當宣傳的重要性遠大於實際,就必須用更大的謊言來包裝其虛假,結局就是宣傳終究變成一種歌功頌德的集體催眠。不管對外或對內都一樣。
宣傳的目標是為了改善形象,但如果其形象危及其自身利益,危及黨的穩固呢?而為了達到宣傳的效果,在國外各地設立的黨宣傳機器又必須「接地氣」,即使與中國關係密切,也必須外表上像獨立媒體,才能獲得較好的宣傳效果。這兩者衝突就變成本書P181提到的,環球時報在同一事件中,對內宣傳的中文版為了黨的穩度,與對外宣傳接地氣的英文版有很大落差,這就是引起中國媒體注意的--報格分裂問題。這也凸顯了中國大外宣本身的矛盾,對外宣傳的東西自己是完全不相信的,而又必須讓國外相信,這也是大外宣終究會失敗的原因,因為這只是一種廣告不實的政治宣傳而已。

裡面也提到台灣的媒體被收買、收購的情形,其實各地的套路都相同,只是地點不同而已。有趣的是裡面重複提到百年戰爭這本書,恰巧也是我之前看過的書,這兩本書一起看感覺有種共構感。之前高雄市長的韓總到香港時,曾與中聯辦會面。中聯辦是甚麼單位,與如何影響香港特首選舉,在這本書上也有提到。有興趣的朋友也可看這本書。

謊言是說謊話,誤導是說部分實話,讓你自己下錯誤的結論。這兩種都是假新聞的形式,而誤導更難分辨也是假新聞中使用的高招。在公視哲學談淺淺地節目(2019.03.08)中,曾談到謊言與誤導的道德評價,我覺得滿適合切入這本書的主題,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fnAwGQZ86c 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配合著看,或許有不同的體悟。

歷史,總是不停地前進。為什麼有人認為即使是假的,說100遍之後也會變成真的?因為在歷史的這個點,假新聞仍然是假新聞,但在未來的某一天,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時,拿到話語權的勝者就讓虛偽的新聞可以變成真的。或者,用更大的虛假真實,來包裹微不足道的虛偽新聞吧~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41 人中有 37 人(90.24%)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里斯本夜車(二版)

里斯本夜車(二版)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3/23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因為分享書籍的網站有人推薦,因此去買了這本書來看。

你曾燃起一股放下一切,去追尋自己、追尋夢想或追求所愛的衝動嗎?
我們生活到了一個年紀,很多時刻已變得隨波逐流,得過且過。
若是那時候,我們順著衝動去做,那會是如何?當我們忙碌了一天,累癱在椅子上,卻想起那個時刻,心中浮起了遺憾著時,那就來看看里斯本夜車這本書吧。我們雖然不能去追尋自己的夢想,但至少可以跟主角戈列葛里斯去追尋那未知的夢。追尋的過程充滿未知,但最後總會發現旅程的意義。
有人說,旅行就是去找回那遺落在各地的自己。如果是如此,戈列因一本"文字煉金師"而搭上了前往里斯本的夜車,看似想了解作者普拉多的一生,其實也是去追尋自己的過程。
"衝突"!是的,普拉多一生充滿了衝突。從小聰明受大家與神父喜愛,卻喜歡外表不出眾的瑪麗亞;畢業典禮上代表致詞卻對聖經提出批判;爸爸是嚴肅的法官,普拉多遠離父親的期待當醫生;有顆純淨的心卻因醫德治療了膾子手屠夫門德斯,進而而遭受眾人唾棄與內心譴責;個性並不適合卻因贖罪加入反叛組織;最後和從小到大的好朋友喬治不歡而散,因為喜歡上先跟喬治在一起的反叛組織女子;窮盡自己心力追求內心的真理,卻因為腦瘤而失去生命。衝突!人生何處不是衝突呢?
戈列葛里斯雖然是追尋普拉多的一生,但也貌似去追尋自己以前失去的人生,隨著普拉多的事蹟一層一層的被剝開,戈列葛里斯也慢慢蛻變,越來越不像以前的自己。個人覺得,他與普拉多也漸漸融在一起,甚至會有種錯覺,普拉多藉著戈列回到那群人身邊了。雖然是錯覺,但普拉多確確實實因為戈列,將普拉多原本與親密友人造成的裂隙,填滿了。
戈列在書後期常常有暈眩的情形,彷彿是作者故意將普拉多的腦瘤與割裂的身影重疊一般。是的,我真的覺得普拉多最後與戈列融合在一起了。有點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普拉多小時候批判聖經,但他書信呈現的內容,那追尋真理與內心的對話,批判各種虛假,其光芒卻讓我有種聖經般的錯覺。
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戈列最後還是因為暈眩回到了原處,但那個戈列已經不是原本的那個戈列了。故事的最後給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讓韻味迴盪在房間中,空氣裡,讓你自己細細去品味。
里斯本夜車是本不錯的書,雖然是長篇故事且較無劇情起伏,但就像大部分人的人生,少有大起大落,但都值得細細品嘗,回味。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 人中有 0 人(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2049百年馬拉松:中國稱霸全球的祕密戰略

2049百年馬拉松:中國稱霸全球的祕密戰略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3/22

此書評可能透漏關鍵情節

作者白邦瑞身為美國政府內的熊貓擁抱者,竟然在2015年寫了這本書,為美國對中國錯誤的立場道歉,並揭開中國一個為期百年要超越美國的馬拉松計畫。看完序,我在書側空白寫了三個疑問。但看完之後無法回答自己所提的問題,也因此我只好再看第二遍。

簡單提中國的百年計畫如何達成,就是依據戰國時期的各種計謀與智慧(戰國策、孫子兵法等),訂定戰略來超越美國。這戰略包含假意與美國合作,實際利用美國來壯大自己的實力。包含私下與美國合作時技術的直接輸入,和提供假訊息讓美國有錯誤認知,認為中國在經濟富裕之後,會邁向民主與國有企業私有化,但實際上是對內宣傳美國的邪惡,與對外對美國政府的滲透(利用企業捐款拉攏親中人士,發揮特定時刻時的影響力)與宣傳(捐錢給教育機構設立孔子學院或設立海外宣傳部宣傳特定中國之印象)。簡而言之,就是"詭"道。

白邦瑞寫了這本書,可是在序中傳達的感覺,卻讓我百思不得其解三個問題:
1.中國鷹派顯然在乎台灣人對這本書的看法,更甚於美國政府本身,why?
2.對於白邦瑞寫出能挑起中美對抗意識的書,中方看了之後反而有點沾沾自喜,why?
3.中國鷹派看過此書後,卻依然對白邦瑞友善,看似親近如昔,why?

是否這本書揭露的,只是九牛一毛不足掛齒,有更多的其實重要的沒提到?

---------------------- 找尋解答的分隔線 -----------------------
如果被揭穿詭計,應該會有所反應。但白邦瑞根據自己所說,中方卻還是親近依舊。看完第二遍後,想到幾個可能的答案:
1.這本書經過美方軍情單位的審核後才出版,此本書的相關內容應該都是已解密的。其重要性或許不太高。
2.中方可能認為此為白邦瑞個人的說法,並不代表美方政府的意見。
3.白邦瑞這本書或許是第一位提到中方智慧構成完整戰略概念的書,其實把東方的智慧闡述得很好。就像莫瑞亞提如果沒有福爾摩斯作對手,中方如果沒有觀眾欣賞其華麗的詭計,其實心中也有遺憾,
4.這本書承認美方不如中方的部分,將中方寫得很聰明,一切都領先美方一大步,而這是中方希望被看到的面貌。
5.就像圍棋的三個階段:布局、中盤、收官。本書或許預告了一個中美新的階段,中方不再需要躲躲藏藏隱藏實力的布局,要邁進中盤或收官,搶回中方的話語權,嶄露頭角的階段。也因此雖然本書揭露了中方的百年計畫,但中方也預期遲早有天美方會知道,也提早規劃了中盤與收官的下一步。
6.白邦瑞寫了這本書,其實也在傳遞訊息給中方,但訊息代表甚麼意思不得而已。如p128沒頭沒腦的提到喬狄催尼這個人,跟前後語句一點關係也沒有,讀起來很怪。也或許是被美方刪除資料後產生的不連貫。
7.中方仍需要白邦瑞在關鍵時刻擔任某些角色,發揮其對美方的影響力。如白邦瑞在書中所說,中方親近如昔,或許是希望這本書不要寫得太超過。也因此白邦瑞在最後兩頁的結論寫道,有三個陷阱需要注意:第一個陷阱就是太早擔心害怕中國威脅;第二個陷阱是誤認中國打算取代美國(這裡的取代看內文應該是攻佔美國的意思);第三個陷阱是美國政府官員因為合作已久,會錯誤地偏袒中國鷹派。

------------------ 感想的分隔線 ----------------

現在中美貿易戰仍如火如荼的展開著,可以想像圍棋已經進入中盤,中美正在運用各自的影響力努力成為圍棋最後贏的人。美國已經在蘇聯這場圍棋中下贏了,但中國呢?雖然國內有其經濟或維穩的問題存在,但這盤棋最後贏的人是誰還不得而已啊。

好奇的是,這本書前半提到很多中美蘇三國角力,但後半蘇聯(現在稱為俄羅斯)卻消失了,俄羅斯難道在中美角力中沒有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嗎?他挺中國還是美國呢?再來百年戰略如果要拉攏盟友對抗美國,怎麼白邦瑞沒有提到一帶一路呢?一帶一路在中國百年馬拉松中扮演甚麼角色?或許這是目前還沒辦法得知的內容吧。

如果你喜歡中國傳統戰國時代的戰略智慧,喜歡看中國如何壯大的八卦,或許你應該看一下這本百年馬拉松,你會對中美貿易戰有不同層次的感想。推薦給大家這本3年終已經5刷的好書。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11 人中有 11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民粹時代:是邪惡的存在,還是改革的希望?

民粹時代:是邪惡的存在,還是改革的希望?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2/09

電視、廣播、網路各個平台常常提到"民粹",民粹這個詞到底代表甚麼意思?如果你感到疑惑,或有一絲絲的存疑,那麼你就應該看看這本書。
民粹就是大家的意見嗎?答案是不。
民粹就是反民主嗎?答案也是不。
民粹就是網路最大聲量的那個言論嗎?其實答案差更遠。
各種聲音都可以稱為民粹嗎?其實不是。
套句作者永島治郎在序中的一句話「民粹主義,就像附在民主身後的陰影」

書中所說,其實民粹主義在拉丁美洲、歐洲、日本甚至美國都存在著。當你關心英國脫歐問題,是的,是民粹主義的興起。當你注意川普當選美國總統,是的,其原因某部分與民粹主義相關。但其實在很久以前,歐洲與拉丁美洲就已經存在民粹主義,(以下這句話是我的感想)只是在全球化的影響下,經濟或福利分配不均,對抗反自由與不民主而產生了民粹主義。

民粹主義雖然在歐洲與拉丁美洲的成因不同,但都有其類似的概念:
1.民粹主義為了號召群眾,各地的民粹主義必定有其對抗的目標,而這目標或目的必須能獲得10%~20%以上的民意支持。所以民粹不可能是反主流,為鬧而鬧。如果只是偏激的言論,是無法對民主制度或既有政黨產生影響。
2.那麼民粹為何產生?民粹會產生,代表民主不好嗎?如果讀者有想到這個問題,代表您真的直指問題的核心。但是為了不暴雷,還是請您看這本書,您就會有答案。
3.民粹最後會推翻民主嗎?看到最後,的確有可能,但是有其條件。

看完這本書的想法是,民粹主義常需要一位領袖帶領對抗主流體制。我想到在藍綠之外的白色力量柯P,其實他的當選也在動搖藍綠的板塊,改寫遊戲規則。在這塊土地上的確也開始了民粹的痕跡。我想到另一位利用媒體選舉的高雄市長韓總,利用個人魅力當上民進黨主政很久高雄的市長,這是不是也代表高雄的民眾在反抗甚麼並獲得勝利?
台灣貌似也進入了民粹時代,而您真的了解民粹與民主的關係嗎?如果您對我說的介紹有興趣,建議您可以看這本書,值得推薦。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4 人中有 3 人(75%)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鳥類學家的世界冒險劇場: 從鳥糞到外太空,從暗光鳥到恐龍,沒看過這樣的鳥類學!

鳥類學家的世界冒險劇場: 從鳥糞到外太空,從暗光鳥到恐龍,沒看過這樣的鳥類學!

  • 會員評鑑等級
  • 評鑑日期:2019/01/16

作者川上和人是一位鳥類學家,但他不是一般的鳥類學家,他簡直就是鄉民阿!!
從他筆下寫來,一些較生硬的鳥類知識,不浪漫卻辛苦的野外踏查,也充滿樂趣的活靈活現起來。隨手安插的梗,一些出人意料的結局,看起來不像搞笑但實際上很搞笑的描述,都讓這本書看起來沒有壓力,輕鬆自在卻也收穫滿滿。這本書讓我想起另一本-臺灣史上最有梗的臺灣史,這兩本書都讓人會發出會心的一笑。
套句川上教授寫在最後面-台灣版後記,教授還沒來過台灣,他的書與文字就已經比他先來一步了。這麼"fresh new"的書你不來看一下?不管你喜不喜歡鳥類,當你看完輕鬆但又知識豐富的這本書,我想你也會驚嘆鳥類的美麗,喜歡作者獨特的文字。

... 看更多

分享 

你覺得這篇書評有參考價值嗎? [ 2 人中有 2 人(100%) 覺得這篇評論有參考價值 ]

9上一頁 123456789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