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2024年博客來端午假期各項服務說明詳情

新興外語展
我和果果一起成長:要改變孩子,媽媽先要改變自己

我和果果一起成長:要改變孩子,媽媽先要改變自己

  • 定價:250
  • 優惠價:149
  • 優惠期限:2024年07月31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內容簡介

13年男孩教養實錄的精華濃縮,感動萬千讀者的母子成長書

◇超越理論式的家教實踐書,最適合媽媽的教育指南。
◇獻給所有愛孩子,卻不知如何教育孩子的媽媽。
◇幫助媽媽自我提升教育觀念和方法。
◇媽媽只要做出1%的改變,在孩子身上產生的效應就會成倍放大。

這是一位教育學博士和心理諮詢師媽媽不斷豐富自我、提升價值的精彩蛻變,
也是一部用心血寫成的親子筆記,讀起來真實、樸素、實用,
適合所有正在∕將要做媽媽的女性閱讀。

作者簡介

陳淑珍

  教育學博士、心理諮詢師,一個13歲優秀男孩的媽媽,現從事家庭教育研究及青少年心理諮詢工作。

  多年來,她的教子方案累積成了十多本筆記。本書就是這些教養實錄的精華濃縮,寫出來和更多的媽媽們一起分享。

 

目錄

序∕002
引言∕008
第一章 重新認識孩子——原來我以前想錯了
1、他最喜歡的人不是媽媽∕012
2、我不知道他有幾個好朋友∕015
3、無意中讓他傷心了∕019
4、最貴的禮物不是最好的禮物∕023
5、他的成功也需要分享∕027
6、分數真有那麼重要嗎?∕030
7、快樂的小天使也有壞情緒∕034
8、缺點的背後是優點∕039
9、適合孩子的愛是多少度?∕043

第二章 找對定位——發現身為媽媽的真正價值
1、不要代勞,只要陪著就好∕048
2、做一個讓孩子感到驕傲的媽媽∕053
3、內心深處的安全感只有媽媽能給∕056
4、做孩子的傾聽者∕060 5、幫助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064
6、讓孩子感受被愛,學會去愛∕071
7、學會去瞭解並喜歡他的朋友∕075
8、當孩子要實踐新想法,要鼓勵不要阻止∕079
9、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法∕083

第三章 改變自己——從改變對孩子的態度開始
1、向暴脾氣說「NO」∕088
2、愛他就要信任他∕093
3、愛他就要愛他的全部∕098
4、蹲下來和孩子講話∕102
5、他不是「十項全能寶寶」∕105
6、孩子也可以說不∕109
7、孩子的手做成果也需尊重∕113
8、向孩子敞開心扉∕117
9、別把他的自尊心不當回事∕121

第四章 適時放手——當媽不要當得那麼辛苦
1、講明原則和方向,讓他自己看著辦∕126
2、給孩子一些「無所事事」的時間∕130
3、創造一個不容易犯錯的環境∕134
4、讓後果來懲罰他的錯誤∕138
5、說理,找個合適的時機很重要∕142
6、用對批評和表揚就會事半功倍∕146
7、為他準備一個存錢筒∕150
8、再也不替他背書包了∕154
9、偶爾失敗,對孩子漫長的一生沒有任何影響∕158

第五章 媽媽也要進步——變命令為引導
1、做個好學的媽媽∕164
2、心平氣和的媽媽最美麗∕168
3、說到就要做到,做不到的不要說∕172
4、是改掉不良生活習慣的時候了∕176 5、百善孝為先——為孩子樹立孝順的楷模∕180
6、杜絕浪費——教孩子節儉∕184
7、惜時如金——教孩子懂得珍惜時間∕188
8、知禮懂禮行禮——培養有禮貌的孩子∕194
9、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為孩子樹立遵守規則的典範∕198

第六章 贏得支持——不再把孩子的教育當成自己一個人的事
1、培養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204
2、教育孩子,爸爸有責∕208
3、親朋好友全動員∕213
4、和老師保持聯繫∕217
5、讓孩子在朋友的影響下越變越好∕221
6、帶孩子一起參加公益活動∕225
7、讓孩子愛上閱讀∕228
8、讓電視和網路也發揮作用∕232
9、社區是個大家庭∕238

 

教育孩子的同時,媽媽更需要自我教育

  古往今來,教育孩子對於一個家庭而言都是一樁大事。教子成材,是歷代父母們耗盡畢生心血所追尋的夢想。早在七百多年前,古人在《三字經》中,對於父母所應承擔的教育責任就有了明確的表達:養不教,父之過。古人用簡單的六個字,表達了教育的嚴肅與責任的重大。所以說,僅僅生養孩子而不去如理如法地教育,做為父母是有過錯的。不僅如此,古人對於教師的選擇也是非常嚴格的,舉凡師者,皆是德才兼備之士。師者,能者;師者,德者。

  雖然說「養不教,父之過」,但是在家庭教育中母親才是當仁不讓的主角之一,所扮演的角色既是慈母又是嚴師。從孩子呱呱落地到長大成人,一般情況下,他與母親生活在一起的時間最長,受母親的直接影響也最大。母親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個微笑、一聲怒罵,甚至一個微不足道的細節都會成為子女模仿的對象,並在潛移默化中左右著子女世界觀、人生觀的最初形成。因此,母親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任何人也無法替代的。

  對當今工作繁忙的年輕媽媽而言,教育好孩子更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當白領媽媽遇到了新新人類的孩子,那些在自己身上屢試不爽的教育方式,在孩子的身上卻不斷遭遇挫折。面對孩子困惑的眼神,本以為最瞭解自己孩子的媽媽,如今卻無法讀懂孩子的內心了。這一事實,使媽媽感到無奈、疲憊、失去耐心,甚至心灰意冷。媽媽和孩子,究竟是誰出現了問題?

  針對這一普遍社會現象,本書將分別從媽媽和孩子兩方面情況入手,首先盡可能多多指出當前教育孩子的那些具有典型性普遍存在的錯誤,並進行適當的分類,然後具體分析產生錯誤的不同原因,最後提出合理適宜的解決辦法。讓媽媽掌握適當的教育原則,知道該怎麼做才有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

  有句教育名言說得好:媽媽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也在進行自我教育。天下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教育不好孩子的媽媽。所以,當媽媽遇到「不聽話」的孩子時,首先應該反思自己的過失,從改變自己做起,那麼教育之路上所遇到的障礙,方能真正得到解決。

  本書分別從重新認識孩子,找對定位,改變自己,適時放手,以身作則,贏得支持六大方面來詳細闡述媽媽如何改變教育方式,如何才能真正做到瞭解孩子真實所需,做到因材施教。

  因為本人才學有限,望各位讀者諒解指導。希望這本書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給媽媽們一些解決問題的建議,使其能從中有所感悟!

引言

果果改變了我

  做為一個接受過高等教育,尤其還拿到教育學博士學位的新時代知識女性,在我準備要孩子的時候,對於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很有自信。我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個性豁達開朗,在家裡可以將老公管理得服服貼貼,在工作單位上能夠把各方關係處理得井井有條,教好一個孩子自然不在話下。一旦上天賜予我一個寶寶,我一定能夠把他教育成一個具備各種優秀品格的人,既聰明又懂事、既認真又善良、既健康又快樂……

  終於,我的小果果在我無限憧憬中降臨了。初為人母,並沒有想像中的從容,這個柔弱的依賴著我生存的懵懂小傢伙經常讓我不知所措。問題似乎總是層出不窮。當果果還是個小嬰兒的時候,他哭鬧、吐奶、長濕疹、發燒、腹瀉、便秘……每當有異常狀況,全家人都緊張不已,做為媽媽,我總是又心痛又忐忑,不知道是不是出了什麼大問題。我抱著他問:「寶貝你怎麼了?」多希望他能告訴我,但是回應我的只有哭鬧。

  於是,我毫無方向地在書上、在網路上尋找答案,並向有經驗的媽媽請教經驗,希望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讓我的寶寶恢復正常。然而,眾說紛紜,弄得我焦頭爛額,最後我也不知該聽誰的。這時候才不得不承認,理論知識再豐富,在現實面前還是會顯得單薄了許多。

  等到果果在我們的期盼中慢慢長大了,會說話了,會和我們交流了,我以為這下就好了,他不舒服或者有什麼想法可以說給我聽,我希望他怎麼做也可以說給他聽。我們可以建立朋友式的關係,一定能成為一對和睦的母子。我要讓我的孩子成為一個既有強健的體魄又有健康心靈的好孩子。

  但是,現實和理想還是有那麼多差距。當他活潑、好學、懂事、聽話的時候,我們能快快樂樂,相處融洽;可是當他情緒低落、大哭大鬧、發脾氣、不願上學、將我的話當作耳邊風時,我就沒辦法心平氣和,也會變得情緒惡劣。有時候無計可施,只能使用父母的權威,採取「高壓政策」來實現對他的教育。

  我的自信在一次次的衝突過程中逐漸被擊垮,這使我終於明白,我只是一個最普通、最平庸的媽媽。教育孩子是一個龐大而艱鉅的工程,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論。遇到問題之後,需要反思,需要總結,才能獲得寶貴的經驗,才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遊刃有餘。

  是該改變自己、好好學習的時候了!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983178
  • 叢書系列:樂親子系列
  • 規格:平裝 / 242頁 / 16 x 23 x 1.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一章 重新認識孩子——原來我以前想錯了

不知道當媽媽的人是不是都會很自信地以為最瞭解自己的孩子,至少我是這樣一個母親。我把我的寶寶當成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我對他的照顧可謂無微不至,他身體上的每一個細節我都瞭若指掌,恨不得連他有幾根頭髮我都知道。高興時什麼樣,生氣時什麼樣,難過時什麼樣……我都是一清二楚。有時候他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在我面前耍些小聰明,都會被我一眼識破。總之,天底下還有誰比當媽的更瞭解自己的孩子呢?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其實很多時候我都是自以為是。

1、他最喜歡的人不是媽媽

過於嚴厲的教育方法不僅會讓孩子產生叛逆和畏懼感,還會削弱親子間的依戀,實在得不償失。

難過:孩子最喜歡的家人是奶奶

我看過一則新聞,說一家問卷調查公司在某地區針對六至十兩歲的孩子進行了主題為「兒童之最」的調查研究活動,其中有一項是:在孩子的心中,誰是自己最喜歡的人。調查結果顯示,44.3%的孩子認為媽媽是自己最喜歡的人。我感到很詫異,44.3%這個比例是不是有點低?在我的印象中,小時候寫作文,大部分同學總會寫篇關於「我最喜歡的人是媽媽……」的文章,現在是多元化社會,難道孩子們喜歡的人也多元化了?

六歲的果果還沒到會寫作文的年齡,我還不能從他的文字中看到「我最喜歡的人是我的媽媽……」,而且也沒有聽他說過。不過,我想果果心裡最喜歡的人,肯定是我這個媽媽啦!因為我是世界上最愛他的人,我生他養他,給他做好吃的,買好看的衣服,好玩的玩具,給他唱歌講故事哄他睡覺,給他拿書包送他上學……總之能為他做的我都做,而且都盡量做到好。這樣的媽媽,難道不應該是他最喜歡的人嗎?

小時候,大人們經常問他:「你喜歡爸爸還是媽媽?」、「你喜歡爺爺還是奶奶?」他好像知道大家是逗他,有時候會回答,有時候偏不說,有時候說都喜歡,還有一次他居然回答說:「我喜歡豆丁。」豆丁是誰呢?豆丁是他姑姑家的小狗狗!所以,對於他說喜歡誰之類的,我也不當真。小孩子對喜歡這個詞彙大概也沒什麼概念,哪知道自己喜歡誰呢?

現在他已經六歲了,應該知道什麼是喜歡,自己喜歡誰、不喜歡誰心裡也應該是清楚的。他經常回家跟我們說他喜歡哪個老師,不喜歡哪個老師。但是現在大人們反而都不問他最喜歡誰了。

我決定驗證一下我的想法,就讓老公去問他。之所以我自己不去問,是因為我覺得如果我自己問的話,得出的結果會顯得不客觀。

果果正坐在他的小桌子前塗鴉,爸爸走過去坐他旁邊,看了一會兒,問:「寶貝,爸爸問你一個問題,你最喜歡的人是誰?」果果抬頭看了看爸爸,想了想,說:「我最喜歡李左右。」李左右是他的同學,樓上鄰居家的寶寶。他爸爸又問:「在我們家你最喜歡誰呢?」

他又想了想說:「最喜歡奶奶!」「為什麼呢?」「奶奶不打我,也不罵我,帶我去麥當勞,還給我買玩具。」他的回答聽起來是認真的。可是我心裡卻酸溜溜的。

反思:是我的嚴厲讓我們產生了距離

孩子是最真實的,他們一向愛恨分明,毫不隱諱的。正因為如此,我才會對果果的回答耿耿於懷。雖然我也知道,在家裡我是打他最多、罵他最多的人,難道他感受不到隱藏在打和罵背後的濃濃愛意嗎?心理學研究顯示,三歲以後,孩子會意識到父母的重要性,尤其是媽媽。也許是天性,孩子會自發地認識到「媽媽」的存在,認識到這個人才是最愛自己、最願意為自己付出的人,此時的孩子應該和媽媽建立起了最密切的依戀關係。如果媽媽發現自己沒有跟孩子建立起應有的這種依戀關係,那恐怕要找一下自身的原因了。

仔細想想,果果最喜歡奶奶是因為奶奶帶他去玩,不打他,也不罵他,還帶他去麥當勞。在家裡,爺爺在任何事情上都是奶奶的助手,對待果果也是聽奶奶的;爸爸因為工作太忙常常沒有時間陪他,我呢,沒有那麼多時間帶他玩,做錯事情會罵他,有時候還會打他,不准亂吃零食,不准吃垃圾食品,不准……好像從小到現在,我都是那個「管」他的人;而奶奶是「寵」他的人,從來不「得罪」他,經常替他解圍。

當然,孩子必須得有人管,管教孩子也是愛孩子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是在反思之後發現,我可能之前在方式上出現了問題:一是管教的方面,我常常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他,引起他的反感。二是管教的態度,可能不夠細心、不夠溫柔,讓他產生了叛逆和畏懼感。另外,長期以來,在教育他的問題上,我都是扮演「黑臉」,也讓他對我產生了一種刻板印象了,認為媽媽就是專門和他作對的人,怎麼會最喜歡?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親子、童書、國中小】鏡文學電子書社方展|單書88折、雙書85折、三書75折|有書過.沒怕過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長照展
  • 年度諮商展
  • 繪畫技法展(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