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4
user-img
Azan Xiao 0126

44則書評

44本書評分

3位追蹤者

33次有幫助

全部書評 | 共44本書評分

主題分類(可複選)
展開
評鑑星等(可複選)
評鑑日期
評鑑發表
減少一半,剛剛好:禪僧醫師的心靈留白練習,用「適度」讓生活變得更有餘裕
讀者評分
4.0
|
2025/03/14
🏵️ 外在少一點、心靈更豐足~

物質上的滿足並不能保證心靈上的滿足。現代人的過度努力、過度勞動、資訊過載、社群成癮、暴飲暴食,也不自覺地買了許多不需要的東西塞滿了生活空間。但是,就連斷捨離也變成是一種「努力」,甚至在丟棄物品中獲得快感⋯

人類一次可以使用的注意力是有局限的。如果工作、生活空間太雜亂,就會耗費掉你大量的注意力資源。書中有一句話很發人省思:「當你被太多不重要的事物包圍時,你與真正重要的人事物緣分就會變得淺薄了!」

其實我覺得太過重視斷捨離本身就是一種執著。生活在現代社會,我們還是需要一些物質,而不是全然的捨棄。作者在書中提倡「正念」與「惜福」,正是要我們從矯枉過正的斷捨離現象中回到中道上。

我從這本書反省我的生活,我的衣服、雜物算是夠少的了,但是「書籍」這一塊還有待整理😅 

《減少一半,剛剛好》這本書的作者川野泰周本身是精神科醫師,同時也是臨濟宗寺廟的住持。他在書裡鼓勵讀者不必全部斷捨離,只要試著減少一半就好:雜物、衣服、書籍、飲食、消費、工作量、手機使用時間(這個最難😂)⋯等。一次減少一點點,讓我們的心靈留有餘裕;遠比將身外之物全部捨棄,卻仍活在不方便與後悔的狀態中來的好!
展開
超個人心理治療:心理治療與靈性轉化的整合
讀者評分
4.5
|
2025/02/13
🏵️ 整合心理學與靈修的新勢力

原來《超個人心理治療》出新版了!
很難相信作者在1997年就已經出版了這本書!這本書適合所有身心靈教育工作者來一起研讀。

還記得2007年第一次閱讀這本書,被書中對於超個人心理學的定義:「東西兩大文明所發展出來的心靈操練傳統,如何以現代心理學的概念重述」所震撼!一直以來王不見王的兩大領域:「現代心理學」與「靈性修煉」竟然已經開始對話、互動,甚至整合!

台灣宗教信仰與靈性文化十分盛行。然而,在表面上看來興盛的現象背後,卻隱藏著「靈性逃避」的巨大危機:傳統宗教反對性欲、貶抑肉體、拒絕感受、甚至質疑理智。這也衍生出許許多多宗教、身心靈詐騙的溫床。

很可惜的是⋯我覺得當代社會甚至是心理學界對於超個人心理學這一塊仍然少有著墨。我們需要持續深度學習來整合理智與情感、身體與大腦、宗教與科學、靈性與心理學、內在與外在、修行與療癒。
展開
帕帕拉吉!劃破天空的文明人:南太平洋酋長眼中荒謬的現代文明【百年經典重現】
讀者評分
4.0
|
2025/01/22
這是一本人類學的反覘奇書,以南太平洋薩摩亞原住民的角度來省視歐洲當代文明的荒謬與病態。

作者薛曼於1914年時旅行至南太平洋薩摩亞群島,近距離觀察當地文化後與曾經留學歐洲的酋長交好,後來從酋長手中獲得這份珍藏許久的手記,並在隔年翻譯成德文出版。

書名《帕帕拉吉》,意思是劃破天空的人,也就是當時的歐洲人(白人),連帶著把自詡為進步文明的象徵物(金錢、職業、衣著、建築、信仰⋯)帶來薩摩亞原住民社會。

聽著酋長一篇一篇分享他所觀察到的進步文明生活方式,反而有一種「怎麼以前沒想到?」、「文明人真的比較文明嗎?」、「對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原住民來說,文明人真的太荒謬了!」的感覺⋯

以前總有個偏見:原住民總是好吃懶做、不認真工作。讀完這本書我才反省到:原來是我們一直被社會洗腦,要認真工作才是積極向上的象徵。越是崇尚功利、金錢的社會、越是推崇積極進取人生觀的文化,越無法全然活在當下、越無法安然面對死亡。

· 帕帕拉吉終其一生都在追獵,沒有休止;他荒廢了行走與散步的能力,以及隨心所欲且愉悅地事物不期而遇。
· 當一個人需要許多東西,那就意味著巨大的貧乏。
· 每一個想要追逐一切思想的人,終究會發覺自己到頭來依舊愚蠢。
展開
心流:高手都在研究的最優體驗心理學(繁體中文唯一全譯本,二版)
讀者評分
4.0
|
2024/09/30
#心流氾濫
1990年“心流”一書出版,深深影響了往後的諸多領域、學說。就如同其他偉大學問的遭遇,心流仍然是步上了被淺薄化、功利化的後塵...導致30年後的我們到處可以在網路上搜尋到心流的影片與文章,卻對“心流”一書中更深層的脈絡一無所知...

#一生必讀
極少數的書可以讓我如此擊節讚歎、心生珍愛,“心流”算得上是其一。雖然讀書前聽了不少說書,但卻無法傳達書中的厚度、深度與高度!在讀書的當下彷若與作者促膝長談,聽他娓娓道來心理學、人類學、社會學上的各項實驗數據與知識,匯聚成“心流”的完整系統知識;“心流”真是稱得上“人生必讀”!

#自得其樂
我愛好讀書,並不是想要網羅收集稀奇古怪的知識們;純粹是因為我常常在讀書的過程中體驗到忘我地心流。過往的求學歷程與工作經驗中,也不時產生心流的狀況;原來是因為我內向的性格而常常自得其樂,書中說明這樣的個性最容易觸發心流體驗。當一個人內在攜帶著一個小世界,便不那麼依賴外在世界的刺激,更不容易受到社會意識型態所影響了。

#幸福
一個人生活中產生越多心流體驗,他的生命就會變得越發深刻而複雜。這個複雜並不是心思變得瑣碎,而是心智清明而有層次,心靈也能更敞開;能夠同時覺察到生命具有“個體性”與“整體性”,而且能互動無礙。這樣的人,心中常產生的感覺,或許已經不能用“快樂”來形容,而是用“幸福”。

#意義
書中最後用“創造意義”來整合人生所有的活動與面向,也是心流的擴大與昇華!大部分都說書或介紹文章都不觸及這個章節,或許因為前幾章(身體、工作、關係...)都無法達標,不敢跳級闡述吧!但作者之所以在最後以“創造意義”來總結全書,目的正是要將整個生命轉化成一場“心流”!當人生有了目標跟意義之後,我們生活中的瑣事便自成心流了~

🏂心流,就是一個人全神貫注於某事而達到渾然忘我的境界。

🏂幸福無關乎外在條件,而是取決於我們如何詮釋它。

🏂最美好的時刻,其實是發生在一個人有意識地將身心能力發揮到極限,去完成某件有難度、價值的事情時。

🏂體驗心流會讓人變得深刻而複雜。但矛盾的是:唯有除去其他雜念與動機,單單為了活動本身而做它時,我們才能提高自己的複雜性。

🏂唯有放下自我意識,一個人才可以超越自我、突破極限。

🏂改善生活品質最簡單的方式,就從學習控制我們的身體和感官做起。

🏂一個人一旦熟悉詩詞的韻律或微積分的規則,就可以不再那麼依賴外界刺激。...就像心靈裡有一個自給自足、隨身攜帶的世界!

🏂那些樂在工作又不浪費空閒時間的人,最能感受到人生的價值。

🏂健康、財富等物質上的優勢不一定會提升我們的生命,但心流卻能直接影響我們的生活品質。

🏂只要方向清楚、行動規則明確、可以讓人專注投入,任何目標都能讓人的一生充滿意義。

🏂創造意義就是將個人行動整合成一個完整的心流體驗,為心靈內容帶來秩序。

🏂創傷本身不是重點,因為外在事件不能決定主題;重點是當事人怎麼解讀所受的苦難,並將之導向具精神負熵的人生主題。
展開
開啟你的驚人天賦:科學證實你能活出極致美好的人生狀態
讀者評分
4.5
|
2024/09/30
🏵️ 走在時代尖端的心身能量醫學

這是一本讓我覺得讀一次遠遠不夠、一讀再讀的重磅級好書!

作者喬·迪斯本札算是當今歐美身心靈界的長銷作家,並獲邀至全球演講、帶工作坊。我很喜歡他的論述,總是能夠巧妙地結合客觀與熱情、科學與冥想。

書中帶入許多科學實驗數據、掃描圖、腦波圖,對我一個哲學腦來說,還真的是一個頭兩個大… 就算談到了「脈輪」、「能量」、「顯化」,但仍然是以非常「科學化」的角度來解析,令人懾服。

書裡載錄了九個冥想練習,我覺得最讓我受益的是「心腦諧振」冥想法:閉上眼睛,全身放鬆,把注意力帶往胸腔心臟處。慢慢從心臟呼吸,再把揚升情緒(愛、感恩、喜悅、敬畏…)帶入心臟,並不斷地專注在心臟的空間、呼吸與情緒上。這個冥想練習不只一次讓我感受到一股溫暖能量的流動,以及與宇宙萬有合一的感受 …

書中也一再提到:思想會產生電荷、感受會產生磁荷;而電磁場會影響、塑造你的細胞、腦神經與心智。所以,如果你要翻轉你的生命,你就要重塑你的思想與感受!我覺得很有道理,而且第一次聽到用這麼科學的方式來解釋,真的讓我感到很開心。
展開
山林癒:沐浴山林擁抱樹木,借助大自然力量自我療癒
讀者評分
4.5
|
2024/09/11
🏵️ 簡單地抱樹,便能減輕壓力、促進健康!

你靜靜地走在森林裡,打開你的五感,觀察眼前的樹皮紋理、土壤顏色與天空雲朵、聆聽樹上蟬鳴鳥叫、嗅聞空氣中隱約的花香、品嚐草地上豐美的莓果、輕撫葉面上輕密的柔毛...

你靜靜地走到一棵樹前,你感受到了她正在召喚你 ...你向她問好,詢問她你是否可以抱抱她。你聽到她應允的回應,緩緩地向前、擁抱著屬於你的樹木。你感受到樹木體內豐沛的樹液流動與能量接通,你能體會自己如同這棵樹:接通天地之間的管道。

你向眼前的一切萬有表達感恩:你感謝廣袤的天空、豐腴的大地、巍峨的群山、清越的溪流、寧謐的樹林、青翠的野草、可愛的野花...你揮一揮衣袖,不留下一點垃圾;你的身體更加靈活,你的呼吸更加深長,你的心情更加喜悅...

 • 我們藉由欣賞單純的事物,就能為自己創造幸福。

 • 在大自然中健行,能降低71%抑鬱程度。

 • 森林:象徵回歸內在自我,避開塵世喧囂,接受自己的陰鬱面。

 • 赤腳感受樹根與苔蘚,你會以全新的敏銳度思考問題。

 • 負離子會為你延緩衰老、帶來好心情。

 • 樹木是森林的靈魂,是幫助年輕人成長的智者與療癒者。
展開
自然的療癒密碼:揭露植物與動物隱藏的力量 (首刷限量贈品版)
讀者評分
4.0
|
2024/09/10
🏵️ 你的身心疾病
       來自於你與自然的距離

本書標示著一門新學科“生態心身醫學”,正式打開序幕!

人與自然關係的主題,自古以來就一直有人探討。本書作者是生物學碩士,研究重心在探討人類與自然如何交互影響、甚至幫助人類身心療癒。

#生態心身醫學
你住家附近有10棵樹,就相當於施作回春療法7年!走進森林裡30分鐘,體內自然殺手細胞活性顯著提高!撫摸動物達12分鐘,心理健康數據隨即獲得改善!為什麼大自然對人類具有這麼療癒力?

#人類不可能自絕於生態系之外
也許我們應該問的是:為什麼遠離自然懷抱的人類會產生這麼多身心疾患?為什麼寵物貓狗會患上人類才有的文明病?為什麼人類會把自己視為萬物之靈、認為自己高出其他動物一等?為什麼我們會相信“我們就是我們的大腦”這種化約論?

#演化生物學
就演化生物學看來,我們智人4~40萬年來,一直生活在自然環境裡,與其他動物、植物密不可分;文明的發展將我們用水泥封閉起來也不過是這一百年來的事。我們的身體仍舊在石器時代,還不適應現代社會的快速步調與生活壓力,更不用提運動量不夠與忽略親生命性的問題...

#親生命性
親生命性是我們人類與動物皆具備的基因特性,我們天生就喜歡活生生的動植物、茂密的草原、優美的森林...失去了自然的懷抱,我們周遭充斥著人工製品:塑膠、水泥、鋼鐵...我們撫摸不到真正的生命,我們自己的生命也會慢慢枯萎...

#解藥就在你身邊
書中一個概念讓我震驚:作者一個藥草師傅朋友曾經跟他說:他觀察醫院附近長出的藥草正好是醫院裡病人需要的藥草,總是如此。我之所以震驚,不是因為大自然竟然這麼眷顧人類,而是自然平衡之道就是這樣展現:酸鹼中和、藥毒同源。“毒草十步之內必有解藥”也是耳熟能詳的說法,不都在在證明了大自然整體生態網持續在調整、平衡自己?我照顧的庭園其實也有類似的發現:總是輪替性地出現幾種野草或藥草,替代先前園藝造景的草種。或許,大自然才是最完美且完整的設計師吧!

🌳一個人生活環境附近的樹木越多,罹患文明病的風險就越低。

🌳生長在醫院周圍草地與樹林裡的那些藥草,正好都是病人最為需要的藥草。

🌳我們人類自己就是一種生態系!

🌳透過親生命性,人類、動物與植物參與了整個自然。

🌳我們在動物身上遇到另一個自己。

🌳長期反覆與動物的社交情境會促進身心健康的持續改善。         

🌳擁有意識的,只會是整個生命體,從來不單只是大腦。

🌳人類被過多文明污染,每當我們接觸大自然,就會變得乾淨。
展開
心福潛能:經典智慧與科學驗證的七項幸福實踐法則
讀者評分
4.0
|
2024/09/05
😌腦神經科學與南傳佛法的結合

長期靜心冥想的人,他們的大腦結構已經產生了某些明顯改變,清醒時的腦波結構,也異於常人。通常他們更容易產生正面情緒,也比較不會膠著於事物的表象。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位著重於腦神經科學發展與南傳內觀佛法的心理學家,而這本書就融合了他這兩項領域的精華。書中介紹了許多入門的正念靜心,包含擴張覺察力與慈悲心的冥想;沒有太多古老深奧的文字,確實符合更多當代人們的需要。

從西方紅回來的正念療法與十日內觀,都跟源於貼近原始佛教的南傳佛法。作者甚至鼓勵大家:就算再怎麼忙碌,每天至少也要靜心冥想1分鐘!每天持之以恆地讓身心回歸寧靜,才是讓大腦得以活化、有序化、增加效率、降低情緒障礙的重要行動。

腦神經科學與傳統智慧的整合,相信是未來必須再更深入研究的方向。由於神經可塑性原理的發現,人們開始知道:日常生活裡接觸的人事物,都有可能會改變腦細胞裡的神經突觸、甚至影響大腦結構。所以,我們更要有意識的管理每天攝入的資訊。

書中還提到了幾個關於開悟的簡單方法:每天規律的靜心、有意識的簡化生活、常常走進大自然、時不時地仰望天空…背後都有神經科學的依據,真的很有趣!

 · 每天至少冥想一分鐘(或十次呼吸)。

 · 祝願一切有情生命平安、健康、喜樂、自在。

 · 整體感與活在當下的感受總是相伴而生的。

 · 看著各種漩渦,安住在你是河流的覺知當中。

 · 心智流入身體、身體流入心智;兩者再一起流入宇宙,宇宙則以漣漪流回你身上。

 · 對你這一世最深切的渴望和最高目的保持覺知,讓他們時時刻刻與你同在、帶著你一起同行。
展開
梵字悉曇入門(修訂二版)平 附咒語用藏文及蘭札體
讀者評分
4.5
|
2024/09/05
🏵️生於印度-流行中國-現存日本的文化遺產

悉曇梵字,是唐朝自印度流行至中國的“時髦”外文。當時的文人雅士,無不以能學會梵文為一雅事。

梵字是極其古老的文字,自古就承傳著神秘的力量,中國佛教流傳的「大悲咒」、「十小咒」等等都原自梵字音譯而來;若以梵音念誦,則較近似閩南語而不似北京話。與現今較常見的「藏文」其實是同源異流關係。

國中時,為了追溯佛教咒語的源流,我在書局找到這本書,當時真是喜出望外!自此就照著這本書,自習悉曇梵字寫法與念法;引為喟嘆的是:悉曇梵文源自印度,曾傳於中國,後流於日本,現今竟然在中國已不復見(武宗滅佛+戰亂),大部文獻都存於日本(包含全世界最古老的梵文心經貝葉抄本)... 

書中詳細闡述印度梵字源流與演變,悉曇51字母(沒看錯,51個字母!)的書寫與發音,悉曇十八章(字母組合),常用咒語的結構分析與藏文、蘭札體賞析。

十分佩服作者林光明先生對梵字的造詣與用心,整理出這樣的課本,讓我等有心學習者得以登堂入室。看書自學至今已近20年,2015年時甚至親至日本搜尋悉曇梵文相關文獻,目的就只是為了更精熟悉曇梵字的書寫藝術!
展開
翻轉人生的實踐力:讓改變全球2100萬人的領導力大師引爆你知行合一的行動力!
讀者評分
3.5
|
2024/09/05
🏵️ 學以致用與知行合一

培根曾經說過:「知識就是力量!」,但放眼現代社會,知識已經不再是有力的力量,而是「實踐才是力量!」

為什麼?培根所處的17世紀,知識流傳不普遍,所以有知識的人就掌握著力量!然而在資訊爆炸的網路時代,資訊、知識唾手可得,欠缺的反而是一再重複的實踐力!這本書正是針砭時弊的大道至簡之作 ~

書中提出三個增加實踐力的重點:
1.精簡輸入 ~ 資訊、知識的輸入務必少而精
2.綠燈思考 ~ 專注在事情發展的可能性上
3.追蹤計畫 ~ 解說-示範-實作-觀察-反饋

我自己因為興趣廣泛、喜歡廣讀古今中外的各類書籍,所以也常常有資訊超載而無法消化、整合、應用的毛病,好在一個好朋友送我這本對症下藥的好書,讓我驚覺自己必須收攝自己的閱讀量,把真正最珍貴的注意力放在重複的實踐與追蹤計畫上!

 • 簡單的事重複做,重複的事用心做。

 • 知識來得太簡單,但知識並不會促成行為的改變。

 • 遺漏的關鍵環節在於:重複、重複、重複!

 • 人們應該深入浸淫少量資訊,而不是膚淺地學習大量資訊!

 • 只要有相關的新概念出現,便拿來和已落實的觀念整合。

 • 若要成為一個有效的老師/主管,必須重視紀律多於藝術。

 • 態度是富有情緒意涵的知識。
展開
茶味裡的隱知識:風味裡隱含的物質之謎與台灣茶故事,我的10年學茶筆記
讀者評分
4.5
|
2024/08/29
🏵️ 懂得怎麼喝茶,就了解怎麼品味生活;
      懂得怎麼泡茶,就了解怎麼修養自己...

#品味從喝茶開始

培養自己的品味,可以從喝茶開始。一般人喝咖啡,問他喜歡喝怎樣的咖啡,他可能會解釋咖啡豆產地、是日曬還是水洗、烘焙程度如何如何...但喝到好茶,就算嘴裡說著好喝,仍然不知道如何具體地陳述“怎樣算好喝”...為什麼會這樣?或許就是因為我們對自己、也對這個流傳千年的茶文化還不夠了解。

一個人懂得怎麼喝茶,就漸漸了解如何品味生活;一個人懂得怎麼泡茶,就漸漸了解怎麼修養自己 ~ 這是我喝茶近二十年來的體悟。

#如何品茶?

喝茶要從三種感官的開發下手:嗅覺、味覺、觸覺。這點無論是葡萄酒、咖啡都可互為借鑒。

🌼嗅覺~香氣:依發酵程度由輕到重依序是草本-花香-果香、果乾;依烘焙程度由輕到重依序是堅果-甜香-巧克力。香氣會由鼻孔進入,也會由口腔進入。

🌼味覺~滋味:依舌頭區域分類:舌尖-甜味、舌尖兩側-鹹味、舌根-苦味、舌根兩側-酸味。辣味則是物理刺激,遍及舌頭及所有觸覺受器。

🌼觸覺~口感:主要是口腔內(包含舌頭)的觸感,分別有三個向度:乾澀與圓潤、顆粒與滑順、粗糙與細緻。

#如何泡茶?

懂得怎麼喝茶、怎麼品嚐茶湯之後,才有資格學習泡茶。泡茶的學問既深又廣,舉凡茶量比例、水溫、水質、時間、氣溫、濕度、茶葉品種與產地、喝茶者身體狀態...等具要考量。憑藉對茶葉的知識與經年累月的經驗、對當下天-地-人全方位條件的綜合比較後,優雅自信地流露出茶人的淡定...

想要更深入茶文化與相關品味的知識,讓自己言之有物、不再只會說“好喝...”的人,適合來看看這本書。
展開
不焦慮的活法:金剛經修心課【附隨身《金剛經修心讀本》】
讀者評分
4.0
|
2024/08/28
🏵️ 金剛經的現代文學詮釋 ~

《金剛經》在中國是一部很有名的佛教聖典,歷代佛教信徒大都以誦持金剛經來祈求消災、增福、增壽,甚至往生也誦金剛經作為度亡之用。 

為什麼大乘佛教如此推崇金剛經?因為讀懂金剛經,能夠獲得不被外界干擾的神奇力量!

中國歷代僧俗持誦金剛經多有靈驗感應,更因禪宗自六祖惠能聽聞此經而開悟以來,各祖師大力提倡,地位甚高。唐玄宗敕定《孝經》、《道德經》、《金剛經》為三教中最重要的經典,親自為此三經作註。唐、宋朝廷也以《金剛經》測驗僧侶。

前陣子接收到靈感,要連續念誦金剛經21天,我照作了。雖然已經熟悉經中義理,但是當作功課來念誦時,金剛經的完整架構就以一種奇妙的方式呈現在我腦海…我好奇金剛經為何如此受歡迎?恰好高寶書版小編邀請我讀《不焦慮的生活 — 金剛經修心課》,真是太棒了!

作者費勇是著名文化學者,曾任《行走》雜誌主編、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以及廣州電視臺副臺長,現為昊達文化創始人,並兼任暨南大學生活方式研究院聯席院長。他創作的《不焦慮的活法 — 金剛經修心課》是唯一榮獲當當網「終身五星級最佳圖書」的金剛經解讀類經典暢銷書!

「金剛經的最高修心法則-不執著。」這句話真是一針見血!「智慧的人不執著於成功、也不畏懼失敗,在成敗之外隨心而動…」這也是我很有感的一段話~

十分感謝高寶書版小編邀約我讀這本《不焦慮的活法 — 金剛經修心課》,我在閱讀的過程中,真的是輕鬆自在地享受經中義理的詮釋,邊帶入有趣的故事、寓言,邊把高深的佛法深入淺出地帶到讀者眼前。
展開
改變大腦的靈性力量:神經學者的科學實證大發現
讀者評分
4.0
|
2024/08/27
🏵️盡一切可能深入自己對神的默觀,
      最終必將重新發現自己...

這本書從腦神經科學的角度來探討神/靈性/修行對一個人的大腦會產生怎樣的改變?

#人類全息成長軌跡

人類社會由原始母系社會-集權父系社會-民主自治社會發展;人腦由腦幹-爬蟲腦-哺乳腦-新皮質疊加;幼兒發展由依附母親-仰賴父親-獨立成年成熟;人們對神的概念也是大母地神-威權天神-多元合一神進化...

找一張紙,把你想像中的神畫下來吧!你心目中的神,就是你人生觀、價值觀的縮影。若是你的神仍然長著某個固定僵化的形象,無疑是投射出你內在威權至上、爭鬥批判的原型。

#跨領域的神經神學

固定維持某種靈性默觀、禱告或修煉的人,大腦中的前扣帶會較為活化,能與額葉一起作用、平衡情緒與思緒。反之,生活中沒有固定規律且被電視、手機綁架的人,會因為過度刺激杏仁體而導致焦慮、恐懼等情緒反應過度激烈。前扣帶,杏仁體,你要餵養哪一匹狼?

#健腦八法

1.微笑:刺激大腦迴路、強化人際互動。
2.挑戰:讀書、下棋、沉思、背誦、討論...
3.放鬆:身體掃描、數念珠、編織、音樂...
4.哈欠:放鬆+驚覺、多巴胺、降低壓力...
5.靜觀:呼吸覺察、歸心祈禱、慈心觀...
6.有氧:強化大腦重塑能力+擴大免疫功能...
7.對話:非暴力-同理心、社群連結...
8.信心:希望、樂觀、信任、正向思考...

🧘在結構上,唯獨人類大腦可以感知、製造靈性實在。

🧘靈修,即使不帶任何宗教色彩,可以提升大腦神經機能,改善生理與情緒健康。

🧘心中有神,就會改變人的大腦!

🧘當你在思索生命中真正重大問題時,無論是宗教、科學或靈性,大腦都在進入成長狀態。

🧘大腦左右半球活動的平衡,可以決定一個人天生是傾向靈性/無神論。

🧘靈性經驗同時刺激交感/副交感神經,產生狂喜/寧靜感。

🧘神經發育越完全,神的概念越抽象。

🧘前扣帶越是活化,就越不可能將神看成是威權或批判的力量。

🧘反對神之多元性,無疑是反映出自我中心、焦慮、恐懼、憤怒與種族偏見。

🧘打哈欠調整意識與自我感,使我們變得更加自省與自覺。

🧘理解不足之處,信仰隨之而入。
展開
療癒身心的書目療法:在對的時間讀到對的書,透過7個選書練習,釋放每個過度努力的你
讀者評分
3.5
|
2024/08/27
🏵️ 良書勝百藥 ~

閱讀,自古以來就是醫藥的一環;重視身心整體健康的古代醫師除了開出藥方治療疾病,還會介紹病人讀某本書療癒心靈。究竟在現代,閱讀能為人們帶來什麼?書中列出了以下6點:

Spirituality 靈性
Perception 認知
Insight 洞見
Relevancy 關聯性
Integration 整合性
Totality 整體性

我喜歡紙本書的質感與陳舊的書頁味,投入五感的閱讀其實是一種全身心的享受。我喜歡一本書陪伴我度過漫長時光的感覺,彷彿這個老朋友始終不離不棄地守候在你身旁,等待著你“臨幸”她...

快樂時,我讀書。悲傷時,我讀書。
戀愛時,我讀書。失戀時,我讀書。
從軍時,我讀書。失業時,我讀書。
旅遊時,我讀書。夜深時,我讀書。

閱讀是我的心靈支柱,帶領我悠遊在心靈聖堂中,與古聖先賢面晤、與先哲奇人暢談...或許我習慣與書為友,便不再稀罕與人的實際交往,與他人對我的目光吧!

願能在有生之年,多多分享幾本好書;
願人人多讀好書,身心安樂自在...

 • 圖書館 ~ 療癒靈魂的聖堂!

 • 閱讀比任何抗憂鬱劑的效果還要好。

 • 閱讀是一種連人生都能改變的行為,總該有適合這種深度的緩慢。

 • 一再重讀的書,如同一帖你為了自己熬的藥;充分品嚐過後,更能夠成為心靈的養分。
展開
心律轉化法
讀者評分
4.5
|
2024/08/25
呼吸,是連結意識與無意識的橋樑;
心跳,是通往內在神秘世界的大門。
只要你注意到呼吸,就能獲益;
只要你感覺到心跳,就是蒙福...

一般人很少能直接聽到自己的心跳聲,
甚至認為感知到心跳是種不正常現象,
這也是目前人類與自己內心疏遠的證明...

心律轉化法反其道而行,主動覺察心臟脈動,並與呼吸作結合,產生有韻律的呼吸。我曾在冥想中,感受到全身隨著心律一齊振動!伴隨著絲絲柔軟又堅定的獨特感受...

心律轉化法源自耶穌十二門徒時代的“心禱”,歷來被基督教神秘主義者及回教蘇菲派所用,配合著進階地-水-火-風四個呼吸模式,逐漸發展出一種超越宗派、意識形態的洞見,感嘆之餘,也感謝仍有人持續在推廣,願世界上的人們皆能直接感受到自己的心跳,進而與自己的心在一起...
展開
排寒袪濕治百病:日本保健醫學權威教你用體溫改善體質,7天見效的溫熱療法
讀者評分
3.5
|
2024/08/24
🏵️ 你的體溫,就是你的免疫力

#內在火焰
生命的活力來自人們身體內在的火焰,具體表現就是你的體溫。小孩子發燒正是體內免疫力增強、殺滅病菌的展現,反而是長大後被各種不良習慣消耗免疫力,終於連燒都燒不起來了...能發燒、生小病正是身體免疫力正常運作的徵象,我們該好好感恩身體~

#下肢運動
既然體溫下降是百病之源,那要如何提高體溫呢?最快速的方式就是運用身體的肌肉運動發熱了。尤其是下肢(腳)肌肉佔全身1/2以上,好好做運動連帶會拉伸身體上許多核心肌群、肌筋膜,並將人身上的能量由上半身帶往下半身,幫助人們紮根、落實、接地...推薦屈蹲、提踵,簡單方便易行。

#生薑紅茶
薑是民間常用的蔬菜,更是重要的中醫藥來源之一;70~80%的中藥配方都含有這一味藥。主要的功能是行氣活血、驅寒暖胃、鎮靜安眠。我嘗試生薑紅茶代替早餐已經一段時間,除了可以為身體帶來溫熱感,還能促進腸胃蠕動,更可避免以前吃完早餐後就開始昏昏欲睡的狀況。

#泡澡
適當溫度的泡澡可以調節交感/副交感神經,靜水壓更可以改善體內血液循環。冷熱交替的三溫暖可以刺激毛細孔排除髒污,強化微血管代謝循環;泡澡過程中的大量排汗更可以藉此排出體內不需要之水分。人們也難得在泡澡時,才有那麼一點時間可以靜下來面對自己。身心靜養,沉思生命...

🔥體寒為萬病之源!

🔥體溫每上升1°C,免疫力上升30%。
展開
梨子小姐與自己相處:都市版《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一場徹底治癒現代人生命內耗的覺醒之旅
讀者評分
4.0
|
2024/08/23
🐈‍⬛ 你…學會與自己相處了嗎?

世界上90%的悲哀出自人們不了解自己、自己的能力與弱點、甚至是自身真正的美德。我們大多數人對自己就像對完全陌生的人一樣,走完了幾乎一整個人生。 
                                  ——  西德尼·哈里斯
 
這是一本書名很奇怪的小說。起初會想看這本書,是因為封面的介紹:「都市版《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一場徹底治癒現代人生命內耗的覺醒之旅~」

故事從一個虛構的國度「蟲島」開始說起…這個地方的人們如同一群蠕動的蟲一般活著…「金錢與階層的向上,是每個人一生的主旋律。而暴富已經成為一種宗教式的信仰…」這段描述,讓我覺得作者一定是大陸的高人^_^

小說這種特殊的文體,可以以一種間接的方式來旁觀我們的世界:我們活在這個現實的社會,被要求必須勞動、必須具備競爭精神、必須對金錢有積極的渴望!面對這樣扭曲的價值觀,人們卻早已因為求生、奔波而日趨麻痹、習以為常⋯⋯

雖然書中主角梨子小姐,也不免俗地走過從人生低谷到自我實現的道路;但是在閱讀的過程中,你還真的抓不到情節的走向…就像是:你知道你的生活終究會好轉,但你不知道、甚至有點期待未來的生活會如何「轉」…

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段話:「他們向外看,什麼也不愛;向內看,什麼也沒有!」這段話在我心中迴盪很久,不就是住在城市的現代人側寫嗎?

「人就是狗性太重所以不幸福,人總以別人的想法確定自己的價值,所以成天被使喚;但貓就不一樣,樂於獨處、享受孤獨,所以人對貓的欣賞更純粹,貓擁有的幸福也更純粹。」讀到這段話時,我笑翻了😹~怪不得我那麼喜歡貓🐈‍⬛

「讓大多數人飽受折磨的,是” 既要…又要…”」就像是網路上流行的梗圖「我全都要」,在這個你若是只要一點點的時代,大家都把你當傻子看待⋯⋯

「要習慣在沒有答案的生活中自在生活。」生命永遠向無限可能性敞開,自然也沒有固定答案。大腦的由於長期被學校、社會的標準答案慣壞,總認為所有的問題一定有一個正確答案;在這樣精確、僵化的灰色心智建築中,我們沒有可以讓心靈沈澱、醞釀、轉化的空間。

「精密的理性讓我們擁有正確的思想,但是敏銳的感覺會讓我們真切的活著。」這兩者缺一不可,也是我在抉擇訊息吸收的過程中,對大腦過濾器的初始設定:平衡理性與感性、整合神性與獸性。

我很喜歡作者深沉又不過度鋪陳的文筆,沒有太多累贅的炫耀,更不落俗套地把哲思透過書中角色流瀉而出。推薦給覺得生活厭煩、無趣的朋友一讀☺️
展開
內在原力:9個設定,活出最好的人生版本
讀者評分
4.0
|
2024/08/22
🏵️ 閱讀 是靈魂的混血 !

在書局看到這本書,原本以為又是臺灣某個作家東拼西湊的成果;沒想到時間與口碑慢慢展現出來:這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好書!

作者艾瑞克42歲就已經財富自由,他甚至認為財富自由才是一個人真正可以做自己的開始!這句話對我來說如五雷轟頂般震撼...另外,我為什麼要設限我這輩子要賺多少錢才能做我自己想做的事?若真正是你的天命,早該開始著手進行了!又有誰能知道明天與死亡誰會先來呢?

很高興臺灣有能人異士寫出這樣精彩的書,期望更多人來一起攜手合作,打造一個高品質的利他共好大社群 ~

 • 心靈上的富有,才是真正的上流。

 • 讀書,記得住的變成知識,記不住的變成氣質。

 • 人 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

 • 財富自由不是真正的目標,而是可以做自己的開始。

 • 原諒那些傷害你的人,他們冒著下地獄的風險來成就你!

 • 時間是比金錢更寶貴的資產,而專注力又比時間更珍貴!

 • 利他的百分比重,要大於等於自己的年齡。
展開
空,大自在的微笑
讀者評分
5.0
|
2024/08/21
🏵️ 融匯諸宗修行心要的禪修秘笈

這是一本輕薄短小但內涵博大精深的小書,是深入自心本性與宇宙本質的靜坐禪修修煉秘笈。

· 循序漸進、層層深入

整本書將禪修分成五大層次:
1.小乘五蘊無我禪修
2.大乘唯識能所性空禪修
3.中觀自續派性空如幻禪修
4.中觀應成派四不生禪修
5.中觀他空見明空不二禪修
這五大次第脈絡貫串、層層分明,提供了一條由淺而深的禪修道路。其中每一個次第又包含了其他四個次第,如環套環、層層無盡。

· 自他雙泯、不立一見

從這五個次第,也可以當成簡單的印度佛教發展史來看。從另一個角度看,也可以是不同個性的禪修者所延伸出的修行關於世界觀。尤其是第五次第-中觀他空見,其實已經算是在歷史中消失隱匿的流派…沒想到在這五大次第中,佔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 輪涅不二、即心即佛

由這五大次第,向下可以延伸慈悲心與菩提心的開啟;向上可以銜接大手印與大圓滿的禪修。有志佛教禪修者,可自本書中五大次第逐一深入,必有所獲!

#空大自在的微笑 #空性禪修次第
展開
開啟你的超級心智:【西瓦超心靈感應2.0版】華人世界第一本終極潛能ESP啟蒙書
讀者評分
4.0
|
2024/08/17
🏵️ 天才的奧秘在於 ~ 全腦運作的能力!

西瓦心靈術在早年就傳來臺灣,但並未引起重視;近年更完整版的ESP系統終於傳來臺灣,讓更多人知曉心靈影響物質的奧秘層面及實際操作。

整個系統是以左/右腦、Beta/Apha波為理論基礎,藉由簡單的數字倒數來讓學員從Beta波進入Apha波,實在是現代人迅速有效又無宗教味的方便法門。

ESP系統也給了我很多靈感,讓我得以結合希塔療癒、意識光譜、脈輪系統等等體系,到後來會發現:這些其實都可以融會貫通的!

左腦-Beta波-小我-聽覺化-客觀物質世界-三維
右腦-Apha波-大我-視覺化-主觀心靈世界-四維

 • 我們被送來地球,是為了修正問題,完成星球上的創造,轉化地球成為人間天堂。

 • 大部分的人只做自己想做的,而不思考自己被派來應作的事;只靠自我的力量,而不知道向高層借力。

 • 天才用右腦策劃,用左腦執行。

 • 成功設定的宇宙法則:利他、共好、平衡、知足。

 • 覺知且自律的生活是邁向靈性的關鍵。

 • 創造的引擎:以內在情感為燃料,影像畫面為導航。
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