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暑期閱讀
幻想蔓延:戰後臺灣科幻小說的空間敘事

幻想蔓延:戰後臺灣科幻小說的空間敘事

  • 定價:300
  • 優惠價:927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255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國立臺灣文學館臺灣文學學位論文出版徵選」獲選作品

  科幻小說具有抽離(科技與時空的落差)與認知(反省並批判現實)的雙重特性,比起寫實主義作品更能積極地反映現實問題。臺灣科幻小說的創作主題,其實與臺灣的歷史和當時的社會變遷緊密相關。

  1970年代臺灣經歷一連串的政治外交挫敗,對國族神話產生不信任與懷疑,開啟對未來中國與未來臺灣的想像;1980年代臺灣走入資本主義社會,拜物風潮、環境破壞、全球化的矛盾日漸浮現,作家透過對日常生活中的荒謬現實進行批判;1990年代臺灣女權及性別意識抬頭,無論異性或同性戀的情慾不再是一種禁忌,科幻作品中融入性別認同與身體情慾等新元素。

本書特色

  ★「國立臺灣文學館臺灣文學學位論文出版徵選」獲選作品。

  ★以臺灣科幻小說中的空間呈現為研究對象,結合當時社會變遷的現實脈絡,爬梳戰後臺灣科幻的發展軌跡,並說明科幻小說與現實社會的密切關聯。

名人推薦

  劉人鵬(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林建光(國立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陳國偉(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洪 凌(小說家、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

  當世界變得越來越不可改變,現實越來越不真實,個人與社會兩者無縫接軌之際,想像與創造力顯得彌足珍貴。臺灣欠缺的不是寫實主義(這個社會已經過度寫實了),也不是實用科學,而是無用、真實的幻想。歡迎進入本書的科幻空間。──國立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 林建光

  科幻這個類型的美學,在於以現實鋪演想像,以想像回應現實,兩者互為孿生的鏡像。本書在藉由空間敘事重新架構臺灣科幻小說發展軌跡的同時,又透過文化翻譯、國族、日常、後人類等理論,提供文本與現實之間的辯證框架,呈顯出臺灣科幻的基進性,可以說是目前可見最全面、且最具思辨性的臺灣科幻小說研究。──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陳國偉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楊勝博


  高雄人,現居新北市。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學士,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碩士,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臺灣推理作家協會、中華科幻學會成員。碩士論文獲2011「國立臺灣文學館臺灣文學學位論文出版徵選」獎助。研究興趣為現當代文學、科幻小說、大眾文學與民俗文化。

  評論文章散見於紙本與線上媒體,亦為文學作品撰寫專文導讀、解說與推薦。曾於「Readmoo 閱讀最前線」開設個人專欄「楊勝博上街讀小說」,分別於「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PanSci 泛科學」網站刊登〈一個類型文學的奮鬥史〉(日治到1980年代)、〈世紀末到世紀初的臺灣科幻〉(1990年到2010年代)的臺灣科幻史系列文章。著有小說〈紙夢歲月〉。
 

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 臺灣科幻小說的發展與社會變遷的關聯
第二節 本書研究方法、取材範圍與科幻小說的特殊性
第三節 臺灣科幻研究相關專書與論文簡要評述
本書章節安排

【第二章】文類挪移與空間翻譯
第一節 科幻文類的跨國輸入
第二節 科幻空間的在地實踐
本章小結

【第三章】家國與地方:國族神話的空間解構
第一節 往事如煙:反烏托邦與懷疑論述
第二節 現實寓言:政治科幻小說中的現實關懷
本章小結

【第四章】日常與符碼:資本主義的空間生產
第一節 從政治到日常生活:科幻空間敘事的轉向
第二節 消費文化與日常生活:符碼與商品的空間生產
本章小結

【第五章】性別與情慾:後人類未來的空間展演
第一節 曙光乍現:科幻敘事空間中性別議題的開展
第二節 堅固的都煙消雲散了:在全球化空間迷失的主體自我與性別
第三節 跨越邊界:跨種族、性別與時間的異端愛戀
本章小結

【第六章】結論

參考書目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7187067
  • 叢書系列:文學視界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4.8 x 21 x 1.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第四章】日常與符碼:資本主義的空間生產
 
一九八○年代是臺灣掙脫舊枷鎖的時代,也是新生事物和新的社會內容開始被添加進舊結構及舊文化裡的時刻。八七年的開放探親,兩岸關係進入新的紀元;八八年的開放報禁,則使臺灣進入大眾媒體時代;八四年麥當勞進入臺灣,寓示著一種新的大眾飲食文化的出現;而八八年開始出現的金錢狂飆和世界名牌消費品進入臺灣,則顯示一種高消費生活方式正在形成。臺灣的八○年代巨變,不只是政治的鬆動重組,還是社會分化的加速和價值觀的丕變。
 
正如筆者在第一章中所說,臺灣科幻小說的空間敘事有三大類主題,也就是「國族」、「日常」與「後人類」,而其中前兩種主題,我們可以說幾乎是同時間產生的。正因為社會開始對於統治者所建構的國族神話產生懷疑,追求自由民主的步伐也不斷衝撞統治者的權威,再者加上當時臺灣社會在正式邁入消費社會前產生的社會亂象,以及美國文化(速食、好萊塢電影、搖滾音樂、美國影集等等)對於臺灣流行文化的影響力,都促使作家開始運用科幻小說的形式,對於逐漸落入消費文化邏輯之中的日常生活,進行他們對於未來的想像與思索將會產生的危機,而當政府解嚴讓臺灣正式進入消費社會之後,他們也運用了科幻小說的形式,對種種社會現象提出他們的反省與批判。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台日合作,莫仁異想鉅作《噩盡島》動畫化啟動!莫仁經典小說展3本79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親子天下加碼(6/17-6/18)
  • 職場人
  • 天下文化(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