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漫畫展
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

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

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

可購買版本(1)

  • 定價:360
  • 優惠價:9324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88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鹹水傳書機】2013/10月,外國人在讀什麼書?

    文/楊馥嘉2013年10月08日

    ❐ 是誰在幫《傲慢與偏見》班奈特姊妹們洗熨約會的衣服? 《Longbourn》╱Jo Baker Longbourn 英國作家珍‧奧斯汀筆下的《傲慢與偏見》百年來受到廣大讀者喜愛,而那個時代的文化、價值觀、婚姻與家庭、愛情與社交等等生活氛圍總令人想一探究竟;同樣是英國作家的喬‧貝克就是其中一個好奇的讀者,不過 more
  • 【2009年度百大】愛書100人:林馨琴

    文/林馨琴2010年11月01日

    林馨琴 / 時報出版總編輯 異數:超凡與平凡的界線在哪裡? 推薦品1 書中用各種例子說明成功其實有跡可尋,即使偏離常態,背後一定有原因。費城一個小城住民的心臟病死亡率明顯偏低,專家集體研究,發現答案在於小城的居民都是意大利南部移民,彼此守望相助,代代重視居民間的感情聯繫,身心有依託 more
 

內容簡介

成功和你想的 不一樣!

美國最具影響力暢銷作家葛拉威爾,繼《引爆趨勢》、《決斷2秒間》,
再創話題旋風,本書甫上市即攻占全美最重要媒體書榜第一名!

成功和你想的不一樣!
天賦、家世、學歷、努力還不夠,之所以超群成為「異數」,還牽涉周遭的人和環境。
能不能成為運動明星,要看你幾月出生;數學好不好,要看祖先是不是種稻。
作者引用大量統計科學辯證,大開我們的視野,重新發現「出身」的意義:
誰能成功,多少人能成功,要看我們生活在什麼樣的社會。

想想看,他們的成功背後隱藏了什麼秘密?
 
  .加拿大曲棍球代表隊的明星隊伍,40%的球員都是在1月到3月間出生。

  .披頭四成名前,從1960年到62年,共去了5趟德國漢堡,在一家脫衣舞夜總會,連續開唱270個晚上的搖滾流水席。

  .1968年,比爾?蓋茲13歲,他是當時全世界唯一能夠無限使用最先進電腦分時系統的孩子,此後,他連寫了7年的電腦程式。

  .紐約最頂尖的律師,他們有幾個共同點:早期歐洲移民後代、生於1930年代的猶太人、父母都是成衣工廠的工人。

  .根據國際測驗的比較研究,日韓港星與台灣學生的數學能力在全球名列前茅,亞洲人天生具有數學優勢,他們的祖先都種稻。

你從未真正看清楚屬於你的成功!

葛拉威爾說:
不是最聰明的人就可以成功,正確的決定或努力不懈,也不能保證;
要成功,除了必須有把握「機會」的智慧、善用特有的「文化」遺澤;
必要時,還得脫離部分的身分,擺脫傳統的束縛。

作者簡介

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

  1963年生於英國,在加拿大成長,1984年畢業於多倫多大學歷史學系,1987年至1996年間擔任《華盛頓郵報》記者,橫跨商業、科技領域報導,後來升任紐約市分社主任。現任《紐約客》雜誌撰述委員。葛拉威爾善於分析生活中一些難以表述,卻無所不在的現象。他曾於1999年以波沛爾(Ron Popeil)的人物特寫,贏得「美國國家雜誌獎」最高榮譽;並於2005年登上《時代》雜誌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榜。

  2000 年首部著作《引爆趨勢》(Tipping Point),試圖解讀外在世界的變化,一出版隨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第一名,獲得美國《商業週刊》、《財星》雜誌等極度好評,「Tipping Point」一詞,更成為商業界一再傳頌和強調的觀念。2005年著作《決斷2秒間》(Blink),轉而分析內在世界的運作,同樣高踞書榜第一名,再度引起廣大回響。

譯者簡介

廖月娟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碩士。投身翻譯近二十年,譯著三十餘冊。譯作曾五度榮獲《中國時報》開卷年度好書獎、金鼎獎96年度(個人獎最佳翻譯人獎)、第四屆吳大猷科學普及著作獎(翻譯類銀籤獎),其中數冊亦於大陸地區發行簡體字版。代表譯作有:《大崩壞》、《槍炮、病菌與鋼鐵》(時報)、《旁觀者:管理大師杜拉克回憶錄》(聯經)、《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煉》(天下),以及納博科夫作品《幽冥的火》、《說吧,記憶》(大塊)。

 

目錄

導 讀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朱學恆
推薦序 在對的時間、來到對的地方 洪蘭
推薦序 從歷史數字看明天的天空 劉威麟

前 言 羅塞多之謎
   一個人會變得如何?受到周遭的人很大影響?

第1章 好上加好的馬太效應
   靠自己本事??生日密碼?巨大效應」?
   成功是優勢的累積?

第2章 一萬個小時的努力
   莫札特磨了十年工?喬伊在電腦鍵盤上睡著了? 
   披頭四一千兩百場現場演出?蓋茲連續寫了七年電腦程式?
   時勢造英雄?一九七五年一月?

第3章 天才的迷思I
   無與倫比的頭腦?致力研究天才?智商就像藍球選手的身高? 
   名校不是成就的保證?還需要豐富的心靈?

第4章 天才的迷思II
   藍根忘了申請獎學金被迫輟學?歐本海默想毒死導師留校察看?
   差就差在「實用智能」?中產階級的孩子不畏權威?
   階級的文化優勢?出身貧窮的天才庸碌一生

第5章 猶太律師的啟示
   機運之子?機運之一:猶太移民?機運之二:生於人口低谷期?
   機運之三:成衣工人之子?

第6章 以血還血
   逞強鬥狠的放牧生活?以家為國的草莽文化? 
   可殺不可辱的南方性格?十九世紀哈倫人的影子?

第7章 空中危機
   頻頻墜機是意外災害??致命的七個連續錯誤?  低空繞行八十分鐘?
   迫降時駕駛艙應話語不斷?所有飛機降落前都說:快沒油了!?
   這不是講客套的時間?機長駕駛空難機率反而大? 
   從國籍了解行為差異?機長太累了? 
   問題在心口難開?換掉韓語,大家一起說英語?

第8章 稻米文化與數學能力
   亞洲人數字命名系統很聰明?稻農要多付出十到二十倍努力?
   貧困中長出種稻智慧?小護士的代數課?學好數學的祕訣?

第9章 知識力學校
   學太多有礙身心健康??學習的問題在暑假?慢慢來學得更好?
   瑪莉塔一天的生活?掌握命運的機會之門?

後 記 從牙買加到加拿大
   遠離牙買加?混血人種脫離奴隸階級?
   你我都是歷史、文化遺澤的產物?

 

推薦文

在對的時間、來到對的地方    洪蘭
 
  終於又看到了一本好書。

  本書一開頭,引用了一個醫學上的有名實驗:美國賓州費城附近有三個小城,它們一切條件都很相似,連醫療條件都相似,因為三城只有一所醫院,但是其中一個小城的心臟病死亡率偏低,五十五歲以上的,沒人得心臟病,六十五歲以上的心臟病死亡率只有別人的一半。醫生非常不能理解,驚動了心理學家、營養學家、社會學家,統統加入研究,最後發現答案不在飲食(他們都偏好義大利香腸和火腿,餐餐吃)、也不在運動(他們很少運動,從不晨跑),答案在社會關懷。這小城的市民,全是義大利南部的移民,牽親帶戚,守望相助。這個研究在我做學生時就知道的,但是,作者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它,開啟了這本書的序幕。的確,一件事只要偏離常態,背後一定有原因,作者追究原因,從不同角度去探索的態度是我很喜歡的,難怪這本書拿起來看就放不下了。

  看過他的《決斷2秒間》(Blink)的讀者,會對他的寫作方式很熟悉,他是「畫龍點睛」式的,如在本書中,他先花很大篇幅講加拿大冰上曲棍球的球員出生年月日,使你誤以為他要歸因到星座、算命;但是,他筆鋒一轉,真正的原因竟然是人為的武斷。加拿大曲棍球年齡的分級界線,是只要在那一年一月一日到十二月三十一日之前出生的孩子,都屬於同一個年齡組別,所以在年頭出生的人,就占了優勢。體型愈大愈能得到上場的機會,練習的機會愈多,就愈會得到好的教練的指導。他們一開始時,只是比同一組的人稍微大一點,但是這小小的差異,就使他得到更好的機會,差距愈拉愈大,最後他就遙遙領先了。這就是心理學上的「馬太效應」。聖經新約的馬太福音說:「凡是有的,還要加給他,使他有餘;凡是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愈成功的人,愈會得到更多的機會,使他變得更成功;成績愈好的學生,愈會得到老師的關注,老師的關注就會使他在課業成績上更好。

  台灣父母常有要孩子早一年入學的迷思,如果孩子不幸生在九月二日,那麼父母就想方設法,先把戶籍遷到鄉下,等到開學後,再以轉學生的身分,轉回城裡來就學。其實身心成長有一個很重要的條件叫「成熟」,時機成熟、水到渠成。孩子還沒有準備好,硬是讓他早一年上學,他是班上最矮小的,每天被人欺負,又何苦呢?最近,加州大學有個研究發現,學童出生月份與數學和科學測驗成績有相關,他們從「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TIMSS)的資料中發現,四年級生年齡大的比年齡小的,成績高出了四%至一二%。人們隨意設下的入學年齡分界,竟然有如此大的影響,真是令人驚訝。

  書中舉了披頭四、比爾.喬伊、比爾.蓋茲的例子,來說明成功除了天分、努力,還要在對的時間、來到對的地方;如果生不逢時,生得太早或太晚,縱然有好的條件,也不見得會成功。歷史上這種例子太多了,使人懷疑生涯是可以規畫的嗎?機會的來臨誰也說不準,而且是一縱即逝,完全不知還有沒有下一次,因此看到機會應該要把握,哪怕它跟你原來規畫的不同。我父親常說:「如果做與不做,都是五○%的成功機率時,你要做,因為一動就改變了機率,就有贏的機會。」中國人傾向保守,當評估成敗是一半一半時,通常是選擇不動,等待下一次機會,但是我們不知道下一次機會什麼時候降臨,人生若不把握機會,會像等待果陀一樣,蹉跎掉此生。

  披頭四未成名前,去德國的漢堡演唱,從黃昏唱到深夜,酬勞不高,而且夜總會音響效果不好,但是這給了他們練習的機會,當每夜都連唱八小時時,他們唱歌的範圍擴大了、經驗豐富了、信心加強了,最後成功了。人要給自己彈性,不要太執著於原來的規畫,最近報上登有人高考考了二十九次才考上,我很替他嘆息,其實人生的路很多,不值得去考二十九次,因為即使考上,人生也過去一半了。

  人無法預見未來,先準備好自己,隨緣發展,命運通常會帶你到一個完全不同的境界。書最後作者母親的故事很好看,值得我們好好省思,這是一本值得推薦的好書。
 
(本文作者為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導讀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朱學恆

  人類文明進化的目的,就是在與統計學之必然對抗。

  而葛拉威爾在《異數》一書中的目的,就是為了要用學術理論爬梳出這些必然性。

  人類的社會中,有許多隱藏在表象之下的真相,其實可以用數學統計數據證明。我過去三年在全台灣的高中和大學演講,面對超過十萬名不同背景的年輕人,也經常和其他的演講者切磋請教。我們遭遇到的一個共同困擾是,愈是偏遠、愈是弱勢的學校和學生,似乎愈沒有辦法專心地聆聽演講,所以許多演講者會覺得印象很糟,就更不願意去當地,於是他們能夠請到的演講者也就愈來愈差……

  然而,這種對他們的固有印象是真的嗎?

  我實際去請教那些學校的教師和學生的結果,發現背後的原因其實很簡單:這些偏遠弱勢的學生,很多下課之後必須要幫家裡做生意,當城市學生在上網玩線上遊戲的時候,他們必須要幫忙顧店、看攤子。當他們的同輩在看Keroro軍曹的卡通呵呵笑的時候,他們必須在果園裡面跟害蟲作戰。

  所以,當你用Keroro軍曹說明創意的時候,他們不知道這是什麼。當你用網路的新趨勢解釋風潮時,這不在他們的經驗範圍中。

  但這問題並非是不能解決的,以我的經驗來說,只要演講者願意多做一些鋪陳,說明背後的脈絡,他們同樣還是可以聽得懂這類內容,演講者也會獲得同樣多的回應。關鍵不在於,他們給不給自己機會;關鍵在於,社會和其所搭配的教育體系,給不給他們機會。

  在《異數》書中,舉了兩個很有趣的對比例子,一個是原子彈之父歐本海默,一個是在益智節目中所向披靡的失意天才藍根。前者在劍橋攻讀研究所的時候,差點下毒殺了導師,後者因為媽媽不知道可以申請助學貸款,而面臨繳不起學費的困境。但前者最後經過協商,校方決定包容歐本海默,暫時讓他休學。而藍根則是走投無路,最後只能休學跑去當建築工人。

  二○○八年,台灣也有一則值得注意的新聞:負責國中基測命題的台師大心測中心,分析過去五年間全體參加國中基測三十萬名考生的背景,結果證實,家庭收入、城鄉差距和基測成績高低息息相關。不同社經地位考生,成績差異可達四五?八二分到五四?二九分;而且各縣市之間也有所不同,都市化程度高如台北市的學生,和都市化程度低如彰化田尾、嘉義新港的學生,成績差異可達三六?二八到三九?八八分(基測滿分三百分)。

  而在《異數》中,也很清楚地提到,所謂的社經地位差距,不只是呈現在成績上,而是呈現在跟社會的互動上。歐本海默是富商和藝術家之子,他知道如何據理力爭;藍根則是住在貧民窟中,成天必須和酗酒的繼父打交道,對他來說,和權威打交道最好的方式就是躲避。兩者的出身環境和所產生的社會智能(Social Intelligence),造就了他們日後的命運。

  除此之外,我們的入學體系和選才制度,也因為統計學的關係,不知不覺地對每個人的命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加拿大曲棍球聯盟的年齡分級,開始自一月一日,所以出生在一年中前三個月的優秀選手特別多(因為即使在同一年出生,這三個月誕生的選手,入選時年紀就是比較大,發育比較成熟)。而美國的棒球聯盟年紀分野在七月三十一日,所以大聯盟的選手在八月誕生的,就遠比其他時間的選手要多。也因此,熱心的父母親注意到了,提早讓孩子入學,以統計學來說,這恐怕不是件好事。

  因為,「馬太效應」在教育環境中表現得更為明顯,語出馬太福音:「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那些在學校表現愈好的成熟孩子,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而年紀比較小的提前入學者,往往只會獲得更多的挫折感和壓力。

  當然,《異數》這本書中,還有許多不同的討論議題,包括從歷史大勢來看成功人士誕生的契機、成功的卓越人士(像是披頭四)也需要一萬小時的投入與磨練等。

  葛拉威爾的書,只是指出了這些趨勢,對於一個認真的讀者而言,其實真正的關鍵,反而在於這篇導讀的第一句話:「人類文明進化的目的,就是在與統計學之必然對抗。」然後呢?

  如果以統計學的角度來看,這些成功人士的成功是屬必然。從家庭的角度,我們要怎麼樣提供這種必然的環境?是應該強迫子女更集中、更專精地投入?還是讓他有更大的彈性,可以與威權不卑不亢地溝通?從學校教育的角度,我們要怎麼樣避免馬太效應的發生,不讓富者愈富,貧者愈貧?又或者是說,原先教育是社會階級翻轉和命運改變的原動力,但當本書證明,教育反而陷入偏袒成功基因的窠臼時,我們的社會體系應該如何回應?

  甚至,更巨觀地來看,面臨目前經濟大衰退的現況,接續誕生的新生代,是不是會面對競爭更少、資源更集中的環境,進而更有機會成為所謂的成功人士?而以整體國家或是民族的角度,我們是不是可以為這些未來的希望族群,鋪設康莊大道,為他們的發展做好準備?

  《異數》只是這一連串疑問的開端,並不是解答。要怎麼面對《異數》提出的大哉問,才是真正值得關切的下一步。

(本文作者為奇幻文化藝術基金會創辦人兼執行長)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349848
  • 叢書系列:NEXT系列
  • 規格:平裝 / 320頁 / 16k菊 / 14.8 x 21 x 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會員評鑑

4.5
29人評分
|
28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5/01/28
《異數》是一本相當精彩的書,今年才剛開始,這本書就讓我確定會放在自己的年度推薦書單之一!一開始作者舉義大利羅塞多當地何以健康長壽讓讀者思考,關鍵不在飲食、運動、基因、地點等等,而是人的特質及其建立出的社會結構。換言之,捻出本書核心關鍵:「文化與體制的影響力」。

你知道華人多半是數學天才嗎?東方的客套文化會造成空難?一流球員的生日月分竟然相同?讀名校有比較好嗎?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歡迎繼續往下閱讀。

一、華人是數學天才?
(一)語言與數學能力
1.中文使用者記憶一串數字能力較佳
中文數字是單音節結構,大多數數字可在不到1/4秒說出(如4、7),而英文數字four、seven則需要長一點時間,大約是1/3秒。

因此背一串數字(如4、8、5、3、9、7、6),用英文說比用中文說,需要更長時間。華人語言中,發音速度最快的是廣東話,香港人的數字記憶能力的確普遍優秀。

2.中文使用者學算術較快
中文數字命名系統有規則,英文則沒有。

中文就是先說十位數,再加上個位數。然而,英文11、12、13、14(eleven、twelve、thirteen、fourteen),沒有任何規則,發音也與十位數、個位數不太相同。

此外,英文面對大於二十的數字,是先說十位數,再說個位數,如21(twenty-one)。但十一至十九,卻又變成先說個位,再說十位數,如18(eighteen)。

所以,面對加法減法時,中文使用者可以直接相加,英文使用者必須先轉換成阿拉伯數字後,再行加減。

(二)稻米與數學能力
相比歐美農業的機械取向,亞洲稻農則是精耕細作,要多付出十到二十倍努力,從翻土到收成,留下的汗水,用盡的心思,多於歐美小麥許多。

造就華人社會鼓勵「努力」、「勤奮」的特質,如諺語「一分耕耘 一分收穫」,詩歌中「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都刻畫出早出晚歸的辛勤性格。(難怪台積電美國廠,也要找台籍工程師?好操耐用?)

華人社會常見的補習班、上課時數長等等,一再表現出對於課業的投入,故而相關數學競賽成績,普遍較歐美國家來得優秀。(作者以為數學是可以透過練習而提升能力的,因而愈認真,數學能力愈佳。)

有趣的是,比起中國南方的稻作文化,北方種植小麥,花費的精神功夫較少,數學能力普遍遜於南方,沒想到稻米竟然跟數學能力有關!

「語言系統」與「稻米耕種」兩者的文化影響,成就華人先天上較西方人的數學能力來得優異。

二、東方人的客套文化
(一)「婉曲」不只是修辭,更是文化
《左傳》有一篇高中核心古文〈燭之武退秦師〉。鄭國當時受秦國、晉國圍困,佚之狐推薦鄭伯找燭之武解國家存亡之急。無奈燭之武對鄭伯說:「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這句話是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也不能有什麼作為了。

燭之武在抱怨,表面上以無能力推辭,實際上婉轉表示年輕時不受重用的怨懟。這種不明講,拐彎抹角的說法,修辭學上稱為「婉曲」。我們可以說,鄭伯被燭之武發了好人卡(這句不也是婉曲?)。

婉曲修辭並不難理解,甚至充斥在你我生活周遭。舉例來說,你會為表熱情而對不熟的人說:「有空來我家坐坐。」但如果這個人突然到家中拜訪,可能會讓你嚇一跳又難為情。又或者對僅一面之緣的人說:「有機會再聊。」並不是真的要找機會跟你聊,只是要表達很高興認識你,但我要離開了。

不只在口語上,文字表達上亦有婉曲修辭的運用。例如對方在通訊軟體打上長篇大論,自己僅簡單回應,可能是對這個話題或這個人不感興趣,但又不明說,也是一種婉曲的展現。再如「先去洗澡」、「先這樣」等文字的出現,都暗示著聊天到此為止。

這種委婉表達的說話方式,不只是台灣,日本也不例外。例如京都人在你離開前,會問你要不要來一碗茶泡飯,此時若厚顏無恥的回答「好啊!」可是會受到白眼的。「茶泡飯」是要「請你離開」的客套話。

(二)空難竟與文化有關
客套話本來無傷大雅,但有些場合客套話,恐怕就要出大事了。例如在《異數》所舉的兩次重大空難。

哥倫比亞航空052號空難。1990年1月25日,哥倫比亞航空052號班機因霧而無法降落在甘迺迪國際機場,機長英文能力不佳,所有溝通均由副機長負責。當時飛機在空中已經盤旋等待良久,就快沒燃料了,塔台卻沒有給予優先落地權。原因在於副機長對塔台下指示的回應:「好的,航向180,嗯,我們會再試一次。我們快沒油了。」先是表明自己會配合塔台的指引,中間的「嗯」讓人覺得只是碎嘴抱怨而已,因而讓塔台無法讀出飛機已陷入緊急狀態,最後造成不幸。

再如大韓航空801號空難。1997年8月6日,801班機開始進行降落前準備,由於當時關島空域下起大雨,能見度低,下降顯示器又壞掉,機長決定進行目視降落。從日後黑盒子通話記錄發現,這項決定其實並不妥適,副機長也發現了,可惜他對機長只是這麼說:「這裡的雨是不是多了點?我是說這個區域。」副機長的意思是,現在天氣差,加上時間是晚上,下降顯示器又壞掉,你想目視進場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無奈副機長對機長提出質疑與建議時,語氣過於婉轉,機長因而聽若無聞。

兩起事件,如果副機長講話能「直接」點,或許就能避免憾事。

空難後,大韓航空進行檢討,全面將飛行員招回,訓練英文能力,規定彼此要以英文溝通。英文比韓文來得「直接」,且換個語言就會換個思考系統與應對態度,讓副機長更勇於質疑機長的不是,大韓航空重此脫胎換骨,成為當今一流的航空公司。

「婉曲」雖然只是一種修辭,但背後的文化思考,我想更令人著迷。不禁想起〈桃花源記〉,村人面對即將離去的漁人說道:「不足為外人道也!」會不會漁人沒有理解到村人所言背後的真正意涵呢?這一切似乎隱隱約約透著什麼。

三、後天體制與成就
(一)優秀球員生日都相似?
前文所言都偏向「先天文化」的影響,有沒有「後天體制」的影響呢?

加拿大麥迪森哈特老虎隊球員多數在1-3月出生,我們可以推測1-3月出生者比較適合打曲棍球嗎?美國棒球選手多半8月出生,是否代表8月出生者更擅長於棒球?

給大家一點時間思考一下。

好囉!準備公布答案。

當然不是。加拿大曲棍球分級年齡為1/1,換言之1/2出生的要比12/31出生的大上一歲。在青少年前期,身體成熟度差異極大,易言之,身材直接決定他們表現的優劣。接著受馬太效應影響(大者恆大,成功者會更成功),不斷地贏得競賽,因此有更好的教練與隊友加入,造就了他們的成功。至於美國棒球年齡分組是7/31,故而8月出生的球員遠比其他月份來得多,道理也是如此。

(二)「提早入學」會贏在起跑點?
可見「體制」對我們的影響有多大,不過習焉不察而已。教育體系亦然,「提早就讀」,在腦袋發育未完全,無法進行抽象思考,學習起來自然比較吃力,以致成就低落,反而愈來愈跟不上同學。

(三)非台大不唸?
既然後天的影響這麼重大,那麼就讀名校的同學,真的有比較厲害嗎?

《異數》以為只要達到一定門檻即可,多出來的部分不一定有幫助,這種現象稱作「門檻效應」。

書中舉例密西根大學法學院的平權措施,註冊新生有10%是少數族裔,他們的入學成績比一般白人學生低3%,進入法學院後,白人學生成績也比少數種族的學生好。然而,這群少數族裔的學生畢業後的表現,和白人相比,毫不遜色。

這是因為少數族裔學生在入學之時,已經達到一定門檻,聰明才智不成問題。換言之,已經達成能力的基本要求,能力的高低便不再影響日後表現了。

這解釋了很多通過考試(如高普考)的佼佼者,日後的表現、升遷與當年的名次並無關聯。以古代為例,道光二十七年文狀元榜單,第二甲的第三十六名是李鴻章,第三十九名是沈葆楨(如圖)這些都是歷史課本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然而,細究他們的名次,都不是最優秀的,卻是推動台灣歷史發展的關鍵角色。

因此,選擇學校不一定要名校,只要達到門檻,學校排行和學生成就並沒有絕對的關係。簡言之,「後天體制」固然有影響性,但並非沒有侷限。

四、反思與結論
社會學家米爾斯:「美國窮人家的孩子要在商場叱吒風雲,一定要生在1835年左右。」可以作為本書的總結--先天文化與後天體制的強大影響力。

莫札特三歲有絕對音感,六歲創作樂曲,八歲寫下交響曲,十一歲完成第一齣清唱劇,十二歲創作了歌劇,天才無庸置疑,受益於父親的文化資本,無法否定;BSD作業系統的主要設計者及昇陽電腦的創辦人比爾.喬伊,當年沒有就讀擁有電腦設備的密西根大學,或許不會有今日的成功;號稱人類史上最偉大的樂團披頭四,樂曲的影響力持續到今;微軟前執行長比爾蓋茲,在科技上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這些人的成功,貌似來自個人的天賦或際遇。

不過,書中的「門檻效應」隱然為「文化體制影響力」留下一道破口。此外,「先天決定論」未免過於悲觀與負面,抹煞後天教育與努力的價值。

樂評家熊柏格認為莫札特是大器晚成的作曲家,寫了二十年的曲子後,才寫出最偉大的作品;比爾.喬伊,在密西根大學每天花八至十個小時寫程式;披頭四,當初可是默默唱了一千兩百場後,才名揚於世;比爾蓋茲,更是連續寫了七年的電腦程式。後天的努力不能被遺忘。不是好手才要練習,而是只有透過練習,才能變成好手。

個人以為,先天、後天執著於哪一方都過於偏激,唯有先天文化、體制,加上後天教育、努力,彼此相輔相成,才能造就一位不凡人物的成功。

👍更多書評,歡迎搜尋🔍方格子「教育界走跳發佈於教育界走跳」
展開
user-img
Lv.4
3.0
|
2025/01/15
簡單易讀,用平易近人的說法讓我很快就閱讀完畢

沒有天才是從天而降的,他們比任何人都還要努力,並從工作中獲取成就感!

天才是越接近知識源頭的富翁
展開
user-img
5.0
|
2024/11/01
如果你不夠聰明,還不夠努力
那將會一點一滴的落後所有人
不只出現在漫畫裡
在實體世界中,我見過非常努力的天才
如同這一本書的核心思想
你得創造更多的優勢,才能創造成功的途徑
展開
user-img
Lv.9
5.0
|
2024/07/26
成功不只是要靠個人的天賦跟努力,還得有一點運氣!

本書突破性的見解,可能會顛覆很多傳統上根深蒂固的觀念,認為努力就會成功,做一次失敗,做十次、做一百次就能做得到。當然,《異數》並不是宣揚成功就像買彩券一樣,「單純」靠運氣就行,而是運氣在其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試想以下的情況:有兩個同樣努力的人,他們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擁有超過一萬小時的經驗,不過,其中一個人的父親剛好是該領域的佼佼者。那麼,誰比較容易嶄露頭角?而父親是否是該領域的佼佼者這個因素,完全不是我們所能掌握的。

對此類主題有興趣的讀者,建議也可讀《為什麼夏天出生的孩子更容易得流感?》。這本書介紹隨機因素、運氣對醫療行為的影響。例如,八月出生的孩子跟九月出生的孩子相比,因為第一次健康檢查時診所不一定有流感疫苗,因此得流感的機率就會比較高。這樣的隨機因素廣泛地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如果在做決定時能將運氣考慮進來,相信一定能有更多不一樣的想法與啟發。
展開
葛拉威爾真的很會說故事!
他的前言先從檢視羅塞多人健康長壽的原因,
接著再從不同領域的例子切入探討各領域的成功者為何會成功。

我曾短暫待過移民、留遊學公司,
看過一些父母為了孩子教育,
想盡辦法移民到歐美國家,
就希望孩子能在異國徹底發揮天賦、出人頭地,
好光宗耀祖,
寒暑假時再回國跟親戚炫耀。

也曾短暫在菲律賓學校任教過,
因此我曾和前任討論過,
為了讓下一代開心地成長,
選擇讓女兒未來在菲律賓就學。

做父母的似乎為了孩子的未來,
分分鐘都在操心。

如果孩子是生在歐美,
他又喜歡踢足球或打曲棍球,
出生的月份竟然就決定了他是否能成為該領域的明日之星!

作者指出我們制定的規則壓抑了孩子的成就,
社會老是把個人特質和成功畫成等號,
其他人都失去出頭的機會。
我們太早就宣布某些人是失敗者。

運動、教育如果按照年齡做分界,
出生月分相近的在同聯盟/同組/同班,
運動員/學生才有公平的機會,
這樣也能弭平制度的缺失。

成功並沒想像中容易,
不是只有個人努力、資質與表現,
機運、環境、出身、文化資本也是重要關鍵。

《異數》一書的爆紅與長銷,
使得「一萬小時的努力」理論深植人心。

書中舉了電腦奇才Bill Joy(昇陽電腦創辦人之一)、
比爾蓋茲Bill Gates、
神童莫札特、
披頭四、
賈伯斯等例子,
十年一萬小時的苦練,
是敲開成功之門的魔法數字。
(不過近年有一派說法指出只要找對教練協助自己刻意練習,不用一萬小時也能成為專家)

一萬小時需要有足夠長的時間、
經濟的支援、
家人鼓勵與支持,
透過不斷練習,
才會變成好手。

讀到這邊我突然想到數學家艾狄胥,
他熱愛數學熱愛到動眼睛手術前還在算數學,
一天研究數學十九小時。
內在驅力會比外部動機更使人享受練習。

如果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
達到一萬小時的練習量保證未來的成功?
並沒有。

「時勢造英雄」才是真正的關鍵。
他們生逢其時。

好幾位矽谷軟體巨擘都剛好是一九五五年生,
這些人的成功並不全都是自己努力打造,
也是生長的時代造就的。

你如果生得太早,
思維沒跟上,
只會得到「等等我,還沒上車」的遺憾。

如果生得太晚,
無法利用當時的機會。

那家長可能想舉手問:
智商到底重要不重要呢?

葛拉威爾說道成功和智商的關聯是有限,
多出來的部分不見得能成為在現實中的優勢。

如果你想做一個成功的律師(可以代入家長喜歡的任何職業),
不是智商高人一等就夠了,
還需要豐富的心靈。

當家長們把焦點都放在提升孩子的智商、成績,
就會出現盲點。

作者用他高超的說故事手法,
一一破除世人對成功的守舊觀念和迷思。
不論家長自認自己的小孩有多厲害,
都不可能以一己之力闖出一番名號。

若孩子沒有家裡的金援、
沒有傑出的才能、
只剩努力,
還有沒有機會成功呢?

或許嘗試維持健康、活久一點,
想辦法使久久出現一次的時勢、機運站在自己這邊,
可能有機會找到自己能大顯身手的舞台。
機運不是自己能夠控制的,
努力地多方嘗試則是你可以控制的。

書中有許多有趣的故事、數據,
若你是有小孩或未來計畫要有小孩,
可啟發你調整養育孩子的方式,
比如改變生長環境、
修正學習時間、
父母身教等。

感謝葛拉威爾用說故事的方式,
扭轉了一整個世代對成功的看法。

猜你喜歡:
1.成功的條件: AI時代的5個大數據必勝法則. 遠見天下
2.高手思維:《羅輯思維》人氣作家,要新、要硬、要讓你「得到」最有用的知識. 遠流
3.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 天下文化
4.恆毅力:人生成功的究極能力【暢銷新訂版】天下雜誌
5.刻意練習:原創者全面解析,比天賦更關鍵的學習法. 方智
6.上流教養:當紐約豪門家教遇上第五大道的佛洛伊德. 潮浪文化
7.慣習Habitus:輕鬆做好準備,躍向人生顛峰. 先覺
8.美國高中生存指南:一年內,從ESOL 到AP Lang 的台灣小高一奮鬥史. 大好文化企業社
9.讓天賦自由. 天下文化
10.天才的關鍵習慣:耶魯最受歡迎課程教你如何超越天賦、智商與運氣. 商業周刊
11.天才密碼. 天下雜誌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商業理財-商業】致富,從改變心念開始:2025采實電子書全書系,全展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兒童節書展
  • 春之味
  • 靈性療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