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自然生態展
老後行為說明書:解讀父母最需要你了解的16種行為,讓相處和照顧更順利

老後行為說明書:解讀父母最需要你了解的16種行為,讓相處和照顧更順利

老人の取扱説明書

  • 定價:350
  • 優惠價:79276
  • 優惠期限:2024年04月30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當親人變得難相處時該怎麼辦?
用醫學、心理學瞭解其中真正的原因,學習正確的應對及改善方法。
身體好脾氣自然跟著好。
讓長輩不再為身體老化所苦,重新享受健康生活。

★日本Amazon網路書店銷售TOP 1  ★日本上市九個月17刷!銷量突破14萬冊!
「為什麼媽媽又從電視購物買了不需要的平底鍋?」
「為什麼阿嬤總是將『反正我就是沒用』掛在嘴上?」
「為什麼平常不愛講話的阿公一談起往事就沒完沒了?」
日本狂銷14萬冊,第一本解讀老後行為手冊!
由診治10萬名高齡患者的名醫,傳授與長輩和平共處的秘訣。


▌誠摯推薦 ▌
老年醫學、安寧緩和專科醫師;TEDxTaipei講者 朱為民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李若綺
前行政院院長 張善政
台安醫院心身科暨景美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管理學程助理教授、台灣精神醫學會暨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專科醫師   許正典
前花旗銀行(台灣)商業銀行董事長、現任麥肯錫亞洲區資深顧問 管國霖
(以上依姓氏筆畫排序)


「我們看到家人年邁後出現的一些行為,先是不習慣或不能體諒,後來甚至會不耐。但是這有可能是自己若干年後的寫照,今天自己的不耐或會變成將來別人對自己的異樣眼光。所以,我們怎能不用同理心來看年邁家人呢!?」
──前行政院長 張善政

「閱讀此書,不禁讓我們可以了解什麼是「老」,同時更能夠有方向和方法去面對老化、適應老化。未來,台灣老年人只會愈來愈多。與老年人自在相處,是現在每個人都要開始練習的功課。」
──老年醫學、安寧緩和專科醫師;TEDxTaipei 講者 朱為民

「當親愛的老人家變得難相處該怎麼辦?請記得作者把『視病猶親』反映為『視親猶病』,如果老化是一種病,那就好好應用書中的生理醫學和精神心理學,來了解真正老化的病因,學習作者累積超過10萬名診次的大數據經驗,演算出正確的解讀應對及改善方法。」
──台安醫院心身科暨景美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 許正典

「長輩們需要的,不是最高等級的「照護」,不是無微不至的「保護」,而是願意伴隨同行的「守護」,守護長輩的健康、夢想與尊嚴;守護的第一步,就是真正理解對方的需求。若您還總是苦惱著不懂家中長輩的言行、總還是氣惱著被激怒的自己,或許,您可以選擇從翻開這本書開始,踏上認識老化真相之路。」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李若綺 


為什麼我們明明愛著父母,卻無法好好跟他們相處?
當親人變得難以理解,連自己家人都避之惟恐不及時該怎麼辦?
亂花錢、不講理、愛闖紅燈……在那些看似固執或糊塗的行為背後,其實藏有老人家說不出口的煩惱。

本書由接觸過10萬名以上高齡患者的醫師撰寫,告訴讀者當遇到老後常見的16種難相處行為時該如何應對。
作者透過醫學、心理學及自身的豐富經驗,以淺顯易懂的文字解釋行為成因,讓讀者學習正確應對、協助改善的方法。
每節一開始先分析老後會出現難相處行為的「原因」,接著是周遭的人該怎麼對應、幫助改善的「具體方法」,並對較年輕的讀者提出預防建議。

閱讀此書瞭解老化對父母的身心影響,學會如何與長輩和平共處,在不傷感情的前提下陪伴他們老去。


不想變成「難相處」的老人?讓名醫教你如何輕鬆從生活中預防!
●戴隱形眼鏡和化妝容易造成眼瞼下垂,眼睛睜不開?
→隨時都能做的提眼運動,改善/預防眼瞼下垂問題!
●耳機音量開太大會對耳朵造成傷害,老了會重聽、無法與人溝通?
→改善聽力的超簡單訓練法。一天5分鐘持續八週,聽力增進2倍。
●吃加工食品會造成味覺退化,調味越吃越重易引發高血壓與糖尿病?
→攝取特定營養素能夠鍛鍊味覺。另外只要懂得如何調整調味,搭配正確燈光、餐具也能讓食物更美味!
●年紀大了以後幫助殺菌與清潔口腔的唾液減少,容易產生口臭?
→除了清潔口腔以外,也有食物能消除口臭!另外還教你唾液腺按摩法,有效促進唾液分泌!
●頻尿問題讓老人家不敢出門,怕拖累大家的行程?
→躺在床上就能做的簡易骨盆底肌訓練法,改善漏尿及漏便問題,還給長輩有品質、有尊嚴的生活!

▌適用讀者 ▌
1. 家有長輩者
2. 與老人家相處、溝通不順利者
3. 已屆老年或即將邁入老年者
4. 工作、生活中會接觸到老年人者
5. 欲改善自己或長輩難相處行為者
6. 想知道如何預防者


▌讀者評論 ▌

這本書讓我學到了很多。
滿分★★★★★/讀者 KAME夫
讓我開始思考與父母親相處的方法、與職場前輩相處的方法、以及自己往後的生活方式。

你對祖父母的行為感到困惑嗎?
滿分★★★★★/讀者 KOHAKU
作者與老人家相處的機會多,為那些會讓我們感到困惑的老後行為提出了原因與對策。
就算我們試著想要體諒老年人的心情,無奈想像力總是有極限。
因此,讓年輕世代閱讀這類的書是件很有意義的事。

瞭解原因以後似乎就不會覺得那麼煩人了。
滿分★★★★★/讀者 bako
看這本書讓我不禁直說「原來如此~」。
原本只是想知道如何應付雙親及職場中的長輩,沒想到看一看卻發現不少「如果自己以後變成這樣」的事。
書中很多行為也讓超過45歲的我,對自己已快邁入老年這件事產生自覺。
也讓我為了「以後不要變成這樣」,下定決心早點開始做準備。

像是書中所提到的,計算自己可以持續發出「啊—」聲音的時間。實際測量後才發現時間短到連自己都嚇一跳。
仔細想想才發現自己最近講話容易覺得疲累,對話變得極度簡短。
「原來自己逐漸變成了一個沉默沒啥反應的大叔!」的事實讓我驚訝。

另外這本書字體比較大,讀起來也較不費力。會注意到這件事的我,果然快邁入老年了吧(笑)
 
這是一本會「讓看到『周圍人容易犯的錯誤』驚覺自己的失誤,對『正確應對方法』連連稱是」的書。
我很慶幸自己讀了這本書。我也決定要推薦此書給為了雙親煩惱的朋友。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平松類
平松 類
醫師/醫學博士。
生於愛知縣田原市,昭和大學醫學院畢業。
現任昭和大學兼任講師,彩之國東大宮醫療中心眼科部長、三友常醫院兼任醫師暨眼科專科及綠內障手術儀器指導醫師。
身為時常醫治老人的眼科醫師,作者與10萬名以上老人接觸,精通老人的症狀與煩惱。
同時從事醫療溝通研究,也是提倡長者世代新生活方式的新老人會會員。
讓一般大眾能清楚理解的解說方式廣受好評,來自各媒體的邀約不斷。NHK「あさイチ」、TBS電視台「ジョブチューン」、富士電視台「バイキング」、朝日電視台「林修の今でしょ!講座」、TBS電台「生島ヒロシのおはよう一直線」、讀賣新聞、日本經濟新聞、每日新聞、週刊文春、周刊現代、文藝春秋等報章雜誌的專欄與評論。

譯者簡介

黃千惠
臺灣大學中文系畢,淡江大學日文系畢。
譯有《十六歲的哲學課》、《哲學散步》等。熱愛文字與編譯工作。
譯文意見請賜教:curo@ms3.url.com.tw

 

與老年人自在相處,是台灣每個人都要學的功課
老年醫學、安寧緩和專科醫師;TEDxTaipei 講者
朱為民
 
  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自今年(2018)起,65歲以上老化人口超越14%,正式進入「高齡社會」。也就是說,目前的台灣,7個人就有一個老年人。

  也根據國發會推估,到了2026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會來到20%,也稱作「超高齡社會」。到那時,5個台灣人就有一個是老年人。

  我常常在演講中這麼說:「到了2026年,大家每一個人走在路上都要很小心,因為如果不小心去撞到別人,那個人就有五分之一的機會是老年人,萬一他跌倒、骨折、腦出血,就糟糕了……」台下總是哈哈大笑,我卻有點笑不出來。

  面對這樣的超高齡社會,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我們知道如何與老年人相處嗎?如果老年人的行為怪怪的,我們知道為什麼嗎?有身體異狀,我們可以提早發現,提早治療嗎?

  我認為,與老年人自在相處,是到時台灣每個人都要學的功課。



  我的父親,是民國38年從大陸撤退到台灣來的軍人,那年他17歲。1983年,我在台中出生了,那年我的父親51歲。他跨過65歲所謂的老年人門檻那年,我14歲。可以說,我的成長過程,就是一步步看著父親變老的過程。

  我很喜歡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曾經這樣說:「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變老的。」對我的父親而言,也是一樣。

  印象中,我的父親是一個身體健壯的人,從我小時候就每天早上5點鐘起床外出快走一個小時,風雨無阻。他個性節制,從不吃零食甜點,體重合宜。過了65歲,沒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我小時候一直以為,他可以活到100歲。

  我常常想,我是什麼時候發現他變老的?是他年紀愈來愈大,開始聽不到我們說話的時候嗎?我跟媽陪他去醫院配了助聽器,榮民還有補助,他卻總是嫌助聽器不合用,不願意戴。於是,我們對他講話的聲音愈來愈大聲。但是,有時候即使大聲,也沒有用。

  是什麼時候發現他變老的?是他眼睛愈來愈看不清楚,到眼科去做白內障人工水晶體置換的時候嗎?我記得,那時爸70幾歲,開完刀在病房休息,二隻眼睛上都蓋了眼罩,日常生活必須由我們協助。看著那張有點像鹹蛋超人的臉,我的心中悵然若失

  是什麼時候發現他變老的?是他牙齒愈掉愈多顆,到最後必須裝全口假牙的時候嗎?我記得,第一次看他脫下假牙的時候,那張臉彷彿不是我認識的那個父親,雙頰凹陷,唇邊滿布皺紋,他瞬間變得好老、好老。爸總是很認真刷牙、清潔假牙,所以跟他相處,我聞不到口臭?

  是什麼時候發現他變老的?是他半夜起床上廁所的次數愈來愈多,甚至白天也無法憋尿的時候嗎?即便是父親到醫院接受了攝護腺刮除手術,加上每天的藥物,依然無法很好的控制他的泌尿道症狀。我永遠記得,2010年夏天,開著家裡的老toyota帶著父親、母親和太太去苗栗玩。回程在高速公路上,父親突然說要上廁所。「還有半小時,可以忍嗎?」我問。「不行,來不及了!」爸緊張的說。
  於是,我停到高速公路的路肩,父親下車,在母親的攙扶下,吃力地跨過圍欄,在路邊草叢中小解。風呼呼的吹,一台一台飛快的車呼嘯而過,我一邊叫著「注意安全!」一邊心裡感到苦澀。

  是什麼時候發現他變老的?是他在家裡跌倒,頭撞到地上的時候嗎?2013年6月那天早晨,我飛快趕到台中榮總急診室。在等候檢查的時候,父親又說要上廁所。到了廁所,他吃力地想解開褲子的拉鍊,我跟媽才發現他已經無法站起來了。後來的檢查,確認是腦出血,從那天起,歷經了好長的復健過程,但父親再也沒有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過。

  「人是一瞬間變老的。」但是,在那個瞬間之前,可能老人家已經出現了很多訊號,提醒我們,他老了。例如聽不到、看不清楚、開始裝假牙、晚上起來上廁所很多次、跌倒、又跌倒……

  如果我們了解老化的過程,也許就能在某個時刻,提早認知到「啊!他老了!」並且提前做出心態和行為的調整。



  這本<老後使用說明書>,書名看似俏皮,但卻實際地描繪出每個人老後所產生的種種變化。書中提到的16種行為,都是在臨床上非常常見,而且可能會被家屬或照顧者認為是「不受歡迎」的行為。經過作者用心的說明,讓我們發現這些行為,不只是老年人生理上的退化,更包含了心理和社會層面的改變或不適應。

  閱讀此書,不禁讓我們可以了解什麼是「老」,同時更能夠有方向和方法去面對老化、適應老化。

  未來,台灣老年人只會愈來愈多。與老年人自在相處,是現在每個人都要開始練習的功課。

  誠摯向大家推薦這本書。

 
--------------------------------------------------------------------------------------------------------------
不是「照護」、不是「保護」;而是「守護」!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執行長
李若綺

  會內有位同事申請留職停薪,專心照顧、陪伴罹患癌症末期的母親,最近聽她分享了一段生活插曲,某日,正當她賣力拖著地板時,坐在一旁的母親突然看著她說:「看妳這樣子,我心裡覺得好怪喔…。」同事逗趣又撒嬌的回母親:「捨不得看我辛苦呀!」想不到母親的答案卻是:「覺得我自己真的沒用了…。」
  其實,這位同事在照顧母親期間,一直很重視「維護」母親的自主權與價值感,只要母親體力許可,都還是讓母親繼續以往負責的家務,包括騎車上市場買菜、煮晚餐…,就是希望讓母親不要有「我生病了」=「我沒用了」的失落感,但想不到拖個地板,還是引發了母親的感嘆。同事趕緊安慰母親:「唉呀,不是說好了,體力活我來做,需要『技術』的,像是煮飯、買菜還是要靠妳呀!」
  聽了同事的分享,讓人再次深刻感受,真正可怕的不是癌症或老化,而是因生理功能退化後,以「照顧」、「安全」為前提,被陸續「剝奪」的各種能力,最後甚至連存在感與價值感也都失去了。

  回想這些年,我與夥伴們在長者服務領域上,一直希望讓社會大眾與長者本身都能跳脫、翻轉傳統對老人:不好相處、難溝通、什麼事都做不好,還可能帶來危險…等等印象;進而相信只要能理解長輩生理情況,並給予更多的支持與陪伴,老人家其實可以更自立、自主的生活,也才能健康快活、樂享暮年。
  所幸,隨著高齡議題越來越受重視,社會大眾們也越來越能改變對「老」的看法與態度,並願意以「同理心」來思考長輩處境,進而改變相處方式,但是,當我們沒有真正面臨生理機能退化所帶來的生活或心理巨變時,很多的「同理」,其實只是一種「想像」,所以,我們以為在重聽的長輩耳邊大吼說話是一種體貼,卻可能造成長輩的不舒服;我們用清淡食物來照顧長輩健康,卻可能讓長輩食之更無味,越吃越少,營養也跟著不足……。
  為了讓更多人能理解長者生理功能退化後所帶來的不便,我們的團隊也特別研發一套穿戴教材,透過老化眼鏡、音阻耳塞、駝背背帶、足托器…等設備, 讓社會大眾親身體驗、感受看不清、聽不明、走不快…等生理退化狀態,同時搭配爬樓梯、購物、搭公車…等日常生活場景,讓體驗者們可以更深刻感受長輩日常生活中隨時在面臨的困境,以及自己的無心之為可能帶給長輩的傷害或危險。曾有位公車司機在體驗的心得分享中提道,「終於知道自己一個小小踩煞車的動作,對許多老人家來說,都是莫大的『挑戰』。」
  除了穿戴體驗外,我們也帶老人家追夢、圓夢,讓大眾看見並相信長者依然擁有的活力與能力…,社會大眾對「老化」的狀況有更多的認識與理解,也才有機會創造真正的高齡友善社會。

  而此刻,拜讀著平松類博士的新作《老後行為說明書:解讀父母最需要你了解的16種行為,讓相處和照顧更順利》,我時而點頭認同、時而對於獲得實用知識而興奮,更忍不住想馬上和團隊夥伴們分享,不只是因為平松類博士的寫作的目的和我們一直努力希望透過理解,進而真正同理的高齡友善社會方向相同,更因為全書容易閱讀且具高實用性。
  書中沒有難懂複雜的醫學語言,卻有著醫學根據支持的各種建議,更讓我感佩的是,書中許多觀察到的老化真相,很可能連長期與長輩相處的家人或照護人員、社福人員都不一定會發現,例如,在《行為【6】不愛講話又冷淡》篇章中提到,因為聲帶跟協助發音的肌肉衰老,讓發聲變得比較困難,會讓部份長輩變得沉默,我們卻可能以為長輩內向不愛說話或難以親近而忽略了關心;反之,對於願意開口的長輩則是與之講個不停,卻又忽略長輩藏在話語之下的「辛苦」。
  而我個人最喜歡的是在每個篇章後面的「重點摘要」,以條列方式簡明呈現「老化的真相」,再搭上:周圍人容易犯的錯誤、正確應對方式、預防方法、若已有這種情形…等小條目加強讀者印象,更有助於將書中各種老化知識與因應建議確實運用於生活中。

  長輩們需要的,不是最高等級的「照護」,不是無微不至的「保護」,而是願意伴隨同行的「守護」,守護長輩的健康、夢想與尊嚴;守護的第一步,就是真正理解對方的需求。若您還總是苦惱著不懂家中長輩的言行、總還是氣惱著被激怒的自己,或許,您可以選擇從翻開這本書開始,踏上認識老化真相之路。

 
--------------------------------------------------------------------------------------------------------------
照顧爸媽好情緒 健康老化不脫序
台安醫院心身科暨景美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
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管理學程助理教授
台灣精神醫學會暨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專科醫師
許正典
 
  「苦(許的台語發音)醫師我跟您說喔,我85歲的老媽最近幾個月又不太對勁,上午明明說心情很悶想出去走走,急急忙忙穿戴和準備好外出東西,卻又說懶了不要出去;晚上9點說肚子餓了,催促我去買宵夜,等我興沖沖買回家反而告訴我累了要去睡覺了;講話大聲講也聽不到,還怪我對她沒耐心脾氣不好;一直叫我做東做西,但自己最後都不要;晚上不睡說要是關心我,不是要幫我蓋被子,不然就叫我陪她去找過世多年的老爸…。再不好好處理老媽的怪異行為,下次可能就換我要來看醫師您的憂鬱門診啦…」以上這些情節都是周而復始反覆在我的「高齡身心醫學特別門診」這十幾年來不停地上演中,一面聆聽老人家的委屈陳述,一面安撫照顧者的陪伴心酸,而我則是耐心持續扮演著柯南和阿信的雙重角色醫師甘苦自調,怡然自得啊!

  的確,從2018年4月起台灣正式進入高齡社會後(老年人口超過14%),各種老年議題(長照醫療、高齡友善環境等)更是如火如荼地討論開展中。其實鄰近我國的日本早在1994年就進入高齡化社會,且在2005年就處身在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佔20%以上),所累積豐厚的高齡照護和老年關懷臨床與實務經驗最值得我們借鏡和效法。坊間一般醫普書籍都是專科醫師書寫自身領域的專長經歷(如內科描述老菸槍或老心肝、婦產科講述更年期或年邁婦等),要是誰想包山包海全科通論,最後可能會落得「從外太空談到內子宮」的不夠專業之譏。但這本由日本眼科名醫所著的「老後行為說明書」,深入淺出的務實內容卻讓我嘖嘖稱奇及驚喜連連;本書鉅細靡遺地從超過10萬人次的高齡患者診療經驗中,精闢剖析而完整呈現老人家常見的16種困擾行為。原本還以為眼科醫師大概只是講講白內障或老花眼等老人常見眼科毛病,最多再帶到和老人眼力退化需要做好的相關生理照護和功能維護;想不到平松類醫師具備超好的眼力和腦力,看到了眼睛這靈魂之窗在老後被打開的諸多「行為業障」,也只有這麼豐富的用心觀察和用力診療(心眼深),才能描寫出這麼多面相的老人行為背後原因和發生結果(心機重),進而協助照顧者們改善對應方式和做好預防建議。

  正如同本書作者的初衷所言,是希望這本「老後行為說明書」能夠提供老父母最需要我們了解的真正老化相關課題而不是故意或有意的行為表現,讓相處陪伴更優質,讓照顧照護更順心順利,也恰好呼應我的另一本書(請參閱拙作:《不老陪伴指南》)所揭示的精神,都希望有幸做為子女的我們能「照顧爸媽好情緒,長伴快樂不顯老」。當親愛的老人家變得難相處該怎麼辦?請記得作者把「視病猶親」反映為「視親猶病」,如果老化是一種病,那就好好應用書中的生理醫學和精神心理學,來了解真正老化的病因,學習作者累積超過10萬名診次的大數據經驗,演算出正確的解讀應對及改善方法。老人家在包容支持體諒輔助的優質陪伴下,就比較不會再為身體老化所苦,更可重新找回最初建立家庭的溫馨和享受人生再次綻放的健康生活;而作為子女們也可從日益改善的互動和相處中,建立中年自信的自我成就,也能維持和父母小孩親密關係適當平衡,有道是「頭過身就過」,不再為照護陪伴所苦,讓脾氣情緒變好,身體也會自然好啊!

  這邊我對平松類這位「非典型」眼科醫師能結合心眼的看診功力予以高度評價,也提醒我們專科醫師及醫療專業人員,在面對高齡海嘯來臨時要培養醫學院所教導的「全人醫療」能力;各專科醫療在老人醫學中是要跨領域學習和多團隊支援,也惟有透過「眼、耳、鼻、舌、身、意」所謂身心醫學的實踐,方能解開老化給老人「六根不淨」之困惑與誤解。書中跟「眼」相關的行為:走路悠哉闖紅燈,愛看購物頻道或色情網站而容易被詐騙;跟「耳」相關的行為:不想聽會假裝沒聽見,突然大聲吼叫或那個這個不認真講愛指點;跟「鼻」相關的行為:沒自覺卻很嚴重的口臭,不斷吐痰又動不動嗆到咳嗽;跟「舌」相關的行為:會在家人辛苦做好的料理上狂灑調味料,恐懼變瘦卻一直變小的食量;跟「身」相關的行為:常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跌倒,明明沒有甚麼積蓄卻愛亂花錢儲物;最後跟「意」相關的行為:把屎把尿睡不好,明明已約定卻忘得一乾二淨。

  人生的最初及最終的兩階段:孩童和老人,都是學習的階段,活到老也要學到老。我的老師也曾告訴我:「老人是學生也是老師,老人更是老學生」;老而好學,不亦樂乎,每天有得學,快樂得不得了,那裏還有這麼多的惱人困擾。感恩上天給了我們號稱「萬物之靈」的軀殼,在使用了六七十年之後,是否也要好好學習如何保養維護?就像是每一輛骨董法拉利或保時捷車,需要我們正確了解與用心感受在厚重引擎聲響下的迷人魅力;只要我們認真閱讀這本老人行為SOP,按照上面行為指南的建議並確實執行,就能把高齡危機變成熟齡生機和逆齡商機,協助陪伴我們親愛的父母及老人家們,開心放心悠然自駕馳騁於「雖然近黃昏,夕陽無限好」的樂齡人生大道!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4774876
  • 叢書系列:商周其他系列
  • 規格:平裝 / 272頁 / 21 x 14.8 x 1.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會員評鑑

5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5.0
|
2022/05/02
原本是因為發覺老人家常反應聽不清楚我說的話,想找到原因和方法解決。這本書是日本眼科醫師所寫,對老年老化的各層面討論非常詳細,也讓我的困擾找到答案與解決方法!閱讀此書後,讓我以不同角度去理解老年人的行為,也可以更有方法去幫助他們!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針灸匠張寶旬食療養生書《對症食療小妙招》 祛除百病吃出健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三采全書系
  • 歐萊禮社方展
  • 尖端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