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百大_年度作家
孤獨課

孤獨課

  • 定價:320
  • 優惠價:79252
  • 優惠期限:2024年12月1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優惠組合

 

OKAPI 推薦

 

內容簡介

為什麼留學?為什麼浪遊?
他所選擇的,其實是一種精神生活方式。
完美融會冷靜與熱情的篇章,記錄了青年亞然求知若渴的「純真年代」

  亞然,90後出生的香港新銳作家,他是馬家輝的忘年文友,受到陳冠中啟發而開始寫作,二十來歲,卻已經歷了留學英、德、專攻歐亞史,並曾在台灣居住做研究。他不但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同時也十分懂得旅行與生活,品評起音樂、足球、威士忌,頭頭是道。

  《孤獨課》,就是這麼是一本關於留學生活以及歐亞洲不同社會文化觀察的散文集。一個香港人到英國讀書,到台灣研究寶島政治,來回三地漂泊生活。研究生的生活枯燥而孤獨,所以在讀書路上不應該也不能夠只有讀書、或只讀有關研究的書。這幾年在異地生活,時間都在圖書館、音樂廳,或在球場、書店、酒館中度過,而這本書的文章就是記下在這些地方所遇到的人和事。

  身為一個學養淵博的青年學者,他事事上心,音樂、美食、旅遊皆生動入篇,敏銳捕捉不同城市中迷人的故事日常。在倫敦音樂廳聽到蕭斯塔高維契的音樂,會想到在這個歐洲城市跟俄國十月革命的密切關係;在蘇格蘭的小島欣賞威士忌之餘,更欣賞在小島上生活的人所營造社區關係;在台灣吃牛肉麵,又會吃出餐館背後一個家庭的結合和別離。

  作者雖然年輕,文字卻沉穩而理路清晰,對知識的渴求,對正義真理的追求,這些博學多聞、融會冷靜與熱情的篇章,記錄了他的「純真年代」,讓讀者看見並伴隨他的精神浪蕩。正如馬家輝所讚賞:「一代連一代的讀書人的精神生活,確是常用這樣的方式記錄和傳承下來的。而讀書人,其實從來不曾孤獨過。」

名人推薦

  馬家輝、陳冠中、張鐵志  真摯推薦(依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好評推薦

  「《孤獨課》正是一位年輕讀書人的精神生活方式的文字記錄。過去幾年,關仲然處於外地留學的遊走狀態,知識是他的核心養分,並由此衍生枝葉,透過書寫,在不同的香港媒體上向他的同輩讀者展露容顏。」──馬家輝

  「亞然現在也是同時從事媒體書寫和學術研究。他可以兩者兼顧,並讓兩者彼此互補:在學術研究中融入現實的感受,在隨筆雜文中放入知識的魅力。這也是本書的清新與迷人之處。」──張鐵志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亞然    


  亞然(本名關仲然),1993年生於香港,香港新一代文化人、專欄作家。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畢業,現為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博士候選人、德國杜賓根大學歐洲當代台灣研究中心短期學者。研究香港及台灣政治,專研選舉、政黨及社會運動。

  除政治之外,興趣涉獵甚廣,對音樂、足球、威士忌都有研究。專欄見於香港《明報》、BBC中文等,同時為學術期刊、包括《中國季刊》(China Quarterly)等撰寫書評。
 
 

目錄

推薦序  那一年的旁聽生    ∕馬家輝
推薦序  重回對這個世界的初衷    ∕張鐵志
自序  緣起:踏上讀書這條路

I 讀書的路途
-    孤島
-    大留學潮    
-    在倫敦的半年
-    漂泊生活    
-    熟悉的建豐二年    
-    左翼重鎮——亞非學院
-    是傳記抑或傳奇    
-    倒數中的古巴    
-    像王強一樣的書蠹    
-    從台北書展到台灣研究
-    百花里族人
-    讀博士的困難
-    討厭考試    
-    愛書人天堂
-    錯過了的時代    
-    讀書有用    
-    研究生完全求生秘訣    
-    蝦湯拉麵和雞湯拉麵    
-    不是雪泥鴻爪

II 生活的乾澀和快樂
-    人一旦愛,遂極脆弱
-    不會脫節
-    倫敦很危險
-    文化差異
-    拯救了我的聖誕燈飾    
-    文化沙龍    
-    上癮之必要
-    倫敦指南
-    食在倫敦
-    三個錦囊
-    暫別英倫    
-    北上蘇格蘭
-    避走日本
-    聽風的歌    
-    電視節目有好多種    
-    香港小姐
-    台式世界盃    
-    一個時代的終結:再見雲加
-    夢碎與幻滅    
-    做個台灣人    
-    溫柔的台灣
-    不太歐洲的蘇黎世
-    廖家牛肉麵
-    職人叉燒
-    哪裏還有奧威爾的腳毛    
-    100%艾雷島    
-    威士忌盛世
-    小王子

III 我的comfort zone——音樂
-    倫敦的夏天等我回來
-    音樂會的最佳座位
-    瘋狂指揮卡拉揚
-    面對恐襲
-    將世界變好一點    
-    學不到的斷捨離    
-    相約在音樂廳的頂樓
-    皇家阿爾伯特地獄    
-    沒有永遠標準
-    波坦金戰艦    
-    革命在倫敦    
-    在主教堂聽馬勒    
-    花甲之年
-    不入樂廳,怎知動聽如此    
-    音樂政治家    
-    戴上指環的梵志登    
-    行人地獄最後一夜    
-    敦克爾克

IV 政治
-    2016危險的一年
-    可惡的三月
-    有選舉就好
-    鄰舍與仇敵    
-    把荒謬留給電視劇
-    從廢墟中復活    
-    只能相信百年之後    
-    這一個晚上
-    智慧城市與自慰城市    
-    恐怖的大台    
-    恐襲與恐懼    
-    圖亭最有型    
-    毛澤大道東與轉型正義
-    沒得救了
-    第一步
-    可惜我聽不懂

【後記】
 
 

推薦序

那一年的旁聽生◎馬家輝


  那一年,我在香港城市大學替本科生開了一門跟閱讀和出版有關的通識科目,早上九點鐘的課,每個星期三掙扎起床,痛苦難堪,偶爾遲到,非常不好意思。準時的倒是一些學生,尤其是旁聽的學生,從中文大學來,從香港大學來,我的「人氣」,嘿,是不錯的。

  有位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生,來自上海,據後來她說,每周三她清晨六點半起床,老遠來到九龍塘,放下書包佔了前排位子,然後到餐廳吃早點,然後前來專心聽課。畢業後她回到上海,和我和張家瑜成為朋友,並開展了不少文化活動的合作項目。旁聽的緣分,可以由淺入深。

  另一位結緣的旁聽生便是關仲然,Tommy,而我慣稱他做「Tommy仔」或「四眼仔」。

  那一年,他仍是香港中文學大學的本科生,高,瘦,斯文,俊朗,戴眼鏡,打扮時髦而得體,坐在位子上沉靜地聽著聽著我在講台上侃侃而談,看在我眼裡是非常硬核的文青。課後他趨前跟我聊天,後來,再聊,再聊,又再聊,相約吃飯見面,交上了朋友。但與其說是聊天,毋寧說是我講他聽,我比他整整年長卅歲,或者我們面對長輩都是這樣的,都是聽的多而說的少,尤其面對像我這樣的放肆系長輩,我口沒遮攔,我口若懸河,我口水多過浪花,他就只安靜地專心地聆聽聆聽再聆聽,點著頭,用笑聲回應我的無聊笑話和粗鄙髒話,扮演著稱職的「獨家聽眾」角色。

  再後來便不止是聽眾了。我們經常見面,甚至我和妻子和他和他的女朋友會結伴到外地旅行,而有些適合的文化演講活動,在香港或台北或中國大陸,我找他跟在身邊旁做臨時助理,既可幫我忙,也讓他有機會見見世面與人情;我有時候發他工資,有時候沒有,但不管有沒有他都會禮貌周周地傳訊表達「感謝帶我開眼界」之類,懂事得有著跟他年紀不太相襯的世故。

  大學畢業後的Tommy仔前赴英國攻讀碩士,我猜想只是一兩年的短期進修,學成回港他便會投入工作,或考政府AO,或做傳媒記者,或變身公關,總之憑藉他的人脈和才能不難找到冒升的出路,而到最後,如果運氣不太壞,自能指點江山、名成利就。我對這位求知欲旺盛(他是書迷,見書必讀)、EQ人緣強勁(他成功爭取了許多出版和傳媒機構的實習機會)的年輕人懷抱信心。可是,我錯了。碩士課程結束後,關仲然決定繼續升學,讀博士,做研究,在學術領域漫遊探索。Tommy仔沒有走上KOL之路,可能因為那太容易了,不好玩,不刺激。他選擇的是另一條更為艱難的道路,———他要做讀書人,說嚴重些,是想做知識分子。

  這可是認真而嚴肅的承諾啊對於他自己。關仲然在書裡是這樣表白的:

  「選擇讀博士的都是成年人,每個選擇都應該是思前想後的結果,選擇了就好好走下去,才算對得起自己。或許幾十年前,還有讀大學、讀博士是『天之驕子』的神話,但今如果仍然幻想博士畢業之後可以輕易取得終身教席、可以立即升上神枱前途一片光明的話,其實跟相信『大賭可以變李嘉誠』沒有兩樣,做博士研究,走學術路當然困難,但只要我們對自己有要求、對生命認真的話,其實都一樣困難。無論讀博士研究,抑或上班工作都無分別。」
  
  是的,選了,便得走下去,而且要用力地走下去,所以關仲然在英國讀書的日子裡,努力讀,閉門讀,如他說,「我選擇了走讀書的路,讀書就是我的工作,所以必須拚命去讀,將書單上有的都讀完,那時候,雖然一個星期只得兩天有課,但那兩天也是我唯一會步出宿舍的日子。」

  然而書房以外的世界畢竟仍在召喚青春,或因拍拖訪友(所以V和K經常出現於他的筆下),或因旅行行走(所以他寫了艾雷島和東京),或因出席會議(所以他會突然現身於蘇黎世),或因研究撰述(所以他在台灣和德國住了好一陣子),關仲然的留學腳印經常以不同的理由延伸到地球的不同角落,他去看、去聽、去觀察、去體會,用讀書人的身分去跟世界對話。而無論是在書房以內或以外,是忙碌是悠閒,是沮喪是歡欣,他都跟一些自小養成的文化品味和生活嗜好不離不棄,如品鑑威士忌,如觀賞英國足球,如聆聽古典音樂,他享受、思考、分析、討論,用讀書人的身分去跟它們相處。

  這便要談我曾向Tommy仔說的一句話:「攻讀博士,真正意義並非為了選擇將來要做什麼職業,而是選擇一種精神生活方式。」Tommy仔當時略帶微笑地望著我,沒說同意,也沒說不同意,他總是那麼沉靜,從踏進我的教室到坐在我家客廳,從做我的旁聽學生到成為我的忘年小友,都沒變。

  《孤獨課》正是一位年輕讀書人的精神生活方式的文字記錄。過去幾年,關仲然處於外地留學的遊走狀態,知識是他的核心養分,並由此衍生枝葉,透過書寫,在不同的香港媒體上向他的同輩讀者展露容顏。日後的關仲然肯定會繼續寫寫寫,寫出更多的或許更深刻的文章和論著,但日後的挑戰和磨練亦必更多更難,所以,作為他的第一本書,《孤獨課》的難得意義在於記錄了他的「純真年代」,讓讀者看見並伴隨他的精神浪蕩。是的,讀者。不一樣的讀者有不一樣的心情。資深讀者如我讀了,最強烈的感覺是羡慕甚至妒忌,年輕真好啊其實自己也曾有過這樣的年輕,可惜已經回不去了。青春讀者或許如你,讀了,如果你亦是跟關仲然類近的讀書人,想必能有深刻的共鳴,暗暗感動於原來世上確有聲氣相投的陌生同志。

  而於若干年後,當關仲然不再年輕,當他站到學院講壇,說不定亦會瞄見最前排坐著一位旁聽生,用他昔日所曾擁有的青春眼睛仰望台上,下課後,亦會趨前跟他聊天,然後成為他的忘年小友,並且選擇相同的讀書人的道路。只因旁聽生曾經讀過這本《孤獨課》,興起了他在書中序裡所寫的相同念頭,「即使年代已經不同,我也想過一次像他們筆下的留學生活,然後把自己的留學生活記錄下來」。

  一代連一代的讀書人的精神生活,確是常用這樣的方式記錄和傳承下來的。而讀書人,其實從來不曾孤獨過。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1377490
  • 叢書系列:新人間
  • 規格:平裝 / 288頁 / 14.8 x 21 x 1.4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孤島

讀書研究的生活必須規律,無論在倫敦抑或台北都一樣,都是起床、吃飯、工作、然後回家;聖誕也好佛誕也好,都跟我們沒有關係,因為研究生的日曆每一天都是黑色的:沒有假期、沒有休息。

做研究的生活規律之餘,而且孤獨,當台灣的麥當勞最近也可以自助點餐的時候,真的可以一天到晚完全不用開口說一句話。所以no man is an island這句說話其實不對,每個研究生其實都是一座寂寞的孤島。

難怪久不久就有報導說,要多多關注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最近美國有研究發現:研究生比一般人感到抑鬱焦慮的機會超出六倍。人的情緒就像一個循環,總會有固定時間的潮起潮落。我的專欄一直以來都寫讀書的生活,讀者或多或少應該捕捉得到我最近的情緒狀態處於什麼位置。

我在台北住古亭、工作的地方在大安,之前氣溫還在三十度以下,可以穿過大安森林公園慢慢走到辦公室,總見到一群大媽聚集晨運、幾隻松鼠跑來跑去,還有一對又一對的男女男男或女女在拍拖在親熱。但六月未到,台北已經熱得像火爐,看新聞說今年台灣香港都一樣,都是破紀錄的炎夏。一到室外已經全身濕透、幾乎立即溶掉,我差點以為自己是瑪利歐,去了會噴火有熔岩的世界。

因為只在台北待半年左右,可以租住選擇的地方都沒有太多,最後選了一間小小的劏房,就在一棟老舊的大廈裏面。房間樓底很高,台灣人說這些是「樓中樓」,床就在閣樓上面。對於常常在家工作的人來說,書枱跟床的距離還是愈遠愈好,分成兩層就最好不過。不過劏房沒有窗口,外面天晴抑或下雨都不知道;而且沒有廚房,一天三餐都要在外面解決,思考「晚餐吃什麼」就成為每日最大的難題。

讀書人容易覺得孤獨和失落,不過反過來也一樣容易快樂和滿足,到書店逛逛然後捧著一堆新書回家就是最好的方法。最近讀江勇振教授寫的《舍我其誰:胡適》(剛剛出到第四部)讀得入神,讀胡適先生如何走上留學的路、又如何從修讀農學轉到哲學。胡適是留學生,我也是留學生,就算永遠不可能成為胡適,也要以胡適先生作為目標,奮鬥一下。

會員評鑑

5
2人評分
|
2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Lv.9
5.0
|
2022/11/23

從封面開始就感受到「孤獨」了。

作者將英國留學、台灣居住的所見所聞化成文字,談自己的心路歷程,也談個人喜好與觀點。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再談論自己的興趣,我想因為留學生活真的很孤獨吧,唯有從興趣中尋求慰藉,才能重新找回存在的意義。

我有幸也念了研究所,雖然沒有出國,不過對《孤獨課》中的許多情感,好像也能感同身受。研究所的生活不像大學那樣多采多姿,更純粹是聚焦在「做研究」這件事上,講得更直白一點,更認真的在「讀書」。

研究生多半修的學分不多,不過那並不是意味著有很多閒暇時間可以玩樂,多出來的時間大半被一篇篇的文獻給填滿。閱讀文獻得長時間的面對大量的英文,從一篇文獻中又能衍生出更多文獻,閱讀、搜尋、再閱讀。這個過程一直是個人化的,在自己房間、或圖書館,悶著頭一聲不吭地讀著,有時候整天也說不到一句話。

這樣的過程也是一個面對自己的好機會,有很多關於人生的念頭會就這樣冒出來,逼得自己去認真思考所謂人生這回事。有的人可能會覺得這樣的生活苦悶又無趣,不過我倒是滿怡然自得。就像我喜歡爬山並不是喜歡登頂時的風景,而是在爬山途中,藉由身體的勞動,得以放下心中的雜念,直視內心的那一刻。

那對我來說,或許並不是一種孤獨吧,而是更類似於精神的淨化之類的境界了。
展開
user-img
Lv.10
5.0
|
2022/10/20

有一種講法挺浪漫的,反映閱讀的老派,就是說當一本書出版以後,它會自動找到讀者。光從這種講法就能感受文本的靜態感,跟今天強調動感的社會很不協調,所以還對文本依依不捨的人就會陷入天人交戰的窘境,因為心底知道不應該再花那麼多時間在這種已經被時代淘汰的東西上,但精神上真的念念不忘,可能就像老人都會懷念初戀,直到死亡前的那一刻,想像假如當年跟她廝守一生,或許單純的愛更深刻雋永。

愛書人/文學愛好者還有一個通病,就是很愛無病呻吟,以為這樣可以博取關注與同情,結果無人搭理,只好默默心理啜泣。唉唉,先別急著否定,現在流行心理諮商,所以讓我來個自我精神分析。我已經讀書讀到大徹大悟了,加上時間的歷練和摧殘啊,學會從各種角度分析一件事,既然看書是我最大的娛樂之一,關於這個不太好的消遣,真的可以來搞個文化大革命,自我批鬥一番~

*
先從閱讀分享講起好了,文學講究獨抒性靈,但那是社群媒體以前的年代才適用,因為現在一切已經個體化和去中心化,以前文學家在媒體上寫專欄,大家沒有那麼多接收資訊的管道,只能仰賴媒體的權威,造就那個年代的文學偶像,洛陽紙貴,一字千金。智慧型手機發明以後,用銀幕碎片化閱讀成為主流,現在書評都是用圖片在撰寫,IG一查發現新大陸,像劉姥姥一樣走入大觀園,赫然發現自己閱讀的切入點完全錯誤,沒有人在乎IG的創業歷史好嘛,應該是學習如何使用IG來SEO,流量為王,才符合資本世代的邏輯,不應該花時間閱讀商業傳記,而是要身體力行去創造商業故事讓別人來寫。

彭博社身為國際商業媒體龍頭非常了解這一點,請記者去寫storyline,把一篇雜誌篇幅的文章硬生生擴充成一本書,如果入選金融時報商業書獎等獎項,就可以改篇成電影或迷你影集,現在新聞工作者是這樣在賺錢,因為深度的調查報導沒人想看,只好同時具備娛樂性質。

死讀書大概就是這樣,前後邏輯顛倒,貽笑大方。不過欣慰的是,看書久了還是會訓練一些洞察力,發現閱讀可以有商業模式,這個真的是太shocked了! 難怪近一二十年越來越流行非虛構作品,因為現實真的超乎想像,光一個區塊鏈的世界就已經比科幻小說還精彩,聰明的人早就賺得盆滿缽滿,身邊就有好幾個例子,身價上千萬。文本(或者該說文學)太安靜了,不好意思大肆推播,偏偏這是我們這個世代的必然。

我常常在想是不是應該把所有從書本上看到的東西都用反面解釋,才會在現實中成立? 例如文學說歲月靜好,但太安靜不OK啊,油油的反而吃得開,大獲好評,在職場或感情世界皆如此。先耍壞再裝乖,因為叛逆而學會和解。這種邏輯才是現實世界的真理,可惜從小就是乖乖牌,已經無法改變了,可憐一個沒有青春的男孩哈哈。

*
羅蘭巴特說當作者把一本書出版以後,就不再屬於作者,是謂作者已死。這個講法可以換句話說為「讀者已死」。對文學評論沒概念的人會從字面上解讀,哦? 作者都死掉了嗎? 心裡OS沒差啦,反正我也沒在讀書,不影響生活。文學家振筆疾書,提出各種文學理論,建構與解構這個時代,然後那些書放在圖書館裡等待讀者。

有時候就會有一些跟時代脫節的讀者很開心捧讀,結果發現精神世界跟現實世界對撞,板塊擠壓會大地震,難怪最近一直地震齁,常常覺得腦袋很暈眩。或者用另一個比喻,黑洞會不斷向內坍塌,就像知識的擠壓,把照亮世界的光都吸進去,宇宙因此黯淡無光,最後密度太高就大爆炸。我現在已經知道為什麼有些讀書人到最後會變得那麼憤世嫉俗,所以選書時要均衡飲食,多看療癒作品和成功學,心情愉悅,身輕如燕。否則啊,就會進入暗黑領域,讀者已死,這不是指統計上的數字,而是心理上的素質,覺得一切意義盡失(還可以押韻呢~)。

講歸講啦,愛之深責之切,沉浸在某件事情之中久了,就會開始切身體會它的美妙與荒唐。閱讀整體來說美好大於荒唐,但後者可以寫成一本又一本的專著,幾乎每一位以文學維生的文字工作者都會分享細致的感悟,這些感受就像職業病吧,每個領域都會有一些內行人的共同感受,所以書蟲只好繼續窩在書房裡讀書,希望從某位作家那裡獲得認同,抱團取暖,最近即將入冬,台北變很冷,是不是應該多買一些精神食糧好過冬? 下班趕緊回家窩在床上讀一讀散文集,散文的文學本質是作家的內心表述,經過一整天耗盡心思的工作,吃飽、運動、梳洗後,趁睡前半個小時至一小時靜靜的讀一讀散文,再順便寫個日記,周而復始的規律生活,竟然也有小確幸的儀式感。

*
關於散文集的閱讀心得,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主題,之前收看《名人書房》訪問台灣最知名的書評人,楊醫師就說了一句很發人深省的話,他說閱讀心得有一種寫法,就是擷取全書精華,這種寫法像在吃作者豆腐。這一句話戳中小弟的笑點,對於某些很不正經在寫讀書筆記的人來說,這句話真的超級有感。在新聞業有一個詞叫blurb,就是東拼西湊其實很容易就能產出一篇文章,現在很多新聞網也是都去歐美的網站把幾篇文章湊在一起,以前記者為了一篇文章要實地查訪,現在調查報導成本太高,只能退而求其次用這種方法衝流量,真的好辛苦。為了寫一本書要投入大量心力,所以這種寫法在「付出程度」上確實有一點吃作者豆腐。但話又說回來,願意花時間幫別人整理,這也是很高尚的情操啊,對這個社會才有真正的價值。不要學”筆者”都在胡言亂語,心理一直呢喃碎碎念,像個獨居老人一般,真的不太好。

每讀一本書,就像又上了一堂《孤獨課》,然後當你累積上百堂的時數,就會成為孤獨國主,我是不是應該去明星咖啡店樓下擺攤呢? (致敬一下!)

*
正經一點,這本書是新一代香港的文化人亞然的處女作,1993年出生,本書出版於2019年,書稿完成於作者25歲那年,以出書當作25歲的紀念。我以前不認識這位才子,在書局巧遇本書,所以說書籍真的會吸引到目標受眾,這一點啊,有一種無法言喻的微妙感,它不會像Meta要蒐集cookies才能精準投放,書籍有靜物畫般獨特的氣質,心有靈犀的讀者總會莫名奇妙被吸引而佇足。

亞然光看筆名就知道有一個老靈魂,他鍾情於古典樂、威士忌、以及足球,書中有約莫一半的篇幅都圍繞在這三個興趣之上。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接著前往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攻讀博士,目前回港任教於大專院校,並時常於知名期刊或媒體發表文章與撰寫專欄。這本書應該是專欄文章的合集,主題就是作者在倫敦的生活點滴:寫寫讀書札記、下課後去聽古典樂、上小酒館喝喝酒~微醺的四季。

倫敦是僅次於紐約的國際級城市,當代英語辭典的始祖Dr. Johnson不是講過一句極度矯情的話嗎:「When a man is tired of London, he is tired of life.」當一個人對倫敦厭倦了,代表他也對人生厭倦了。倫敦是一個文化融爐,世界各地最精采的文化盛事都齊聚於此,光以古典音樂來說,幾乎每晚都有世界級的樂團在此巡演,而英國畢竟有幾百年的文化底蘊,常常會提供民眾藝文活動的補助。對學生來說更是如此,音樂會門票只要5~10鎊,就能享受一流的演出,這也是作者最愛的課後活動之一。另外,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都來到英國了,當然也要四處走動,前往蘇格蘭及歐洲城市遊歷一番,書中收錄了好幾篇旅遊隨筆。

讀書人要胸懷世界,雖然身處異鄉,依然念念不忘母土。亞然是一位非常關心社會的知識分子,承襲了中國數千年讀書人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優良(or不良XD?)傳統,心心念念的都是香港的近況與未來。加上又是本科畢業,他的政治及時事評論寫得很深刻,年僅25歲就能寫出這種文字,真的佩服!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研究領域竟然是香港和台灣的政治,他也曾來台灣中研院訪學,寫了幾篇很有意思的台灣社會觀察~

亞然開的書單都是極度知性的出版物,例如牛津大學出版社那些書系,天啊,這個時代真的還有人”也”在讀這種書~閱讀品味必須點讚,不過一定是都看這種書,才會把書名取叫《孤獨課》吧,文本的溫柔能否對抗極權的冷酷? 台港兩地近幾年適逢多事之秋,都遭遇了一些動盪不安,好像快變成命運共同體了,「自由」是讀書人最珍視的價值。書籍除了承載這些情感,是否還有影響時代的任何可能呢? 張愛玲在八十年前用小說筆法記錄了一座城的淪陷,今年初也有一位香港女作家寫了一本《The Impossible City: A Hong Kong Memoir》感覺也很好看,香港真的是一座很撩人的城市,在知性及感性層面都充滿無限可能,希望她能永遠保有這樣的魅力與活力…

只要你喜歡”閱讀”,這本書你一定會喜歡!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文學小說-華文創作】村上春樹《城與不確定的牆 (電子書)》我多麼強烈地想要進到那座城,想去那裡見真正的妳……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年度考試書展
  • 台漫大展
  • 我識全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