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顛峰心態:需求層次理論的全新演繹,掌握自我實現的致勝關鍵

顛峰心態:需求層次理論的全新演繹,掌握自我實現的致勝關鍵

Transcend: The New Science of Self-Actualization

  • 定價:650
  • 優惠價:9585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5折553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馬斯洛逝世逾50年,最經典「需求層次理論」全新突破

★亞馬遜網路書店4.7星、權威書評網站Goodreads 4.2星高分好評
★全球暢銷作家及心理學家同聲肯定!

《恆毅力》作者安琪拉.達克沃斯:「真是一部傑作!可說是馬斯洛2.0。」
《權力世界的叢林法則》作者羅伯.葛林:「個人讀過關於人類潛力最精彩的著作之一。」
《你快樂,所以你成功》作者艾瑪‧賽佩拉:「這是一本注定成為經典的曠世之作。」

成功致勝,從理解人性需求開始

亞伯拉罕.馬斯洛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家之一,他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展示了人類在匱乏與成長之間追求成就的基本路徑,成為各方領域爭相引用的分層架構,包括最廣為人知的「需求金字塔」。然而,以金字塔來演示需求層次,實為出自六〇年代一位管理顧問之手,馬斯洛則從未建構此一金字塔模型。需求金字塔也常招致誤解,以為不同需求的滿足只能層層向上遞進,而忽略了需求整合的重要性。

心理學家史考特.巴瑞.考夫曼奠基於馬斯洛的自我超越理論之上,大膽啟用嶄新的帆船意象重塑需求層次模型,勾勒自我實現的終極藍圖:洞察安全感、成長、超越三大需求,統合安全、連結、自尊、探索、愛、目的等內在力量,每個人都可以發揮潛能,成就自己理想中的樣貌。

《顛峰心態》是有效激勵個人潛能的務實指南,收錄最新心理學研究成果和實用的人格測試,幫助讀者分析自身行為模式,釐清阻礙成長的關鍵因素,邁向引發心流的「超越者」顛峰境界!

☆作者主持《心理學播客》(The Psychology Podcast)精彩說書:https://bit.ly/2PJK4G4

【精華收錄】
◆整合安全感、成長及超越3大需求的全新自我實現模型
◆成為全人的7原則,創造人生中的顛峰時刻
◆16個評估量表,幫助讀者深度洞察自我特質
◆20項成長挑戰,從邁向成長到接納完整自我

【各界口碑推薦】
徐慧玲/聆韵企業管理顧問創辦人
游舒帆Gipi/商業思維學院院長
楊士範/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共同創辦人
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劉軒/知名作家/心理學教育家
安琪拉.達克沃斯/《恆毅力》作者
蘿蕊.葛利布/《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作者
羅伯.葛林/《權力世界的叢林法則》作者
艾瑪‧賽佩拉/《你快樂,所以你成功》作者
蘇珊.坎恩/《安靜,就是力量》作者
亞當.格蘭特/《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與《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作者
雪倫.薩爾茲堡/《慈愛:革命性的喜悅藝術》與《靜心冥想的練習》作者
艾蜜莉.艾斯法哈尼.史密斯/《意義:邁向美好而深刻的人生》作者
馬克.曼森/《管他的:愈在意愈不開心!停止被洗腦,活出瀟灑自在的快意人生》作者
大衛.艾波斯坦/《跨能致勝》作者
萊恩.霍利得/《駕馭沉靜》作者
陶德.卡珊登/《允許自己不快樂》作者
阿里.科波洛/喬治華盛頓大學精神病學臨床副教授與馬利蘭郊區精神病學會榮譽會長,師從亞伯拉罕.馬斯洛
亞倫.貝克博士/賓州大學精神病學名譽教授、認知療法之父、貝氏憂鬱量表開發者
保羅.布魯姆/耶魯大學布魯克斯與蘇珊娜.拉根心理學教授
達赫.凱爾特納/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心理學教授

【好評讚譽】
這本著作,將馬斯洛的五大需求層次重新詮釋,作者考夫曼透過帆船的意象,整合現代觀點,讓我們對於認識自己、設計理想生活更有方向,極力推薦給對自我成長、心理學有興趣的你。
——徐慧玲/聆韵企業管理顧問創辦人
 
史考特.巴瑞.考夫曼博士重新詮釋了馬斯洛的需求層級理論,用風帆來取代金字塔架構。寓意不只有趣也很貼切,堪稱經典,如果你對於理解人類需求或動機有感興趣,千萬不要錯過這本書。
——游舒帆Gipi/商業思維學院院長
 
從行為科學研究去看待人本心理學的經典思想,對人性有更堅實的理解。再次沈浸其中,也能夠獲得不少人生的體悟。非常值得一看的經典之作。
——蔡宇哲/哇賽心理學創辦人兼總編輯
 
真是一部傑作!可說是馬斯洛2.0。任何希望瞭解馬斯洛的自我超越概念的人都必須一讀。這本書既是自傳、論文,也是指南……讓人愛不釋手!
——安琪拉.達克沃斯/《恆毅力》作者
 
既符合個人經驗又適合大眾,內容深入淺出,完全顛覆一般思維,《顛峰心態》帶我們從嶄新角度認識馬斯洛著名的自我實現模型,瞭解如何實現心之所嚮。
——蘿蕊.葛利布/《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作者
 
學有專精是一個重大目標,但近年來,人們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意志消沉與空虛失落,於是自我超越成為一個重要性更甚以往的目標。史考特.巴瑞.考夫曼彙整累積超過七十五年的相關研究並強調,完全自我實現的唯一方法,其實是超越自我。個人讀過關於人類潛力最精彩的著作之一。
——羅伯.葛林/《權力世界的叢林法則》作者
 
在這樣一個注重物質與自我陶醉的時代,考夫曼大膽闡明了我們心中最深層、最懸而未解的需求:連結、意義、愛、超越與自我實現。這是一本注定成為經典的曠世之作。
——艾瑪.賽佩拉/《你快樂,所以你成功》作者
 
這是我們都在等待的一本書,堪稱令人歎為觀止的新人性心理學。考夫曼將帶你瞭解如何活得精彩及如何造福他人。
——蘇珊.坎恩/《安靜,就是力量》作者
 
身為人本心理學的先驅,馬斯洛經常為後人提及,但很少得到理解。史考特.巴瑞.考夫曼改變了這一點。他出色地根據馬斯洛本人的修訂重現典型金字塔的原貌,依照當代科學更新自我實現的概念。
——亞當.格蘭特/《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與《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作者
 
考夫曼探討了亞伯拉罕.馬斯洛一生在人本心理學領域的心血結晶,並透過自身的見解與研究來擴展論述。本書開闢了一條道路,讓我們邁向自我實現、達成我們有可能實現的目標。在這段過程中我們會發現,自我、他人與所有現實形成了連結。
——雪倫.薩爾茲堡/《慈愛:革命性的喜悅藝術》與《靜心冥想的練習》作者
 
《顛峰心態》是一部內容豐富、寓意深刻且精采絕倫的著作,讀來令人心曠神怡。史考特.巴瑞.考夫曼是人本心理學新一代的領頭羊,可謂當代的亞伯拉罕.馬斯洛。本書透過現代心理學的研究更新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將帶領讀者展開一段挖掘終極潛能的旅程。
——艾蜜莉.艾斯法哈尼.史密斯/《意義:邁向美好而深刻的人生》作者
 
《顛峰心態》出色地透過現代角度演繹一個備受推崇的古典心理學模型,為理論創始人詠唱了一曲動人頌歌。
——馬克.曼森/《管他的:愈在意愈不開心!停止被洗腦,活出瀟灑自在的快意人生》作者
 
在這本野心勃勃的著作中,史考特.巴瑞.考夫曼不只挖掘了馬斯洛知名的需求層次中未詳盡論述的元素,還透過最新科學加以更新與延伸。《顛峰心態》可說是美好生活的指南針。
——大衛.艾波斯坦/《跨能致勝》作者
 
史考特.巴瑞.考夫曼是我最愛的思想家之一,他從心理學的角度精湛地探究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萊恩.霍利得/《駕馭沉靜》作者
 
最包羅萬象的著作之一,論述心理學的自我實現指引。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學會用嶄新的精闢角度看待自身行為背後的動機。希望其他讀者也能跟我一樣深獲啟發。
——陶德.卡珊登/《允許自己不快樂》作者
 
假使馬斯洛有機會一讀《顛峰心態》,肯定會開心大笑,甚至激動大喊「終於有人懂我了!」過去我們在布蘭迪斯(Brandeis)舉行研討會時,他總說很少人理解他的研究,讓他很挫折。史考特.巴瑞.考夫曼不只展現出對馬斯洛論點的少見且深刻的理解,更是五十年來第一位讓大家深入認識需求層次核心理念的學者。這本書值得每個喜愛思考的人一讀再讀。
——阿里.科波洛/喬治華盛頓大學精神病學臨床副教授與馬利蘭郊區精神病學會榮譽會長,師從亞伯拉罕.馬斯洛
 
自我實現的概念與超越的價值——包含正義、美麗、意義與完整——提供了讓世界更美好的藍圖。這本精采絕倫的鉅作不僅掌握了馬斯洛研究的精髓,也為其灌注了靈感。這本書是心理學的一大進展。
——亞倫.貝克博士/賓州大學精神病學名譽教授、認知療法之父、貝氏憂鬱量表開發者
 
在這本睿智、富有創意、令人驚歎與人文底蘊深厚的著作中,史考特.巴瑞.考夫曼向現代世界呈現了引人深思的需求層次理論,集人本心理學的洞察與先進科學發現於大成。
——保羅.布魯姆/耶魯大學布魯克斯與蘇珊娜.拉根心理學教授
 
本書匯集了多個領域的智慧及生活的途徑與原則,引領我們面對這個時代最艱難的挑戰——從更好、更全面與更有助於創造美好世界的全新觀點看待自我。這是一本意義重大且及時的作品。
——達赫.凱爾特納/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心理學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史考特.巴瑞.考夫曼Scott Barry Kaufman
史考特.巴瑞.考夫曼博士是一位人本心理學家,曾任教於哥倫比亞大學、賓州大學及紐約大學等學校。他取得耶魯大學認知心理學博士學位,並以蓋茲劍橋獎學金取得劍橋大學實驗心理學哲學碩士學位。他為《科學人》雜誌撰寫《美麗心靈》(Beautiful Minds)專欄,並主持《心理學播客》(The Psychology Podcast),該節目至今已累積超過一千萬下載次數。他的文章散見於《大西洋》雜誌及《哈佛商業評論》,著有《絕非天賦》(Ungifted)、《我的混亂,我的自相矛盾,和我的無限創意》(Wired to Create,與凱洛琳.格雷瓜爾〔Carolyn Gregoire〕合著),編有《特殊族群資優教育》(Twice Exceptional)與《劍橋智力手冊》(The Cambridge Handbook of Intelligence,為共同編輯)。二○一五年,獲美國網路媒體《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譽為「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的五十位開創性科學家」(Fifty Groundbreaking Scientists Who Are Changing the Way We See the World)之一。

譯者簡介

張馨方
政大阿語系畢,英國愛丁堡翻譯研究碩士。現為自由譯者,作品包括《恨意、精神分析與羅夏克墨漬測驗》、《脂肪的祕密生命》、《俄羅斯方塊:從誕生、版權之爭到風靡全球的故事》等。譯作賜教:nurachang@gmail.com。

 

目錄

前言
序言:新的需求階層
 
第一部 安全感
序言
安全
連結
自尊
 
第二部 成長
序言
探索

目的
 
第三部 健康的超越
序言
高峰經驗
Z理論:邁向更高層次的人性
 
追求更深刻的存有境界
後記:再述「不可思議的可能性與深不可測的奧祕」
 
鳴謝
附錄I:成為全人的七個原則
附錄II:成長挑戰
附注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5509743
  • 規格:平裝 / 528頁 / 21 x 15 x 3.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內容連載

序言 新的需求階層
 
如今有一個關於人類的病痛與健康的全新概念正在興起,這項心理學令人振奮不已,而且充滿了美好的可能性。
──亞伯拉罕.馬斯洛,《邁向存在心理學》(一九六二年) 
 
透過對自我實現者的研究,馬斯洛發現,達到人性顛峰的人們通常具有多數人畢生追求的特質;他們往往樂於幫助他人、富有創造力、思想開放、真誠可靠、心胸寬大、獨立自主且勇往直前。然而,馬斯洛並不是指每個人都必須如此。他相信,如果社會創造出可滿足個人基本需求的環境(包含直言不諱、發展獨特的能力與熱情,以及享有社會公平正義的自由),人們自然能發展出與至高人性相似的特質。
 
馬斯洛將教師、治療師與家長的角色視為園藝家,他們的任務是「讓人們以獨特的方式健康成長與發揮效能」。對他而言,這意指「我們努力讓玫瑰花美麗盛開,而不是嘗試將玫瑰變成百合……想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樂見那些與自己截然不同的個人達到自我實現。這甚至意味著,我們應該在最大程度上尊重與承認,每個人都是神聖且獨一無二的」。
 
馬斯洛熱中研究「存在心理學」的必要性,這個領域透過系統性的方式來探究目的,即終極經驗(如驚嘆、歡笑與情感)、終極價值(如美、真相與正義)、終極認知(如感知現實與新奇體驗的出色能力)、終極目標(如最終的考量或目的),還有以人為本,而不是達到目的的手段(即馬斯洛所稱的「存在的愛」〔Being-Love,或簡稱B-Love〕)。馬斯洛提倡存在心理學(他有時也稱之為「正向心理學」或「正統心理學」),是為了回應一種更注重「捨得,而不是擁有」、「努力奮鬥,而不是實現目標」、「擁抱挫折,而不是得到滿足」、「追求喜悅,而不是獲得喜悅」與「試圖前進,而不是抵達終點」的心理學。

會員評鑑

5
3人評分
|
3則書評
|
立即評分
劇透警告
書的內容很好,但是有明顯的低級翻譯錯誤,153頁第七行,viktor frankl是奧地利(Austria)的猶太人,正是因為被納粹迫害的經驗,Frankl才會寫下下面的那段文字,把他變成澳洲(Australia)人Frankl會很傷心ㄉ⋯⋯
展開
劇透警告
我相信多數人都有聽過馬斯洛,他曾經出現在我們的高中課本之中,談論到需求理論(金字塔理論),人的需求包含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感、尊重與自我實現,但多數人對於這個理論多有一些錯誤的概念,好像我們人生的目標就應該放在追求金字塔頂端的「自我實現」努力一輩子,有些人為了所謂的「自我實現」,追逐名利、金錢,反而捨棄了最底層的生理需求(熬夜不睡覺、有一餐沒一餐、吃不健康的食物),這反而會是本末倒置。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反而強調,當一個人能夠滿足底層需求後,這個人也就漸漸能走向自我實現。

本書作者研究馬斯洛的「全人」的需求,包括安全、連結、尊重,至愛的需求(非常重要),到最後更高層次的人性,本書參考相當多心理學理論佐證,雖然有一點厚,但非常值得閱讀。

因為本書討論太多重點,無法全部整理,本文我想著重探討在本書中提到的「健康的自私/愛」這個觀點,我覺得需要拿出來分享給大家的。現今的社會,有時候適時的表現自己/自信反而會讓人反感,普遍大眾強調人要謙虛,最好捨己助人是最偉大的,這也導致現今社會大家已經不知道要怎麼自愛了,但是馬斯洛強調,無法自愛、沒有自我將會導致病態的結果(身心造成傷害),所以我想透過這篇貼文分享「自愛不得於自戀! 適度的自愛是好的!」
展開
user-img
5.0
|
2021/08/10
|
電子書
出版社為這本書做的中文副標有點誤導,在序言就可以讀到「人的處境不是一場競賽」,所以書裡跟致勝、求勝沒什麼關聯。比較貼切的說法也許是自我整合。
整本書是以馬斯洛的研究為底,加上作者的詮釋以及整合。優點是提供了一個很有趣的心智模型,不僅因為馬斯洛本身的著作面向豐富,也因為作者的詮釋有啟發性,引用的參考題材有趣。
一如作者在序言提到一門存在的科學,是一種主動的概念,呼應了馬斯洛晚年重視高原經驗(plateau experience), 對比於高峰經驗(peak experience)。高峰經驗通常是被動發生的、偶然的、短暫的,但馬斯洛更重視高原經驗,是一種刻意控制的、溫和持久的、自發的存有練習。
換言之是探討關於活著這件事,人自身如何具有主動性?最終甚至是在面對死亡都可以採取主動的態度,而不是恐懼與迴避。馬斯洛認為這一方面是可以學習的,一方面也是人性本有的潛能之一。
作者關於需求理論的詮釋,我覺得比較可惜的地方是未結合神經科學裡top-down vs. bottom-up的兩類神經迴路模式來解釋。雖然提到『多數人的所有基本需求有一部分得到了滿足,同時也有一部分未獲滿足』,但未能明確解釋為什麼有的人可以在基本需求不滿足的情況下仍追求超越,但有的人則陷入不滿足的迴圈。
我猜想自我整合度越高的人,也就越啟動大腦中top-down的神經迴路。而bottom-up的迴路則貢獻了強烈的自我意識、真實感,但也是混亂的、內鬥的,如作者舉的有趣例子『關於人類史上經常導致暫時性瘋狂狀態的經典內戰範例,往浪漫愛情的領域找就對了!』:愛一個人、戀另一個人、慾再另一個人。相對於此,top-down的神經迴路呈現自我意識的消融,似乎可呼應馬斯洛說的『自我實現似乎是一個過渡的目標、一項成長的儀式,是往自我超越邁進的一步。彷彿它的功能就是抹除自己本身』。
我想更多的科學研究對於人自身的了解是有幫助的。但同時也要擔心將人腦化約成神經迴路與化學傳導物質的系統之後,沒人知道這個潘朵拉的盒子一旦打開會如何。書中只在一條註釋提到馬斯洛反對透過藥物達成的心靈效果。

翻譯大致是通順的,但有的地方翻錯了,例如13頁『一九六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就在他因為心臟病發於醫院去世的前夕⋯⋯』,事實上那一年馬斯洛還活得好好的,但因心臟病就醫開始意識到死亡的腳步,他是在三年後於1970過世。譯者把離開醫院誤當成死亡。看來並無校譯者,所以本書可能無法當成嚴謹的文本來閱讀(考量到誤譯的可能性),但若當成科普讀物是蠻輕鬆易讀,順便檢視一下自己處於什麼狀態。或許繼阿德勒潮之後有馬斯洛潮也不錯。
展開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心理勵志】往知識的宇宙啟航|2024時報全書系,電子書╳有聲書79折起!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親子天下_加碼
  • 三采尋寶記套書加碼
  • 世界閱讀日(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