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專注力實驗:一心不亂的生活提案
在完成全國糖果商大會的數位領導力專題演講後,我照例前往雞尾酒會會場,跟聽講來賓寒暄致意。今天這場派對非比尋常,來者非富即貴,皆是美國知名食品大廠的業主或執行長,不是姓瑪爾斯( Mars)就是姓吉百利( Cadbury),而且大都住在赫爾希鎮( Hershey)*。現場的氣勢真的十分驚人,我趕緊去拿杯加了 3 顆橄欖的馬丁尼,隨即展開我的取經行動。
我立刻就見到糖果王國的某位家族創辦人,在孩子們手提的萬聖節糖果籃上,常會見到她的大名。我當即向她請教她的家族事業能永續成功的關鍵,她毫不遲疑地回答我: 專注。這太有意思了,接著我問她經營事業的最大挑戰是什麼?她的答案是「 保持專注」,旁邊的人紛紛點頭表示認同。我感覺她說的「專注」、「保持專注」,似乎一直迴盪在我耳邊。
隔天,我搭飛機前往印度,擔任谷歌( Google)活動的主講人。現場每個人,從實習生到高級主管,對於我的提問,也都給出相同的回答:專注。不論我前去拜訪的客戶是臉書( Facebook)、 IBM、華為還是三星,情況皆是如此,努力保持專注始終是科技業面臨的最大挑戰。然而不僅科技公司有此困擾,就連家長、老師、中小企業主、金融機構、慈善單位、全職爸爸、律師、醫護人員、消費者、政府官員,甚至是大企業的老闆,同樣都為保持專注所苦,我本人也不例外。這令我頓悟到: 在這個愈來愈難專心的數位時代裡,唯有那些能保持專注的人,才得以在當下與未來數十年中脫穎而出;哪怕身處於不斷變化的環境中,贏家就是能一心不亂地保持專注。
既然保持專注這麼重要,大家不免要問:專注是可以學會的嗎?專注是跟肌肉一樣可以愈鍛鍊就愈厲害嗎?專注能成為一種習慣嗎?我打算利用接下來的 12 個月,努力找出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將親自測試、發現並揭曉答案。
未來這一年我會努力踐行「少,但是更好」的精神。我的假設是:全心全意追求專注,就能獲得成功與快樂。我將跟大家分享相關的科學研究與在地智慧,讓我們攜手邁向一個更充實的人生─而且是從今天開始。
專注=成就=快樂=心滿意足
不論你是一位電腦工程師、母親、主管、老師或是企業家,如果你有以下情況,請務必閱讀本書:
● 想做的事情太多,令你感到分身乏術。
● 你的身心都很疲累。
● 你與家人親友相處的時間愈來愈少。
● 你沒時間放鬆或認真思考。
● 你的公司或組織每天都為了應付日常需求而疲於奔命。
● 整天忙碌不堪,但感覺像是在跑步機上原地打轉。
● 你覺得無法戰勝電子郵件、工作任務、競爭對手⋯⋯還有「生活」。
● 你感覺自己一直在後頭苦苦追趕。
● 你的生活就像一張永遠做不完的待辦事項清單。
● 你忙得半死,但一事無成。
● 你忙於完成數以千計的任務,卻無法達成你的目標。
歡迎來到專注計畫,這是一趟為期 12 個月的旅程,目的是要消滅一種橫掃全球的疾病;它不是黑死病,也不是西班牙流感、 SARS、 MERS 或新冠病毒,但它的確是一種病。
它耗盡了我們的精力和態度,對我們的健康、工作、家庭與整體福祉造成負面的影響。這個病悄無聲息所以令人毫無戒心,受害者多達數百萬人,但醫界卻未公開認證它是疾病。如果任其發展,它會偷走一個人數年或甚至數十年的光陰,這麼可怕的病究竟是什麼?這個病的名字是:無法專心完成最重要的事。
這個沉默的殺手很像溫水煮青蛙的寓言故事:青蛙快樂地坐在一鍋冷水裡,渾然不覺水溫在緩慢升高。如果青蛙是掉進一鍋滾水裡,牠會立即感知到危險並奮力跳出;但如果鍋裡的水溫跟室溫一樣,而且緩慢升溫至沸騰,等青蛙察覺到危險想逃命時已經來不及了。
我們的目標是──確保自己絕不會落得溫水煮青蛙的下場;我們的目標是──立即從滾水中脫逃,並且邁向成功。我們有多少次這樣想著:從明天開始我要運動;從明天開始我要多陪陪孩子;從明天開始我要提筆創作劇本;從明天開始我要成立一家服飾公司;從明天開始我要少花錢多存錢;明天我就去見老闆請他幫我加薪;明天我就去找份新工作;明天我就完成這份報告;明天我要做得更好。
親愛的朋友們,這就叫溫水煮青蛙!我們其實身處險境而不自知,拚命揮霍自己最珍貴的商品──我們的人生。我很幸運,大半輩子都在做自己喜愛的事,也就是到全球各地演講。這份工作讓我能遇見不同文化背景的各行各業人士,並透過演講娛樂他們。
我發現我們雖然在很多方面都不一樣,但每天要面對的挑戰卻是一模一樣──專心做好最重要的事。
當我們找不到想要追求的人生目標,就會像無頭蒼蠅一樣瞎忙,而這種情況會令我們充滿挫折感。
本書並未提供一日速成的特效藥,但只要各位願意付出時間、耐心與堅持,最終必能獲得顯著的進步。本書會提供一些解決方法,幫助你面對以下挑戰:
1. 專注於最重要的事情。
2. 在愈來愈難專心的世界中保持專注。
3. 成為一名專注忍者。
我把我的發現和建議,彙整成摘要的格式,讓各位讀者能依據自身的需求,直接選讀感興趣的內容。雖然很多人習慣從頭到尾依序閱讀一本書,但也有些人偏好自由翻閱,直接略過沒興趣的章節,並希望能隨手回顧他們感覺有共鳴的故事。歡迎各位把本書當成有趣的劇本,而非充斥著教條與規則的教科書,盡情選擇你們覺得最有用的內容來讀就行了。
如果各位看過我在舞台上的演出,必定聽過我的建議:「 目的地要堅定不移,但路線可以有彈性。 」生活及其解方並非線性的,本書當然也不是線性的,各位讀者大可依你個人的喜好使用它。
「為了獲得更多成就,必須追求『更少』。」這句話是引導我們走上個人發展道路的指南。選擇過著極度忙碌的生活並非明智之舉,行程滿檔更不值得誇耀,你應該不計一切代價全力避免。
我們應該選擇專注於最重要的事情,這樣的選擇才能為我們帶來成功、幸福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