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勇闖阿拉斯加33天:走入極地荒野,跳脫舒適圈,發現全新的自己

勇闖阿拉斯加33天:走入極地荒野,跳脫舒適圈,發現全新的自己

The Comfort Crisis: Embrace Discomfort To Reclaim Your Wild,Happy,Healthy Self

  • 定價:450
  • 優惠價:75337
  • 優惠期限:2024年06月18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亞馬遜數千讀者近五星好評★
舒適讓我們錯過了最深刻的人類經驗,
「不適」的力量,讓我們探索潛能!
 
如果你一直試著尋找不同方法來提升身心健康和自我成長,
那麼你要找的就是這本書!
 
  當今人們幾乎不會踏出自己的舒適圈。我們住在受到保護、衛生、溫度控制得宜、過度飽食、缺乏挑戰的安全網中。
 
  然而,越來越多證據指出,唯有像我們的遠祖那樣,經歷每天的不適和考驗,才能達到最佳狀態──身體更強健、心理更有韌性、性靈也更穩定。科學家發現,特定不適能預防生理和心理疾病,如肥胖、心臟病、癌症、糖尿病、憂鬱症和焦慮症,甚至能解決人生缺乏目標和意義的問題。
 
  本書以作者去阿拉斯加荒野一個月的冒險故事為主軸,帶出關於各種不適的討論,包括獨處、無聊、飢餓、體能挑戰、細菌、寒冷等,並提供科學研究上的證據。書中向我們揭示「不適」的力量能改善健康和幸福,甚至能幫助我們理解人生的意義。
 
  【一趟改變人生的旅程】
  我對接下來的五個星期賭上了一切。
 
  這和太平洋屋脊步道或阿帕拉契步道縱走完全不同。在阿拉斯加的荒野,你沒辦法因為太冷或太餓,就脫離步道幾英里到高速公路上。距離最近的道路、城鎮、手機訊號站和醫院,往往都隔了數百英里之遙。老天,甚至連死亡都不見得是解脫。我的保險並未包含「遙遠地區遺體回收」項目。
 
  這些聽起來和我安全舒適的居家生活簡直是天壤之別,而這正是此行的意義。
 
本書特色
 
  1.文字流暢、幽默風趣,阿拉斯加之旅讀起來引人入勝,彷彿跟著作者去了一趟極地冒險旅程
  2.阿拉斯加之旅巧妙結合探討各種不適的科學研究,除了紙上旅行外,還能獲得許多知識
  3.幫助讀者反思自己的生活,進而獲得跳脫舒適圈的勇氣
 
編輯推薦
 
  看完這本書,真的會讓人想要為自己找一點挑戰,試著跳脫舒適圈,看看自己可以前進到哪裡。衷心希望這本書能為你帶來跳脫舒適圈的勇氣,活出更好的自己!
 
好評推薦
 
  NeKo嗚喵|說書人
  TaiTai LIVE WILD 楊世泰&戴翊庭|《山知道》、《步知道》、《折返》作者
  山女孩Kit|作家
  統統|統統愛看書:書說社會Podcaster
  陳崇賢|家醫科醫師
  曾荃鈺|運動員生涯規劃發展協會理事長、《場外人生》作者
  董威言(城市山人)|戶外專欄作家、《登一座人文的山》作者
  鄭匡寓|動一動博威運動科技總編輯
 
  在「跳出舒適圈」淪為口號的當下,這本書能給予我們新的啟發。——董威言(城市山人),戶外專欄作家、《登一座人文的山》作者
 
  過度追求物質生活,終究無法讓我們的心靈獲得永恆的滿足。然而,作者以獨特的角度啟發我們,引導我們從人生的終點出發,深思活著的真正意義。書中的思想極富啟迪,令人深受觸動。——統統,統統愛看書:書說社會Podcaster
 
  人類社會的進步太快了,快到演化來不及追上,很多文明病也由此而生。作者採用跳脫舒適圈的方式,像是去阿拉斯加野地生活,重新去面對生存最原始的需要,像是歸零一樣,找回身心靈的平衡。雖然大部分人都無法在生活中突然做出那麼大的改變(可能連請一週的假都有點難),但可以從書中了解到,哪些是自己可以嘗試的方向。——陳崇賢,家醫科醫師
 
  這本書大膽揭露「不適」帶來的好處,畢竟成長與強大,不是源自安穩舒適,遭逢困難或挑戰時,關鍵不在於放大「不適」,而在你回應問題的方式。「不適」正是鍛鍊我們心智韌性的絕佳機會。——曾荃鈺,運動員生涯規劃發展協會理事長、《場外人生》作者
 
  有破壞才有建設,我想踏上作者的冒險旅程。這是本充滿精神力量的書。——鄭匡寓,動一動博威運動科技總編輯
 
國外好評
 
  改變了我們對現代世界的看法,以及日常便利如何侵蝕我們對人類意義的理解。——理查德.多門特(Richard Dorment),Men’s Health主編
 
  我連續讀了三遍這本書,受到極大的激勵和啟發,我立即改變了我的日常生活。兩個月後,我從未像現在這樣健康、自信或快樂。如果你一直在尋找不同的東西來提升你的健康和個人成長,那麼你要找的就是這本書。——瑪莉薩.厄本(Melissa Urban),「30天全食療法」(Whole30)創辦人
 
  伊斯特對回歸原始的飲食、創造性的無聊和其他不適感的追求,既有趣又富有啟發性,充滿了扎實的科學知識,也充滿了歡樂的冒險。——丹.費根(Dan Fagin),普利茲獎得獎作品《我們的河》作者
 
  輕快而又令人振奮的艱難冒險和硬科學的綜合。矛盾的是,這是本講述我們需要如何挑戰自己的書,讀起來竟然如此讓人愉快。——羅伯特.摩爾(Robert Moor),紐約時報暢銷書《路:行跡的探索》作者
 
  一場有趣且發人深省的冒險,將人類學、生理學、神經科學和其他學科的發現交織在一起。伊斯特令人信服地證明,幸福不僅僅是沒有寒冷、飢餓和無聊。事實上,有一點不適可能正是我們所需要的。——艾力克斯.哈欽森(Alex Hutchinson),紐約時報暢銷書《極耐力》作者
 
  這本具有啟發性的書,充滿了關於我們過度舒適的生活如何削弱我們的身體、心理和精神健康的重要想法。——莉茲.普洛賽爾(Liz Plosser),Women’s Health主編
 
  這是一個非傳統的號角,逆勢挑戰我們所追求且已習慣的舒適和安逸。此書能吸引想變得強韌的人,是一本挑戰傳統生活智慧的好書。——詹姆士.克拉柏(James Clapper),前美國國家情報總監
 
  這說明了為什麼人類的偉大很少來自於舒適和輕鬆,以及你可以做些什麼來最大限度地成長和實現。——布萊恩.洛西(Brian L. Losey),前美國海軍特種作戰司令部指揮官
 
  這本書讓我以不同的眼光看待逆境、挑戰和不適。閱讀它讓我想變得更好,此書提供了我需要的全部。——塔瑪.哈斯佩爾(Tamar Haspel),《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麥可.伊斯特(Michael Easter)
 
  Men's Health雜誌特約編輯、Outside雜誌專欄作家和內華達大學教授。寫作主題主要是現代科學和進步智慧如何幫助人類有更好的表現、生活得更健康和更有意義。他的作品出現在六十多個國家,也可以在Men's Journal、New York、Vice、Scientific American、Esquire等雜誌上找到。他與妻子以及兩隻狗住在拉斯維加斯的沙漠邊緣。
 
譯者簡介
 
謝慈
 
  台大外文系畢。熱愛文學與翻譯。
  歡迎來信指教:tracythekill@gmail.com  
 

目錄

PART 1
規則一:難度提升到最高
規則二:別死啊
1  三十三天
2  三十五、五十五或七十五
3  ○.○○四%
4  八百張臉孔
5  二十碼
6  五十/五十
7  五十、 七十或九十
8  一百五十人
9  一百零一英里
10  每小時七十英里
 
PART 2
重新發掘無趣,最好在戶外
幾分鐘、幾小時、幾天都好
11  十一小時六分鐘
12  三天五小時二十分鐘
13  十二個地方
 
PART 3
感受飢餓
14  負四千卡路里
15  十二至十六小時
 
PART 4
每天都想想死亡
16  三條健全的腿
17  十二月三十一日晚上十一點五十九分三十三秒
18  二十分鐘十一秒
 
PART 5
承擔重量
19  一百磅以上
20  小於等於五十磅
21  八○%
 
尾聲:八十一.二年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611641
  • 叢書系列:為愛朗讀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4.8 x 21 x 1.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我站在阿拉斯加科策布停機坪的強風中。這個村子位於北極圈內二十英里,在楚科奇海上,人口僅有三千人。在我前方停了兩架飛機,其中一架即將帶我深入阿拉斯加的北極。這是世界公認最寂寞、最遙遠,或許環境也最嚴峻的地點。我就站在深淵邊緣。
 
眼前的北極之旅是一回事,但我對於飛行也感到不安,特別是因為這一趟的飛機:單引擎,兩人到四人座的輕航機。可以想像成加裝了機翼的金寶湯罐頭。
 
東尼.文森感受到我的焦慮。他是個偏遠地區的獵人和紀錄片導演,即將成為我的旅伴。他貼近我的肩膀,壓低聲音說:「這裡大部分的機師都是狂喝威士忌的山區牛仔,他們在酒吧裡尋釁時連眼睛也不會眨一下。」在刺骨的寒風中,他又說:「但我保證,我預定的是最好的機師。布萊恩就像捍衛戰士那麼厲害。」我點頭致謝。
 
「我不是說我們不可能墜機死掉。」東尼說著。「風險千真萬確,懂嗎?但這傢伙很厲害,因此,飛機失事的機率是……」我的焦慮已經惡化為強烈的恐懼,只能打斷他:「好,知道了。」
 
商業飛行的安全性高得不可思議。統計顯示,你在到機場的路上發生車禍死亡的機率,遠高於飛機失事。然而,這條法則並不適用於阿拉斯加的輕航機。
 
每年都有將近一百架這類的小型輕航機葬送於火海中,而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近來更在失事率飆升的情況下,對阿拉斯加輕航機駕駛提出「史無前例的警示」。今年特別糟,惡劣的天候加上濃霧和野火的煙霧,讓能見度大幅降低。東尼告訴我,布萊恩的同事麥克,前陣子就因為誤判天氣而發生意外。幸運的是,麥克逃過一劫,但整架飛機報銷。
 
布萊恩載我們到極圈的荒野後,我們將面對更多危險:暴怒的灰熊、一千五百磅的馴鹿、飢渴的狼群、瘋狂的狼獾、嗜血的獾、湍急的冰川河流、吞噬一切的暴風雪、低於零度的氣溫、颶風般強勁的風、陡峭的岩壁、兔熱病和漢他病毒等致命的疾病、一大群的蚊蟲鼠輩,奔跑、嘔吐、流血……在美國大西部或許有一百萬種死法,但在阿拉斯加的荒野可能超過兩百萬種。
 
我們唯一的生路呢?長途跋涉數百英里,通過崎嶇顛簸的大地,直到布萊恩在三十三天後來接我們。一路上,我們將尋找傳說中的馴鹿群――這群四百磅重的鬼魅寂靜地在極地的苔原上漫遊,四尺長的犄角從濃霧中短暫冒出,很快又隨風而逝。

會員評鑑

4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0
|
2023/08/02
劇透警告
我是在 29 歲開始跑步的,哪你呢?美國趨勢作家丹尼爾‧品克在其著作《什麼時候是好時候》提出一個證據:凡年齡逢九,譬如二九、三九與四九,一個人都會做出不同以往的改變,譬如是,挑戰第一場馬拉松。

道理很簡單,年齡逢九意味著要跨越到另一年齡層,對自己過往待在既定的舒適圈、環境裡不滿意,於是想做出一些改變,可能是跑馬拉松、是徹底減肥、甚至是重新學習。然而,心理學家告訴我們,『九』不是問題根源,它只是個觸發點。真正的關鍵是,久待舒適圈的人們對日復一日單調且尋常的日子感到無趣、失去生活動力與熱情,進而嘗試找尋不同以往、踏出高城圍牆外的事物。

大學教授兼雜誌特約編輯與專欄作家的麥可‧伊斯特 Michael Easter ,以非凡的方式跳出了自己的舒適圈──與好友結伴前往阿拉斯加荒野待上一個月──再佐以研究調查,撰寫出《勇闖阿拉斯加33天:走入極地荒野,跳脫舒適圈,發現全新的自己》。從『不適、不舒服』揭櫫人們如何發揮內在力量,幫助讀者認識自我、嘗試跳出舒適圈並感受全新、堅強的自己 ( BTW 這本書在博客來被歸類是運動書籍,但它真的不是 )。

#從超越中學習成長

四千年的台灣本島,有數以千計的原住民分批搭乘竹筏向南方航行,分別在復活島、紐西蘭、印尼諸島甚至是馬達加斯加島落地生根。其語言與文化,經過科學考證與台灣原住民有著密切的關係,因而被統稱為南島語族。

四千前的原住民為何出走台灣?有很多說法,包含台灣火山爆發、地理資源不足,有外族來犯(這被推翻了),異族貿易交流等等。無論如何,從這份亙古的歷史,不難感受海島子民出走台灣、逃離舒適圈的決心。超越了土地的設限,也超越了歷史。

《勇闖阿拉斯加 33 天》鼓勵人們超越自我、挑戰極限的書。要人們設下目標或難以企求的展望,逼自己使命必達,最後平安歸來。『超越』是後設性質的語意。因為有固定、既定的範圍與障蔽,才有『超越』的存在。譬如目標是完成一場馬拉松,最終則是勤於訓練,成為破三小時的競技跑者。譬如考試希望考九十分,最後考了一百二十分(?)。超越的過程需要努力、需要犧牲,也需要承擔,不是純粹說說就能成。

『超越』背後藏著不適,只是說法比較樂觀。超越之前的苦澀,在成功之時回甘甜味。當世界都仰望成功之時,失敗反而讓人更頑強。

出版《失敗學》、《慶祝失敗》的英國小說家、記者伊莉莎白‧德依提醒我們,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話是真的,前提是能從失敗得到甚麼。德依採訪上百人,從無名小卒到影視巨星,談的不是功成名就的途徑,而是如何失敗、心路轉折以及再度開始。你會從她的書中知道,原來每個人的失敗都有其樣貌、在其他人眼中微不足道的事物,卻可能影響一個人一輩子。失敗是一個可靠的除錯機制,從而找到正確的方法。輸在輕易妥協,贏在永不放棄。

#徒步自然覓得自我洞見

作者伊斯特與好友們一塊前往阿拉斯加,從長距離的步行登山,紮營與打獵,全部由自己人一手包辦,書中展現彷若是《湖濱散記》梭羅與《荒野求生秘技》貝爾‧吉羅斯的結合。在其中,步行 (也可以說健行) 相當重要。舉凡動物界裡,人類相較於多樣化動作,可以說是排在最底階,沒有棕熊的龐大身軀,沒有獅子老虎獵捕食物的能力,亦沒有如同野獸的速度與咬合能力。唯一能超群全動物,是人們善於長時間行走的能力。

社會人類學家詹姆斯‧舒茲曼以超過三十年針對喀拉哈里沙漠布希曼人的田野調查撰寫了《原始富足: 布希曼族的生存之道》一書,布希曼人是現存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儘管自 1950 年開始走入現代化,但仍有為數不少的族人遵守傳統的狩獵採集生活。而另一支居住於墨西哥山區的原住民塔拉烏馬拉,他們重新再現是源自於麥杜格出版了《天生就會跑》。這兩支原住民民族,同樣都以善於疾走而聞名。而在台灣早期的西拉雅族,就有飛番走鏢的文化傳統。

不只是原住民族群,在世界各地都不乏看見長程步行對人的影響與變化。譬如西班牙朝聖之路、媽祖遶境,在日本比叡山也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至今、流傳下來的步行拜佛修練『千日回峰行』。行走不只是一種移動方式,也是自我實踐的道。走上長途之路,要吃苦受累,卻有成千上萬人心嚮往之。在普遍人類運動、活動不足的時代,長距離、長時間的步行反而更顯珍貴。民視外景女鐵人段慧琳在日前與攝影團隊走上『山海圳朝聖之路』,九天徒步累積 187.88 公里,爬升 4,991 公尺,儘管後來因為颱風必須提前結束,但相信過程中一定收穫滿滿。

徒步加上大自然,是大自然療癒身心的 One-two punch ,越來越多研究證實,於戶外大自然旅遊不只能幫助大腦恢復活力、降低認知負擔,調控情緒,也可以適度為前額葉皮質放鬆。特別是在多山傍海的台灣,那怕只是郊山走一趟,都會給心靈與大腦帶來幫助。我們不需要前往阿拉斯加,只要願意走出去都能登上自己的朝聖之路。跑步、走路與健行,永遠不會從人類運動、活動中被淘汰掉。從痛苦中得穫意志,從時間洪流與身體勞動中淬煉意義。

#為什麼一定要走出舒適圈

為什麼一定要走出舒適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人生訴求不是都要加官晉爵,濃淡口味各自喜愛。如果只想活在馬斯洛金字塔的底層,能吃飽睡好、安全常保、歲月靜好,何必要追求甚麼自我實現?想像舒適圈的圖形模樣,舒適圈就像是個圓餅圖,重點不是跳脫這個圈圖,而是嘗試擴大舒適圈的圓圈範圍、把直徑慢慢拉長。跳脫舒適圈是一種說詞,更讓人想像的是,隨著圓餅圖慢慢增寬、擴大面積。彷若是魔獸遊戲的走出新地圖,把每一塊陌生之境都納入版圖之中。

以前採訪過一個企業大老,他分享給我一份心得:凡事業越成功,旅程越順遂,或者是從生活尋覓不了熱情的人,越需要刻意吃一點苦來打磨心志。辛苦的日子,不只收穫毅力與精神,更讓人以嶄新的眼光看待事物。用打字拼出『走出舒適圈』很簡單,實際上的作為卻是非常辛苦且折磨。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嘗試跑馬拉松、鐵人三項,很多人開始登頂百岳及學習新事物、轉換人生跑道、憑熱情創業。讓自己偶爾活得不舒服,這件事有必要嗎?會有收穫嗎?無論有沒有收穫,但總有嘗試的必要,無論最終結果如何,人類總能從歷史裡擷取意義,讓自己走下去。

《勇闖阿拉斯加33天:走入極地荒野,跳脫舒適圈,發現全新的自己》不是一本運動書籍,你也不好說它是心理、自我成長勵志書,但相信每個曾走過「修練之道」的人,都有豐碩的經驗能寫一本跳脫舒適圈的書。如果膽怯跳脫舒適圈,或期盼有人打動,那麼這本書就值得一讀。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人文社科、生活風格】堡壘文化|奇光|雙囍|廣場,電子書聯展, 單本88折,雙書82折!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親子天下_加碼
  • 三采尋寶記套書加碼
  • 世界閱讀日(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