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書市集
江晨恩醫師心血管診療室:從日常護心、逆轉三高到精準治療,超前部署,遠離心血管疾病

江晨恩醫師心血管診療室:從日常護心、逆轉三高到精準治療,超前部署,遠離心血管疾病

  • 定價:480
  • 優惠價:79379
  • 優惠期限:2024年06月23日止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內容簡介

心血管疾病暨藥物試驗專家江晨恩醫師 首部心臟保健全書
分析急性心肌梗塞5大症狀 × 破解心血管疾病14大迷思
58張護心重點圖表 × 69項心血管保健知識快問快答
 
保護心血管就像投資理財,愈早愈好,只要開始就不嫌晚。
控制三高、吃得對、睡得好、多運動、別太胖、不吸菸,
心血管健康不靠別人,掌握在自己手裡!
 
  「只要切實做到『護心八要點』,就是維護心血管健康的最佳方法。」
  江晨恩醫師以從醫近40年實務經驗為基礎,加上充足醫學證據,全面剖析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與治療。
 
  ■從預防到治療,詳實解答心血管常見疑問
  ˙該做心導管手術嗎?
  ˙心臟衰竭是絕症嗎?
  ˙心臟不好可以運動嗎?
  ˙心悸就是心律不整嗎?
  ˙心肌梗塞有哪些前兆?
  ˙糖尿病一定有症狀嗎?
  ˙糖尿病會引發哪些後遺症?
  ˙中老年人才會得心臟病嗎?
  ˙吃維他命可以保護心血管嗎?
  ˙為何牙齒問題會影響心臟健康?
  ˙肥胖的人才會有心血管疾病嗎?
  ˙長期吃素就不會罹患心血管疾病嗎?
  ˙預防心臟疾病應該定期做什麼檢查?
  ˙心血管疾病只有天冷時才會發作嗎?
  ˙吃紅麴、Q10、魚油等保健食品可以預防心臟病嗎?
 
  癌症幾乎無法預防,確診時往往已到末期
  心血管疾病卻可以超前部署,預防效果非常好!
 
  ■把握「護心八要點」,擺脫心血管疾病威脅
  1 控制血壓:將收縮壓維持在120mmHg以下。
  2 控制血脂:減少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至70mg/dL以下,愈低愈好。
  3 控制血糖:糖化血色素每降低1%,即可有效降低糖尿病併發症。
  4 吃得對:推薦得舒飲食,食用蔬果類、全穀類、豆類及堅果類、魚類及禽類、低脂乳製品和植物油,限制鹽分及酒精攝取。
  5 睡得好:每天至少睡足6小時,睡眠時間以7~8小時最佳。
  6 多運動:每週至少累積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或75分鐘高強度運動,有動總比沒動好。
  7 別太胖:肥胖是萬病之源,飲食控制加上運動,BMI 維持18.5~22.9kg/m2。
  8 不吸菸:愈早戒菸效果愈好,40歲前戒菸可以避免90%吸菸相關疾病。
 
權威專家.專文推薦
 
  「這本書淺顯易讀,並以實證為基礎,詳盡提供心血管保健知識,值得讀者牢記在心,並化為行動,才能及早累積健康的財富。」──許惠恒(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
 
  「這本書的論點及建議都是有憑有據,江醫師以患者的真實故事切入,簡明扼要回答了心血管常見問題,值得推薦。」──陳威明(台北榮民總醫院院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江晨恩


  學歷 美國范德堡大學醫學院臨床藥理博士後研究、陽明醫學院(現為陽明交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醫學系學士

  經歷 台北榮總新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

  現職 台北榮總心臟衰竭中心主任、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內科教授、美國心臟學院會員(FACC)、歐洲心臟學會會員(FESC)
 
  於台北榮總服務近40年,前期全力投入心律不整、心臟電燒術領域,後期擔任台北榮總新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2009~2023)及心臟衰竭中心主任(2023~),執行超過一百一十個跨國大型臨床試驗,並擔任逾半數試驗的台灣總主持人,同時也是國際指導委員會委員,主導近十餘年絕大多數心血管新藥的研究。

  2010年起,擔任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及亞太心律學會十二個治療指引的主筆者,主題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臟衰竭及心房顫動,對於每個指引所涵蓋的數百個臨床試驗知之甚詳。

  本書最大特點是一切建議皆奠基於臨床試驗結果,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將醫學證據與治療指引傳遞給一般大眾,期待能在充斥不正確資訊的網路時代,對讀者健康有所助益。
 

目錄

【推薦序】結合實務與實證,讓健康成為財富(許惠恒)
【推薦序】從醫40年經驗,令人信服(陳威明)
【自序】追求健康要講證據
 
導論 認識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大不同
心血管疾病五大症狀
急性心肌梗塞五大症狀
如何判斷醫學證據的可信度
江醫師的超前部署
護心八要點
 
第1章 心血管疾病14大迷思

Q1:心臟好不好,是天生或遺傳的嗎?
Q2:中老年人才會罹患心臟病嗎?
Q3:心血管疾病與性別有關嗎?
Q4:心血管疾病與種族、文化或生活型態有關嗎?
Q5:心血管疾病只有天冷時才會發作嗎?
Q6:預防心臟疾病應該定期做什麼檢查?
Q7:只有肥胖的人才會罹患心血管疾病嗎?
Q8:耳垂有橫紋或皺褶,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高?
Q9:心臟不好可以運動嗎?
Q10:用餐後不能馬上運動或洗熱水澡嗎?
Q11:猝死都與心血管疾病有關嗎?
Q12:高血壓藥可以共享嗎?
Q13:長期吃素就不會罹患心血管疾病嗎?
Q14:老人血壓應該高一點嗎?
 
第2章 心血管保健快問快答
一、血壓8問
Q1:血壓和健康有什麼關係?
Q2:如何正確量血壓?
Q3:高血壓藥必須吃一輩子嗎?
Q4:高血壓藥是起床或睡前吃比較好?
Q5:高血壓藥可以二天吃一次嗎?為什麼得吃利尿劑?
Q6:為什麼要吃四、五種高血壓藥?
Q7:高血壓藥會傷腎嗎?吃久了會洗腎嗎?
Q8:血壓正常就可以停藥嗎?
[江醫師診療室1]:維生素、鈣片和微量營養素對心血管健康有益嗎?
 
二、血脂14問
Q1:什麼是好、壞膽固醇?
Q2:測膽固醇需要空腹抽血嗎?
Q3: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太低會造成什麼後果嗎?
Q4: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太低會增加腦出血機率嗎?
Q5:降血脂藥會傷肝嗎?
Q6:降血脂藥會傷腎嗎?
Q7:降血脂藥是上午或睡前吃呢?
Q8:降血脂藥會造成橫紋肌溶解嗎?
Q9:降血脂藥會造成肌肉痠痛嗎?
Q10:打針可以降低膽固醇嗎?
Q11: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最好降到多少?
Q12:降血脂藥會影響荷爾蒙嗎?
Q13:飲食清淡為何膽固醇居高不下?
Q14:吃蛋會使膽固醇飆高嗎?吃海鮮會嗎?
[江醫師診療室2]:Q10有效嗎?
[江醫師診療室3]:紅麴可以降膽固醇嗎?如果有幫助,該怎麼吃?
[江醫師診療室4]:吃魚油可以護心嗎?怎麼吃?
[江醫師診療室5]:做桑拿可以保健心血管嗎?
 
三、血糖11問
Q1:糖尿病患者需要每天測血糖嗎?
Q2:檢查糖化血色素要比測血糖方便嗎?
Q3:低血糖危險嗎?有何症狀?如何防範?
Q4:糖尿病患者如何避免大、小血管病變?
Q5:降血糖藥必須吃一輩子嗎?
Q6:糖尿病患者應該多久做一次眼底攝影?
Q7:糖尿病患者有蛋白尿怎麼辦?
Q8:糖尿病患者會洗腎嗎?有方法可以避免嗎?
Q9:糖尿病患者比較容易心肌梗塞嗎?
Q10:糖尿病患者比較容易腦中風嗎?
Q11:為什麼有些糖尿病患者一走路腳就痠痛?
 
四、心律不整5問
Q1:昏倒是什麼原因?
Q2:心跳太快或太慢就是心律不整嗎?
Q3:心悸就是心律不整嗎?
Q4:什麼情況需要裝心律調節器?
Q5:心房顫動的成因為何?預防及治療方法是什麼?
 
第3章 心血管疾病常見問題解析
Q1:有效維護心血管健康的祕訣是什麼?
Q2:該做心導管手術嗎?一定要裝支架嗎?
Q3:血栓的成因為何?預防及治療方法是什麼?
Q4:二尖瓣脫垂是心臟病嗎?哪些症狀最危險?
Q5:心肌梗塞有哪些前兆?會復發嗎?放支架可以預防嗎?
Q6:心臟衰竭是絕症嗎?施用強心劑有幫助嗎?
Q7:牙齒和心血管疾病有什麼關聯?
Q8:兒童和青少年常見的心臟疾病有哪些?
Q9:誰是主動脈剝離高危險群?
 
第4章 護心像理財,愈早愈好
Q1:如何預防心血管疾病?
Q2:飲食對心臟病藥物效果有什麼影響?
Q3:如何保養血管?血管老化可以改善嗎?
 
第5章 心臟疾病最新療法與展望

高血壓藥物的現在與未來
降血脂藥物的現在與未來
降血糖藥物的現在與未來
 

自序
 
追求健康要講證據
 
  決定撰寫這本書的前幾天,一位曾經心肌梗塞的患者抱怨說:「吃降血脂藥會洗腎。」他已經自行停藥兩個月。我聽了有點不開心,但還是以平靜的語氣問:「是誰告訴你的?」患者略微不好意思的回答:「網紅醫師說的。」
 
  我聽了之後很訝異,他是那個月我的診間第三個聽信網紅醫師的言論而自行停藥的冠狀動脈心臟病患者。他們不知道的是,停藥後心肌梗塞復發或死亡的風險會增加22%。
 
  不久之前,有幾位高血壓患者因為血壓飆高前來就診,細問才知道他們都停藥了,原因是「網路上說藥都是毒」,又是個錯誤的網路資訊。
 
  更常見的是,患者帶了一大堆保健食品來徵詢我的意見,而我總回答:「缺乏醫學證據!」一般患者的標準回應是:「但廣告上都說醫學實驗證實有效啊!」
 
  大部分患者不知道的是,醫學證據有強弱等級之分,動物實驗也能提供醫學證據。但如果透過醫學最高等級也就是隨機分派臨床試驗,並以心肌梗塞、腦中風及死亡為研究終點來看,大部分保健食品是無效的。
 
  有些保健食品可能有抗氧化作用,例如維生素E是很強的抗氧化劑,但臨床試驗上這些保健食品都沒能減少心血管疾病。更何況廣告上可能只提到成功個案,根本不會提到無效的例子。
 
  現在這個網路時代充斥不正確資訊,發布或轉傳這些假消息的人完全不用負責,間接危害大眾健康。
  這幾年我一直在思考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翻遍坊間相關醫學書籍,沒有一本能提供充分證據來說服患者。
 
  雖然國內外專科醫學會的治療指引都非常講究證據,多數建議是根據大規模臨床試驗的結果來制定,但這些治療指引是給醫護人員看的,過於專業且艱深,在日常忙碌的門診工作中,並沒有足夠時間將這些科學證據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傳達給患者。
 
  ■將最高等級的醫學證據,化為易讀資訊
 
  我從國立陽明醫學院(現為陽明交通大學醫學院)畢業後,近四十年都在台北榮總服務,從住院醫師一路到科主任,2023年年底才交棒出去。
 
  我在主治醫師生涯前半段投入心律不整、心臟電燒術領域,後半段轉換跑道,接下台北榮總新藥臨床試驗中心主任一職,迄今(2024年)已執行超過一百一十個跨國大型臨床試驗,並擔任逾半數試驗的台灣總主持人,負責挑選執行醫院及各家醫院的試驗主持人。我同時也是國際指導委員會委員,主導近十餘年絕大多數心血管新藥的研究。
 
  2010年起,我同時擔任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及亞太心律學會十二個治療指引的主筆者,主題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臟衰竭及心房顫動等。
 
  我對於每個指引所涵蓋的數百個臨床試驗知之甚詳,所以當天下文化邀請我出版新書時,我立即就答應了。
 
  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切建議皆奠基於臨床試驗結果,而臨床試驗是等級最高的醫學證據;如果沒有臨床試驗,則以統合分析或人群前瞻性研究為基礎。
 
  簡單來說,本書將醫療專業人員所遵循的醫學證據與治療指引以清晰易懂的方式傳遞給一般大眾,同時,大部分章節皆附有我所製作的圖表,幫助讀者掌握重點。
 
  ■正確認識藥物
 
  身為藥物試驗專家,我想強調幾點,首先我不同意「藥都是毒」這種說法。所有上市新藥都經歷第一期、第二期和第三期臨床試驗,會傷害腎功能的藥物早已被剔除。
 
  此外,腎小管上的轉運蛋白無時無刻都在工作。我們吃進去的蛋白質和醣類會分解成胺基酸和葡萄糖,被腎絲球過濾出來由腎小管上的轉運蛋白回收,藥物也是如此。這些轉運蛋白的運量很大,因此我並不同意藥物會加重腎臟負擔的說法,只是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必須減量或停用某些藥物。
 
  其次,運動和飲食控制對降血壓及降血糖很有效,但不一定對每個人都有效,若無法把血壓、血脂和血糖控制在理想範圍,就必須以藥物介入。
 
  我不同意一些網紅醫師所說的,必須先嚴格控制運動和飲食無效後,才考慮使用藥物。人生為什麼要過得這麼辛苦呢?我認為如果進行適當的運動及飲食控制之後,仍未能達標,就可以利用藥物來輔助。
 
  每個人只能活一次,美食當前,何不享用?善用藥物讓生活品質變好,有何不可?別再抗拒藥物治療了。試想全世界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的人數愈來愈多且環境汙染愈來愈嚴重,人類壽命還能逐漸延長,藥物的貢獻絕對功不可沒。
 
  最後,期待這本書能對讀者有所幫助,透過本書提供的醫學證據,不再誤信網路或媒體上未經證實的說法或推測。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557123
  • 叢書系列:健康生活系列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4.8 x 21 x 1.68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書籍延伸內容

影片介紹

影片來源:天下文化出版社 提供
 

內容連載

【導論 認識心血管疾病】
 
■ 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大不同
 
某天晚上在學會演講後,與同學施醫師結伴搭計程車回家,他說上個月又有一位同學癌末走了,這已經是第三位癌末過世的同學。他們和我一樣不到六十五歲,而且都不吸菸、無不良生活習慣,雖然不常聯絡,但我仍十分不捨。
 
不久前,有位患者家屬來到我的診間,見到我就跪下來。我嚇了一跳,連忙扶他起身並問發生什麼事,要他慢慢說。我注意到患者並未一起來,心裡正納悶,望著家屬略帶悲傷的神情,一股不安籠罩心頭,猜想事情恐怕不妙。
 
果不其然,家屬緩緩說父親不久前肝癌末期過世了,從發病到離開只有短短三個月,令人措手不及。他特地來感謝我照顧他父親二十多年,讓父親這麼多年來不曾再犯心臟病。
 
其實,當年我接手患者時,他已被診斷出重度冠狀動脈心臟病,有三條血管阻塞超過80%。我使用適當藥物控制並穩定病情,加上患者很配合,二十多年來心臟無恙,想不到最終是癌末離世。
 
此情此景教人唏噓遺憾,光是2023年一整年,我的患者就有超過二十位死於癌症而非心血管疾病。
 
癌症的可怕在於幾乎無法有效預防,例如即使不吸菸、煮飯時不大火快炒也可能罹患肺腺癌,而且肺腺癌早期常常沒有任何症狀,發現不對勁去檢查時,往往已是末期。這種「聞癌色變」帶來的無力感與幾近晴天霹靂的震撼,不只患者與家屬悲痛無奈,就連我們醫者也難以擺脫。
 
對付癌症唯一可做的是早期診斷,例如做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LDCT)、糞便潛血檢查等,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二千多年來被奉為中醫寶典的《黃帝內經》提到「上醫治未病之病」,也就是及早預防,是很先進的預防醫學概念,可惜對癌症來說行不通。
 
所有疾病中,癌症受到的關注度最高,政府、健保也投入最龐大的資源,但這些年來癌症的死亡人數並未明顯下降。而在癌症受到高度關注的情況下,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好像就矮了一截,大概只有傳出某位名人心肌梗塞猝死的新聞後,才會在媒體和大眾間引起短暫熱度。
事實上,從2017至2021年五年間,廣義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高血壓性疾病)的死亡人數已經略微超過所有癌症的死亡人數,到了2022年差距更加擴大。
 

特惠贈品

載入中...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醫療保健】運用72種生活小妙招,遠離低潮,活得開心自在!《自律神經名醫親自傳授:用好心情創造好人生》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鏡文學全書系
  • 飲食保健書展
  • 華文創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