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熱賣
  • 電子書
少食生活:吃少一點,變瘦一些,活久一點,讓頭腦與身體變年輕的活力飲食法 (電子書)
試閱
收藏試閱本 370
人收藏
適合手機 適合平板

少食生活:吃少一點,變瘦一些,活久一點,讓頭腦與身體變年輕的活力飲食法 (電子書)

医師がすすめる 少食ライフ

  • 定價:330
  • 優惠價:231
載入中...

電子書閱讀軟體

支援瀏覽器說明

APP下載:

  • 分享
 

內容簡介

吃太飽是疾病和老化的開始!
讓有節制、吃到剛好的飲食,為身體排毒,提升免疫力。
 
  「我到四十五歲為止,是一個只知道認真工作的醫師,之後藉由重新檢視身體健康的機會,開始實踐『少食生活』,結果生命竟然產生了巨大的改變。」——石黒成治
 
  正所謂「飯吃八分飽,醫師不用找」,只要減少飮食量,調整進食時間,就能對抗肥胖與發炎,延緩衰老,實現高品質的長壽生活。
 
  作者消化外科醫生暨健康教練石黑成治,原本過著極不健康的生活,在身體狀況亮起紅燈後,親身實踐少食生活,進行有規律、有節制的飲食,例如:吃飯只吃八分飽,只在規定的時間內進食(每天十六個小時不吃東西,只喝水),以及不在吃飽後立刻就寢。此外,關於該攝取什麼營養、過怎樣的生活等,也有明確的計劃。藉由改善飲食的方式,讓他重拾健康,成功瘦身,身心都重返年輕。
 
  書中從五大面向,對各種健康問題進行探討,揭開少食的祕密,包括:少食與長壽的關係、排毒對健康的重要性、進食的時間和次數對健康的影響、如何實踐少食生活(例如要吃什麼、不吃什麼),以及擁有感恩的心態。
 
  暴飲暴食,當然會生病。合理且適量的少食不只是規律的飲食方式,更是種知足的生活方式。當「知足」融入意識裡,我們吃飯到八分飽便會自然而然停下筷子。少吃一點,就能健康變瘦,也活得更長壽。
 
  實踐少食生活的5大重點:
  ☑瞭解少食與長壽的關係  
  ☑明白肝臟、腎臟和腸道的排毒原理 
  ☑調整進食的時間和次數 
  ☑讓少食成為生活習慣
  ☑進行不攝取固體食物的間歇性斷食
 
  吃得更健康的五種方法:
  ☑適度保持飢餓感,吃飯只吃八分飽。
  ☑實行減醣飲食,不吃加工食品。
  ☑多吃膳食纖維和抗氧化物質(蔬菜水果)。
  ☑適量攝取動物性蛋白質和乳製品。
  ☑在不進食的十六個小時可多喝水,增加飽足感。
 
  石黒醫師希望你知道的健康觀念:
  ☑胖可能不是吃太多,而是體內累積毒素。
  雖然毒素很難分解,但能溶解於脂質,所以肥胖的人體內,通常都累積不少毒素。
 
  ☑每天排便≠沒有便秘。
  即使每天都排便,但可能拉出來的是一星期前就吃下肚的東西,這就表示糞便已經在體內停留一個多星期了。
 
  ☑只減少用餐次數,未必有益健康。
  學會如何健康地吃,以及如何吃健康的食物,比控制進食的次數更重要。(不吃早餐會使罹患心臟病的機率增加百分之二十七。)
 
  ☑知足的生活方式,就是少食生活。
  別總是想要更多,試著改變現有的既定思維,凡事都有意識地心懷感恩。
 
  參加「石黑醫師健康教室」的學員感想:
  F女士
  「我從六十三公斤瘦到五十三公斤。之前我曾嘗試以喝酵素飲料的方法減重,結果瘦了之後又復胖。但在參加石黑醫師的課程後,就無痛減重成功了。」
 
  Y女士
  「過去我曾有暈眩、腰痛、肩膀僵硬、膀胱炎等問題,在參加健康教室後,這些問題都神奇消失了。」
 
  A女士
  「我最大的改變就在於如何看待便祕。我從健康教室中學習到,要想解決便秘的問題,就得注意自己的飲食、運動習慣、姿勢、壓力管理及睡眠狀況,缺一不可。」
 
  S女士
    「參加健康教室讓我大約瘦了六公斤。過去我曾為異位性皮膚炎的問題所苦,但課程進行的過程中,不知從何時開始,就不用再擦藥了。」
 
健康推薦
 
  食療養生專家 王明勇
  營養師  Angela
  「營養嫚嫚說」營養師  嫚嫚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石黒成治
 
  消化外科醫師、健康教練。
 
  一九七三年生於名古屋市,一九九七年畢業於名古屋大學醫學系。曾在日本國立癌研究中心中央醫院接受大腸癌外科治療的訓練。任職於名古屋大學醫學系附屬醫院、愛知縣癌症中心中央醫院、愛知醫科大學醫院等單位。二〇一八年起以健康教練的身分開始推廣預防醫學。為了普及改善腸內環境和不依賴藥物的健康法,透過電子雜誌和YouTube等媒介,分享容易理解的知識和資訊。目前YouTube上的Dr.Ishiguro頻道,訂閱人數已達二十五萬人(二〇二三年一月為止)。
 
譯者簡介
 
林巍翰
 
  畢業於清華大學和關西外國語專門學校。投入翻譯工作五年多,現為全職日文譯者。
 
  目前已出版譯作十餘冊,內容涵蓋歷史、政治、心理勵志、健康和科普等領域,期許自己的譯作能為讀者提供良好的閱讀體驗,以成為中文世界值得信賴的日文譯者為目標。
 

目錄

從排毒開始實踐!
前言  從「不健康的生活」到「實踐少食生活」的心路歷程

第一章  少食生活與長壽
1.長壽的六大要件
2.NMN真的能預防老化嗎?
3.如果無法健康活著,當然不會想活太久
4.長壽的必要條件
5.高蛋白質食物會使老年人出現尿臭口臭
6.蛋白質食用法則:中年少吃,老年多吃
7.「藍色寶地」——世界上最長壽的區域
8.沖繩飲食中的秘密
9.從養成健康的習慣開始
10.為何學了許多飲食法和健康法,卻還是無法實踐?

第二章  排毒的重要性
1.因為無法避免毒素,所以更要重視排毒
2.排毒的整體觀
3.護肝排毒守則
4.每天排便≠沒有便秘
5.排便是最有效的排毒
6.沖水前,先看一下你的便便
7.強腎排毒,讓腎臟健康到老
8.利用蒸汽浴飆汗排毒,清除體內廢物
9.讓身體維持鹼性的深呼吸排毒法
10.專注當下,壓力減半

第三章 如何安排進食的時間和次數
1. 從《養生訓》的觀點,看如何吃才健康
2.「不吃」、「少吃」、「細嚼慢嚥」是進食的健康之道
3.每天只吃一餐的優缺點
4.只減少用餐次數,未必有益健康
5.間歇性斷食的優點
6.何時吃也很重要
7.從減醣飲食開始改變健康
8.阿茲海默症是大腦的糖尿病
9.攝取蛋白質也要有所節制
10.日本人不適合吃太多蛋白質
11.一九七〇年代中期的日本飲食,最有益健康?

第四章   實踐少食生活
1.少食的注意事項
2.養成對身體有益的健康習慣,至少需二十八天
3.從大骨湯斷食開始做起
4.以「不再依賴醣類」為目標,開始實踐斷食
5.漸強斷食
6.養成運動的習慣
7.步行能力決定壽命長短
8.只能維持三分鐘熱度的人,可以這樣鍛鍊肌肉
9.擁有良好睡眠品質的睡前儀式
10.每個月養成一個好習慣

第五章   知足的生活
1.別碰「超加工食品」
2.超加工食品中所含的物質
3.吃麵包和義大利麵時,腸子裡都發生了什麼事?
4.腸漏症狀能提醒你遠離麩質飲食
5.即使是每天吃的食物,也可能和身體不合拍
6.人類的食物,都是源自大地的成分
7.謹慎飲用能量飲料
8.居家必備的五款精油
9.姿勢決定健康
10.你今天笑了幾次?
11.少食生活就是懂得知足的生活方式

後記  實踐少食生活的五種方法
附錄  「石黑醫師健康教室」之會員見證
 

詳細資料

  • ISBN:9786263533271
  • EISBN:9786263532328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7.6MB

會員評鑑

4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0
|
2024/01/25
簡單、好讀、好抓重點的書(不愧是日本作者)
Podcast 搜尋「已讀」有我讀完《少食生活》後的 3 個收穫:

我是捷徑:
05:15 長壽6大秘訣
08:50 如何吃少一點 & 我最高紀錄是斷食連續66小時
15:30 排毒你可能會很意外的point

IG fianne.readcast 閱讀後輸出都在這
展開

最近瀏覽

 

相關活動

  • 【醫療保健】穿越幽暗,迎向完整的內在鍊金之旅《中年之路》
 

購物說明

使用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博客來數位內容服務條款』請詳見客服中心說明。

自備暢通的網際網路連線及符合博客來支援的行動裝置、電腦作為閱讀工具,支援版本如下:

瀏覽器閱讀:無需安裝,即可閱讀。支援Safari (14以上版本)、Chrome (103以上版本) 、Edge瀏覽器 (106以上版本)。

APP閱讀:支援IOS13及Android 7以上系統。

電子書、 電子雜誌因版本屬性因素,恕無法比照紙本書籍提供MP3、DVD實體光碟,亦無提供相關影音檔案下載,請先確認無此需求再行下單購買。

請注意:

博客來電子書服務所使用之軟體程式及其支援行動裝置之可用版本隨時會更新調整,請隨時留意且主動查詢調整之內容。並請定時更新您的行動裝置作業系統版本,以確保本服務運作正常。若因個人裝置因素(如:其他應用程式衝突、裝置記憶體不足、行動裝置支援版本無法升級),無法使用博客來電子書閱讀服務或影響服務效能,需自行進行排除待符合博客來支援項目再行閱讀。

退換貨說明:

電子書購買前請務必先行試閱,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

下列商品購買後博客來不提供10天的猶豫期,請務必詳閱商品說明並再次確認確有購買該項商品之需求及意願時始下單購買,有任何疑問並請先聯繫博客來客服詢問:

1.易於腐敗、保存期限較短或解約時即將逾期。
2.客製化之商品。
3.報紙、期刊或雜誌。
4.經消費者拆封之影音商品或電腦軟體。
5.下載版軟體、資訊及電子書、有聲書及影音.課程
6.涉及個人衛生,並經消費者拆封之商品,如:內衣褲、刮鬍刀…等。
7.藝文展覽票券、藝文表演票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