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讀年齡:10歲以上 《文學家系列》收錄了安徒生、馬克.吐溫、莎士比亞、珍.奧斯汀等人的生平,邀請國內一流童書作者與插畫家,透過生動的筆觸與細膩的插畫,敘述這些文學家的人生經歷與寫作歷程。這些...more
本套叢書擇取的是汗牛充棟的中國文史作品中最光輝燦爛的精華,它們不只文采斐然,更代表了所處時代的思想先聲。國內最權威的學術機構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的一批知名學者,沉浸其間,含英咀華,...more
針對臺南文學關於自鄭轄時期開始的古典文學、日治時期現代文學、戰後現當代文學、臺語文學、現代戲劇、兒童文學、民間文學、原住民、口傳等,分別從時代與文類作深入探討研究與撰寫,以彰顯臺南400年於臺...more
本書縱論上起殷商下迄清代之中國文學,並遴取各朝代特出文學家分論,客觀地詳述中國文學的發展歷程,力避囿於一家之言。歷年來選編為各大學府教學教材,廣為流傳,影響深遠,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與價值。 ...more
完整全譯、不刪不剪 集合美國十幾位重要知名漢學家 為一般普通大眾讀者 共同撰寫新角度、新觀點、整體連貫、可通讀 1375年之前至當代的中國現當代文學/華語語系文學 由美國耶魯大學孫康宜教授、哈佛大學...more
『文學史』是中國在20 世紀後才形成的研究學門。『文學史』一詞至少有兩種意義,一指文學在歷時系統中開展出的內在聯繫,以及論述這種聯繫的文本,也就是『文學史著』。本書收錄了許多作者對文學的歷史探...more
全書完整翻譯、不刪不剪 集合美國十幾位重要知名漢學家 為一般普通大眾讀者,共同撰寫新角度、新觀點、整體連貫、可通讀 1375年之前至當代的中國現當代文學文/華語語系文學 由美國耶魯大學孫康宜教授、...more
自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起,中國文學的發展已走過了幾千年的歷程。上古神話、詩經楚辭、諸子百家、史傳文章、樂府大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構成了中國文學發展的主線。《中國文學講堂》以...more
《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原為1923年秋至1924年春夏間,近代文化大家梁啟超在清華等校講授“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課程的講義,成書後共分十六講。在學術史的著述上提供了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模式,影響巨大。 ...more
本書是一部與眾不同的文學史。本書的目標是追求理論的新穎性與較強的知識性的結合,力圖在有限的篇幅中清晰而完整地闡述中國文學發展演變的主要脈絡和基本特徵。它尤其堅持文學本位的立場,強調從文學獨特...more
也斯(梁秉鈞,1949–2013)雖然沒有寫出一部「香港文學史」,但是他的文學評論展現出鮮明的文學史意識,就着他關注的若干課題,提出了基本的歷時敘述框架,並致力探尋香港文學的價值、本質、特點等等。他既...more
本書為名詩人紀弦先生之回憶錄,全書五十萬言,共分三冊出版。 第一部「二分明月下」寫詩人「大陸時期」(一九一三─一九四八)在揚州生長與求學之生活,本書前半作者著力敘寫其出生與求學生涯,後半則主要...more
重新校訂 重新排版 最完整無刪減版本 新增4篇紀念夏先生的文章 《中國現代小說史》是夏志清教授名著A History of Mordern Chinese Fiction的中文譯本。在中國現代小說的研究上,本書可謂具有里程碑意義...more
本書主要探討清初由王士禛帶領廣陵一地所進行的詞學活動。從散見各處的詞學資料,歸結廣陵詞人群體的詞學思想;並從群體間的唱和詞、個人詞學創作,歸納他們最常使用的主題及藝術技巧和風格。《倚聲初集》...more
關注19世紀末至第二次中日戰爭時期中國境外的「南方」書寫 19世紀以降中國東南沿海華人移民海外已經蔚為風潮,乙未割臺、辛亥革命,以迄抗戰軍興更讓許多別有政治、文化懷抱的士子文人也參與了這一行列...more
這是一部海內外從未出版過、資料最豐富、內容最翔實的武俠小說參考書。它是台灣近半個世紀武俠作家、作品的縮影。舉凡1950年以來台灣知名武俠作家及其代表性作品,皆有重點式評述。不但可做為一般讀者分辨...more
魯迅雖然已經離世大半個世紀了,但他無疑仍是今天最具影響力的中國當代文學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德、法、俄、世界語等多種文字,飲譽全球。 魯迅的文章如匕首,似投槍,既解剖歷史,又批...more
哈洛.卜倫討論了二十六位正典作者的作品,藉此一探西方文學傳統。他駁斥文學批評裡的意識形態:他哀悼智識與美學標準的淪亡:他悲嘆多元文化主義、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新保守主義、非洲中心主義、新歷...more
鴉片戰爭以後大量出現的域外遊記,呈現了旅人走向世界、面對他者與自我的辯證歷程,不但是重要旅行文學作品,同時也是一部豐富的近代文化史。 本書在縱貫百餘年(1840-1945)的旅遊文獻中,跨越了中國與台...more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生生不息。自學術研究發展的角度而言,明朝並非我國最輝煌燦爛的時期;但從文學之承襲與創新觀點來論,它又是精彩而多樣的世代。不管在文學理論、韻文、散文、小說、戲曲、民...more
本書是謝无量先生重要文學史著作,1918年由中華書局初版。該書分十卷五編,其五編分別為緒論、上古文學史、中古文學史、近古文學史、近世文學史。該書涉及廣泛,不僅局限於純文學,每節先陳述前人的評論,...more
本書是臺中縣市合併之後全新出版的《臺中文學史》,由二位出身臺中的學者廖振富、楊翠,以深刻的在地認同及專業知識合力編纂。在架構上,突破文學史著作以 時間為主軸的寫作方式,採取「雙軌架構」進行論...more
此書為國內著名學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楊義先生悉四年苦讀之功所獲得的學術成果。 本書從文化學和敘事學的角度窺探中國的文化密碼、精神脈絡及審美原則,特別是探索了不照搬西方術語的、具有...more
「游藝」,顧名思義即是遊戲的藝術,是各種遊戲或娛樂活動的總稱。 唐人的「游藝活動」種類多樣、項目繁雜、舉凡歲時節令、技藝競技、益智雅趣、童趣嬉戲、百戲雜藝等,如:元宵觀燈、射獵、諧戲、鬥雞...more
本文主要使用材料有兩部分:(一)現存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人林癡仙、連雅堂、洪棄生、周定山造訪上海後留下的書寫記錄;(二)當日報紙雜誌相關文獻頻繁出現的申江政治、經濟、電影、書籍、戲劇等報導或廣告訊...more
中國文學的近代變革是與中國近代建立「民族國家」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它本身就是中華民族建立「民族國家」的一部分。中國文學的近代變革是一個中國文學現代化的過程,在某種意義上,我們甚至可以說它是中...more
唐代律賦多達千餘篇,最近代學者眼中的修辭寶庫,但目前坊間書籍多是鉅論史觀,少有單家斷代研究。本書擇取中唐一代,以王起、李程、白居易、白行簡、張仲素五家共一百四十篇律賦為主,析論中唐律賦主題形...more
櫟社在日治時期「台灣三大詩社」中(另兩社是台北瀛社、台南南社),向來被認定素質最整齊、文學整體表現最突出。雖然櫟社在台灣文學史上的地位早已獲得確認,但是從文學角度進行嚴謹完整的櫟社研究,本書可...more
是書為歷史學與文學之整合研究,作者藉歷史事件以觀察它對文學所產生的影響情形。作者基於歷史是人類活動的外在描述,而文學是人類內在心靈活動的藝術昇華。歷史是對人類生存環境的塑造,而文學是人類對生...more
魏晉士人在政治、思想、社會風尚影響下,不但崇尚自然,又深情多感,行遊山水之間,既能直觀其美,亦能會悟得神,發為詩文,不僅巧構形似之言,妙傳聲色之美,更將情志理思融入筆端;披卷展讀,猶如并肩同...more
研究經學與中國古代文學的關係,既不意味著提倡復古尊經,也不是對儒家經學進行聲討和清算,而是以平實的心態,本著尊重歷史、尊重事實的客觀態度,把它作為一種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現象來加以實事求是的探...more
本書以晚明清言為研究對象,晚明的年限起自萬曆元年(1573)迄於崇禎亡國(1644)。論述的旨歸,乃是通過歷史文化的觀察、處世思想的塑造、個人安身立命的取捨以及審美經驗等諸多層面探討清言,藉以廓清清言的...more
錢鍾書先生雖為學問大家,然向以小說家自居,蓋因小說家是創作者,可以如上帝般創世。當然,這個新創的文學世界並不曾脫離作者所生存的現實世界。作者的寫作,也只是為了表達他對現實世界的認識和感慨。錢...more
現代中文文學到了一九四九年出現前所未有的轉變和分流。中國大陸出現嶄新的「社會主義文學」,文人身份與幹部體制、作家協會與國家機器關係複雜,此消彼長。從「十七年」到「文革」再到改革開放三十年,宣...more
清代婦女文學風氣鼎盛,女作家眾多,作品豐富,惜文學史家多所忽略,本書為台灣地區最早探究此一專題之學術論著。 全書首先論述清代女詩人興盛的原因,進而深入考察女詩人的文學活動,闡明女作家寫作的...more
先秦,我國古代文學發展的最初階段,對文學作品的形成,準備了條件及促進作用。漢代文學以先秦文學為基礎,是繼往開來的一代文學。魏晉南北朝的文學創作,則起承先啟後的作用,將文學創作由自發階段推向自...more
張松如主編的「中國詩歌史」,第二冊魏晉南北朝部分,亦可視為獨立斷代的「魏晉南北朝詩史」,全書十二章俱由鍾優民執筆,張松如審定。 魏晉南北朝詩歌史,雖屢經曲折反復,但其主流始終不變匯集擴大,波...more
張愛玲是“五四”文學史上無法安放的作家。許子東教授的張愛玲研究,從文本出發,從細節講起,探討了有關張氏作品及其本人許多重要而又有趣的問題,比如:張愛玲與張恨水、曹禺都寫愛情故事,三人筆下的男女...more
這本《中國文學史》出版甚早,風行甚久,不僅海峽兩岸多有翻印,日、韓等國亦有譯本通行。本書內容提要(金勾)玄、言簡意賅、文筆流暢、分量不多,相當適合作為教材之用。校訂者江應龍教授,特將此書作二度...more
南宋,一個在經濟文化表現極為璀璨多麗的朝代,它以絕別於任何時代的優雅氣質創造歷史,為世界文明植下一個具有詩意性的文化型範,此一型範的精華表現,容納在江浙區域的都城杭州。 詞,精粹深醇且豐富...more
文學,是最貼近人民生活的領域,我們往往能夠透過它去追尋每個時代的軌跡與當代人物的生活點滴,而影像則是最能夠經由視覺刺激,引發共鳴,瞬間將人們帶入情境的媒介。 因此,本書將兩者結合,以大量的...more
梁啟超是中國近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教育家。他在“陶鑄國人之精神,冶煉國人之靈魂”的同時,從未忽略對子女的關愛和培養。在他的悉心教導下,其九位子女個個成才。本書是梁啟超的外孫...more
竹林七賢乃魏晉間最具典範型的名士,其以任放為達的自晦行為、應變順和的處世態度;或剛腸疾惡,以嘲諷世教,隱斥執政,都充分張揚個性。由於其追求大人理境,又寄哲思於詩文,使其生命十分莊嚴挺立,從而...more
本書跨越中西文學表面上異同的時空關係,重新組合和詮釋英國的中古傳奇、中東的《一千零一夜》和《太平廣記》裡南北朝到唐代的傳奇及詩歌中之藝術和文化特徵。本書包羅了文學的和民族誌的兩個透視角度,並...more
本書分上、中、下篇,上篇介紹清代序跋曲論之源頭,將先秦至明代曲論作一精要之敘述,中篇展現序跋曲論之全貌,並將其內容分為七類,說明其理論趨向及內涵;下篇總論序跋曲論承先啟後之重要性,及其所呈現...more
先秦,我國古代文學發展的最初階段,對文學作品的形成,準備了條件及促進作用。漢代文學以先秦文學為基礎,是繼往開來的一代文學。魏晉南北朝的文學創作,則起承先啟後的作用,將文學創作由自發階段推向自...more
先秦,我國古代文學發展的最初階段,對文學作品的形成,準備了條件及促進作用。漢代文學以先秦文學為基礎,是繼往開來的一代文學。魏晉南北朝的文學創作,則起承先啟後的作用,將文學創作由自發階段推向自...more
沈從文棄文從事研究的晚年生活,廣受關注,而少為人知。本書可謂沈氏晚年心境的親述。分為三部分:主體部分是沈從文晚年的演講及聊天的錄音整理。所講包括幹校生活、研究生活、對以往作品及文壇的想法,及...more
陳岸峰教授藉吳梅村之生平言行,對天崩地裂之經過、對朝廷內外君臣之言行與是非因果,有仔細之論證與描繪。歷史可以訓示後世,人物可以範式中外,吳梅村、錢謙益之師友朋輩,與及瓜藤藕絲之人群,無論賢愚...more
此書先從胡適的《白話文學史》掀起轟轟烈烈的新文學革命開始,並以錢基博的《現代中國文學史》與周作人的《新文學的源流》對胡適《白話文學史》以至於新文學的逆向論述,以呈現新文學運動中新、舊兩陣營以...more
竹內實教授是日本最負盛名的現代中國研究專家。他出生於中國山東,精通中文。戰後於日本國立京都大學畢業之後,由中國文學研究入手,進而研究中國作家在各項的政治運動衝擊下的作品及命運,與許多中國當代...more
這個時間,我經歷了改革開放的發端、爭論、迅猛變化、前進與危機、各種起伏與調整。人們說的波瀾壯闊,人們說的創造與改變歷史,人們說的摸著石頭過河,人們說的新的一次革命,人們說的艱難險阻,波詭雲譎...more
我的回憶面對祖宗,面對父母師友,面對時代的、各方的恩德,也面對著歷史,面對未來,面對天地日月滄海江河山嶽,面對十萬百萬今天和明天的讀者﹔就算我說出了最真實最深入的東西了,仍然是不夠真實,不夠...more
南宋騷雅詞的產生導正了唐五代以來詞的浮豔之風,「清空騷雅」是宋代詞學發展的一大轉變。自鮦陽居士提出「騷雅」的理念之後,詞繼推重「雅正」之餘,結合楚騷香草比興之思,發而為「樂而不淫、哀而不傷」...more
一百年前,一九二○年, 二十八歲的青年文學巨星佐藤春夫,在偶然機緣之下來到臺灣旅行; 一百年間,文豪以旅行見聞為題材寫成文學作品,成為源泉,持續啟發後人的靈光。 旅者與在地居民,原鄉與異地風景,...more
日本作家黃文雄先生曾引用日本的一句諺語,說我是一個看過地獄回來 的人,他指的是七O年代台灣恐怖時期我幾乎被政府槍決。實際上,我不僅看 過,而是我一生幾乎全在地獄,眼淚遠超過歡笑。在寫作途中,碧...more
本書作者整理香港詞人林汝珩(林碧城)後人家藏的手稿,通過堅社詞人廖恩燾(廖仲愷之兄長)、劉景堂(學者劉殿爵之父)等與林汝珩的書信原件,以及一批未出版的詞作資料,探討了堅社之成立、主要社員、活動概況...more
國學大師錢穆是近代中國學術史上罕見的通儒,一生著述超過80本,可是從沒有一本關於中國文學史的系統專著。後人僅從他散落的演講文章,及一些長篇散文中讀到錢師對中國古代文學的真知灼見。 錢穆五十年...more
通俗文學素被視為邊緣文學。本卷的編纂力圖糾正這一偏見,特在沙中淘金,時限追溯至晚清,直至1949年。本卷的文類包括言情、技擊、偵探、社會、天空等小說;另如賦予新義的筆記、粵謳、龍舟、班本等作品,...more
本卷選錄三○年代中期至四○年代末在香港出版的兒童作品,原始文本大多來自香港第一本綜合性的兒童雜誌《新兒童》,以及報刊兒童版面和少量單行本。 本卷作家主要為南來文人,像許地山、黃慶雲、呂志澄、...more
《香港文學大系》共三輯,包括新詩、散文、小說、評論、舊體文學、通俗文學、兒童文學等共十二卷,由十一位本地專家學者擔任主編,追本溯源,發掘被時間洪流淹沒的早期香港文學作品。 本卷選錄1949年以...more
《香港文學大系》共三輯,包括新詩、散文、小說、評論、舊體文學、通俗文學、兒童文學等共十二卷,由十一位本地專家學者擔任主編,追本溯源,發掘被時間洪流淹沒的早期香港文學作品。 本卷選錄1920年代...more
《香港文學大系》共三輯,包括新詩、散文、小說、評論、舊體文學、通俗文學、兒童文學等共十二卷,由十一位本地專家學者擔任主編,追本溯源,發掘被時間洪流淹沒的早期香港文學作品。 本卷選錄1942至194...more
本文進行的是觀念語詞的探索,「原鄉」究何所指?由於語彙本身涵容性廣,且置於文學創作中,充滿隱喻、想像甚而刻意含混模糊,是非常值得我們作為探析釐清的對象。筆者相信文學作品研究,不但能重顯其藝術...more
本書以身體「感官」探討六朝文學的兩個重要面向,即華麗綺靡的感官追求與寧靜自然的精神超越。六朝文學「感官」主題的豐富面貌,不僅說明在六朝文學中視、聽、嗅、味、觸等感官描寫的探索與省思,更可說是...more
本書主要介紹日治時期雲林縣古典詩家及其作品。 雲林科技大學漢學研究所師生為關懷雲林地區的文學現況,著手於雲林文學相關史料素材的建檔工作。為了築基雲林文學史的作家作品,雲科大漢學所師生攜手析...more
先秦,我國古代文學發展的最初階段,對文學作品的形成,準備了條件及促進作用。漢代文學以先秦文學為基礎,是繼往開來的一代文學。魏晉南北朝的文學創作,則起承先啟後的作用,將文學創作由自發階段推向自...more
白先勇的一生,是鍾「情」的一生。 白先勇的一生,是愛「美」的一生。 因為有「情」,白先勇走上了寫作的道路,成為了一個作家,並在自己的小說中寫盡人間各種「情」。 因為愛「美」,白先勇在自己的藝...more
本書是智利著名詩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聶魯達晚年撰寫的一部自傳體回憶錄。本書未及定稿,詩人就不幸逝世,後由詩人之妻馬蒂爾德‧烏魯蒂亞和好友、委內瑞拉著名作家米格爾‧奧特羅‧席爾瓦共同整理,才得以...more
曹禺(1910-1996),中國現代傑出的劇作家。他的一生,作品雖然不多,總共只有九個劇本,但被公認為“經典”的起碼就有四部:《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 本書作者田本相是著名的曹禺專家,...more
散文與小說,無論古今中外,都是獨當一面的重要文類;將兩種性格迥異的重要文類放在一起論述,並非「亂點鴛鴦譜」。 本書二十八萬餘字,分上、下兩編,細細陳述中國散文、小說之淵源、派別與流變,立論...more
文學乃心靈的原鄉,史冊是返鄉依歸的星圖 馬森教授畢生傾力之作 大播遷時代下的華文文學一百年 首部全面探討海峽兩岸、港澳、東南亞及歐美等地華文作家與作品的文學史專書 完整記錄百年以來世界華文文...more
台灣新文學在經日本殖民統治後,直到國民政府遷台,兩岸政權分治使台灣散文作家身份上可區分「外省作家」、「本省作家」、「原住民作家」與來台的「馬華作家」,而類型上則有「回憶錄」、「國族史」與「家...more
本書講述了中國文學從古至今的歷程,尤其關注文學文化在回應社會與政治關切時所發揮的關鍵作用。中國傳統的文學概念不僅涵蓋了詩歌、詩學、戲劇、小說,也包括了歷史和哲學,作者遵循了這種理解,在書中討...more
這可以說是一本知青小說史,其考察的物件為從文革時期至90年代四十年間出現的知青題材小說。該書通過對代表性作家作品的細緻分析,在人物、情節構造上進行類型化的歸納,試圖清理出知青小說基本的敘述模型...more
本書討論臺灣五、六十年代眾聲喧嘩的詩之花園! 作者陶保璽以在彼岸之眼光,以其熱情與狂喜,像是酒後偶發的狂巔,逐一探索十位詩人歷經現代主義,歷經家國生命斷裂,如何在荒涼之上,切入生命的寶藏。這...more
在一個人的一生中,要受到各種各樣人物的影響。一個學術大師的成長更是要受到各方面的影響,其中師友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正是諸位師友的影響,才造就了季羨林這位學術大師。以文會友,師友輔仁,這些用在...more
本書輯錄了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全篇,該文原是作者於北大授課的講義,後雖經多番修訂增補,卻欠註釋,本書是中國以外地方第一種《中國小說史略》註釋本。本書的附錄《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乃是作者一...more
本書是作者有關漢賦的第二本學術論文集,他會集了十一篇在學術期刊集研討會所發表的論文。作者一向致力於漢賦生態的研究,常能獨具隻眼,從賦家、讀者與賦篇等不同的解度去剖析,並考察其相互影響,見人之...more
台灣文學史上第一本完整記錄 《現代文學》雜誌創刊、休刊、復刊、停刊、重刊的故事與因緣 38位作家娓娓道出各自與雜誌之間的因緣互動 增收1959年白先勇致夏濟安信件 及從未公開發表的夏濟安〈祝辭〉專...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