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學界研究臺灣政治的第一人若林正丈, 第一本的研究生涯回顧,第一手的臺灣觀察紀實。 一九七○年代開始,臺灣的國際地位處境有巨大轉變,與日本斷交、中共與國際的關係趨於和緩。以當時的日本主流眼...more
日本學界研究臺灣政治的第一人若林正丈, 第一本的研究生涯回顧,第一手的臺灣觀察紀實。 一九七○年代開始,臺灣的國際地位處境有巨大轉變,與日本斷交、中共與國際的關係趨於和緩。以當時的日本主流眼...more
【附贈精美明信片贈品】 ═════════════════════ 從台北一高女走向北一女, 這所學校不僅象徵著台灣女性教育的先鋒, 就連穿著打扮、校園景色都與台灣歷史息息相關。 此次特別邀請北一女在校學生周宥佑, ...more
小心!獨裁者還在你身邊 台灣民主列車上遺留的威權包袱…… 面對歷史,認知蔣介石統治台灣的真相 反省歷史,努力克服黑暗的過去,一起昂首前行 ★你是否知道台灣是從獨裁走向民主? ★你是否知道中正紀念堂...more
「永恆春日」系列共為三部曲,本次為系列中之第一部曲。 首部曲——《國境之南‧永恆春日》 這裡是風的起點,也是海岸線的終點。 二部曲——《在地之光‧永恆春日》 落山風中的半島奇人,永續傳承的恆春...more
本書收錄12篇論文,執筆者均受業於中國近現代史學大家張玉法院士。從不同視角對宋史、中國近現代史、臺灣史和跨國史提出新的論述。內容涵蓋政治、社會、經濟、思想、文化、藝術、生活和歷史教育等多個層面...more
從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九二年,從香港到台北,《憤怒的台灣》所走過的曲折歷程,恰恰反映了台灣.中國近代史中的悲劇性,只是這樣的歷史悲劇似乎又到了另一個轉折的關鍵年代!然而,悲劇的歷史顯然沒有得到人們...more
臺灣如何化危機為奇蹟? 以經濟史、產業史的鏡頭,重探臺灣戰後發展之路。 本書聚焦於戰後臺灣經濟發展的關鍵議題,重新審視臺灣如何在二戰後從困境中崛起,在機會與限制間,摸索出自身獨特的成長道路,...more
不喊口號,拒絕悲情,用客觀的數據圖表,認識真正的臺灣歷史 ◎本書嘗試用科學研究的方法,收集大量數據進行分析比較,並用完整的數據圖表清晰呈現,歷史真相一目瞭然。 ◎在客觀的大數據面前,臺灣在國...more
50篇生動的台灣生活文化故事,50則台灣人重要的生命記憶 從習以為常的日常,整理出有脈絡的台灣歷史 記憶所繫之處,看見台灣多元視角的每一幕 ★最好讀的筆記歷史,搭配大量彩色圖片,精簡卻不失趣味,輕鬆...more
時代的巨浪所激起的, 哪怕是一滴浪花,落在一個人身上就是一場狂風驟雨, 僥倖不死,也是一身的狼狽…… 大時代的變局下,平凡人的不平凡故事 中央研究院院士、台灣聯合大學系統 系統主席陳力俊專...more
半世紀的風雨洗禮,一座宮廟的信仰傳奇 自一九六九年創建以來,台中國農宮見證了臺中地方社群的凝聚與變遷,從地方宮廟蛻變為串聯全臺的信仰網絡。在神農大帝的庇佑下,國農宮成為連結社區情感與文化記...more
預防接種與菌體檢驗,早已成為當代臺灣人生活中的日常經驗。無論是幼兒的疫苗接種、每年為長者施打的流感疫苗,還是因病就診後的檢體檢查,這些預防措施不僅是公衛體系的標準配備,更在2019 年COVID-19 全...more
超越愛國敘事可能嗎?如何安置不和諧的困難記憶? 台北監獄(案例之一)是當初日本人考察歐美監獄所興建, 戰後,我們如何看待這些殖民遺緒呢? 透過台、韓、中跨境比較視野, 探討建物如何選擇性地被轉變成...more
本書分溫州街「名人居」印記、金華街「月涵堂」印記,與中山南路「中央黨部」印記等三大部分,是作者記述他於1978年至2000年間,見證了蔣經國與李登輝兩位總統主政時期,他們在臺灣推動本土化與民主化的雙...more
這是關於「孫中山與客家」議題,屬於在孫中山研究領域、客家研究領域等深具參考價值的專書,研究方法深具創新性,除了整合孫中山與客家研究的政治社會與文化意義,同時也分析中國革命運動與臺灣客家運動的...more
回望臺南水道百年風華,探索其真實紋理, 聆聽潺潺淨水裡透出的人物、過去的故事與未來想像。 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為臺南市立博物館轄下博物館之一。以字面來看,容易誤以為位於叢山峻嶺,但其實他...more
本書分六大部分: 一是《汪同志烏家殉難紀念碑》的故事。透過同志汪烏家案、軍醫簡錦文案、工程師陳朝輝案說明二二八事件的基隆不只軍方在殺人。 二是基隆港浮屍疑案。該案一般稱為「基隆港屠殺案」...more
打破我們對眷村的既定印象,成為所有人的眷村。 以前是時代裡的長程遷徙,如今是在夢想中嘗試落地, 新世紀眷村裡所謂的「大江南北」正在重新被定義。 這些透過以住代護後到的人們,同時也是新世紀後、...more
讓文化,永續流傳 以二十二個真摯的生命故事,感受臺灣土地的脈動, 凝望臺灣人的歷史、容顏與記憶, 從音樂、戲劇、影像、美學、文學及教育的時代背景, 勾勒出臺灣文化的多元面貌, 喚起我們...more
天然獨世代 × 信仰社會主義的左派阿公 × 政治冷感又政治敏感的媽媽 思考白色恐怖的家族痕跡 迢迢迂迴路,終點仍是回家 本書為白色恐怖受難者蔡再修的孫女范容瑛,對阿公的「左派生涯」所做的紀錄,以及...more
從父親的足跡,看見眷村的時代記憶 歷史學者,亦是眷村子弟的蔣竹山,爬梳父親遷徙來臺的路線與日常生活物件,並透過蒐集過去與眷村相關報章雜誌與文獻、訪談曾住在眷村、與眷村相關的人士,完成這本認...more
臺灣農曆3月盛事,來回超過300公里, 總動員人數300萬人—— 「最強臺灣媽」朝聖全攻略&全紀錄!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 北港迓媽祖、 白沙屯媽祖進香, 從新手到老手,從上路到路上, 十年媽祖進香紀聞! 收錄...more
臺灣農曆3月盛事,來回超過300公里, 總動員人數300萬人—— 「最強臺灣媽」朝聖全攻略&全紀錄!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 北港迓媽祖、 白沙屯媽祖進香, 從新手到老手,從上路到路上, 十年媽祖進香紀聞! 收錄...more
|越過海洋,福州的滋味如何融入台灣的常民飲食| 味蕾記憶了移民的路徑,飲食承載著族群的記憶 繼光餅、雙胞胎、紅糟…… 你我日常慣習的味道,其源頭可追溯至福州 而馬祖,則是他們的中繼站 透...more
「臺灣史是什麼?」是質疑,也是期許。 習以為常的臺灣史敘述,其實潛藏著哪些濾鏡? 本書是吳密察的提問,也是吳密察的回答 臺灣史過去不受重視,如今已成顯學,並且堂而皇之的占據課本大量篇幅。但,臺...more
遍尋荷蘭人有關福爾摩莎(Paccan,琶侃)的文獻, 以及各種考古證據,揭露福爾摩莎的史實真相。 ◎這個島嶼原本就有一個琶侃(福爾摩莎)古國,其歷史在萬年以上,卻殘遭漢化。 ◎琶侃(福爾摩莎)原是靈性社...more
跟著「地方賊」一起搭乘時光機 深度挖掘全台祕境,述說著前世今生的地景就在你我身邊 「我欲偷走地方的故事,再將地方的多重記憶,用簡單的敘事娓娓道來。」 你知道嗎? 桃園與中壢有著既相愛又相殺...more
既然做不了中國人和日本人,那讓我們做臺灣人吧。 十九世紀尾聲,臺灣成為日本殖民地,入列帝國主義下追尋自我的弱小民族成員。 「成為臺灣人」或「福爾摩沙意識形態」的萌芽,本身是一個二十世紀的政治問...more
既然做不了中國人和日本人,那讓我們做臺灣人吧。 十九世紀尾聲,臺灣成為日本殖民地,入列帝國主義下追尋自我的弱小民族成員。 「成為臺灣人」或「福爾摩沙意識形態」的萌芽,本身是一個二十世紀的政治問...more
「儘管臺灣已經民主化,但至今因內部存在不同的歷史記憶而爭辯不已,也因資源配置、國家目標差異,不時引發衝突。民主化之後新生的臺灣共同體仍須戰戰兢兢、努力維繫認同與向心:包括如何增進臺灣這塊土地...more
一生軍旅,為誰而戰? 臺灣歷史上重要的一頁,大時代刻骨銘心的動盪與傷痕 如何理解被歷史波瀾翻動的底層; 為何不論藍綠都不重視老兵這段歷史? 從1937年的中日戰爭、二戰、國共內戰,到1960年代在東亞的各...more
透過物件,看臺南的歷史,從過去到現在到未來 米果、曹銘宗、許雪姬、陳文松、陳瑩芳(國立臺灣文學館館長)、謝金魚(作家)一致推薦 該如何從文物中看到上面記錄的歷史? 作為臺灣最早的古城,經過400年...more
你認識台南嗎? ․鄭成功是收復台灣的民族英雄? 答對一半,鄭成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打敗西方列強的民族英雄,但「收復」台灣不 算,因為台灣當時不是明朝的,也不是他們鄭家的。 ․韋小寶的師父陳近南...more
你認識台南嗎? ․鄭成功是收復台灣的民族英雄? 答對一半,鄭成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打敗西方列強的民族英雄,但「收復」台灣不 算,因為台灣當時不是明朝的,也不是他們鄭家的。 ․韋小寶的師父陳近南...more
★ 全方位解讀台灣家將文化! 台灣家將文化流傳已有數百年之久,台灣的家將首除了其陣勢威猛、臉譜繁複之外,其所持器物多元,冠帽與服裝形式華麗。家將盔帽、服飾上的配飾圖樣常可出現金龍、雙鳳、火焰...more
藉由45張臺灣、澎湖的影像, 以及1篇敘述臺灣地景的文章, 重新審視十九世紀晚期法軍在清法戰爭期間的影像記錄, 更進一步分析這些臺灣歷史影像背後的世界史意義。 從主觀攝影回溯臺灣史的嶄新角...more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高雄研究叢刊 ★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2024年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碩士論文佳作獎」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2023年寫高雄──屬於你我的城市歷史」出版及文史調查計畫獎助 這...more
2024年,高雄市迎來了設市第一個100年 高雄,作為一座蓬勃發展的新興城市,自1920年成立高雄州起便揭開了歷史序幕。1924年,高雄州轄下的「高雄郡高雄街」升格為「高雄市」,從「打狗」(Takau)到「高雄...more
這是一座最古老的城市,也是一座最新穎的城市。 她遭遇過世界,總能以最包容的姿態面對時代與各種期待,迄今仍然。 從1624到2024,人群來往, 一座城市的四百年或者更多,承載著多少人的想望與看顧; 那些...more
本書以「滄海桑田」為名,就在於呈現臺南兩大內海-倒風內海及台江內海的環境變遷,也就是由水域空間浮覆成為陸地的過程,嘗試以時間為縱軸,從歷史文獻或地圖資料,盤點臺南兩大內海在地理環境上的變化,...more
文化是一個族群重要的邊界,但也會因為不同族群的交流接觸、通婚,甚至統治政權政策的關係,而產生變化。西方社會對於族群的文化接觸,定義為「涵化」或「濡化」;漢民族以外的族群接受漢文化的過程,常被...more
交通是人員和物品在不同地點之間交流運輸的過程,涉及交通工具,如火車、汽車、摩托車、船、飛機等以及相應基礎設施,如道路、鐵路、橋梁的使用。記憶中的牛車、輕便車、五分車、蒸汽火車,邁向現代里程的...more
「城」與「隍」分別指城牆與城溝,在中國南北朝時即已形成城隍信仰,最初為土地神分化而出的自然崇拜,後來逐漸轉化為人鬼信仰,具有與州縣長官相似的多元職能,而朝地方守護神演變。 臺南是全臺城隍廟...more
山食農藝在東高雄,精彩絕倫,饒富逸趣 東高雄各地皆豐茂著令人驚豔讚嘆的在地人文自然,沿著楠梓仙溪、荖濃溪及其支流五條流域路線踏查巡訪,探見山食農藝多采多姿的多元創生風貌。常民世居群落於此,...more
混血神靈,赫赫神威! 懾服漢人的信仰,也牽成了原住民族人的復振之路。 二○一○年,北投發生一起拆廟/抗爭事件!事件主角保德宮因土地產權的移轉,新地主訴諸公權力要求廟方遷廟還地,甚至與護廟信眾爆發...more
昔日胡璉將軍豪語: 有十二兵團就有臺灣,有臺灣便有中華民國。 同樣的,他們何嘗不能也說: 有埔心眷村就有臺灣,有臺灣便有中華民國。 在桃園楊梅的埔心,一個丁點大的地方,緊挨著9個眷村,超...more
令和六年終戰之日,位於東京的靖國神社外圍一早就人聲鼎沸,從地鐵九段下車站一號出口走出地面,對著來參拜的路人邀請連署散發傳單與宣傳理念的各種政治人權宗教團體志工迎面而來。但是進入第一鳥居後人聲...more
船行年代的港城舊事 陽明海洋文化藝術館,靜靜佇立在港邊已有百年歷史,望盡基隆港城的繁華盛世。建築見證了島嶼歷經二次大戰、政權轉換、國共內戰、國際局勢變易、經濟發展等複雜的歷史過程。現由陽明...more
廣大鹿野迷和登山者晉級必讀。 回顧臺灣的自然探查歷史,鹿野忠雄無疑是頭號傳奇人物。 他年輕時的深遠踏查、寬廣探險,有如一團烈焰炙熱地奔過臺灣的山巒和郊野,四處綻放火花。 這流火,劉克襄掛...more
在這片被國家和法律規範所包圍的山地,族人的生活與文化如同隱藏在雲霧中的山巒,時而清晰,時而模糊。這群在雲端上生活的族人們從山林中的獵人、遊耕的族人,逐漸轉變為國家的軍人,家園也逐漸變成了無法...more
《從雲端走下來的家族》 在這片被國家和法律規範所包圍的山地,族人的生活與文化如同隱藏在雲霧中的山巒,時而清晰,時而模糊。這群在雲端上生活的族人們從山林中的獵人、遊耕的族人,逐漸轉變為國家的...more
許陽明先生被譽為台灣古蹟守護的第一人,二十多年來,他與管碧玲及其團隊從北投起步,克服了重重挑戰,推動全台灣超過一百棟歷史建築成為法定歷史資產。其中,北投溫泉博物館、北投公園和天狗庵紀念公園,...more
這裡是臺灣之音! This is Radio Taiwan International 走過百年政權更迭、媒體管制,與傳播科技的演化 不變的是透過電波傳遞自由訊息的初心 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二十年,數位科技快速發展,原先該是訊息...more
★《來自清水的孩子》繪者周見信最新力作★ 在一個歷史與虛擬空間並存的敘事中,主角們沿著淡水河流域,展開了一場跨越400年的辨證之旅 小路和不斷變化外型的AI助手阿河,沿著淡水河,從1582年到1983...more
「我做的事情,是想讓後代知道,為什麼要花這麼多時間來雕塑這些人物銅像。因為在學校讀書,也不一定會讀到每個過去對臺灣有貢獻的人。」──許文龍 「不認同偶像崇拜的許文龍,為什麼會想要去雕塑一尊銅...more
藉由歷史文獻的爬梳, 以及藍靛製作過程的考察, 重構藍靛產業的歷史風華, 找回來自土地的色彩。 色彩,是人們傳情達意的重要外顯媒介,並且是一個民族與文化的實際展現。打開大家的衣櫥,即可見...more
這個時代的妖怪研究者 瀟湘神 邀您一同秉燭夜話 神遊東海岸的傳說世界 神話、祕史、妖怪傳說…… 從金包里到八瑤灣,似真似幻的鄉野搜奇 選個新月的日子,每晚讀一篇, 直到比滿月更圓滿的月相...more
陪伴台灣人超過400年, 你所不知道的台灣英雄虱目魚的身世! ◎首刷限量贈送「虱目魚渾身是寶」商品折價券 ◎台灣文化偵探曹銘宗X虱目魚女王盧靖穎首度攜手合作 ◎文獻調查+實地口訪+產業經驗,深入探索台灣的...more
紀念古寧頭戰役75週年 在國共對峙時期,位於最前線的金門經歷了數場重要的戰役,如1949年10月的古寧頭戰役。在激烈壯闊的戰役背後,除了歷史照片外,也為這座經歷烽火淬鍊的島嶼,留下許多極具意義的畫...more
宋文薰院士為第一位臺灣在地的考古學家,他一生熱愛考古學與臺灣史前歷史的研究,是臺灣史前文化史知識的奠基者,除了積極推動碳十四定年法在臺灣的運用,更深刻剖析考古學研究方法與其發展。宋院士也是臺...more
89則臺灣歷史新爆料, 原來原民、先民是這樣生活! 臺灣漢人有平埔族血統?一府、二鹿、三新莊? 臺灣第一城在哪?臺南、鳳山、彰化或臺北? 臺灣曾有多少煤礦?光看碧潭就驚人; 領先《茶金》!升級林...more
本照片集共收錄「臺南地區」、「臺南神社葉繪書」、「澎湖(島)地區」、「臺南白河大仙寺」、「高雄地區」、「屏東地區」、「臺灣各地老照片」共七大部份寫真照,時間橫跨清代、日本殖民時期與臺灣光復,內...more
有空間,就有故事! 4個時期,4×4篇人物轉譯故事與珍貴歷史照片 是建築的編年史,也是個人的斷代史 從政治中心到文學殿堂, 跨越百年光陰,在增建、改築、修復的過程中, 細數臺文館建築的歷史與生命的溫...more
回首1895年乙未武裝抗日,斯時外省官兵與本省志士,違抗朝命,為守大清之地,合組“義軍”。是時,官兵餉缺械舊、黑旗軍係新募之勇、民軍則草野農夫,“義軍”與武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日軍相較,宛如隔代,遇日軍...more
唯有以世界史、區域史的角度,才能看見台灣的特殊性! 今天台灣社會的國際處境,源自於十九世紀。 相較於陸權國家大明或大清,海權國家的西方列強早已看清台灣在東亞的價值,鄰近的日本更以「寶島」...more
理想的生活,從來不是容易的。 那時候,世界很新,很多事物沒有名字, 他們相約咖啡店聊天聚會,逛書店,到公園散步, 身陷理想和現實之間,糾結矛盾,進進退退, 為未來世世代代的文青, 預言...more
最美時代劇《茶金》的感動原點 北埔姜阿新洋樓守門人──廖運潘的少年成長過程 如果姜阿新是一代「茶虎」, 那他的女婿廖運潘,更是土生土長、臺灣戰後一代的商業人才! 身為客家刻苦子弟,他投入岳父...more
◉台灣為何一度成為世界衛生組織的精神醫學研究中心? 2023年國際行為與社會科學史學會凱隆書獎(Cheiron Book Prize)決選 二次大戰後,和平降臨,隨著「世界公民」理念的興起,「如何衡量人類集體的心理健...more
從漁村到預備戰地,馬祖隨時都在準備迎接一場未曾到來的戰爭 「戰地政務」是如虛如實的框景,人們置身其中,亦遠眺未來 超過六十位不同世代馬祖人口述訪談 連江縣政府 x 春山 合作出版 風雲際會的年代,...more
回看那些因為歷史而必然衰敗的農工設施, 我們必須理解,它們不只是物質的殘跡, 還包含傳說、故事、知識及想像。 透過不斷傳誦,文化資產才會再次活過來, 成為真正的文化瑰寶。 在城市現代化...more
一部塵封四百年的家族聖經日記 一位被國姓爺梟首的荷蘭青年牧師 貼身觀察荷治末期最真實的西拉雅族群及荷鄭台江烽火 ▍荷治台灣史權威 江樹生教授: 這是一本相當接近史實,令人感動的歷史小說。 的...more
台灣從來就不是教科書上的台灣 他與世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從荷蘭、美國、西班牙、大清、日本到中華民國 每一個時期的台灣,都展現無比精彩的歷史韌性 一起按圖索驥,在故事裡找出台灣與世界之間的歷史彩...more
中華民國、黨國體制和台灣主體意識轉折的時間點, 情報、國安系統省首當其衝 1984江南案發生的那一年──國運的轉捩點! 江南案:改變中華民國命運。 江南案:全世界情報圈中,最複雜的三面諜案。 江南...more
台灣有著多元族群和豐富文化,激盪出最美最磅薄的火花! ◎原住民在社會變遷下的思想影響、消失的藝術文化。 ◎客家人勤儉而生的美食、豐富歷史背景的建築。 ◎閩南人多變化的語言、傳統氣息的服飾。 ...more
原來台灣也有巨型動物足跡! 「古生物偵探」蔡政修化身遠古鯨騎士, 穿越遼遠海洋與深層地質岩脈, 累積多年研究打磨,重磅推出首本訴說台灣古生物的在地故事—— 推開時光大門,加入遠古巨獸追星之旅, 一場...more
本書從土地共同性、人民主體性與歷史結構性的思維,聚焦在政府、警察與社會關係,來探討臺灣警政治安史的發展與變遷,並將其分為:前近代臺灣「傳統警察」(-1895)、近代臺灣「以軍治警」(1895-1945)、現代...more
★紀念清法戰爭140週年 戰役始末、戰事記錄再辯證,重探台灣在清法戰爭中的戰略地位 追循法軍、清軍和鄉勇的歷史腳蹤,探索戰爭防線與戰鬥現場 本書主要結合史料E. Garnot所著、黎烈文翻譯的《法軍侵台始...more
《客家就是我家:曾家與客家的歲月》與《客家就是我家:走訪世界客家的足跡》,這套客家文集是二十多年來,置身於臺灣多元文化環境中的曾建元教授,在精神上回歸父系客家認同的知識旅行筆記。 2002年作者...more
《客家就是我家:曾家與客家的歲月》與《客家就是我家:走訪世界客家的足跡》,這套客家文集是二十多年來,置身於臺灣多元文化環境中的曾建元教授,在精神上回歸父系客家認同的知識旅行筆記。 2002年作者...more
遠在東北亞的朝鮮王朝與臺灣的鄭氏政權雖無政治經濟上的官方互動,然而1667年,鄭經的貿易船隻漂至朝鮮,引發朝鮮王朝對鄭氏政權的關注。朝鮮官方對鄭氏政權的情報來自燕行使、漂流人和日本,相關情報在朝...more
有關台灣島的歷史著作充斥着錯誤觀點,客觀史料常被錯誤扭曲,本書秉持「歷史真相是唯一的立場」,還台灣島歷史真面目。 歷史真相是唯一的立場 有關台灣島歷史的著作近來相當豐沛,中國大陸、荷蘭、...more
本照片集共收錄《臺灣觀光案內》、《臺東風景繪葉書》、《蘇花公路遊覽紀念冊》暨《東西橫貫公路觀光遊覽紀念冊》、《清水斷崖遊覽紀念冊》、《臺灣省東部公路與花蓮港行車時間表手冊》、《蘭嶼島旅遊觀光...more
《1624荷蘭人在福爾摩沙》是用大量高精緻度的插畫將四百年前荷蘭人在臺灣的歷史場景一一再現。讓人們如同走入電影場景中體驗,而且每一幅都有具學術考證標準的文字說明,是臺灣圖象歷史的鉅作,也是最值得...more
※本書榮獲112年財團法人榮民榮眷基金會「榮民推廣介紹及文化保存」合作計畫評選第一名 ※ 左營為清領時期的軍政重鎮,日治時代奠基了左營的海軍之路,之後轉移到中華民國管轄,再因美援的關係而融入大量...more
家的形成,是如候鳥般不斷飛翔的旅程, 橫跨15000年歷史,譜寫6段臺灣族群故事, 重新探索臺灣如何成為我們的家園。 我們對家的認知是多元的。從個人到家族遷徙的足跡、短暫停靠或永久定居的地理空間,...more
本書是集合了兩部法文的博士論文的譯著,分別是《福爾摩沙與澎湖群島:1884-1885年兩個島嶼佔領期間的霍亂》及《福爾摩沙島的封鎖》。前者有對臺灣山川形勢,風土民情的一般性介紹,和作為一名軍醫,作者...more
一位太魯閣族人寫給每一位臺灣人的邀請信 讓知識從自己的文化裡長出來, 不斷地回到歷史與生活裡去看,不斷地去對話…… 一個太魯閣族女兒「回家」的故事。回到自己的經驗去尋找,回到家族裡的故事去尋找...more
用旅行來還原城市的歷史風貌,也探討民主與威權的時代意義。 一本從祕密檔案、歷史遺址中挖掘的非日常文史小旅行, 走訪11座城市×12條旅行路線× 47個黨產歷史現場× 56文化景點, 當然還有數不盡的街頭美食...more
可曾想過,二戰後日本人在臺灣的房子,撤退時都怎麼處理的? 那些消失的日本建築,居然都只剩下威權時期的歷史記憶! 要了解真的臺灣, 就不能錯過這些「被消失的建築」! 解密史料、檔案,抽絲剝繭還原建築...more
由患有思覺失調症的政治受難者前輩所寫的回憶錄 輾轉漂浪於社會空隙,見證白色恐怖歷史 寧人,一位目前仍住在玉里醫院的政治受難者前輩。 他出生一個多月就隨家人輾轉到臺灣左營的海軍基地,長大後曾...more
全新改版,新增千禧年後10件大事! 以台灣為主體,並以當前的時空為立足點, 深入淺出地選出台灣史的100+10件大事。 回顧歷史,是為了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台灣──這座美麗之島,在戰前經歷荷蘭人的佔領,鄭...more
全新改版,新增千禧年後10件大事! 以台灣為主體,並以當前的時空為立足點, 深入淺出地選出台灣史的100+10件大事。 回顧歷史,是為了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台灣──這座美麗之島,在戰後國民政府接管台灣,發...more
絕版多年,2024重新上市 暢銷名作《不沉空母》完全增訂版 ★新增第九章離島篇, 將澎湖.金馬.蘭嶼.綠島.東沙與南沙太平島飛行場一網打盡 航空的發展歷史,較諸於其他的交通工具可說晚了許多,先不論氣球...more
「永恆春日」系列共為三部曲,本次為系列中之第一部曲。 首部曲——《國境之南‧永恆春日》 這裡是風的起點,也是海岸線的終點。 二部曲——《在地之光‧永恆春日》 落山風中的半島奇人,永續傳承的恆...more
# 國立故宮博物院授權出版 # # 建築史學者李乾朗教授專文導讀 # 收錄彩繪圖文七十九幅,記錄了清乾隆年間, 臺灣知府蔣元樞所建設的各府署機構和公共建築。 珍貴的臺灣史文獻,再現兩百年前台南府城的絕代...more
臺灣社會中流傳許多關於族群的說法,然而想釐清這些說法的真相,卻不是簡單的事情。 據說「有唐山公無唐山媽」,漢人真的大多娶了平埔女性嗎?又為何平埔族群沒有原住民身分?是遭到剝奪?還是他們自己不想...more
國民黨固然害了我,但對它自己是不划算的,它讓我得到學習的機會。我後來在綠島監獄學了很多,從一個不認得多少字的半文盲,成長為一個共產黨人。我也不再認命了。共產黨人的生活就是:不斷地學習、勞動和...more
從日治到民國,縱貫百年,細密織就臺灣消費文化史 各時期百貨公司有著不同的樣貌,正是臺灣社會文化的縮影 在本書中,作者以符號學、象徵權力和文化資本的觀點,將百貨公司視為歷史文本,探究臺灣消費文...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