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反詐騙!不碰ATM、網銀、不說信用卡,認證藍勾勾FB粉絲頁詳情

夏日漫博
內容連載 頁數 1/5

第一章  三十年崎嶇路:我國公視的演進、困境與前進
魏玓、林麗雲


壹、前言
1997年立法院通過《公共電視法》,隔年我國公共電視台正式建立。不過公共廣電服務的設置作為一種傳播媒體政策,可以追溯到前行政院長孫運璿在1980年提出的建立公共電視台主張,因此可以說,到今年(2012年)為止,我國公視的推動與發展,已逾三十年。然而這個過程卻是荊棘遍佈、險象環生,以致往往進一步退兩步。

尤其是在2008年二度政黨輪替之後,國民黨掌握行政立法優勢,並從2009年下半年起,發動包括修法以及更動管理階層人事等多項措施,致使公視內部紛爭陡然升高,治理問題層出不窮,甚至與主管機關新聞局之間興訟不止。從各個方面來說,我國公視體制已出現種種嚴重病徵。是以關心公視的人,對這個情況無不感到痛心憂慮。

然而,公視的發展尚不到被宣告死亡的地步。相反的,我們仍認為公視的改革不但可能而且必要、急迫。本文透過對於我國公視發展歷程的細部耙梳,試圖掌握公視發展困境的核心問題,以發掘病灶,提出診斷,希望能夠對公視改革提供一些思想和行動的動力。

貳、建台前:錯誤的開始─缺乏公共性的想像
回顧過去三十年來公共電視在臺灣的發展軌跡,國家向來是關鍵性的引導因素。1987年解嚴之前,所有廣電媒體的體制建立和運作,包括公共電視政策概念在1980年代初期的提出,皆是由國民黨的黨國機器主導。解嚴之後,國家的內涵和角色出現巨大變化,但公共電視作為一種有別於主導性商業廣電體制的「非主流」建制,其發展、存續以及展現的樣貌,主要有賴國家在政策上的定錨和執行上的履踐。同時在此過程中相關行動者(如文化界、傳播學界、媒體改革團體等)也多有著力。因此本文剖析國家這個關鍵性角色(包括其特性、施為與演變)並及相關行動者,以釐清我國公視發展問題並進而提出政策層次的改革之道。本節以下的討論,以1980年代公共電視政策理念被提出之後的演進為主,不過為了要能夠較充分地理解我國廣電政策思維脈絡,有必要先略為鋪陳1980年代之前的電視發展脈絡。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