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公告:反詐騙!不碰ATM、網銀、不說信用卡,認證藍勾勾FB粉絲頁詳情

夏日漫博
內容連載 頁數 1/5
習慣1 別再和大家一樣
 
為何要迎合他人?
 
■對孤獨的三個防衛反應
 
倘若,孤獨是源於「我是誰?」的根源性煩惱,我們只能得到一個結論:人類本質上就是孤獨的存在。
 
即使幸運找到自己的天職、存在意義與天命,腦海中還是會瞬間產生「我是誰?」的疑問。這可以說是生而為人,終究無法逃脫的命運吧。
 
然而,我們為何總是不願承認自己孤獨呢?
 
成功的人。
 
被他人需要的人。總是被朋友簇擁的團體中心人物。
 
家庭和樂順利的人。
 
被孩子、孫子們仰慕的人。
 
從這些人生勝利組身上,感覺不到孤獨的氣息。自己也想成為那樣的人。
 
「那個人總是一副很愉快的樣子。」
 
「他總是笑口常開,真羨慕啊。」
 
欣羨他人,覺得總是飽嚐孤獨、寂寞的自己,真的很慘。
 
不過,那些人本質上也一定是孤獨的存在。只是與他人相比,他們感到孤獨的頻率較低而已。即使如此,我們仍然羨慕他們。當人們感覺到孤單與疏離時,在潛意識中為了守護自己的心靈,就會引發精神醫學用語中名為「防衛」的現象。
 
在現代社會中,我認為防衛主要以三個方向呈現。
 
第一,想要和大家一樣。聽跟大家相同的音樂、穿同樣風格的衣服、看同樣的電視節目。做跟大家相同的事情,暢談同樣的話題。覺得只要跟大家一樣,自己就不會遭到排擠。
 
第二,在網路和其他人「交流」。無論是SNS、留言板上的留言、聊天室,不用見面也能與對方交流,還能在自己想交流的時候才上網,非常輕鬆。比起直接碰面的關係,雖說是﹁若有似無﹂的交流,光是這樣就能達到掩蓋孤獨的功效。
 
第三,沉迷於網路與電玩,造成自我孤立。由於在現實社會中較難緩和疏離感,因此將自己關在網路空間,讓自己不再因疏離感所苦——確實有人會這麼做。
 
■大家都一樣:九○年代的美國郊區
 
其實,我在一九九一年到九四年的三年間留學美國時,X世代問題剛好成為社會矚目的議題。
 
當時,我住在堪薩斯州的首府托皮卡(Topeka)。說到堪薩斯州,那是美國堪稱超鄉下的地區。當時人口約兩百四十萬人,土地約日本國土的六成大,幾乎全是平原。
 
托皮卡雖說是州首府,人口約十萬人左右,完全看不到高樓大廈。簡直可以說是鄉下的代名詞。
51 2 3 4 5 下一頁 跳到